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化学校里的中文母语探究

2018-05-08上海市协和民办双语学校

新校长 2018年3期
关键词:协和母语万物

文 / 上海市协和民办双语学校

案例学校:上海市协和民办双语学校

协和教育集团课程研究院院长钱锋曾用这样几句话来定义万物启蒙课程:母语探究,致力于中西文化融合,探索基于汉语文明的中国文化通识教育路径。以万物为教材,以世界为课堂,一物一课程。贯通学校、家庭、社区边界,融汇科学、人文、艺术等学习领域,让孩子在完整的时空中游历中国文化,从而培育出走向世界的全人素养。

钱锋认为,学习是由语言承载的,语言能影响思维。中文学习,有它的优点,比如在表象抒情上极具感染力。但在思维塑造上,不如英文精确自由。中文传统教育非常适合天人合一的农耕文明,但一到当下的数字工业时代,就要调整。好的教育,既要合乎教育规律,也要适合时代发展。

如何兼具两者之长?那就要平衡好中文的审美及思维的创造。

万物启蒙课程从形式上看,很像IB课程中PYP的中国案例。但是今天,万物启蒙在很多国际学校反哺PYP的本土化不足。一到高年级,非母语的学习就遇到了思维的瓶颈,讨论问题的深度广度都有欠缺,涉及诗词曲赋的古汉语,就更难应付。

什么样的课堂才是中西文化融合的课堂?跨学科、学科包班,听起来自由,实则局限明显。比如:跨学科学习的依据是什么?为跨而跨,会削弱学习的效能和张力。活动一堆,松松垮垮。低年级包班有优点,但是中国教师自身通识素养不足,如何满足全科教学?我们通常能看到语文老师教美术,就是画得像,颜色漂亮,虽然学习的延展度是有了,但是也可能在摧毁艺术自由表达的萌芽。许多国际学校的包班都是英文专业的老师担任的,中文教学明显不足……

现在钱锋将万物启蒙课程的运作方式定义为“母语探究”。为什么不叫中文探究?因为想从母语的温度上去重建文化认同,从探究的形式上去拓展原有中文教学的不足。这样的中西融合式运作,是万物启蒙目前主要的课程生态。

钱锋也把这样的中文母语探究课程带进了上海协和双语学校。

在谈到协和发展历程中所经历的“中西融合”时,校长卢慧文曾举过一个例子:国内的学校一开始是照搬国际教育里的“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模式,但常常是为探究而探究。比如小学低年龄阶段探究与“恐龙”有关的话题,可以从文学、数学、艺术、植物学、环境学各方面做探究。有用吗?有用,从原来的分科教学到现在的综合主题探究,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提升,老师也获得了锻炼。但是,中国文化的出发点和皈依处在哪里呢?除了探究恐龙,为什么不可以探究竹子呢?竹子也可以跟音乐结合、跟艺术结合,它是国宝熊猫最爱的食物,更是中国人的精神寄托,“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如果是做竹子的探究课程,就可以把中国文化的底蕴建设起来。当一所学校有能力将外来的模式化为自己的行为,并进行这方面的课程改良及拓展时,才可说真正进入了深层的中西融合阶段。

去年夏天,协和的孩子们经历了为期六周的“协和万物”课程。国际融合课程的孩子们在中文课上各自学习了不同主题的课程,但都以一具体物象出发,以中国文化为本源,以中文母语开展探究式跨学科学习。

那么,“协和万物”究竟是如何帮助学生建构立足时空、贴近生活整体关联的知识架构的呢?

PR(学前阶段)开展了“竹”课程,对竹的本体、功用到文化进行了全面感知了解及探究。竹字头相关汉字的学习活动妙趣横生,将汉字学习与竹子功用结合,以丰富活泼的视觉化学习方式帮助学生记忆汉字,运用汉字。

一年级开展了“石”课程,在本体学习部分结合了石字旁、斜玉旁的汉字学习,教学时侧重于把握石字旁、斜玉旁汉字的音形意象特点和感性审美特征,在识字的过程中注意整体感知,引导学生关注词语的内涵和外延,以及在具体语境中所呈现的意义,让这些字真正地呈现出“有筋有骨有血有肉”的文化生命活力。

比喻手法的学习完美嵌入在雨花石板块的学习中。学生们制作的雨花石名片不但展现了他们丰富的想象力,也呈现出了语言学习上的进阶。而此主题恰好又与UOI探究课的“故事”单元完美契合,文本阅读时引入了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故事,以此完善孩子们对于石头本体、功用及文化的层层递进的认知。

二年级的“蝉”主题与UOI探究课的“昆虫”主题同时开展,老师们请来了专业的昆虫学专家介绍蝉的身体构造、生命周期,学生们还用创意课本剧的形式演绎了蝉的一生。老师们引导学生开展对蝉的食用、药用等价值的讨论,学生能够就“蝉蜕是否确实具有药效”这样的问题开展批判性思考。拟人手法、成语、诗歌的学习亦贯穿其中,帮助学生以更精进的语言,表达他们对“蝉”文化的理解。

三年级的“瓷”主题最大特色是以每个朝代的代表瓷器帮助学生梳理出一条清晰的中文历史轴。而语文学习的技能亦贯穿于各个阶段,如在学习制瓷步骤时带入了顺序词以及简单说明文的学习等。

四年级的“茶”课上,每个教室都是幽雅的茶室,学生们边品茗边学习,其乐融融。学生们制作的二十四节气茶食转轮将时令、饮食与茶文化的知识有机融合,而在相关的口头汇报上有些学生甚至以普通话、粤语、英语三语向中外师生介绍自己的作品。斗茶会更是学生们一展口才的擂台,他们挑战传统“十大名茶”排名,介绍自己喜欢的茶品及原因,个个说得头头是道。

夏至茶会是整个主题学习的最大亮点,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制作拼配茶,设计茶会海报、邀请函、茶诗、广告语等,邀请全校师生来品评投票。

五年级的“船”主题,横跨中西,学生们不但实地探访船舶博物馆,亲手制作郑和宝船船模,而且深入探究学习了中国的船舶历史文化,更比对分析了郑和与哥伦布的异同,真正体现了学生们的综合能力。

“协和万物”课程引发了学生对于自然万物的体验与关注,唤醒和打通了他们内在的感官和感悟,这正是所谓“天地协,时空和,万物生”。

猜你喜欢

协和母语万物
万物皆可折
万物生
我们班的“运动健将”
母语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假如万物会说话,绝对会把你萌化
协和学子“爱星”献爱心
母语
协和-霍普金斯老年医学论坛
组建“协和队” 促进社会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