APP下载

Meta分析:经导管介入封堵与经胸小切口微创封堵治疗房间隔缺损的疗效

2018-05-09安徽省儿童医院安徽合肥230000

医药前沿 2018年12期
关键词:经胸房间隔异质性

(安徽省儿童医院 安徽 合肥230000)

钱翠平 赵胜(通讯作者) 黄晓碧

房间隔缺损(ASD)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经导管介入封堵ASD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替代传统外科手术的方法,它有着创伤小、避免体外循环等优势。经胸小切口微创封堵治疗ASD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新术式,它可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辅助下完成封堵器封堵,可避免辐射及体外循环[1-2]。两种治疗方法均有优缺点,为此现将国内所有比较两种方式治疗ASD的临床对照研究进行meta分析,评价两种治疗方式的疗效,为临床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

1.对象和方法

1.1 资料来源及筛选

计算机检索CBM、CNKI、VIP、Cochrane图书馆。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7年11月30日。全面收集在ASD患者的治疗中两种治疗方式的对照研究。数据库所用检索词为“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及“微创封堵”。

1.2 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随机对照研究或病例对照研究;(2)研究中需包含ASD患者中有两种治疗方式的比较研究;(3)结局指标包括成功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等;(4)中文文献。

1.2.2 排除标准

(1)非对照研究;(2)非中文文献

1.3 资料的提取、分析

由两名研究者独立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估及交叉核对。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相对危险度(RR);计量资料采用加权均数差(WMD),各效应量均以95%CI表示。当各研究间无统计学异质性时(P>0.05,I2<5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如各研究间存在统计学异质性时(P<0.05,I2>50%),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

2.结果

2.1 纳入研究的一般特征

根据检索关键词对各数据库进行检索,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纳入19献[3-21],包括2024例患者,其中介入封堵组1248例,小切口封堵组776例。

2.2 Meta分析结果

2.2.1 介入封堵组与小切口封堵组成功率的比较 纳入研究中有17项研究比较了两组手术成功率,共1935例患者。各项研究间无异质性(P=0.81,I2=0%),结果显示,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99,95%CI(0.97,1.02),P=0.61]。见图1。

图1 Meta分析比较介入封堵组与小切口封堵组的手术成功率

2.2.2 介入封堵组与小切口封堵组住院时间的比较 纳入研究中有16项研究比较了两组的住院时间,共1815例患者。各项研究间有统计学异质性(P<0.00001,I2=96%),结果显示,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WMD=-2.24,95%CI(-2.81,-1.67),P<0.00001]。因此介入封堵组住院时间更短。见图2。

图2 Meta分析比较介入封堵组与小切口封堵组的住院时间

2.2.3 介入封堵组与小切口封堵组手术时间的比较 纳入研究中有14项研究比较了两组的手术时间,共1522例患者。各项研究间有统计学异质性(P<0.00001,I2=99%),结果显示,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WMD=-18.50,95%CI(-30.82,-6.19),P=0.003]。因此介入封堵组手术时间更短。见图3。

图3 Meta分析比较介入封堵组与小切口封堵组的手术时间

2.2.4 介入封堵组与小切口封堵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纳入研究中有12项研究比较了两组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共1276例患者。各项研究间无异质性(P=0.30,I2=15%),结果显示,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R=0.33,95%CI(0.22,0.49),P<0.00001]。因此介入封堵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更低。见图4。

图4 Meta分析比较介入封堵组与小切口封堵组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

2.3 发表偏倚分析

纳入研究的漏斗图基本对称,可以认为无明显发表性偏倚存在(见图5)。

图5 纳入研究的漏斗图

3.讨论

房间隔缺损是最常见的左向右分流型心脏病类型,可引起心功能不全及心律失常[22]。目前治疗ASD的方法包括传统体外循环下外科修补术、经导管介入封堵术及经胸小切口微创封堵术,三种方法均有优势及不足。介入封堵更安全、有效,存在无需开胸及体外循环、并发症更少等优势,但亦存在辐射、适应症较窄等不足[23]。经胸小切口微创封堵术为结合开胸手术及介入封堵的复合术式,存在创伤较小、避免体外循环及辐射等优势[24],但开展例数较少,中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考察。因目前国内对比此两种方法治疗ASD的研究均为小样本研究,因此本研究通过荟萃国内多个小样本评价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

本分析结果显示,两种治疗方法均能获得较高的成功率。与经胸小切口微创封堵组相比,经导管介入封堵组住院时间与手术时间更短,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本研究存在局限性,因在分析中存在统计学异质性,可能因纳入的研究中存在非随机对照研究,研究人群存在差异,患者年龄、体重等因素都可能对分析结果造成一定影响。因此还需开展更多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研究来评估两种治疗方法在ASD治疗中的疗效。

综上所述,两种治疗方法均能有效治疗ASD,但导管介入封堵手术并发症少,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在适应证范围内,导管介入封堵有更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1]Lindsey JB,Hillis LD.Clinical update: atrial septal defect in adults. Lancet.2007;369:1244-6.

[2]Wei X, Yi W, Xu X,et al.Transthoracic occlusion for secundum atrial septal defects unsuitable for transcatheter occlusion approach[J].The Journal of thoracic and cardiovascular surgery,2011,142(1): 113-119.

[3]杨学永, 周启宇, 王振国, 等.不同微创介入治疗在房间隔缺损中的应用[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2, 27(13): 1044-1045.

[4]尚小珂, 张刚成, 柳梅.单纯继发孔房间隔缺损导管介入封堵与外科微创封堵的比较[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2, 20(1):20-23.

[5]叶茂, 侯庆.单纯继发孔房间隔缺损导管介入封堵与外科微创封堵的比较研究[J].中国医学装备, 2013, 10(9): 86-88.

[6]孙小军, 卢京.导管介入封堵与外科微创封堵治疗单纯继发孔房间隔缺损的疗效比较[J]. 中国医药科学, 2015, 5(12): 122-124.

[7]靳中奎,李俊杰.儿童房间隔缺损经胸微创封堵与介入封堵临床对比研究[J]. 医学信息,2016,29(24).

[8]杨学永, 张建启, 周启宇, 等.二种微创介入手术治疗先天性房间隔缺损的临床分析[J]. 河北医药, 2013, 35(4): 522-523.

[9]祁长敏, 高虹.房间隔缺损三种治疗方法的比较研究[J]. 四川医学, 2009, 30(6): 844-846.

[10]郭锋.几种常见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与外科手术治疗的对比分析研究[J].2007.

[11]曾文, 孟旭, 张纯, 等.继发孔房间隔缺损 3 种治疗技术的对比研究[J].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09 (1): 14-17.

[12]黄先玫, 汪伟, 朱卫华, 等.经导管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与微创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对比研究[J].浙江医学, 2007, 29(9): 941-943.

[13]邬艺忠, 尹海军, 周衍彬, 等.经导管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与微创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临床效果对比研究[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13 (3): 20-22.

[14]傅志辉.微创封堵术及胸骨正中切口修补术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比较[J]. 2015.

[15]卢中, 申运华, 严中亚, 等.经胸小切口封堵与经皮介入封堵术治疗房间隔缺损的比较[J].山东大学学报: 医学版, 2016,54(2): 49-52.

[16]徐晓战, 奚建立, 张中超, 等.经胸小切口封堵与经皮介入封堵术治疗房间隔缺损效果对比研究[J].河南医学研究, 2016,25(11): 2067-2068.

[17]胡友洋. 两种不同路径介入封堵房间隔缺损的临床对比研究[D]. 安徽医科大学, 2007.

[18]李巅远, 闫军, 李守军, 等.三种不同微创技术与经典外科技术治疗房间隔缺损的临床对比研究[J].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09, 16(1): 31-35.

[19]杨明烽, 陈立军.三种术式治疗房间隔缺损 56 例分析[J].外科研究与新技术, 2014 (4): 261-262.

[20]杨学永, 周启宇, 于洪泉, 等.三种微创手术治疗房间隔缺损的比较[J]. 武警医学院学报, 2009, 18(11): 947-949.

[21]齐鲁. 小儿房间隔缺损经导管封堵、外科微创封堵和开胸修补术的结果对比分析 [J].2010.

[22]Lindsey JB,Hillis LD.Clinical update: atrial septal defect in adults.Lancet.2007;369:1244-6.

[23]Rao PS:Transcatheter closure of atrial septal defect: are we there yet? J Am Coll Cardiol.1998;31(5):1117-9.

[24]Wan L,Yu B T,Wu Q C,et al.Transthoracic closure of atrial septal defect and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without cardiopulmonary bypass[J].Genet Mol Res,2015,14(2):3760-3766.

猜你喜欢

经胸房间隔异质性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与经胸超声心动图对川崎病并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效能对比
超声心动图在可降解房间隔封堵器治疗卵圆孔未闭术中的应用价值
经胸乳入路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与常规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良性肿瘤的效果
房间隔缺损家系致病基因筛查分析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异质性债务治理与制度完善
四种方法治疗继发孔房间隔缺损的比较
可调弯鞘经颈内静脉微创房间隔缺损封堵术
现代社区异质性的变迁与启示
经胸微创封堵术治疗婴幼儿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研究
经胸微创封堵术在治疗小儿室间隔缺损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