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BL理念下微观经济学课程培养模式研究

2018-05-03彭云艳

价值工程 2018年13期
关键词:微观经济学教学模式

彭云艳

摘要:PBL教育模式相较于传统教育模式,更加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而这恰恰是我们当前在微观经济学教学中所或缺的。本文从微观经济学教学模式的视角出发,对PBL教育模式下的微观经济学教学进行设计,并对PBL教育模式下遇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Abstract: The PBL education model pays more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ability than the traditional education model, which is precisely what we currently lack in the teaching of microeconomic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microeconomics teaching model, this paper designs the microeconomics teaching under the PBL education model and proposes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to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the PBL education model.

关键词:PBL;微观经济学;教学模式

Key words: PBL;microeconomics;teaching model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8)13-0254-02

0 引言

“微观经济学”作为现代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经管类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程。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运用微观的经济学理论来分析经济领域的相关问题的能力,并为后续的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但在微观经济学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传统模式的微观经济学教学中更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和演练,忽视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

PBL模式最早由美国的神经学教授Barrows提出,目前已经成为国际上比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模式。PBL模式是一套基于问题导向的学习情境设计教学模式,其中心是基于现实世界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同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其最大的优势是强调了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而不再是传统教学中以教师讲授为主,其教学的精髓在于“发挥问题对学习过程的指导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又称问题导向教学模式。近年来PBL模式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专业课程教学中。

PBL教学模式在微观经济学中的设计分成以下几个模块,具体设计如下:

1 课前问题设立准备

问题设立是整个PBL教学模式中最为重要的一块,因为问题设立往往关系到后面学生讨论的深度和学习的关注度,也是最能体现教师功力和水平的模块。可以说,问题设立的好坏,直接影响到PBL教学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例如,在微观经济学的“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这一章节中,引入以下案例:据2016年2月11日《山西商报》报道,曾经水美鱼肥的安徽沱湖省级自然保护区变成了“酱油湖”,附近的天井湖也未能幸免;就在这一夜之间,沱湖、天井湖周边渔民经年累月的辛勤劳作化为乌有。据调查,这次水污染事件涉及水域达到9.2万亩,鱼类等水产死亡达到了2364万斤,涉及的渔民共有907户,直接的经济损失更是高达1.9亿元。上游大量下泄的污水团导致安徽五河县的“两湖”流域遭受到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污染事故。

问题一:这次水污染的不良后果应该由谁来承担?

问题二:为避免下次类似的事件发生,政府应当采取哪些措施?

问题三:结合这次水污染事件,请你利用经济学的相关理论解决“上游排污下游没水吃,跨区域污染防治问题”。

可以看出,通过案例的导入和问题的提出,可以引导学生独立的思考,使其应用能力得到提升。

2 实践教学设計

2.1 学生分组及任务下达

按照以往的研究来看,分组一般以每组4-6人为宜。因为微观经济学属于经管类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通常班额较大,分组时每组人数过少,会导致组数过多,影响分组讨论和总结的效率;而分组过大,则又会导致某些同学有“搭便车”的可能,导致能力训练不足。分组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是,同一层面的同学往往会产生扎堆的心理,而这可能导致组与组之间的学生能力相差过于悬殊,导致评价时有失公允。因而,我们在分组操作的过程中,采用了教师根据学生成绩和学生意愿多重评价模式同时进行,从根源上降低组别之间的差距。

指导教师将本节课中需要的理论、基础概念等下达给学生,各小组针对下达的任务搜集资料,进行课前准备。

2.2 讨论与观点展示

这个环节中,学生根据前期搜集的资料,对指导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小组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形成小组意见,各小组组长将成员观点汇总成材料作为教师评分的依据,组长在讨论结束后,形成总结,形成综合的解决策略。

2.3 综合评价体系设计

在评价中应形成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综合性评价体系,避免指导教师的单一评价。PBL教育模式的综合评价体系如图1所示。

3 关于微观经济学PBL教学模式的几点建议

3.1 教师角色的转变

PBL教学模式有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它改变了教师“独角戏”的局面,教师从传统的“教者”转变为“引导者”。角色的转变,迫切要求教师从传统的教学中脱离出来。教师的工作重心前移,要求教师在PBL课程前,要形成教师团队针对案例进行有效筛选和问题的设计。这部分工作需要教师大量的工作投入和教学经费的支撑,同时团队中案例集的建设也是重中之重。案例的选择,直接关系到问题的设立,而问题的设立又关系到最后课程能否成功进行的关键。因而无论从师资还是从经费上,需要学校加大投入的力度,并且能够给予PBL教学更加灵活的教学安排和考试改革权利。

3.2 学生角色的转变

就学生而言,PBL教学模式中,更突出地体现了学生的学习自主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学生能否以一个积极的态度去应对PBL教学改革,是其成功的关键所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往往是一个信息的接收者,被动地“听讲”。而PBL模式是学生的一种“互动式学习型”组织的教学体现,学生的能力水平参差不齐,常常出现遇到难题集体沉默的情况。遇到这种情况时,一方面,可能是由于问题本身的原因造成的,这就需要指导教师及时调整问题;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学生自身的问题,学生可能羞于表达,过于腼腆,这时教师应该顺势利导,从语言上多多鼓励学生,并结合考核的机制激励学生多多思考,善于表达自己的思想。

3.3 案例设计问题

案例设计可以说是PBL模式的关键点,不仅要紧紧地围绕教学目标,同时要体现即时性。案例同课本内容的贴合性越好,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越浓。从经济学的视角来看,其实符合案例条件的资料很多,但如何从中筛选出符合教学目标要求又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恰恰体现了教师的水平,同时也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生们可能更加关注案例是否有趣,而教师则往往从适用性的角度来考量,同时教师还会考虑到案例的系统性、覆盖知识面的程度等诸多问题。甚至案例的时间安排上,也是教师在做案例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3.4 评价体系问题

除此之外,PBL教学模式中面临的另一个主要问题是如何在评价中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传统的考核制度仍然停留在“标准化”考查层面,造成学生坐等答案的“懒惰模式”,學生很少主动的去追求问题的真相,究竟什么导致这样的结果,形成的原因是什么等等本质问题。但与此同时,学生却对成绩十分在意。同以往的考核相比,PBL教学模式的考核更加主观。如果指导教师在考核过程中,更多的代入自己的感情色彩,就会直接影响评价的公平、公正性。因此,多层评价,有效监督,构建合理的评价体系,形成正确的导向,将PBL模式效果发挥到最大化将是实施工作的重点。

参考文献:

[1]曾剑云.财经类专业教学中PBL模式应用有效性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9(9):34-37.

[2]叶树江,袁海燕.适应认证要求推进工程教育问题学习(PBL)教学模式实施[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2):171-173.

[3]李冬梅,杜青平,梅胜,李绍秀,王晓霞.探讨PBL模式应用于地方高校教学模式改革需思考的问题[J].大学教育,2015(11):54-55.

[4]T Erdogan,N Senemoglu. PBL in teacher education: its effects on achievement and self-regulation[J].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 Development,2017(9):1-14.

[5]J Jin. Students silence and identity in small group interactions[J]. Educational Studies, 2017, 43 (3):1-15.

猜你喜欢

微观经济学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民办高校《微观经济学》案例教学探讨
关于民办高校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微观经济学中的包络定理教学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