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科研项目为载体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与实践

2018-05-03杨聪

价值工程 2018年13期
关键词:科研项目创新能力培养

杨聪

摘要:通过科研项目,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以科研项目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针对这些不足之处,提出了建议。

Abstract: Through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s, the students' creative desire can be stimulated and their ability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can be train. Some useful exploration has been carried out on training student' innovative ability with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 as carrier in Shaanx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ignificant results were achieved while some shortcomings were also identified. In view of these problems, some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關键词:科研项目;创新能力;培养

Key words: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innovative ability;training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8)13-0202-02

0 引言

我国《高等教育法》第五条指出: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政府和社会各界为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提供了众多的平台,比如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政府或社会各界主办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为了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很多高校还专门成立了创新创业教研室、创新学院等机构,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专门指导。以科研项目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近年来进行的一项有益探索,现将相关情况进行介绍,与同行交流。

1 以科研项目为载体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可行性

1.1 利用科研项目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科研项目的选题一般都是为了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教师通过文献查找、路线设计,拟定的研究方案往往展现了本学科的发展方向和最新动态。好奇心驱使,学生往往对这些科技前沿的知识充满着窥视欲,希望能一探究竟。教师适时地将科研项目研发过程或最新研究成果引入课堂,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新欲望;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项目中,一方面能帮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对本专业基础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也能使学生接受科研训练、激发学生认真学习专业知识的欲望。

1.2 利用科研项目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动手能力强是职业院校学生的一般特点,但是由于缺乏平台和训练,尽管学生有创新思维,却很难实施。教师的科研平台和科研资源是相对丰富的,如果将学生吸引到科研项目中来,学生可以利用教师的科研平台和科研资源,通过自己的动手能力,来将自己的创新思维付诸实施。在学生尝试自己的创新思维过程中,不但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还可以系统地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帮助学生养成求知、求真、爱钻研的良好习惯。

1.3 通过科研项目可以锻炼学生的创业能力

教师的科研项目往往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团队协作来完成项目调研、方案设计、具体实施、阶段总结、方案调整直至最终完成项目。学生参与其中,在这种环境下有利于拓展学生的交际范围、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以及与团队成员的交流能力。虽然科研项目完成个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学生以后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同,但是解决方法类似,参与科研项目会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创业过程中所需要的实践能力、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1]。

2 以科研项目为载体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

2.1 吸收优秀学生进入科研团队

吸收优秀学生进入教师负责的科研团队、借助学生的力量来完成教师负责的科研项目,在研究性大学已经很普遍,但是在高职院校还是一种新的探索。部分优秀学生参加到教师的科研工作之中,能够得到以下三个方面的收获[2]:第一,成为教师的助手,既增长了见识,又锻炼了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第二,教师的科研项目经费支出中有劳务支出项目,学生可以得到一定的劳动报酬。第三,研究成果在征得项目主持人同意的前提下以论文形式发表或申请国家专利,能够提高学生的学术影响力。比如近年来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电路设计研究所承担各类项目20余项,汇集了一批青年教师参与项目的同时,还吸收了大量优秀学生参与。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的同时,一批优秀的毕业生在电路设计研究得到锻炼,成长为高素质的人才[3]。科研项目一般都是原创性的,难度较大,如果不加以选拔、将大量的学生都吸收到科研团队当中,那么一次一次的失败,既影响团队的效率,更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在吸收学生进入科研团队的时候,一定要有针对性的选拔优秀的学生。

2.2 将科研项目分解作为学生实训任务

实验实训是高职院校一种很常见的教学形式,在保留一些传统的实验实训内容的同时,也应该与时俱进,吸收更新一些先进的、能够反映科技进步的实验实训内容,才能使学生学习到新知识,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将教师主持的科研项目进行分解,选择其中一些学生力所能及的片段作为学生的实训任务,既可以更新实验实训内容,让更多学生感受到科研的魅力,也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减轻教师的科研负担。这种方式特别适合目前高职院校大力提倡的项目化教学。比如近年来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有机化学》课程组结合多项校企合作研发项目,将科研项目分解,开发了“菠菜中天然色素的提取与分离”、“甲基叔丁基醚合成设计与实验”、“对位红的制备与棉布染色”、“高吸水树脂合成与测试”等多个实训项目。鼓励学生通过查找文献,提出方案,写出实验计划,在获得许可后,动手进行实验。学生对这些新开发的实训内容往往很感兴趣。当然,开发这一类型的实训内容所需要的化学试剂相对昂贵,需要承担科研项目的教师从科研经费中开支。

2.3 将科研项目分解作为学生的毕业论文题目

毕业论文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学生完成高等教育学业,但是现实情况是毕业论文在某些高职院校已经论文“空架子”。高职院校生师比高、教学资源有限,没有做毕业论文的实验室,一般教师也没有专用实验室和实验经费,因此高职院校的毕业论文很难做。相对来说,主持科研项目的教师拥有丰富的科研资源和实验平臺,将教师的科研项目分解作为学生的毕业论文题目,对于那些希望通过毕业论文来锻炼自己实践技能的学生来说,可以利用教师的科研平台和科研资源,将自己的创新思维进行实验、变成现实。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电信学院科研实力较为雄厚,在这一方面做的较为突出。近几年,电子信息专业教师根据承接的科研项目,设计了《智能型led路灯驱动电源的研制》、《基于MCU智能控制系统的仿真与研究》、《基于ATMega328的太阳能智能车的设计与实现》、《LED显示屏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实践》、《家用节电控制器的设计》等毕业论文题目,用于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由于电信学院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成绩显著,2016年6月,被陕西省教育厅批准为创新创业学院试点单位。

2.4 指导学生自主完成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目前,国家投入大量的经费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等活动,这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教师在吸收学生进入科研团队以后,应该积极鼓励支持学生以所学知识为基础,慢慢独立开展一定难度的研究工作,并尝试独立申请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4]。只有支持鼓励学生独立自主的申请力所能及的项目,让学生全程负责,才能更好地锻炼学生。学生通过知识积累、发现问题、提炼问题、提出方案、撰写申请书、尝试解决问题、修正方案直至解决问题这一系列的活动,各项能力都得到了有效的锻炼。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生自行组织讨论、形成团队、合作分工、寻求帮助,从而有效地训练了学生创业的基本技能。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经管学院近年来高度重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通过成立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支持创新创业社团建设等手段,加强教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引导力度,在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绩[5]。

3 结束语

近年来我校在以科研项目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同时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譬如:

①高职院校教师能够获得的高层次科研项目有限,经费更是捉襟见肘,无法大规模地吸收学生进入科研项目组,能够收益的学生有限;

②大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折合学分也只是停留在文件层面,没有进入实质执行,影响了部分学生的积极性;

③在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经费很少的情况下,部分教师仍然自己垫资带领学生做科研,既然起到了培养学生的作用,并且明文规定可以折合为学生的学分,那么也应该给教师计课时,发课时津贴。

针对以上不足之处,建议:

①从学校层面对大学生科研进行立项,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国家和省级层面均设有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但是目前只针对本科院校,应该在学校层面对高职院校学生科研先进行立项支持试点,以推动国家和省级层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面向高职院校开放。

②认真落实学分折算政策。以贯彻《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为契机,探索将学生完成的创新实验、论文发表、专利获取、自主创业等成果折算为学分,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科研创新的积极性。

③将学生参与科研项目活动认定为课堂学习,给予指导老师一定的课时津贴补助。研究生导师指导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是教学活动并计课时,也应该将高职院校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认定为教学活动,并给予课题津贴支持。

参考文献:

[1]王兴明,刘许柯,何要来.高校教师科研项目培养本科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思考[J].文教资料,2015(17):93-94.

[2]孙宾宾.职业院校开放有机化学实验室的探索与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12(9):122-123.

[3]樊建海.高职电子类专业“校中厂”三级平台模式探析[J].辽宁高职学报,2016,18(5):21-22.

[4]李华,肖文香,朱健铭,等.基于科研项目的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培养探索[J].广西教育,2015(6):4-5.

[5]王珊珊.经济管理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典型案例总结[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6(34):123-124.

猜你喜欢

科研项目创新能力培养
我校横向科研项目再创佳绩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航天科研项目评审工作的思考与探索实践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申请科研项目,不应以职称论高下
论科研项目档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