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UDP课程框架本土创生记

2018-05-08褚清源

新校长 2018年3期
关键词:钢城框架学科

文 / 褚清源

案例学校:潍坊高新区钢城现代学校

这所学校取消了上下课铃声,没有了作业,没有了主副科的区别。学科间的壁垒被打破,学习变成了过一种有意思和有意义的主题生活。原来“学校是教师教学生学习的地方”,现在“学校是师生协同的学习型社区”;原来的学习地点主要在教室,现在的学习在校内外任何地方都可以发生;原来每节课固定时间为40分钟或30分钟,现在实行长短课,上课时间的长短由教师根据内容自主确定……这所学校就是山东省潍坊高新区钢城现代学校。

这是一所农村学校,但它的U D P(Understanding Development Practice)课程框架实践集合了项目式学习、跨学科学习、小班化学习和教师包班制的多元创新成果,是站在国际教育前沿的本土教育创新。

有人说,这是一所可能颠覆传统认知的学校;也有人说,这所学校充分体现了“世界即教材,学习即生活,他人即教师”的教育样态。那么,这里的课堂教学是如何开展的?走向超学科的学习到底什么样?他们的主题课程是如何整合的?

为UDP学习环境画像

走进钢城现代学校的教室,首先感受到的是视觉冲击。教室墙壁上是五颜六色的海报,内容有班级公约、学生作品,也有学习可能用到的各种概念和工具。比如,每一间教室里都借用IB的“八大概念”工具——形式:它是什么样子的?功能:它是如何运作的?原因:它为什么是这样的?变化:它是怎样改变的?联系:它与其他事物有什么联系?观点:你的观点是什么?责任:我们的责任是什么?反思:我们是如何知道的?“八大概念”是支持孩子们深度思考和探究的常用工具。

每一间教室都大致划分为学习区、阅读区、活动区和教师办公区四个区域。教师在教室办公不是为了看管学生,而是为了陪伴和了解。教师每天泡在教室里,不仅可以全程陪伴孩子们学习,而且有利于师生良好关系的建立。每个班级都会有一名主班教师包班,同年级其他教师则通过“多学科教师协同备课”的形式,辅助包班教师进行授课。

主班教师是班级的第一责任人,要负责包括语文、数学、科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英语、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则由专业教师授课,但都是在主班教师的统筹安排下进行。助教负责各种行政工作,如整理资料、观察学生、学习辅导、拍照等。

小班化是实施UDP课程的重要前提,也是必备条件。钢城现代学校每个班有30名学生,人数最多的班级也不超过32人。之所以坚持小班化,是因为只有在小班化条件下,关注每一个孩子才可能实现。

“交通工具”探究单元,体育课游戏是身体模拟交通工具

钢城现代学校的班级没有班干部,取而代之的是岗位志愿者,这让学生之间形成学习与生活的相互服务关系。孩子们自愿报名并一起投票选举各种角色。比如“电脑小博士”“图书守护者”“卫生提醒员”“安全协调员”……最终班级里的每一个孩子都会有自己的一份责任,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规则意识和责任感。

如果走进课堂你会发现,学生在课堂上享有高度的自由,那种自由可能远远超出想象。上课时间,如果学生有需求可自由去厕所,用最短的时间回来即可。课堂围绕问题开展讨论,不是教师选择性提问回答,而是尽可能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想法。

更引人注意的是,有的班在上课,有的班却是下课时间。原来这里实行的是长短课制度,每位主班教师可以自由调整课时,教师只需要对教学结果负责,而不用跟着时钟转。当教师是自由的、自主的,备受尊重和信任,他们才会将这种体验传递给孩子。

用设计改变教与学

这一切的发生都不是偶然的。

四年前,特级教师臧秀霞调任钢城现代学校做校长时,她对这所新合并的学校充满期待。一直做教研员的她希望循着孩子生活的逻辑开发一套课程,超越孤立的分科教学,借此帮助学生看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和规律,并可以把所学知识充分运用到生活中。

一天,臧秀霞与老朋友、同是潍坊人的北京新学校研究院副院长刘伟“相遇”,两个人思考和研究的方向高度契合。另外一位专家是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华,他对课程的深度思考为臧秀霞重构课程体系的想法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清晰的实践脉络,让臧秀霞的行动研究一下子明亮起来。

从这一次相遇开始,钢城现代学校的UDP课程框架逐步破土而生。

所谓UDP课程框架,是通过实践使学生理解力得到发展的一种课程体系。UDP是3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U是Understanding理解力,D是Development发展,P是Practice实践。它是一个通过单元设计实现理解力发展的工具,是一套学科统合的解决方案。

UDP课程框架有一个目标就是形成理解力,即形成观点、产生思想的能力,它有两个核心要素即知识结构和过程结构。课程设计需要遵循三大关系,即我与自然、我与社会、我与自己。

“观念聚合、逆向设计、真实情境、深度探究”是UDP课程框架的4大特征。这4个特征也是生产UDP课程的重要方法。

探究活动之前,小组合作填写“实践任务单”

“我们的思路是用设计思维改变教与学,从学习内容、教学方式、组织架构、学习环境4个方面对教与学进行系统化重构,将学科内容融入真实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探究,激发学生求知欲望,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有趣有用,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有意思和有意义的事情。”臧秀霞说。

比如逆向设计,原来备课时是先设计活动流程,再设计评价标准;现在的备课流程是:确定学习标准——找出评估证据——设计教学活动——搜集教学资源——选择教学方法。

UDP课程框架有两个核心工具,分别是代表单元整体设计的单元探索计划表和各学科的学生学习标准。单元设计是课程设计的中心,它让知识不再碎片化、去生活化。过去通常是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情境,而在钢城现代学校的学习中,学生会进入真实的情境中,上课变成了好玩的事情。

课程整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怎样的学科融合才能保证学科的逻辑不受破坏,深度不受影响,同时教学内容又可以在更宽广的范围内选择?臧秀霞的解决策略是,使用概念进行融合,学科融合的关键是思维的融合,思维融合的关键是宏观概念与微观概念的融合。

UDP课程框架打破了学科边界,避免了分科教学过于高估学科价值、教学内容重复等缺点,把重点放在培养人的核心素养上。教师以该课程框架为工具,通过协同备课与协同教学生成课程。在协同备课中,各学科教师不再一起围绕某一学科或某一知识点进行教学设计。整个教学过程以概念驱动为本,以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用活动实现对教学目标的理解。所有探究活动从学生实践经验出发,引领学生在做中学,真正实现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学习。协同备课的过程体现了教师课程建设和课程实施的创造活力。

有了这个工具,各学科都可以整合融入主题活动中。一年级6个主题分别为:学校、家庭、秋天、空气、节日、交通工具,其中学校和家庭指向“我与自己”,秋天和空气指向“我与自然”,节日和交通工具指向“我与社会”。这6个主题活动可以整合一年级各个学科70%的知识点。剩下无法整合的知识点,则按照正常的课时安排授课。“UDP课程倡导超学科学习,但从不排斥分科学习和讲授式学习。”臧秀霞特别强调。

将各学科知识融合到活动中,不再局限于课本,尽管有时会用到超出本年级的知识,但是孩子学的知识会更多、更全面。以一年级“节日”单元为例,备课时教师的基本理解是:一是节日传承文化,二是节日有助于人们彼此联系,三是不同的节日包含不同的文化内涵,体现不一样的意义。依据这些基本理解设计不同的活动,比如:其一,节日调查。制作表格探究学生知道的节日有哪些,最喜欢什么节日、原因,让学生理解文化的传承。其二,节日的分类。划分中外节日,感受中外不同节日的文化传承,调查节日的来历。其三,搜集春节与元宵节的来历。其四,用照片介绍我们怎么过节日。搜集与节日相关的美食、人物故事、民俗习惯等。其五,制作节日海报。编辑感人的节日话语,以此表现人们对于节日的共同价值观。其六,我们一起来庆祝(作为一个家长怎样组织自己的家人庆祝节日)。其七,维恩图说话,比较两个节日。感受不同节日的不同含义。其八,植树节活动。

UDP课程框架就是这样根据不同的活动,将学科知识融入活动中,让学生在学习中玩耍,在玩耍中学习。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华深入浅出地解析了UDP课程的核心精神:“如果把知识比作鱼,它只能在生活的大海中生长,离开生活,知识就会变成死鱼。为了让知识保持鲜活,教育者必须让学习回到真实的生活中,用‘探究’结成的网来捕获知识之鱼。”这正是UDP课程的价值所在。

猜你喜欢

钢城框架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框架
中秋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美 丽 的 天 鹅
广义框架的不相交性
彩色铅笔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关于原点对称的不规则Gabor框架的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