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应用题阅读能力”培养

2018-05-08邓永华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34期
关键词:读题题意应用题

邓永华

【摘要】应用题来自生活与生产实际,每一道题都有具体的内容。而学生生活经验缺乏,对应用题所反映的事理往往模糊不清。又由于学生的感知具有笼统性和随意性的特点,他们对题目往往一读而过,没有真正弄清题意就匆忙解题,造成错误。因此,在应用题阅读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要求学生要认真读题,教师应给学生比较充裕的时间读题,正确地指导学生读好题,养成良好的读题习惯,掌握读题的基本方法。

【关键词】差距;策略;问题;困惑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4-0025-01

一、我的教学问题与困惑

(一)学生应用题阅读能力存在的问题

数学应用题解答首先就要审题,审题就是对应用题进行阅读,而我在应用题教学中发现当前学生在学习应用题存在以下问题:

1.学生应用题阅读基础薄弱。长期以来,农村初中学生普遍存在对学习应用题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并且教材中的应用题的问题背景与农村的社会背景反差较大,导致在阅读应用题时无法理解,无从下手。

2.学生读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普遍不强,习惯运用算术模式解应用题,缺乏合作交流学习的习惯。

3.学生在解决应用题时缺乏数学建模能力,统关能力弱,不能在宏观角度去分析问题从而将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利用数学知识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归类整理,准确建模。

4.学生解答应用题缺乏把握关键词能力。在解决应用题时读题没有方向性,题中出现在关键词却不能有效的找出来,对应用题只是停留在“盲人摸象”阶段。

(二)教师在教应用题阅读方面的问题

数学学习中,应用题的问题是老师和学生一大难题。教师难教,学生难学。教师在教学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教师在应用题阅读教学(特别是七年级)中,老师对由运用算术方法到运用代数方法解应用题的过渡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未能让学生体会到運用代数方法解应用题的优越性,以致学生遇到复杂的应用问题时,难以从阅读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

2.教师在应用题教学指导学生解决应用问题中,学生主要体现在阅读应用题时缺乏应用题模型建立上有效的方法可以依照。

3.教师在应用题教学没有注意到学生在阅读能力在层次性,表现在个别辅导这一方面,不同层次学生在指导方法都一样,针对不够强,归类不明显。

4.教师在应用题教学解决应用题过程中,学生在意志力培养没有得到良好在培养,导致解决应用题在阅读时就缺乏信心。

二、拟采取的研究策略

数学教学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数学语言具有简洁、无歧义的特点,但同时内涵丰富,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尤其是符号语言和图表语言要在阅读中进行语意转换,给阅读带来一定的困难,因而指导学生基于“核心素养”的科学有效的阅读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可以有以下二个方面:

(一)学生学习应用题阅读能力策略

1.略读识大意

应用题实际上就是一篇说明文,一般文字比较多,信息量比较大。这就需要快速地浏览一遍,了解题目的大意:题目叙述的是什么事,是哪一类问题(函数问题、数列问题、不等式问题、概率问题等)条件是什么,求解的是什么,涉及哪些基本概念。同时,要求学生手脑结合,一边读,一边记,一边画出相应的示意图,避免信息的遗漏。

2.细读抓关键

题目中关键词语和重要语句往往是重要信息所在,将其辨析出来是实现综合认知的出发点。因此,要求学生在略读识大意的基础上逐字、逐词、逐句进行研读,弄清含义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比如“至多”、“至少”、“都是”、“不都是”、“增加了”、“增加到”等词语在解题中往往起着关键作用,务必抓住、用准。

3.精读勤转换

阅读教学教材重在领会,而领会的关键是“内部转化”。即把一个抽象的内容转化为具体的内容;把符号、图表转化为文字表述;把文字表述的关系转化为符号或图表等。

4.熟读建模型

所谓数学建模就是在阅读材料、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并对获取的住处进行分析加工、去粗取精、抽象概括,利用数学知识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归类整理,准确建模。

(二)教师教学应用题阅读能力策略

1.应用题阅读由浅入深,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在平时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大多数学生害怕解答应用题,不知道如何去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对自己信心不足。为此我们要从基础抓起,由浅入深。简单的应用题语言简单、直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题意,阅读中找数量关系,容易解答题目,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容易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心情,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兴趣。

2.应用题阅读由粗入细,培养学生分析能力

所谓“阅读”就是一个从题目中提取、加工、重组和概括信息的动态过程。由于应用题涉及的知识面较广,文字也较冗长,很多学生会一目十行地大概看一下题目,囫囵吞枣,造成题意曲解,解题失误。

3.应用题阅读由散入集,缩小学生之间差距

数学应用题的阅读能力在不同在学生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因为学生有能力有高低,接受能力也不同,表现在应该题阅读能力上也是不尽相同,这受到了每一位同学所持有语文水平高低,自己见解不同所产生对题目阅读理解所产生结果肯定大不相同。在教师培养应用题阅读能力上就要考虑到这一点,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当然我们可以分层次培养,针对性进行个别辅导,差异化训练,制订不同在计划。

参考文献

[1]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J].何宏政.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年16期.

[2]解初中数学应用题的一种新尝试[J].叶先玖,何训光.中国数学教育2015年Z3期.

[3]如何提高初中学生解决数学应用题的能力[J].曾员华.中华少年2015年18期.

[4]好题赏析:一道中考数学应用题的解法及拓展[J].彭娟,何雨明.中学数学研究2015年10期.

[5]探讨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方法[J].陈福义.新校园(中旬)2015年08期.

[6]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的策略分析[J].赵友忠.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5年19期.

猜你喜欢

读题题意应用题
有限制条件的组合应用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数列应用题、创新题
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数学的读题能力和读题习惯
小学低段数学读题能力的培养
三角、数列基础训练A卷参考答案
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数学读题能力和读题习惯
一道课本习题的变式探究
紧箍咒,我爱你
一道中考题的五种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