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流行性腮腺炎知识宣教

2018-05-03董广卫刘庆春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12期
关键词:防治

董广卫 刘庆春

【摘要】 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发病率较高, 不及时进行治疗和控制, 会发生并发症和导致流行。因此, 进行有效的知识宣教是流行性腮腺炎防治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

【关键词】 流行性腮腺炎;防治;知识宣教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12.118

1 临床表现

流行性腮腺炎临床表现为起病急、发热、畏寒、腮腺肿痛、食欲不振、精神萎靡等。查体:不同程度的发热和腮腺肿大。腮腺肿大, 初起多为一侧, 数日后可累及对侧, 为以耳垂为中心的漫肿, 有弹性, 轻度触痛, 颌下腺或舌下腺也可同时被波及而肿大。腮腺管口早期可有红肿, 挤压腮腺时无脓性分泌物溢出。

2 理化检查

血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检查: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稍低, 淋巴细胞百分比增高。血清及尿淀粉酶测定:多数患者可轻度和中度增高, 其程度与腮腺肿胀程度成正比。补体结合试验和血凝抑制试验:发病早期与恢复期(病后3周), 双份血清抗体效价有4倍以上增高, 或单份血清效价>1:64者有诊断意义。

3 并发症

3. 1 脑膜脑炎 脑膜脑炎为常见并发症, 多见于男性儿童, 一般在发病后1周内出现, 症状和脑脊液检查与其他病毒性脑炎相似, 头痛、呕吐等急性脑水肿表现较明显, 脑电图可有改变, 因以脑膜受累为主, 预后多良好。

3. 2 胰腺炎 常发生于腮腺肿胀后3~7 d, 以中上腹部剧痛、触痛为主要症状, 伴呕吐、腹胀、腹泻或便秘等, 症状多在1周内消失。血清脂肪酶一般在发病72 h后升高, 有助于诊断。

3. 3 睾丸炎 病变大多侵犯一侧睾丸, 也可两侧同时受累。常发生在腮腺肿大1周左右, 突然出现高热、寒战、睾丸肿痛并触痛, 可伴阴囊水肿、鞘膜积液。一般10 d左右消退, 约1/3~1/2的病例发生不同程度的睾丸萎缩, 如双侧萎缩可导致不育症[1]。

3. 4 卵巢炎 表现为发热、呕吐、腰部酸痛、月经周期紊乱、下腹部压痛等, 占青春期后女性患者的5%~7%, 尚未见导致不孕症的报告。

3. 5 感音性耳聋 发病率约1/15000, 听力损失程度轻重不一。特点为:突发、多单侧、不可逆, 常伴有眩晕、耳鸣、呕吐等前庭症状, 可成为永久性和完全性耳聋。

总之, 要密切观察病情, 注意有无持续高热、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颈项强直、嗜睡、惊厥、剧烈腹痛、睾丸肿大及疼痛等, 发现异常, 注意鉴别, 妥善处置。

4 隔离

对于流行性腮腺炎, 应该做到“预防为主, 防治结合”。及早隔离患者直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为止[2]。密切接触者要观察3周, 对可疑者, 应暂时隔离。

5 消毒

本病主要通过飞沫及与患者直接接触传染, 所以, 要注意经常开窗, 保持室内空氣流通。也可用食醋熏蒸法进行空气消毒:关闭门窗, 每平方米住房3~10 ml食醋, 放入碗中, 置于燃具上加热, 使食醋蒸发充满室内, 熏蒸0.5~1.0 h/次, 1次/d, 可连续数日。或者将食醋适量放入高压锅内, 加入1000 ml水, 于加热后去掉限压阀, 让食醋逐渐蒸发至室内。食醋熏蒸法消毒, 实用、简便、易行。通风换气法和食醋熏蒸法相结合, 能更好的提高消毒效果, 即在白天采用前者, 晚上采取后者。患者用过的餐具, 则应煮沸消毒。

6 监测体温

严密监测体温变化, 发热可采用物理降温, 如湿毛巾或冰袋冷敷、25%~50%乙醇擦浴、冰盐水灌肠等。注意观察降温效果, 必要时应用退热药, 效果不明显者, 可少量、短时间应用地塞米松[3-5]。

7 护理

避免劳累, 适当休息。饮食宜清淡, 以流质、半流质和软食为宜, 忌食酸辣刺激, 以免加重腮腺疼痛。注意口腔卫生, 多饮温开水, 餐后用淡盐水或者复方硼酸溶液漱口、刷牙, 清除口腔及牙齿上的食物残渣, 防止继发感染[6, 7]。腮腺局部冷敷, 可减轻其肿胀程度及疼痛。出汗时要及时更换衣被, 防止受凉。

8 药物

8. 1 内治法 ①西药:可用利巴韦林、阿昔洛韦、干扰素等抗病毒治疗。②中药:清热解毒, 消肿散结。采用自拟清瘟汤治疗, 处方:金银花、牛蒡子、黄芩、黄连、马勃、连翘、薄荷(后入)、丹皮、赤芍、白僵蚕各15 g, 板蓝根、玄参各30 g, 甘草6 g。腮腺肿胀较著者加夏枯草、昆布、海蛤壳、海浮石、生牡蛎、瓦楞子;腮腺疼痛较重者加延胡索、川芎、三棱、莪术、白芷、郁金;发热较重者加柴胡、石膏、大青叶、生地黄、生大黄;头痛较重者加蔓荆子、菊花、龙胆草;咽痛者加射干、青果、木蝴蝶;便秘者加生大黄、芒硝、枳实。水煎分2次温服, 1剂/d, 7剂为1个疗程。

8. 2 外治法 采用生地黄、马齿苋、蒲公英、仙人掌, 均为鲜品, 任选一种, 加适量白矾, 捣成糊状外敷患处, 盖以干净纱布, 用胶布固定, 1~2次/d, 7 d为1个疗程。

8. 3 并发症处理 并发脑膜脑炎者给予镇静、降颅内压等药物。并发睾丸炎者给予解热镇痛药, 局部冷敷, 或用睾丸托, 可用激素及抗生素。并发胰腺炎者应禁食、补充能量, 注意水、电解质平衡。

此外, 还需给予患者心理安慰, 使患者消除不安情绪, 减轻思想负担, 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

9 预防

在流行期间, 避免到公共场所。改善环境卫生, 室内每天通风换气。切断传播途径, 做好隔离、消毒工作, 对易感儿童可接种腮腺炎减毒活疫苗[8, 9]。中药:大青叶、板蓝根、金银花、贯众各30 g, 水煎服, 1剂/d, 连服3~5 d, 能够起到较好的预防作用。

10 讨论

流行性腮腺炎, 俗称痄腮、大头瘟, 是儿童和青少年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 也可见于成人, 四季皆可发病, 冬春季为流行高峰, 主要通过患者的唾液和分泌物進行传播和传染, 在学校、幼儿园等人员密集场所易暴发流行, 是危害儿童身体健康的重点疾病之一。本病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 该病毒主要侵犯腮腺, 也可侵犯其他腺组织、心脏、肝脏、肾脏、神经系统等几乎所有的器官, 可引起脑膜脑炎、胰腺炎、心肌炎、睾丸炎、卵巢炎、耳聋等并发症, 偶有重症因呼吸、循环衰竭导致死亡者[10]。

单纯性腮腺炎患者, 可以在家隔离治疗, 但需指导患者家属做好消毒、用药、护理、观察病情等工作。临床上除腮腺炎表现外, 可出现多种并发症, 各有其临床特点, 故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以减轻对机体的损害。实践证明, 中药防治流行性腮腺炎, 方法简单, 疗效可靠, 不良反应少。

传染病防治知识宣教是基层医院重要工作之一, 也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广泛宣传, 提高群众知晓率, 才会取得较好的宣教效果。开展流行性腮腺炎知识宣教, 特别是让患者及家属对该病的致病因素、传播途径、并发症、防治办法等相关知识有所了解, 才能够更好地配合治疗, 从而达到促进患者康复和控制疾病传播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宁博, 徐辉. 流行性腮腺炎198例临床分析.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 19(17):2142-2143.

[2] 赵艳, 庄乾竹. 流行性腮腺炎史.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 5(3):185-186.

[3] 周先志. 流行性腮腺炎.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08, 15(1): 49-51.

[4] 费方荣, 冯录召, 许真, 等. 2008~2010年中国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疾病监测, 2011, 26(9):691-693.

[5] 殷大鹏, 樊春祥, 曹玲生, 等. 2004~2006年中国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简析. 疾病监测, 2007, 22(5):310-311.

[6] 马静, 郝利新, 罗会明, 等. 中国2008~2009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中国疫苗和免疫, 2010, 16(6):533-535.

[7] 陈志慧. 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及其疫苗. 中国疫苗和免疫, 2004, 10(2):120-124.

[8] 崔爱利. 流行性腮腺炎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中国疫苗和免疫, 2006, 12(6):521-526.

[9] 陆冠臣, 杨进业. 流行性腮腺炎及其疫苗免疫效果. 应用预防医学, 2008, 14(5):318-320.

[10] 冯利红, 张文生, 杨新明, 等. 学校流行性腮腺炎控制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学校卫生, 2007, 28(4):343-344.

[收稿日期:2018-01-02]

猜你喜欢

防治
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