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扬生命,自觉生长
——深圳市宝安区红树林外国语小学拓展课程建设

2018-05-06李唯深圳市宝安区红树林外国语小学校长

未来教育家 2018年1期
关键词:红树林外国语生命

李唯/深圳市宝安区红树林外国语小学校长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关注的重点,课程资源的拓展和整合对学校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学校教育就像一个生态系统,办学理念是系统不断发展的灵魂,而课程则是灵魂所附着的肉体。在这个系统中处于主体地位的学生不仅是受教育的对象,更是充满活力、极具发展潜力的生命个体。每一生命个体的成长各具特点,都是这个系统里最亮丽的风景。因此,学校必须立足于自身的办学实践,通过拓展课程的建设使学生获得全面而个性化的发展。

生命这个话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尤其在教育领域,人们希望学生的生命能够被充分关怀、呵护,希望学生在学校教育中感受、体验生命,创造、超越生命。红树林外国语小学秉持“呵护儿童自然生命,提升儿童精神生命,让校园里的每一个生命都闪亮”的教育初衷,自创办伊始便确立了“激扬生命,自觉生长”的办学理念,将提升学生的生命作为根本价值追求。“激扬生命”体现的是关注个体生命,以人为本的学生立场,用生命去激扬生命,用生命去灿烂生命。“自觉生长”则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生命自觉精神,促进学生个体生命科学发展,从而达到生命的至高境界。

红树林拓展课程的理念、内容与目标

红树林是生长于热带、亚热带海湾及河口泥滩特有的常绿灌木和小乔木群落,红树林的根系十分发达,可抵抗海浪和潮汐的冲击,被称为“海岸卫士”。当退潮以后,红树林在海边形成一片绿油油的“海上林地”,充满了生命的气息,是生物的理想家园。红树林象征着孕育生命顽强生长的摇篮,即使在海水的浸润中,也会坚持用蓬勃的生命力告诉这世界自己的精彩。人生也是一片广袤的海洋,不管多么艰险,红树林外国语小学都会陪伴在孩子们的身旁,营造充满生长气息的舒适环境,守望着岁月的每一缕芬芳,静待花开。

(一)红树林拓展课程的理念

在课程建设中,学校立足儿童本位,根据学生兴趣构建个性化课程,让课堂充满生长的气息;坚持回归教育本质,以人的不断发展和逐步完善为目的,尊重生命逻辑,激发生命潜能,以培育学生生命自觉为核心,让学生体验生命律动,焕发生命活力;坚持生命维度,正视学生的生命价值,尊重学生生命成长的内在特质,努力满足不同个体生命的成长需要,为生命发展提供多种可能性。

立足儿童本位。立足儿童本位,即坚持童年立场,它包括两层含义:其一,从儿童的立场来设置课程,让课程中有儿童,课程设置要尊重儿童生长的规律,即“好动、好玩、好问、好奇、好胜”等特质。童年是启蒙时期,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人的价值观、道德水准、行为习惯、学习兴趣大都在童年时期初步形成。其二,从儿童的立场进行课程教学。课程教学以儿童的发展为本,按照儿童的学法教,并将生命自觉的价值取向转化为日常教学目标,无论是什么样的课堂教学,都把学习、沟通、互动中培养儿童生命自觉的意识作为最基本的教学目标,为学生提供更多主动参与的机会。

回归教育本质。朱小蔓教授主编的《道德教育论丛》中指出,“教育与人类其他活动领域的根本区别在于,教育活动直接体现了‘人是目的’的道德命令。人之为人的独特性在于人与其他物种相比最大程度地体现了‘生命’对‘物’的超越”。这种超越性使人的生存活动变化为一种不断自我创造、自觉生长的开放性的活动,也体现了人的未定性、未定型的特点。亚里士多德曾指出,教育应是有目的、激发人生命潜能、引导人向善的实践活动,教育是培养人美德的事业。可见,教育的本质功能在于育人,在于培养学生生命自觉,激发生命潜能,使之逐渐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学会面对生活、审视生活、选择生活、创新生活。

坚持生命维度。学校教育要正视人之生命价值,尊重受教育者生命成长的内在特质。红树林拓展课程的开发坚持生命维度,让童年精彩绽放,让生命自觉生长。湖南工业大学社会科学部教授姚冬梅认为,“学生是一个个不断生成着、发展着和创造着的生命体,他们总是在告别过去、走向未来,在向他人、向社会、向自然开放的过程中生成新的‘自我’”。在传统教育学的研究中,人只是作为教育对象来看待,忽视了教育启发人觉醒的作用,忽视了儿童学习的天性和自主性。如果仅从教育对象的意义上看待人和人的发展,那就无法获得一个“充满灵性”的人,也永远实现不了学生的自觉生长。为此,红树林外国语小学拓展课程重视满足不同个体生命的成长需要,引领学生在拓展课程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生命境界。

(二)红树林拓展课程内容

要让课程设置中有儿童,课程内容的安排应符合儿童成长学习的特点。借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出的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红树林外国语小学结合自身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根据学生兴趣构建个性化课程,实现由教师引导、学生自主选择的多元化课程。同时,学校主张中西融通,定制多元化课程体系。目前,红树林拓展课程主要有三类。

红树林社团课程。红树林外国语小学兼顾教育均衡与学生个人发展,根据学生兴趣,通过教师自主开发、教师合作开发及校内外合作开发等方式建设多元化社团课程,包括“莎士比亚”英语戏剧、红树林童声合唱、大白鹭剧乐园、鲁比克魔方梦工厂、激扬啦啦操、红树林网球、红树林鸿声京剧等课程,旨在为学生个性发展搭建平台,培养学生高尚情怀,激发学生的创新合作精神,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引导学生践行健康的生活方式。其中,“莎士比亚”英语戏剧课程通过改编和创编英语童话剧,通过让学生全程参与了解、阅读、赏析、排练、演出等教学过程,提升英语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和与人合作交往等素养。大白鹭剧乐园课程以画面精美、富有内涵的绘本为抓手,通过让学生读绘本、听绘本、画绘本、演绘本,激活学生的想象力,给予美的熏陶,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发挥和培养。红树林童声合唱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合作、谦让、担当、奉献等人文素养,设置了声音训练、合唱、乐理、多声部视唱等多种基础课程,帮助孩子从初步建立歌唱状态、音准概念到完善个人技术,并着重培养孩子在团队协作中善于倾听、懂得合作、勇于承担、乐于奉献的意识。

红树林无边界学习课程。无边界,即“班级无边界、科学无边界、教学无边界、学习无边界”,让学生知道生活中的一切时间和空间都是学习的课堂。学校利用所有学习平台给学生提供一个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进行学习活动的环境。课程形式以主题式研究性学习、体验式学习为主,让学生学会在课堂之外的广阔生活中去思考,关注校园外那个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学校以“协作·体验·共享”为主题,定期组织学生在宝安区图书馆、城市规划展览馆以及观澜湖生态体育园进行无边界学习活动。在图书馆,学生参观了“图画书故事衣”作品展、图图姐姐读书会活动。在城市规划展览馆,学生们通过图文展板、数字CG影像长卷、曲球面LED屏等方式,全方位了解宝安区的历史、人文和建设成就。在观澜湖生态体育园,学生们在生态环保农田中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自己动手培植一株花卉或果蔬植物,还参加了高尔夫体验学习、团队拓展等活动。学生在亲近绿色、回归自然中亲身体验美好生活,在团结合作的集体生活中感受快乐、健康成长。该类课程旨在让师生共同构建“学习无边界”的课程资源,做到思无界、学无界、行无界,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和谐全面发展。

红树林项目化统整课程。为应对当前课程过度分化,知识片面化,学科之间缺乏联系等不足,红树林外国小学以“生命教育”为主题,从人类生命的探索、动物生命的发展、植物生命的旅行三个角度出发,内容涉及生命的来源、身体的构造、生命与安全、生命的意义、动物的分类与保护、植物的生长,对各科教学进行项目统整,通过让学生了解动植物的生存环境,认识地球,将不同学科对生命的诠释、理解融入课程教学中,在学生心中播撒下真善美的种子,学会悦纳自我,感恩生命,尊重他人,关心他人。该课程实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认识生命,通过小组备课、分科教学、实践活动、集体大课及作业布置等教学环节,让学生认识生命的起源、生存环境,理解生命的活动;第二阶段感受生命,各组进行教室布置、展示作品,并选出优秀组员进行课程的汇报。

(三)红树林拓展课程的目标

作为深圳市宝安区第一所公办的外国语小学,红树林外国语小学以培养“根植中华,行于世界”的现代少年为目标。中华民族独特的优秀文化传统,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信仰,是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富滋养,它深深地扎根在我们的心中。同时,随着中国在“全球化”浪潮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国家需要更多的具备国际视野和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

课程目标是拓展课程开发的方向和归宿,并服务于学校育人目标。红树林拓展课程开发的总体目标在于促进学生在学习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知识和能力,激扬生命,让学生的生命绽放精彩,自觉生长,为做“根植中华,行于世界”的现代少年打下坚实基础。

红树林拓展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拓展性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落实学校育人目标、培养学生主体意识、提高学生自我管理和选择学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红树林外国语小学在拓展课程开发上坚持统筹校内校外资源、统筹教育与生活的联系,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拓展课程资源。

(一)教师全员参与课程开发

课程教学过程是教师生命展现与提升的过程,是师生间平等沟通形成默契的良机,是师生对彼此生命价值的终极关怀,生命自觉拓展课程的开发离不开广大教师的参与。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学校逐步重组课程文化,在课程建设中加强“生命自觉”理念的渗透,鼓励每位教师结合自身专业发展和特长,积极探索和开发研究性、个性化社团活动课程。

(二)家长进课堂参与教学

“资源无边界,家长做老师”。为更好地发挥优秀家长的辐射作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红树林外国语小学创建“家长课堂”,让家长深入课堂,结合自身职业为学生讲授丰富的社会生活知识,如任公司副总经理的家长给学生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管理课《我要成为管理家》,任结构工程师的家长给学生们带来了小汽车模型的设计课。授课家长需提前一周备好课,班主任组织家委会成员进行集体备课,帮助家长组织课堂教学,并邀请至少五位家长参与评课。这些课程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宽了学生的思维,有助于学生理解社会生活,理解父母的工作,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三)多渠道开发课程资源

叶圣陶先生曾说:“真正智慧的教育不在于老师的讲解多么出色,而在于学生是否有大量参与和自由表达的机会。”红树林外国语小学突破传统学校课堂教学的束缚,充分利用校外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少年宫以及乡土资源等校外资源,将其作为学校教育的补充,让教育融通生活,为学生搭建校外教育资源平台,增加学生与同龄人交流的机会,并引导家长带领学生主动走出校门,积极参与丰富多彩的校外教育活动。同时,学校利用黑板报、宣传栏、广播站等渠道,让学生分享在校外教育活动中的收获与感悟,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红树林拓展课程的评价

良好的课程评价反馈能更好地指导、完善课程设置和教学,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为全面了解和掌握红树林拓展课程实施的效果,红树林外国语小学建立了多元主体参与和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对学生的评价重在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个性发展,主要采用日常性评价、成长性评价和展示性评价等方法。在日常性评价中,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能力和行为,并记录下来作为对学生的评价和引导依据。同时,设立成长档案袋,收集、记录学生进步过程、努力程度及发展水平。在各种节日活动中,通过让学生进行多种多样的展示、表演来达到考查的目的。

对教师的教学评价。教学评价重在帮助教师改善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主要通过教师本人的教学反思、学生和家长的问卷调查、课堂观察记录本的相关量表等开放方式。

对拓展课程的评价。对课程本身的评价重点关注课程内容的适合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考察学生对课程的参与度,课程达到的效度,综合评价其认可度,并在此基础上不断促进课程的完善。

红树林拓展课程在帮助学生成长、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形成学校育人特色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首先,在学生成长方面,红树林拓展课程适应了儿童成长学习的需要,开阔了学生视野,促进了学生个性全面健康发展。其次,在教师发展方面,课程教学是教师提升专业素养、获得职业幸福的根本,红树林拓展课程的开发提升了教师的课程意识,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最后,实现了学校课程创新,让课程中有儿童。红树林外国语小学从促进学生生命发展与生命质量提升的角度出发,提出“激扬生命,自觉生长”的办学理念,致力于创建智慧课堂,积极开拓与微软联盟中心的合作,利用信息技术开展项目化统整课程研究,开展“无边界”课程。2017年11月29日,红树林外国语小学的学生参加了由微软主办的“第三届年度Skype-a-Thon 48小时学习庆典活动”,与微软公司资深副总裁Alain通过Skype进行了现场连接对话,从地球的一端到另一端,跨越时间、跨越地域,学生们迫不及待地用平时所学的英语与之对话,真正实现了无边界交流学习。红树林拓展课程将人的完整生命作为课程建设的逻辑起点,尊重学生生命成长的内在特质,解放学生的手脚和头脑,让学生在拓展课程中不带任何束缚地自主学习,展现自我,自觉生长。

猜你喜欢

红树林外国语生命
藏着宝藏的红树林
海岸卫士——红树林
An Analysis on Holden’s Anti-hero Imagein The Catcher in the Rye
走过红树林
郑州外国语学校
The Application of Hedges in EFL Class
An Analysis on the Structure of “Yue Lai Yue X”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红树林沼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