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协同创新的物联网实践体系的构建

2018-05-03季厌浮

价值工程 2018年13期
关键词:实践体系协同创新物联网

季厌浮

摘要: 协同创新能够打造共享平台和实现分享机制,为物联网实践环节提供资源和动力。文章基于协同创新理念,提出了一种基于校内与校外联合协同创新的物联网实践体系的构建方案。实践证明,该体系能够满足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Abstract: Cooperation innovation can make sharing platform and realize sharing mechanism, to provide resource and impetus for Internet of Things practical link. The paper puts forward a construction plan of Internet of Things practical system based on cooperation innovation between on campus and off campus. Practice proves that this system can satisfy the demands fro developping applied and creative talents, and has preferable development prospect.

關键词:协同创新;物联网;实践体系;构建

Key words: cooperation innovation;Internet of Things;practical system;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F49;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8)13-0208-02

0 引言

协同创新是一种交互性与联动性较强的复杂创新模式,以技术、知识、信息和资本作为创新要素,通过政府、企业、大学、客户、中介机构等创新主体的有效沟通与协同合作,构建共享平台并创造新生事物的机制与行为[1]。

实践环节在物联网体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培养复合创新型人才模式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五年来,各高校物联网实践环节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跨越,但仍旧重形式、轻内涵,缺乏互动与关联,缺少协作交流与同步创新[2],构建一种具有协同创新理念的物联网实践体系尤为必要。

1 物联网实践体系协同创新模型构建

物联网实践环节协同创新体系是一个非线性的系统,依据结构高度统一、目标集中一致、功能严格精准的原则,可以离散为校内协同创新子系统和校外协同创新子系统。两个子系统互相协同,互为补充,共同推进实践体系有序稳步进展。

2 校内协同创新子系统

2.1 创新顶层设计,夯实课程体系

专业领导和教师统一思想观念,一致认同物联网实践体系的目标就是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结合物联网专业跨学科、集成性比较强的方案,制定了“5+1+2”的培养方案。前5个学期集中培训学生的基本实践能力,设置了基础型实践项目、科研型实践项目、综合型实践项目和创新型实践项目等递进式的课程体系;第6学期设置了物联网应用层项目设计、物联网传输层项目设计和物联网感知层项目设计三大模块,对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意识进一步的扩展与提升;最后2个学期,让学生走出校园,步入企业,与企业实际生产流程零距离的对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2.2 创新实践平台建设,有效利用资源

2.2.1 沿用现存的实践平台

物联网工程专业是一个新型专业,主要涵盖感知层、传输层以及应用层三个领域。在这三个方向上,可以沿用一些现有的实践平台。如感知层可以利用计算机控制实践平台,传输层可以利用通信或者网络实践平台,应用层可以利用计算机软件实践平台等。沿用现存的实践平台不仅可以节省教学经费,而且可以大幅度地提高设备与资源的利用率。

2.2.2 改造落伍的实践平台

物联网技术更新速度快,发展日新月异,许多实践设备因为技术落后而被停止使用,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损失与资源浪费。因此在实践平台建设时,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制约因素,权衡安全性能要求与经济利益要求,改造落伍的实践平台,拓宽实践平台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需求。黑龙江科技大学物联网专业先期购买了博创I型实验箱,由于技术的升级和应用的推广,该实验箱在操作系统的选择和应用领域的扩展等方面越发显得捉襟见肘。因每台实验箱造价不菲,学校与厂家沟通后,联合对实验箱进行改造,使其具有了博创II型实验箱的基本功能,能够从容应对日常的教学和科研任务,收到了很好的成效。

2.2.3 新建综合实践平台

仅仅靠现存的实践平台和改造后的实践平台,还不能满足物联网工程专业教学、科研、实训、竞赛以及毕业设计的需求。在学校大力投资下,物联网专业教师到北京、深圳、杭州等地深入调研,购置了基于数字矿山体系的物联网综合实践平台。该平台除了可以满足无线传感器网络、RFID、云计算、Android、通信传输、嵌入式等日常教学外,还能开设出物联网智能数字矿山、物联网智能家居、物联网智能农业以及物联网智能交通等综合性的实践项目,极大地满足了专业教学与科研等领域的要求。

2.3 创新毕业设计,深化实验室开放

将毕业设计环节移植到企业中进行,实行高校和企业双重导师指导制。毕业设计题目来自于生产实践,毕业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由双重导师提供解答方案。毕业设计答辩由高校与企业联合举办,选取有经验的高校教师与企业工程师组成答辩组,考核重点倾向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验室开放是保证实践环节的重要举措,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在实验室进行实践技能的培养与锻炼,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工程素养很有益处。同时制定完备的实验开放规章制度,约束学生的行为,保障开放的质量与效率。

2.4 创新师资队伍,加强学科竞赛

优良的师资队伍是培养合格人才的关键要素。通过各种途径培养教师的实践水平,使教师向“双师型”平稳过渡。也可以引进企业优秀工程师走到课堂来,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注入动力。学生可以通过竞赛来检验自己的实践水平,通过竞赛机制也能短期内迅速提高学生的能力,锤炼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2.5 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加强素质教育

实践基地是学生的第二课堂,是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的孵化地,是学生实践与创新的高效场地。学生在实践基地中不仅能够将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成果,而且能够积极参与大学科研立项和教师的科研课题,参与各项专业竞赛和综合实践项目,为就业累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与综合素质技能。物联网专业学生在素质教育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连续多年在“博创杯”等物联网大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效果卓著。

2.6 创新团队管理,营造人才培养氛围

采取导师制,分方向建立不同的科研团队,积极鼓励优秀的学生加入感兴趣的创新团队。团队建设能够培养学生取长补短、精诚协作的品质,能够带动学生刻苦钻研、勇于进取的实践精神,能够展现学生实事求是、锐意创新、勇攀高峰的精神面貌。学生能够自主掌握和经历科研项目的开发技术和开发过程,在浓厚的科研氛围下,能够为应用型、卓越型以及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

完善创新团队的考核机制和反馈机制,制定创新团队具体的奖励与惩罚机制,也是创新团队走向成熟的重要举措[3]。

3 校外协同创新子系统

3.1 政府为第一推进力

政府可以从总体层面对物联网产业进行战略性的规划;政府可以通过向物联网实践领域注入资金与投放课题等形式,引导物联网产业开拓创新,为地方经济的发展腾飞贡献力量;政府可以作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桥梁,不断组建物联网实践产业同盟,同时可以通过完善法律规章制度、减免税收等机制,保障协同創新的利益;政府可以制定政策,发挥采购权利,为高校积累创新型的设备与技术力量[4]。

3.2 企业为关键要素

校企合作无疑是快速提升实践环节质量的一把利器。通过校企合作,高校能够获得更强的师资力量、更好的实践基地和更先进的实践技术服务;企业能够得到优秀的人力资源和理论知识支持,最终可形成高校、学生、企业三赢的良好局面。良好企业文化的渗入,能够为物联网实践环节树立一种创新理念,建立一套创新机制,营造一种创新氛围,发展一批创新队伍,展示一批创新成果,造就一批创新人才,从而带动高校与企业飞速发展。

3.3 中介为支撑力量

中介机构大致分为三种:公益型中介机构、高校科技服务型中介机构和企业盈利服务型中介机构。中介服务为物联网实践环节提供有力的校外支撑,发挥着服务、传播以及沟通等功能,可作为协同创新领域各主体之间的纽带与桥梁,实现各创新要素之间的自由流动与相互反馈[5]。

4 结束语

物联网实践环节目前仍旧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基于协同创新思想的实践体系构建方案是弥补这些缺陷的一种尝试与挑战。本文从校内子系统与校外子系统两个方面进行阐述,论证了该实践体系的具体功能与可行性,为应用型本科高校物联网实践环节的发展积累宝贵的探索资料。

参考文献:

[1]郭松,付大愚.基于协同创新理念的教育技术学本科课程群建设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11):32.

[2]李琳,严正宇.基于“三创教育”的高职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实践研究[J].价值工程,2017(11):35-36.

[3]余文森,郭磊.应用创新型物联网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武夷计算机学院学报,2016(9):99-103.

[4]惠鹏飞,苗凤娟,姚仲敏.校企共建物联网工程专业联合实验室的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2):39.

[5]魏红刚,吴会杰,李菁.浅谈高职物联网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J].价值工程,2016(5):240-241.

猜你喜欢

实践体系协同创新物联网
面向复杂工程问题的计算机人才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研究
课后延续教学模式在单片机课程中的应用
中国或成“物联网”领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