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保密监督检查工作的几点体会

2018-05-07曲乐袁媛董慧

卷宗 2018年5期
关键词:动态管理主动性

曲乐?袁媛?董慧

摘 要:有效开展保密检查工作是提升高校保密工作水平的重要环节。本文结合高校科研工作一线情况,分析目前高校保密监督检查工作中在涉密人员管理、涉密信息设备检查及整改监督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难点问题。并且,立足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作实践情况,提出通过加强涉密人员监督管理、突出重点检查、建立多模式结合检查体系和实行保密检查数据库动态管理等措施和建议,来破解高校保密检查工作中存在的难点问题。

关键词:保密检查,高校科研,多模式结合,主动性,动态管理

作者简介

曲乐(1990年- )、女,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保密监督检查、保密信息技术、数据挖掘等,quyuescse@buaa.edu.cn。

高校承担着大量的国防军工涉密科研项目,涉密人员多,涉密项目多,国家秘密载体多,保密任务重。开展保密检查是对贯彻执行党和国家保密工作方针政策、保密法律法规情况进行监督管理的主要手段。依法开展保密检查,要充分认识保密检查职能的重要性,要结合高校工作特点,不断推进保密检查工作规范化和保密检查方法科学化。

1 高校保密监督检查工作中的难点问题

1.1 涉密人员流动性强,管理责任难以落实

高校涉密管理多以涉密项目组为单位,不同于军工研究院所,高校的涉密项目参研人员,除教师外,还包括涉密研究生、项目聘用人员等。因此,高校涉密人员流动性强,涉密人员身份类型复杂多样,人员监督管理难度大。目前涉密人员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一是涉密学生保密管理落实不到位。主要体现在对涉密学生参与涉密项目的任务分解不明确,学生超出知悉范围参与涉密研究工作,对脱密期学生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等。二是涉密教师保密责任意识不强。主要体现在项目负责人对所负责项目及人员的保密检查不严格;部分涉密教师片面认为保密是形式主义,排斥保密检查;部分涉密教师保密意识淡漠,认为所做科研项目均为通用技术,被强行标密,故而思想上不重视。三是大量项目聘用人员参与涉密工作。主要体现在各涉密课题组为解决科研任务量大而研究人员编制不足的现状,聘用大量项目聘用人员参与涉密课题研究,但对聘用人员缺乏有效的背景审查和行政约束,增大了泄密的风险。

1.2 涉密项目分散,设备检查难以集中

在高校科研工作中,对计算机等信息设备的使用逐渐增多,大量的涉密资料存储于信息设备中,因此,对信息设备的监督检查工作至关重要。但涉密项目分散、涉密信息设备单机为主的特点也给当前高校保密管理带来了很多问题:一是涉密设备使用管理不当。由于高校涉密项目时效性较强,很多涉密课题组人员变动较大,涉密人员和涉密设备绑定不够紧密,存在多人共用或使用人变更频繁等问题。二是信息设备物理管理环境欠缺。由于人均可用的办公面积有限,常常有涉密区域和非涉密区域未能进行有效隔离的情况。另外,涉密项目的参与人员同时还参与非涉密項目,若不加以严格管理,其在涉密项目中掌握的涉密信息往往容易泄漏。三是输出审批和安全审计难以落实。涉密信息设备分布广泛,多为单机防护管理,使得信息输出审批难以通过技术手段有效控制,风险评估和安全审计也很难及时到位。

1.3 缺少长效机制,整改经验难以累积

在实际工作中,调动涉密人员对检查工作的积极性,提高检查的实效性,是将保密监督检查工作落到实处的关键。在保密检查机制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一是日常保密监督检查工作落实不到位。涉密项目负责人和参研人员对保密监督检查工作存在排斥和躲避意识,使基层检查工作易走过场,院系、学校层级检查的覆盖力度有限,难以实现长效的保密监督检查管理。二是整改累进提升效果不明显。学校、学院对各课题组的保密工作缺乏连续性检查反馈记录;部分课题组整改流于形式,出现重复或同类型错误问题;部分课题组不重视总结思考,未深入改进管理流程。

2 破解高校保密检查工作难点的措施和建议

2.1 加强对涉密人员的监督管理

一是要加强对涉密人员的全过程管理,在上岗、在岗、脱密三个环节制定有效的管理制度及审核流程,不让审核走过场。二是明确涉密教师的管理责任,不仅要对自身进行自查管理,更肩负对涉密学生的教育、管理、检查。三是要加强对涉密人员的延伸管理,不仅要加强对涉密人员的管理检查,同样,对参与课题研究的非涉密人员以及在涉密场所中工作的非涉密人员,也应该进行保密教育培训及检查。四是要加强对师生的保密教育,增强师生保密意识,积极看待保密检查,不消极、不应付、不排斥保密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五是要及时掌握涉密人员动态,通过定期复审、重大事项报告等制度,把握涉密人员动态,及时发现保密安全隐患,降低人为泄密风险。

2.2 要突出检查重点,合理确定检查范围

一是要坚持保核心、保要害,对核心、重要岗位和绝密、机密级项目的重点排查,确保不漏一人、一机,充分发挥以点带面的督促作用。二是要针对薄弱环节排除隐患,对防范最薄弱和最可能出问题的方面(如多人共用涉密计算机、涉密项目多但涉密机少、涉密人员少的课题组、涉密人员使用的非涉密计算机)要加大检查力度,确保不出现“非密存密”现象。三是要加强科技防范能力,改进单机版涉密信息设备的防护系统,降低系统使用冲突现象,丰富系统自动化审计监控功能。

2.3 建立多模式结合的检查体系

积极防范、严肃查处是《标准》得以认真落实的重要手段,为此,北航形成一套“预审检查、常态检查、绩效检查”的模式。

资格预审检查增加主动性。学校创新性提出涉密项目承担资格的预审保密检查制度,如果项目组不具备承担涉密项目条件或者日常保密管理不符合要求的,不予审批,在整改合格和接受处罚后,才能承担和开展涉密项目。预审制度将检查关口前移,提高了涉密项目负责人做好保密管理的主动性。

日常高压检查形成常态化。要始终保持日常检查的高压督查态势,建立个人月度自查、单位季度综合检查和学校学期定期检查和日常随机抽查的机制,做到全年检查常态化。

绩效规范检查提高有效性。增强保密检查绩效考核力度,将检查结果与整改效果引入学校年终关键业绩考核体系,同时对照《标准》,将违规扣分情况与个人岗位津贴相结合,充分调动基层单位和个人保密自查和认真整改的积极性。

2.4 对检查情况实行数据库动态管理

通过建立数据库等方式,整理、记录、统计历次保密检查情况及存在问题,可以有效整理分析出各涉密人员保密违规和整改情况,及时发现保密工作常见的漏洞,优化管理建议,推进保密工作不断提高。

5 结语

在保守国家秘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保密检查是监督管理保密工作落实情况、发现排除安全隐患和提升保密管理工作水平的主要手段。高校应对保密检查工作进行制度化、科学化和规范化管理,根据国家保密相关规定和标准,创新技术手段,改进工作方式,督促涉密人员形成良好保密工作习惯,从而取得窃密与反窃密斗争的胜利,为祖国的国防科研事业构筑一道坚实的保密防线。

参考文献

[1] 顾毅.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保密技术管理工作[J]. 中国校外教育. 2014(36)

[2] 龙建强. 军工单位保密检查量化管理探索[J]. 保密科学技术. 2013(05)

[3] 钱晓辉,于光华,袁智强. 科技时代高校涉密信息设备保密管理的思考与创新[J]. 科教文汇(上旬刊). 2012(03)

[4] 颜培玉,解志斌,张冰,顾香玉. 高校保密检查工作问题现状及对策分析[J]. 信息系统工程. 2013(12)

[5] 颜培玉,解志斌,张冰,顾香玉. 高校保密检查工作问题现状及对策分析[J]. 信息系统工程. 2013(12)

[6] 顾香玉. 新时期高校科技保密工作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J]. 甘肃科技. 2007(05)

猜你喜欢

动态管理主动性
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与控制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初探
浅析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与控制
工程监理对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与控制探讨
如何实现小学语文预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