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高校公寓管理“四自教育”平台搭建研究

2018-05-03林传伟

价值工程 2018年13期
关键词:高校

林传伟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学生公寓的功能向学习交流、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活动开展等综合功能方向发展,与目前高校公寓管理模式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如何构建新形势下的公寓管理模式,让学生在公寓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成为公寓管理亟待解决的问题。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the function of university apartment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comprehensive, such as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cultural activities, which leads to an irreconcilable contradiction with its current management mode. How to build a new mode to adapt to new situations and give full play to the main role of students is a problem demanding prompt solution in university apartment management.

关键词: 高校;公寓管理;四自教育

Key words: university;apartment management;four self-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8)13-0040-02

0 引言

随着高校后勤的社会化改革,加之高校相对宽松的管理环境,高校的学生公寓由居住功能向学习交流、思政教育、文化活动开展等多功能方向发展,如何将管理工作与育人工作相結合,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日趋成为学生公寓管理探索的新模式。目前高校更加重视学生“四自能力”的培养,不断的探索加大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力度,而让学生参与公寓的建设与管理,本身是一种提高学生“四自能力”的最直接的教育实践,也使在公寓的制度执行、活动开展更加贴近、符合学生的需求,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管理与服务水平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在新形势下反思现有学生公寓管理模式,探索学生公寓管理的“四自教育”平台搭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不断提高高校学生管理和服务的水平。

1 高校学生公寓管理模式

1.1 传统分工管理模式

高校以行政管理为基础,依据内部的职能,按照职责对学生公寓进行统一管理。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

①学生公寓管理中心负责模式。后勤服务总公司设置公寓管理中心,授权公寓中心全面负责学生的物业管理和学生管理。例如北京大学就是通过“学生宿舍管理服务中心”对学生进行全面统筹管理。

②学校集中下的分管制模式。由分管负责校领导牵头,学校相关部门参与的学生公寓管理体系,学校设立公寓管理办公室,负责学生的思想教育、违纪处理等学生管理工作;学生公寓的物业管理及日常安全卫生检查工作由公寓管理中心或者后勤服务总公司负责。这种模式注重分工与协作,但现实操作中存在管理不及时、配合协调成本大等问题。

1.2 社区化管理模式 学校成立公寓管理委员会,由高校相关涉及部门负责人组成,并按照功能板块让部分学生代表参与其中。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负责统筹协调各方面的工作,但是物业管理、思政教育、违纪处分等管理工作还是依靠学校相关部门负责。上海大学在国内首次引入社区的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参与公寓管理的积极性,但这种模式仍是老师“管理”下的工作模式,学生代表也只是作为“管理”功能的部分延伸,学生的实际作用受体制的约束,导致学生的积极性有限。

1.3 社会化管理模式 学校以社会上专业的物业管理公司或者由学生公寓服务中心为平台,按照市场化运作,向学生提供相应的服务功能板块,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与自己相适应的服务。这种模式在西方高校比较常见,它的缺陷是目前此机制在国内高校运行不成熟,加上对高校无形中赋予的无限制责任,此模式仍处于探索阶段,同时会相对增加学生的生活成本,尤其是增加家庭困生学生的生活负担。

教育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作为高校学生公寓管理的基本宗旨,而作为公寓的主体却在公寓管理中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或限制了其发挥应有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管理与服务的效果,导致了管理难、学生难接受的局面,因此探索新的管理模式使学生参与到学生公寓管理中已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课题。

2 高校学生公寓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校公寓管理以学校统一制定政策为主导,实行垂直化管理,在运行中重管理、重制度,轻服务,单纯强调学生遵守学校的公寓管理规定。在新形势下高校公寓管理问题主要表现为:

2.1 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问题 公寓管理队伍往往以管理者的身份出现,重教育轻引导,管理比重偏大,未能做到充分平衡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矛盾。很多高校提出校学生会、研究生会及各学院、中心建立健全各楼“楼委会”和各室室长管理制度,但效果并不好,仍作为管理的附庸,学生的自主性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对这种自上而下的管理方式认可度低、抵触情绪大,学生在宿舍管理方面无法实现自己的诉求。

2.2 沟通与交流的问题 由于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一定程度上存在知识、阅历、管理经验等结构性落差,公寓管理者对学生成长的规律无法在工作中实施,在实际工作中又缺乏沟通和交流,造成学生对管理制度及管理实施方式产生较大的抵触情绪。例如在公寓管理中宿管人员往往只是采取机械执行管理制度,服务理念没有贯彻落实执行,公寓文化没有形成,缺乏一定的说服教育、思想沟通。

2.3 文化活动参与度问题 公寓的文化活动内容和形式整体比较单一,活动覆盖面较低,思政教育、文化活动的开展仍以学校为主导,强迫学生生硬参加,并且目前主要活动集中在学校的评优评奖及公寓管理中心开展的各项例行评选活动,活动缺乏相应的吸引力,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在班级作用相对弱化的大背景下,公寓作用日趋明显,要充分发挥学生“四自能力”的作用,提升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尤为重要。

2.4 部门分工与协作的问题 目前大多数高校公寓的管理工作主要是学生工作部(处)和后勤服务总公司(公寓管理中心)主要负责。由于学生公寓涉及学生学习、生活、活动、文化建设等方面,公寓管理应作为学生管理服务的综合体,需学校各相关部门予以积极配合,需进一步梳理学生公寓涉及的事项,明确责任分工,共同做好公寓管理工作。

3 搭建学生四自教育平台的建议

3.1 四自教育平台设立的理念 转变工作理念,由“重制度、重管理”向“做好育人服务工作”转变,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打破封闭式的传统管理服务模式,强化服务性管理功能,打造 “学校—职能部门—学院(中心)—学生”四位一体立体化的新型的管理服务模式。积极探索在公寓管理中适合学生参与、主导的事项,进一步合理优化学生管理资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在公寓管理中的作用。

3.2 四自教育平台的机构设置 四自教育平台实行扁平化管理,学校设立“学生公寓管理服务委员会”,由党委办公室、学工部、后勤学生公寓管理中心、校团委、保卫处、学生心理健康中心等部门共同协调处理公寓管理重大事项。委员会下设公寓管理办公室,主要负责思政教育、协调沟通、调研反馈等工作。管理办公室下设学生公寓服务管理中心(主管后勤服务)、党团服务中心(负责公寓的党团组织建设)及学生自治组织。

3.3 学生公寓自治组织建设 学校成立学生自治组织委员会,负责全校学生公寓自治委员会的建设工作,委员会下设学生自治办公室、文化活动办公室、学生行为规范办公室、学生助学办公室等,具体负责全校各公寓的相应活动的开展,各公寓生活园区设立楼管会,楼管会包括楼长、楼层长及寝室长,具体负责本园区的活动开展工作。学生公寓委员会成员要注重学生的代表性,吸纳不通层面的学生,让公寓开展的活动能够全面体现全体学生的意志。学生自治委员会根据实际工作情况每学期需向公寓管理办公室提交工作报告。

高校公寓涉及学生的行为规范、文化建设、学习生活等方面,高水平的公寓管理与服务会对大学生提升道德修养水准、提高人际溝通和社会适应能力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公寓管理服务工作,使广大学生由教育、管理服务的对象变成为教育、管理服务的主体,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提升学生在公寓管理中的主体参与意识,让学生参与高校管理落地、做实。不断提高高校的管理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公寓管理的若干意见,2004.

[2]孙立民,等.谈转换机制,实现宿舍管理与学生工作的有机统一[J].辽宁高等教育研究,1998(2).

[3]顾莹,朱国平,张建平.对大学生“三自”教育管理的探索[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01).

[4]樊宇.高校学生公寓管理“三自”模式的探索与实践[D].上海师范大学,2012.

[5]王春谊.高等学校新型学生公寓管理策略研究[D].东北大学,2005.

[6]黄德亮.山东普通高校学生公寓管理模式的研究—以山东三所高校为个案[D].山东师范大学,2010.

猜你喜欢

高校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新常态下高校档案工作发展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提升的策略研究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