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战略中文化冲突的对策研究

2018-05-07周阳

卷宗 2018年5期
关键词:文化冲突文化交流一带一路

周阳

摘 要 “一带一路”是我国提出的一项旨在促进国际区域合作、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其内容不仅包含经济、政治、军事合作,也包含文化、教育、科技等诸多领域的合作。在其中,文化交流与文化合作无疑为“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提供一个加深彼此认识、凝聚价值共识的契机。但是参与“一带一路”的国家众多,各国历史发展和经历不尽相同,价值取向多元、经济利益需求错位,“一带一路”倡议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种种误解、矛盾甚至冲突。本文将从文化交流在“一带一路”中的战略地位入手,通过对“一带一路”中文化冲突的影响因素和文化交流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在“一带一路”中如何避免和化解文化冲突。

关键词:“一带一路” 文化交流 文化冲突

一、引言

(一)“一带一路”提出

“一带一路”提出就是在当前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和秩序发生变动的背景下,中国为了国家长远发展而提出的兼具前瞻性和中国政府智慧的国家长期发展战略蓝图。“一带一路”的核心要义是“五通三同”,“五通”即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三同”就是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一带一路”倡议是由“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共同组成的,“一带一路””中的“一带”和“一路”与我国古代“丝绸之路”的陆路和海路是分别相对的,当前的“一带”和“一路”所涉及的政治经济文化领域更宽泛,所涉国家及地区也更多。

(二)文化交流有利于“一带一路”发展

1.文化交流有利于构建“一带一路”命运共同体

“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基于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积淀,继承和发扬了古代“丝绸之路”的文化遗产和历史符号。“一带一路”的成功离不开文化交流的推动和融合,共同的历史积淀是促成沿线国家合作共赢的纽带。沿线友国可以通过文化交流平台,达成有团结一致,共同发展的时代共识的命运共同体。

2.文化交流有利于经济贸易

一直以来,经济因素都被经济学家认为是影响国际贸易的决定性因素,但是文化的因素也不可忽视。在国际贸易中,由于贸易双方往往处于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因此双方的经济社会文化背景、交易规则、法律制度都会有一定的差异性,送种差异性往往就导致了贸易的风险与不确定性。通过文化交流,对相互间的发展需求、消费模式、经营理念及文化习惯等有深入了解,企业可以更好的锁定目标市场的交易对象,制定有效的营销策略。提高贸易的沟通效率和质量。

3.文化交流有利于政治互信

“一带一路”沿线有65个国家,人口约44亿,这些国家经济落差大,文化、宗教迥异,部分国家政局不稳,社会持续动荡,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时有发生。中国政府主张“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这既是中国开展对外人文交流的基本方针,也是符合各国共同利益的国际关系准则。加强文化交流,使沿线民众更好地了解和理解中国的政治制度、发展道路、传统文化以及外交政策理念,使各国人民认可中华文明对构建国际新秩序以及和谐世界的巨大贡献,为"“一带一路”"战略的顺利实施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和推动基础。

二、“一带一路”中存在的文化冲突和误解

(一)“一带一路” 沿线各国经济发展低迷,人文交流与合作愿望降低

“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处于经济转型升级关键阶段,加上能源短缺、环境恶化等限制因素,引起经济发展停滞不前,陷入不同程度的困境,导致各种社会问题集中展现,降低了人文交流与合作愿望。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文化等差异比较大,存在文化冲突的基础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之间制度、宗教、社会、地理以及文化等差异比较大。某些沿线国家过于强调本土文化的独特性,对接受异质文化相当抵触,一些宗教极端势力贯穿其中,致使一些问题变得突出。比如,伊斯兰教派林立宗教思想、价值观念的不同,可能引致敏感问题的发生。中东暴力冲突和恐怖袭击长期持续不断,不利于人文交流合作的开展。

沿线各国对中国文化缺乏了解,沿线民众认同度综合好感度不高

美国皮尤研究中心数据显示:越南、菲律宾、约旦、印度、土耳其、波兰等多个沿线国家民众对中国的好感度低于40%;沿线国家对中国产品安全性和可信赖性的平均评分在及格线以下,东南亚国家和东欧国家民众对中国产品的好感度普遍低于50%。面对这些不和谐的声音,我们应当对其进行必要的重视和研究。

三、应对文化冲突的策略

(一)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增强政治互信

外界对于“一带一路”的质疑,一方面是经济利益冲突下的考虑,另一方面也由于中国在对外传播缺乏宣传吸引力,容易不自觉地激化文化冲突。应当积极创设自己的专业民调机构,把握“一带一路”更全面和真实的民意状况,在“一带一路”对外传播中针对沿线民众可能存在的对“一带一路”的警惕心理、误解情绪、疑问困惑等进行引导,以加深他们对“一带一路”的认同,支持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中,分享“一带一路”的成果。

中华文明最大的特点是兼容并包,长期以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文化上相互借鉴,为沿线丝路贸易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在文化交流中,应更多从对方角度考虑,加强双向互动、双向沟通。中国可先对与沿线国家有近似性的民族进行传播和交流,促进感情的交流,展示中国文化深厚底蕴。另一方面也应加强双向传播,做好对外传播的同时也多向国内传播,向国人宣传其他国家的优秀文化,增加国民对这些国家的了解和兴趣。打造中华文化的新名片,增强中国文化的品牌力量。

(二)加强文化融合,拓宽文化交流路径

面对当代 “一带一路”国家复杂政治背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众对于文化交流的参与意识和行动仍然比较被动,应搭建更多民意沟通交流平台,推动 “一带一路”民心相通。首先,要充分利用整合民间的社会组织、华侨等力量,推动民心相通。尤其是华人华侨,在该国生活时间长,对该国的社会文化民间习俗都有着清晰的认识,懂得中华文化和当地文化的共同点和融合点,通过华人华侨来促进中外民间文化交流往往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充分调动跨国企业为当地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通过人力资源培训合作,更多地培育国际化人才。还可以在传统文化交流路径基础上,加强学术交流合作,构建多层次的文化交流平台,拓展新媒体合作交流、智库交流等交流路径,积极了解沿线国家民众的文化生活,推动中国与沿线国家的思想和文化沟通。

(三)深化与有关国家经贸合作的重要保障,提高人民文化交流意愿

“一帶一路”以经贸合作为基础,以开放包容为理念,以人文交流为支撑。“一带一路”致力于将中国的发展融入到沿线国家乃至世界的共同发展中,致力于将中国的发展战略与沿线国家现有的机制实现对接联通,致力于统筹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利益,最终目标是与各国建立利益的共同体。只有真正的让沿线国家从“一带一路”倡议中感受到实惠、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进步,人民文化交流与合作意愿才会提高。

参考文献

[1]梁海明.“一带一路”对外传播应如何化解文化冲突与误解[J].对外传播,2016(05):25-26.

[2]陈力丹.“一带一路”下跨文化传播研究的几个面向[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9(01):69-73.

[3]王少鹏.“一带一路”战略与跨文化交流[J].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16,30(02):115-118.

[4]王烁.“一带一路”人文交流研究进展述评[J].理论与现代化,2017(02):37-42.

[5]陈万灵.引领“一带一路”人文交流合作的“金砖路径”[J].亚太经济,2017(03):52-57+194.

猜你喜欢

文化冲突文化交流一带一路
两岸赏石文化交流线上展览
以“春风化雨”的文化交流,加强两国“心通意和”
充满期待的中韩文化交流年
论《白牙》中流散族群内部的文化冲突
中英礼貌用语对比及跨文化冲突——以《喜福会》为例
文化交流
《空山》不空——多重文化冲突下的诗性反思
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裸体模特之争与文化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