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房地产开发与管理应用型专业建设途径研究

2018-05-03李文忠

价值工程 2018年13期
关键词:建设途径

李文忠

摘要:应用型专业建设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增强毕业生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对于加快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推进高等教育强国建设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文章以天津城建大学房地产开发与管理应用型专业建设为例,借鉴相关专业建设经验,分别围绕着专业发展定位、建设方案制定、体制机制建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课程体系构建、实习基地建设以及管理制度的探索等展开研究,总结并提出了应用型专业建设的发展路径。

Abstract: Application-oriented specialty construction is an important means to cultivate high-quality applied talents and enhance the ability of graduates to serv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it has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accelerating the popular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advancing the construction of a strong country in higher education and promoting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article take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application-oriented specialty of Tianjin Chengjian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and learns from relevant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experience, and carries out research around the orientation of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he formulation of construction plans, the establishment of institutional mechanisms, the innovation of personnel training models, the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systems, the building of practice bases and the exploration of the management system, summarizes and proposes the development path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pplication-oriented specialty.

关键词:房地产开发与管理;应用型专业;建设途径

Key words: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application-oriented specialty;construction approach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8)13-0230-03

0 引言

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专业以管理科学与工程为主干学科,以工商管理、土木工程、建筑学、经济学以及其他管理学、工学、经济学、法学门类下相关学科作为重要支撑学科。该专业具有管理学、经济学和工学交叉的特点,强调应用性与实践性,旨在培养能够在房地产开发投资、资产运营、金融服务等领域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相关工作的高级管理人才,用以解决房地产行业领域所存在的专业问题,提高公司决策水平和管理效率。

应用型专业建设主要是指高校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主动融入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推动高等学校把办学思路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等诸多方面上来。

通过应用型专业建设,可以进一步优化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结构,提升专业整体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专业教学条件、师资队伍、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等方面形成鲜明的特色,集成取得的有效经验和实践成果,形成专业建设规范,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全面提高学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

应用型专业建设的有效落实,首先要以开展学术和理论研究作为一定的基础。通过查询近5年(2013年-2017年)数据库中的文献,以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研究对象的相关文献大约有531篇,主要论述院校发展中不同专业建设或不同课程建设,而专门针对“应用型专业建设”开展研究的论文可检索到的有3篇左右,一是学者陈建的“独立学院应用型专业建设的思考”;二是孙建京、吴智泉的“地方大学应用型学科专业建设探讨”;三是洪求枝“刍议应用型专业建设下的高校教务管理”。近5年(2013年-2017年)研究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专业的相关文献有22篇,主要是从专业课程建设、人才培养、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等几个方面开展研究。近5年(2013年-2017年)研究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专业应用型专业建设的论文尚未发现。

1 专业发展历史与基础

1.1 专业的历史沿革

天津城建大学于1992年开办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专业。1998年将该专业调整为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方向为房地产企业管理。2003年,依托工商管理专业,申请开办了“市场营销”专业,培养方向设定为房地产营销。2016年进一步优化本科专业结构,将 “市場营销”专业调整为“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专业,延伸房地产营销至房地产开发与管理全过程的经营管理。

1.2 专业所形成的一定发展基础

1.2.1 输送了一定数量的符合行业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

自该专业开设5年以来,总计输出合格毕业生1315人,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平均达83%,70%以上就职于房地产行业。

2015年委托第三方完成的《天津城建大学 2015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综合报告》显示,2015届市场营销专业就业率为100%。毕业生专业对口率达到74.33%,工作适应率达到86.67%,工作环境满意度93.33%,职业发展前景满意度93.33%,工作内容满意度100%,薪酬满意度100%,毕业生就业稳定率为93.33%。

1.2.2 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初见成效

教师团队中12名专职教师形成了一支梯队合理、职称结构均衡、学术研究聚焦的教师团队。另外聘7名校外实践教师,初步形成“大教师团队”的雏形。分别在青年教师培养、教师科研成果、“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教师积极服务行业社会等方面获得了一定发展。2015年调查结果表明,毕业生对本专业教师的教育教学评价得分98.43%,位居全校专业排名第一。

1.2.3 多种形式的学生实践性活动

学生社团建设成果显著。专业学生组建了云图调研社、地3学社和怀远房地产3个学社,学生加入社团率为62%。依托社团,每学年举办房地产知识大赛,组织开设房地产相关内容的讲座,参加各种类型的与房地产有关的竞赛活动,开展科研立项,申报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发表论文等。积极参加行业活动。组织学生集体参加中国房地产营销协会年会,全国高校房地产创新创业大赛等。

1.2.4 一定的实习基地建设成果

该专业与行业企业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签署了一定数量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借助于毕业生资源,正在发掘多个实习基地。在校内建立了天津房地产业协会会员企业和在校大学生BIM应用实训基地,已组织完成多批次的培训考证工作。这些项目的推进将提升学院实验室建设水平,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

2 专业建设所形成的优势

专业办学历史悠久。天津城建大学是全国建设类高校最早开设该专业的院校之一。1992年,承办了首届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召开的《高等学校房地产开发与管理本科指导性规范》修订和宣贯会议。

本科与研究生教育的“唯一性”。天津城建大学是天津市高校中唯一设置有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专业的学校。已经开设4年的全国唯一的“绿色建造与运营管理”硕士研究生方向,为行业社会不断培养出专业化“绿色建筑”人才。

“大教师团队”的已经初步形成。初步建立了一支由专业教师和外聘教师组成的“大教师团队”,团队成员可以从理论授课、创新培养、科研指导、实践认知、就业发展等各个方面为社会和专业学生提供服务。

产教深度融合形成专业建设基础。根植于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建立了多个实习基地。学生社团组织建设完善,实践性活动有序开展。历届校友以及定期开展的校友活动形成了一定社会资源。

3 专业建设的市场前景分析与建设目标

专业的发展前景主要表现在:一是社会及产业发展蕴藏巨大发展机会。国家经济稳步发展、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及其背景下雄安新区的设立、天津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地位的确定、天津市五大战略机遇叠加等给城市建设和管理带来发展机遇。房地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是具有持续发展与增长潜力的产业,其健康有序发展对于民生问题和社会稳定有着重要影响。二是人才需求旺盛。2016年,天津市第三产业增加值9661.30亿元,占比为54%,其中,房地产业增加值795.78亿元,增长17.5%,房地产开发投资2300.01亿元,增长22.9%。近5年,天津市的房地产企业数量基本保持在1300家左右,从业人员近4万人。随着国家未来房地产长效机制的建立,房地产开发建设有序发展的同时,行业“存量房”的管理逐渐成为未来房地产发展的方向之一,社会对社区管理、房地产资产管理和运营人才的需求将进一步加大。据预测,2017年起,天津市每年房地产业人才需求约1200人,并有持续增长的趋势。

专业建设的整体目标设定为:在学校和学院的大力支持下,立足顶层设计,以服务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为前提,依托城建大学的学科背景,充分利用专业多年积累的办学经验与教学成果,借鉴国内外相关专业的建设经验,以行业社会需求为导向,着力培养具有系统的理论基础、扎实的实践技能、符合相关职业岗位要求的“双证型”专业人才。

4 专业建设的途径研究

专业建设思路主要包括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教材与教学设施建设、教学管理改进等几个主要方面。

4.1 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修订、调整的规划

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新动向,例如由开发建设向“存量房”管理的转变;生态城市的建设需求,例如“绿色建筑”的发展;新技术的应用,例如建筑产业化、信息化等,这些发展变化要求人才培养的内容、模式和手段应不断予以调整。

人才培养方案按4年一个周期予以修订,在执行现有方案的同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特点,进行不断的修订与调整,重点在于拓宽实践教学渠道,加强企业深度参与教学活动,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和创新平台的建设。

4.2 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思路与措施

4.2.1 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

以教师团队建设为中心,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不断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建设一支“双师型”的“大教师团队”。

4.2.2 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路与措施

做好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内培外引相结合,以专业特色為导向选择人才。规模与结构兼顾,拟定符合专业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建设计划,促进师资队伍结构优化。

开展“大教师团队”建设。依托现有的校友资源和行业企业资源,开展“大教师团队”的建设。重点引进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学科、学术带头人。引进一定数量青年教师。全部教师至少实现“双证”。每年聘请一定数量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专家做兼职教师和开办讲座。

青年教师实践的建设。有计划地安排中青年教师到行业实践岗位挂职锻炼,开展社会服务。制定中青年教师职业资格培训、考试和从业的实践计划,所有青年教师有不少于3个月的一线企业学习和实践经历。

教师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的建设。鼓励教师参与团队建设,完成一定数量的国家级或市级科研立项,承担一定数量的国家级或市级教学研究项目。

4.3 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的目标、思路与措施

4.3.1 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的目标

在持续研究房地产业动态的基础上,依据社会需求的变化,坚持以教学改革研究为导向,完善一体化教学改革方案,将实践案例融入课堂教学内容,使得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符合人才需求的培养,实现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90%以上。

4.3.2 改革的思路与措施

强化实践教学改革。“真题真做”,以行业企业的真实案例将大多数课程设计内容“串联”起来。增设一定数量综合性专业设计实验课。

以毕业设计为“抓手”,强化实践能力。将行业企业的一线需要作为毕业设计选题来源,通过真实项目的房地产开发与管理全过程的设计,采用校内外“双导师制”的辅导,给学生更好地提供创新空间,增加学生的实践能力。

开展校企合作,实施课程共建。与行业领军企业开展课程共建。至少有5门专业核心课程实施共建,实现这些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实践过程对接。

4.4 教材建设、教学设施建设

4.4.1 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围绕课程目标,建设完成内容先进、特色鲜明、结构合理、质量较高和教学计划与大纲配套的教材体系。

围绕专业特色,编制出版核心专业课程系列教材。编写房地产策划案例集。使用获奖教材、规划教材以及近三年出版新教材的比例不低于70%。制定教材选用程序规定,建立教材资料信息库和教材样本库,制定教材信息反馈制度文件,增开网络教学资源等。

4.4.2 實习基地建设

围绕着学生创新创业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建设一批形式多样、不同主体的,既能满足“双师型”教师培训,又能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实习基地。

与校内外资源对接,申报和构建具有房地产特色的众创空间。在众创空间平台上,“真题真做”,以学生社团形式,成立创新创业教育和辅导中心,依托校内外资源,为入住众创空间的学生项目提供智力支持;在现有云图调研社的基础上,设立市场调查服务中心,为房地产市场的大数据分析提供支持;吸引不少于5家具有房地产特色(例如,模拟售楼处项目等)的学生项目进驻空间;组织20人次学生申报成功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加强学生社团建设,组织学生开展科研和参加各种形式大赛。在原有6家校外实习基地的基础上,再签订5-6家实习基地。

制定校外实习基地遴选管理制度。制定校内外实习基地“双导师”管理制度。

4.4.3 图书资料建设

建设房地产营销与策划案例库1个。案例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购买现有企业和研究机构的案例库;二是专业根据学生的毕业设计成果,自行建立案例库。专业期刊、专业图书每年按照5-10%递增。购进房地产行业数据库资料1套。

4.5 教学管理的改进措施

教学管理目标是以行业社会需求为导向,建立并逐步优化专业人才培养过程和监控管理体系。在落实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加强教学管理理念创新,完善教学管理的运行机制。

教学管理的具体措施为:

一是社会需求调研和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制度化和经常化。每学年分别召开一次与实习基地的专项交流会,开展一次社会需求专项调研;召开一次专业校友会,就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反馈;召开一次用人单位来校招聘负责人的座谈会;召开一次由行业企业和用人单位专家参与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会议,开展改革与研究,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二是强化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工作的落实和实施。二级学院负责全院的教学组织、管理工作,教研室负责专业教学组织、管理和实施工作,抓好教学组织管理、教学改革、教学研究和学生管理工作。

三是完善专业人才培养运行监控体系。完善对教学目标的前馈控制、对教学过程的实时监控和对教学信息的反馈监控;完善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完善由课堂教学评价及网上评教制度、实践教学评价制度、教学督导制度、同行评议制度、教学专项评估制度等组成的质量监控的长效机制。

四是实验室管理做到安全规范、开放共享。实现实验室管理的规范化与制度化,实行专人、专项负责制度。每学期对管理规章制度落实情况,重点仪器设备、实验室环境与安全建设开展一次综合检查。充分利用学院其他专业的实验设施,实现实验室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五是开展合作办学,拓展办学思路。通过与国内外相关专业的积极交流,获取专业建设的先进经验,提升专业建设的发展水平。

5 专业建设的实施保障措施

专业建设途径规划的落实和具体方案的实施,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予以保障,以确保实施的效率与成果。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专业建设的牵头落实到具体人员,实行专业负责人负责制。专业负责人负责组织项目建设工作,把握项目总体水平和计划实施进度,合理安排使用项目经费,推进项目建设成果的总结与推广。

②专业建设需要一定的建设经费支持。专业建设经费主要用于教学资源建设、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教师培训、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等方面。专业建设经费要按照相关规定严格管理,专款专用。

③学校负有对专业建设的领导和监督权利与责任。学校每年至少组织1次检查,检查内容主要包括:项目进展情况、资金使用情况、项目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等,并提交年度工作报告。

④对专业建设实施动态管理。市教委组织有关专家对应用型专业建设进行中期检查,从建设目标与思路、人才培养质量、教学改革成果、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办学条件等方面专业建设成效进行评估。

参考文献:

[1]陈建.独立学院应用型专业建设的思考[J].中国冶金教育,2017(8):33-35.

[2]洪求枝.刍议应用型专业建设下的高校教务管理[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5(9):117-118.

[3]孙建京,吴智泉.地方大学应用型学科专业建设探讨[J].北京教育(高教),2015(5):66-68.

猜你喜欢

建设途径
浅谈如何加强煤炭企业政工队伍建设
论如何加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建设
基于浙江省港口建设现状的低碳港口建设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