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质护理对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临床分析

2018-05-03钟红英黄昌群韩灿忠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12期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优质护理康复

钟红英 黄昌群 韩灿忠

【摘要】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对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 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50%, 高于对照组的80.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3, 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量表(SQLS)评分、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评分均优于护理前, 且观察组SQLS评分、SSP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低于护理前, 且观察组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加以干预, 不仅有效提高其护理满意度, 还有助于改善患者心理及精神方面的抑郁状态, 且其生活质量水平高, 对加快患者身心健康恢复进度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值得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 优质护理;精神分裂症;康复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12.113

精神分裂症作为慢性精神病中的一种, 多发于青壮年群体, 其发病机制复杂, 且存在复发性以及较高的致残率, 严重影响患者机体感觉、情感表达以及日常生活行为, 导致其丧失正常的行为生活能力, 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下降等, 患者日常多以智力、思维、情感表达低下及伴随幻听、幻视及妄想等为其病症主要临床表现, 严重者还伴有攻击性行为情况, 对患者家属及医护人员身心健康安全产生极大威

胁[1, 2]。近年来, 临床上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除采用药物治疗以外, 均主张以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法加以干预, 针对患者发病期的临床症状采取合理的护理措施实施, 对加快其精神健康恢复进度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能起到良好的辅助效

果[3]。其中, 优质护理作为一种综合性护理模式, 是在基于基础护理上针对患者精神疾病、心理变化采取的一系列护理措施, 有大量研究结果显示其护理效果显著, 可有效缓解患者不良心理的同时改善其生活质量, 符合目前临床上所倡导的一种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 具有较好的临床价

值[4]。本文现将于本院收治的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行临床分析, 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9月~2017年8月在本院住院的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0例。观察组男20例, 女20例;年龄20~65岁, 平均年龄(45.63±8.93)岁;病程3~36年, 平均病程(10.93± 8.48)年。对照组男22例, 女18例;年龄21~68岁, 平均年龄(44.99±8.91)岁;病程2~42年, 平均病程(10.91±10.47)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 例如患者病情检测、生活护理、病房秩序维护及确保其生命安全等。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 具体方法如下。①病情监测:本院废除以前交班前书写护理记录方式, 采用随时记录患者的即时动态以及病情变化, 确保其生命安全和促使医护人员工作的安全展开。 ②设置人性化病房环境。患者受病症的影响, 其精神情绪均长期处于不稳定状态, 故护理人员需注意最大程度上保障患者居住环境的舒适度, 将以往单一的“病区式病房”在合理情况下转换为“生活式病房”的格局模式, 例如在单一白色调的病房墙壁上粘贴色彩温和的水彩画及装饰盆栽、小配件等, 具有人性化的病房环境设计有利于稳定其情绪波动。

③积极开展文娱活动。护理人员需事先掌握患者性格特征、兴趣爱好及文化层次等一系列基础信息, 制定适宜的文娱活动以引导其积极参与, 例如五子棋、篮球、羽毛球等, 同时在节假日期间针对部分出现思家情结的患者, 可根据其心理变化(抑郁、孤独)通过邀请家属来一同开展节日联欢会活动, 帮助患者感受到节日的喜庆及家庭温暖的同时建立起护患间良好的信任关系, 且有助于改善两者间的沟通交流能力, 有效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④健康宣教。大部分患者对自身病症的认知程度均存在一知半解的现象, 故护理人选需将患者发病特点、性格特征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手册制作, 手册内容包含有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制、预后等多项内容, 护理人员需根据患者及家属的文化程度及其发病特点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手册讲解, 提高其对病症的认知程度, 同时结合患者意愿进行改善社会功能缺陷, 降低攻击行为等方面的矫正方案, 以降低患者治疗期间过激行为的发生率, 促进护理工作的有序展开。⑤心理护理。护理人员需提高自身专業的综合素养, 采用温和的语气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 日常多以鼓励性言语鼓励患者宣泄内心的焦虑、不安等负面情绪, 并耐心倾听其内心的声音, 同时适当时机给予患者一个拥抱或眼神支持等具有鼓励性质的机体动作, 有助于改善其心理状况的同时提高患者治疗信心。除此之外, 护理人员还可根据患者喜好播放一些节奏欢快的轻音乐来缓解其住院期间产生的负面情绪, 同时引导患者多与同病房病友进行交流沟通, 通过彼此间的有效沟通和产生共鸣来安抚自身存在恐慌、焦虑等心理症状。⑥生活护理。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以及生活自理方面的水平能力均较为低下, 故护理人员需通过健全医院支持保障系统, 针对患者日常衣食住行落实好相应的基础护理工作, 利用洗衣房集中清洗消毒并落实下收下送, 定期更换患者衣裤及床单以及清洁病室环境, 患者用餐前后需确保其手部的清洁度, 对于部分进食困难患者, 应协助其进食, 确保患者的营养供给, 以建立护患之间情感交流的坚固桥梁。与此同时还需改善患者的临床护理用具, 有利于保护性约束用具等落实其计划外护理工作的有效性。

1. 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采取医院自制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形式对两组患者护理期间的护理方法及护理舒适度进行满意度评分, 分值为0~100分, <80分为不满意;80~90分为基本满意;91~100分为非常满意, 分数越高表明患者对护理方法满意程度越高。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以SQLS评分标准为依据, 对患者症状、精力等方面进行生活质量评分, 分值为0~100分, 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质量水平越低[6];采用SSPI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社会交往情况以及社会性活动技能等进行评分, 分值越低表明患者整体生活能力及社会能力越低。以患者护理前后的临床心理状态采用采用HAMD进行患者抑郁程度评定, 分值为0~100分, 分值越高表明患者抑郁程度越高。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50%, 高于对照组的80.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3, 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QLS、SSPI评分比较 护理后两组患者的SQLS评分、SSPI评分均优于护理前, 且观察组SQLS评分、SSP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HAMD评分比较 护理后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均低于护理前, 且观察组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作为精神病中的一种, 有大量研究结果显示, 近年来我国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 且目前临床上仍未明确指出此类患者的主要发病机制, 但患者病发时其精神活动与周围环境存在不协调性具有较高的显著性目前已被临床所证实, 且临床上多以感知、情感及行为等多方面出现障碍为患者主要表现[7]。此类病症患者具有病程长以及反复性的特点, 且其情绪波动变换易受外界环境影响, 促使患者情绪波动异常而产生言语混乱、冲动的现象, 从而导致其产生攻击性行为的可能性大幅度增长, 对其周围人员均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故临床上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入院前均需进行相应的攻击风险因素评估, 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护理干预措施的针对性。

本次研究所采取的优质护理模式运用于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干预中, 通过采取病情监测、设置人性化病房环境、开展文娱活动、健康宣教、心理及生活方面的护理措施加以干预。其中, 病情监测能即时发现患者病情异常之处并加以有效处理, 有利于保障其生命安全的同时降低医护人员工作危险系数;布置人性化病房环境有利于缓解患者过大的精神压力;文娱活动的定期开展可以引导患者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中, 有助于促使其社会能力得以提高;健康宣教及心理护理通过针对患者心理变化采取相应的心理疏导, 同时加以其病症相关知识的讲解, 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对自身病症认知程度的同时改善其心理状况;生活护理则是最大程度上保障患者机体舒适度, 有利于提高其护理满意度[8]。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50%, 高于对照组的80.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3, 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SQLS评分、SSPI評分均优于护理前, 且观察组SQLS评分、SSP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均低于护理前, 且观察组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采用优质护理运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干预中, 患者心理及精神方面的抑郁状态具有显著性改善, 且其生活质量水平及护理满意度高, 对加快患者身心健康恢复进度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石云.优质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观察.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 6(33):225-227.

[2] 黄彩明, 王勇健.优质护理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和康复的影响.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5, 37(4):661-662.

[3] 李素萍, 向玉仙, 史俊芳, 等.护患共同参与康复模式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中国医学创新, 2016, 13(23):71-74.

[4] 史振娟, 王珂, 刘利娟, 等.优质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 17(3):235-236.

[5] 李萍.家庭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泰山医学院学报, 2016, 41(3):2229-2230.

[6] 冯春. 优质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大家健康旬刊, 2015(3):536.

[7] 刘金秋. 优质护理服务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和康复的影响.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6, 37(1):115-116.

[8] 张俊霞. 优质护理在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和康复中的效果. 吉林医学, 2015(10):2154-2155.

[收稿日期:2017-11-17]

猜你喜欢

精神分裂症优质护理康复
康复护理在脑外伤后遗症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影响
奥氮平在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成效分析
脑卒中早期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疗效分析
精神分裂症的常见类型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拨开精神分裂症的迷雾
前列腺增生患者护理中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意义探析
“十二五”期间3.6万贫困孤独症儿童获得康复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