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肖狂想”视觉形象及衍生品的设计应用

2018-05-04陈爽爽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8年1期
关键词:视觉形象衍生品设计

陈爽爽

摘要:全球化的今天,视觉设计既要符合国际化趋势,也要扎根本土,汲取养料。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且饱含精华,值得当代中国设计人潜心审阅,以“十二生肖”这一主题为切入点,所展开的文创设计,解析了生肖文化视觉形象设计的基本规律与文化意义,也紧密围绕从局部到整体的文创设计规律、内涵、手法,在传统民俗文化中发掘现代视觉因子,将概念设计向应用设计转化,在转化过程中感受设计规律。

关键词:“生肖狂想”;视觉形象;衍生品;设计

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03-0129-02

一、前言

视觉是人的重要知觉,也是人获得外界信息的主要途径,不仅如此,外界的形象还会引发人心理层面的感受。今天,视觉设计铺天盖地,若要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视觉形象需要别具一格,充满“视觉冲击力”。笔者曾做过调研,通过对近三年国内外各大设计年鉴与专业活动的审阅,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国内的视觉形象设计仍处于方兴未艾阶段,虽然有些视觉形象设计已经“名噪一时”,例如政府支持与扶持的文化创意产品研发,或相关机构主持与策划的博览会、交流活动。但这一现象并非普遍,就现存的视觉形象设计而言,高质量、高诉求的文化创意视觉产品仍然稀缺。究其原因,笔者认为:首先是对创意设计的理解有差异,虽然已经认识到设计产生附加值的重要性,但在执行方面,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绝大多数创意开发者所关注的视觉形象,还仅仅是一层“表皮”。这必然导致视觉设计的形式化或者墨守成规,甚至是单调的延续和重复,缺乏个性和创意,应用千篇一律,抄袭成风,视觉形象逐渐老化。这个信号告诉我们:文化创意仍然缺乏系统性传承和创新性发展。就这一现象而言,反观中国传统文化领域,太多的视觉符号成为国人千百年来的不曾割舍的视觉习惯,例如“门神”形象,不仅古代有深厚的受众基础,即便今天,也是诸多设计师拿来进行创作的依据。相对于简单的形式追求,这些曾经习以为常的视觉习惯,现今却变得魅力十足,因为它们很好的解决了:在大众文化基础上,捕捉流行与时尚,关注受众的视觉习性,同时也脍炙人口的解决了“趋利避害”的心理感知,这些成功的视觉形象设计,不仅抓住了“第一印象”,还使得“视觉余温”持续发酵,升级为经典视觉。

二、选择“生肖”主题的原因及现实意义

“十二生肖”,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每一种生肖都是带有传奇色彩的故事,并以此形成一种系统化理论化的观念,成为民间文化中的形象哲学。笔者认为视觉形象设计需要文化做铺垫,使其拥有广泛的“通俗”基础。传统的“生肖”文化形象承载着中国人特有的价值观念、人文理念和人文思想,“生肖”文化具有历史价值,蕴含丰富的传统思想和时代价值,通过对“十二生肖”视觉文化内涵的分析与挖掘,将生肖文化进行一次视觉改造——融入简洁的几何图形、色彩饱和而装饰丰富,借力“生肖”文化广泛的民俗基础,设计符合国人视觉习惯的视觉形象,开发“生肖”初觉形象的衍生品,把中国的传统文化融入于视觉形象设计中,以符合时代的需求,兼备更多附加价值,甚至是对宣扬中国传统文化而做准备。

三、现今“生肖”题材作品的创作及优缺点

目前市面上以“生肖”为题材进行创作的设计作品逐渐凸显,例如《折纸风格十二生肖》,折纸与“生肖”形象相结合,作品立体感强,但是视觉形象古板,缺乏趣味性。例如《京剧脸谱十二生肖》,色调与民间手工艺陶泥玩具的造型相结合的生肖形象,富有想象能力和现代语言,但是这套“生肖”形象在视觉上缺乏辨识度。再例如,笔者曾设计过的一套《中国春节形象设计十二生肖》,用剪纸艺术来重新设计其造型,采用几何图形拼接“生肖”,尝试突破传统的设计思路,虽然提升了视觉效果,完成了体系化处理和风格化界定,但就“生肖”形象而言,仍然缺乏结构感与完整度。这也是笔者此次毕业设计想重点解决的问题。对于初出茅庐的设计者而言,这样一次“再”设计,绝非重复与延续,它是一次尝试,是一次设计的“自我审视”与“重新认识”,是设计师的“自我批评”。

四、“生肖狂想”创作的视觉特点及风格

选择“生肖”为主题,并且围绕视觉形象进行衍生品设计,笔者首先希望通过一个个“图形”传递“生肖”的性格特点与文化内涵。其中使用了大量的几何形装饰符号,例如,各种圆形、矩形、三角等点、线、面元素的或重复、或重叠、或对比的再现。但这也不是简单的装饰,因为“生肖狂想”作品中有对“十二生肖”的性格的再塑造,几何形装饰符号是用来烘托“生肖”自有的视觉个性,是强调概念形象的再塑造,然后进行延展,在系列中进行应用转化。

其次,笔者采用类似卡通的手法来进行‘生肖狂想视觉形象设计,其设计思维在于——卡通可以发挥的想象空间大(如图1所示),适于趣味幽默等情绪化表现,且老少皆宜。同时,卡通便于夸张与变形,線条流畅,色彩鲜艳协调,语言简洁生动,使得原本无生命力的形象变得有生命力,无个性变得有个性。

“生肖”视觉形象的塑造中,色彩的饱和度保证了丰富的视觉效果,提高了装饰的观赏性。色彩的情感特征能通过视觉刺激唤起观赏者的情感共鸣,这种情感共鸣直接影响到观赏者对视觉形象的认知,笔者运用色彩的情感特征,强调“生肖狂想”作品中每一个“生肖”视觉形象的性格,以便观赏者更快更准确的感知笔者想要塑造的整体角色形象,并且能够感受到“生肖狂想”这套作品设计研发时的状态,以及掺杂的情感和创作态度。

为了解决无需色彩表现也可以使用符号性语言所适应的应用环境中,笔者在彩色版“生肖狂想”的基础上,通过不断修改与调整,设计出黑白版“生肖狂想”(如图2所示),黑白版的“生肖狂想”铿锵有力,可以独立成为视觉表现个体,并且通过十二个不同黑白形态的组合,产生新的构成性视觉韵律与趣味,从而与彩色版“生肖狂想”搭配形成完整的“十二生肖”形象体系和装饰意蕴。

五、“生肖狂想”视党形象的应用特点

目前,作品已完成的应用成品包括:印章、抱枕、束口袋、鞋、相框、杯子、胸牌、书籍、宣传册、明信片、胸牌、手提袋等内容(如图3所示)。

其中将“生肖狂想”视觉形象用印章的方式来呈现,印在宣纸上使其具有纹理,从而达到减弱计算机语言的单调生硬,使其效果更亲和。抱枕选择棉麻材质进行印制,因为“生肖狂想”的视觉形象设计的比较精细,所以承载材料的纹理不宜粗糙,颜色也不宜太白,否则影响视觉效果。将视觉图案印制在束口袋、马克杯、鞋子、胸牌上是为了来表现“生肖狂想”视觉形象具有宽泛的生活质感,它能应用于生活的大大小小的领域,拥有较强的可研发性。“生肖狂想”的书籍设计采用线装方式,因为生肖文化历史悠久,线装具有传统意蕴,而将小书和大书线装在一起,也是为了使色彩版与黑白版相结合,从而达到每个元素都规整的应用在书籍中而不显得杂乱的目的。同样,明信片、相框、书籍选用特种飘银纸也是为了让衍生品视觉统一。宣传单采用白细沙特种纸,用这种带有精细纹理的特种纸表现出视觉形象在不同纸张上具有的效果和质感。将海报进行折叠,套上书封,突破平面向空间的视觉转化。

“生肖狂想”视觉形象总体上采用相框和铺在地上的海报来营造空间感,俗话说“三分画七分裱”,将相框挂在墙上,也是为了平面向空间的延展,以及二维空间向三维空间的转化和利用,铺在地板上的海报采用的特种纸是灰珠光,将彩色版的视觉形象印制在灰珠光上,有格调而不失趣味性,几何感强,同时为了进一步发挥平面视觉的力量,所以选择铺在底板上来营造视觉效果和空间感,如图4所示。

由于印刷量少,无法實现将视觉形象印制在鞋子上的精细效果,从而选择了手绘的方式来表现出视觉形象效果。因为时间比较紧促,无法定制“生肖狂想”的玩偶,因此没有实现视觉形象的三维化。但在后续转化中,该设计还将进行更具实效性的应用,例如动态设计、UI等界面设计的开发……。

六、结语

历时数月的构思、草图与创制,笔者的毕业设计努力追求原创,并在平面与空间的视觉创造与转化中坚持不懈。用色彩版和黑白版并存的方式来丰富视觉形象设计。尽管仍有一些应用过程中的遗憾,但总体而言,此次毕业设计了结一直以来原创的心态,也为大学专业学习画上一个阶段性句号,感谢学校生活与学习环境的熏陶,感谢孙迎峰教授的指导与宽容。未来的学习中,笔者将以此为楔机,充分汲取此次毕业设计中的不足,明确研究方向,让下一套作品更加完善。

猜你喜欢

视觉形象衍生品设计
给漫威、DC做衍生品一天赚1485万元 Funko是怎么做到的?
祛魅金融衍生品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大健康催生眼健康衍生品市场的繁荣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我省中小企业视觉形象工程的推广及策划
基于视觉识别时代的学校美术课程
设计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