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郑州城市综合承载力研究

2018-05-03曹秀丽

价值工程 2018年13期
关键词:对策建议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曹秀丽

摘要: 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研究国家发展新形势、新战略要求下的郑州城市综合承载力指标体系构建和可持续发展对策等内容,以期对其他城市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提供借鉴。首先,对城市综合承载力内涵进行界定。其次,以郑州城市为案例构建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估指标体系。最终,分析郑州城市综合承载力指标现状基础上,评价城市综合承载力的可持续发展性。

Abstract: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national new situation and new strategies, urban comprehensive capacity of Zhengzhou, including the index system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are studied, therefore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other cit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First of all, the connotation of urban comprehensive carrying capacity is defined. Secondly, taking Zhengzhou city as a case,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urban comprehensive carrying capacity is constructed. Finally,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omprehensive carrying capacity index of Zhengzhou Cit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关键词: 综合承载力;可持续发展;郑州城市;指标体系;对策建议

Key words: comprehensive capacity;sustainable development;Zhengzhou city;index system;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F299.27;F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8)13-0003-03

0 引言

可持续发展理念最早由联合国于1972年提出,意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之后国外学者从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等角度对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1-2]。1994年,《中国21世纪议程》经国务院审议通过,确定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为“可持续发展”战略,意味着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战略研究在我国全面开展[3]。目前,国内学者多是以人类的活动为中心,从人口、资源、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开展城市可持续发展理论和指标体系构建等方面的研究[4-9]。

国内外学者对于城市综合承载力的概念、内涵及具体内容尚未有统一的认识[10-11]。经查阅文献,城市综合承载力研究大致可以分为定性的概念、内涵等理论研究和定量的评估方法研究。其中,理论研究方面,学者多认为城市综合承载力的内涵应将城市作为一个整体开展系统研究,既应涵盖人类的经济、社会活动[12-13]也应包括自然各因素[14-15],同时考虑城市的动态变化[10];在评估方法方面,城市综合承载力的定量评估方法[10、16]一般包括系统动力学法、主成分分析法、指数评价法和状态空间法等。

城市综合承载力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二者之间相辅相成,可持续发展理论是城市综合承载力研究的理论基础,指明了城市综合承载力的研究方向,城市综合承载力大小可作为标尺来衡量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是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具体体现和应用,城市综合承载力的不断提高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17]。

1 郑州城市综合承载力内涵界定

郑州市是河南省省会城市。随着中原經济区、“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及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战略目标的提出,郑州城市亟需转变发展理念,重新梳理城市承载状况,才能在新的机遇与挑战中走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因此,综述相关学者研究成果,结合城市发展特点,文章认为在对城市综合承载力内涵界定时应着重考虑以下因素:①满足城市总体规划要求;②反映国家当前形势变化;③综合考量城市经济、社会、资源能源和生态环境等系统综合承载能力。因此,对郑州城市综合承载力内涵界定为:在国家、河南省发展战略指导下,郑州城市未来一定时期、限定空间条件下的经济、社会、资源能源和生态环境等因素的最大承受能力。

2 郑州城市综合承载力指标体系构建及评估

2.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2.1.1 与《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一致性原则

《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2017年修订)》是在国家和河南省相关战略规划及政策指导下新近修订的,对郑州城市发展建设具有全局性、指导性和战略指向性作用,是城市建设和规划管理的基本依据。

2.1.2 科学性原则

指标在评估过程中,数据来源应真实、可靠和已公布的官方数字,评估方法应选取成熟的理论,以确保研究结果的科学性。

2.1.3 代表性原则

郑州城市的国家定位为“国家中心城市,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河南省省会城市。因此,在选取指标时既要涵盖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估过程中的必需内容,又要体现郑州城市自身发展的定位和需求。

2.2 指标体系内容

遵循上述指标体系构建原则,结合郑州城市经济、社会、资源能源、生态及环境四个方面的整体情况,郑州城市综合承载力指标体系内容如表1所示。

2.3 指标体系评估

由表1可以看出,郑州城市综合承载力指标共四个因子层、22个指标。指标单位各不相同,其正、负属性亦不同。为了直观比较、统一衡量,需要对数据进行无量纲标准化处理[18]。根据指标属性不同(正和负),采取不同的标准化公式[10,16]。同时借助熵值法[19]和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20]等方法综合测量郑州城市综合承载力。

3 郑州城市综合承载力现状及分析

为了更好地评估郑州现状及展望其未来发展,文章选取2011~2016年数据为基础,数据来源于《郑州市统计年鉴》、《郑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郑州市环境质量公报》和《郑州环境统计年报》等。郑州城市各年、各系统综合承载力评估现状见表2、表3和图1。

由表2和图1可以看出,郑州城市综合承载力总体呈现增长趋势。郑州市2011年和2012年呈现增长趋势,在2013年城市综合承载力略有下降,但是2013年的综合承载力仍然高于2011年城市综合承载力。郑州市从2014年开始,城市承载力增速较快。

4 结论

文章根据国家和河南省对郑州城市的最新定位及发展要求,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对郑州城市综合承载力开展了较系统的理论研究,构建了郑州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估指标体系,并借助归一法、熵值法和多目标加权函数法等对指标体系进行了定量评估,最终得出郑州城市的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希冀通过本文的研究,对同类城市综合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研究有理论及实践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Water Betal.Sustainable Cities: Concepts and Strategies for碃Eco-city Development [M],1994.

[2]Nykamp Petal. Sustainable Citks in European [M],London:碃Earthscan PubKcations Limited.1994.

[3]王伟忠.《中国21世纪议程》:迎接挑战的战略抉择与实践探索[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22(5):1-4.

[4]刘丽英.基于PCA和DEA方法的北京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研究[J].数理统计与管理,2013,32(2):202-210.

[5]李天星.国内外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進展[J].生态环境学报,2013,22(6):1085-1091.

[6]李宇亮,邓红兵,石龙宇.城市可持续性的内涵及研究方法[J].生态经济,2015,31(8):19-23.

[7]马超群,曹明明,何艳芬.榆林市可持续发展核心问题识别及模式策划[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25(2):52-57.

[8]张宜松,曹国良,张萌.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陕北地区可持续发展对比研究[J].环境工程,2017,35(5):136-140.

[9]冯惠娟,杨海娟.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的榆林市可持续发展评价及预测[J].水土保持通报,2013,33(4):64-69.

[10]余磊.东营市综合承载力评价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4.

[11]王靖鑫.长春市城市综合承载力的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6.

[12]谭文垦,石忆邵,孙莉.关于城市综合承载能力若干理论问题的认识[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18(1):40-44.

[13]李东序.城市综合承载力理论与实证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8:95-96.

[14]吴珠.长株潭城市群资源与环境承载力研究[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11.

[15]吕添贵.水土资源综合承载力评价与调控机制研究——以贵阳市为例[D].浙江大学,2015.

[16]王瑶.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上海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

[17]王树通,郭怀成,玉丽婧.北京市相对资源承载力分析[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5(10):90.

[18]魏雷娜.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承载为与土地利用变化的相关性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1.

[19]章惠,张梅,迟国泰.基于熵权法的科学技术评价模型及其实证研究[J].管理学报,2012,7(1):34-41.

[20]孙莉,吕斌,胡军.中原城市群城市承载为评价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8(3):43-29.

猜你喜欢

对策建议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中‘3414
土地评价指标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