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察对气滞血瘀型颈椎病实施中医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

2018-05-03崔东霞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12期
关键词:颈椎病

崔东霞

【摘要】 目的 研究中医综合护理干预方案用于气滞血瘀型颈椎病患者临床治疗中的效果。

方法 88例气滞血瘀型颈椎病患者,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每组44例。研究组患者接受中医综合护理干预, 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前两组右侧屈活动度、左侧屈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右侧屈活动度、左侧屈活动度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VAS评分(2.47±1.2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78±1.26)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气滞血瘀型颈椎病患者接受中医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其活动情况, 缓解颈椎疼痛, 临床应用价值突出。

【关键词】 中医综合护理干预;颈椎病;气滞血瘀型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12.091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comprehensive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 intervention applied for patients with qi stagnation and blood stasis type of cervical spondylosis. Methods A total of 88 patients with qi stagnation and blood stasis type of cervical spondylosis were divided by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into research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44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research group received comprehensive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 intervention, and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traditional conventional nursing. The intervention effect in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Results Before intervention, both groups ha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right flexion activity and left flexion activity (P>0.05). After intervention, the research group had better right flexion activity and left flexion activity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Before intervention, both groups ha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score (P>0.05). After intervention, the research group had obviously lower VAS score as (2.47±1.22) points than (5.78±1.26) poi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Comprehensive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activity of patients with qi stagnation and blood stasis type of cervical spondylosis, and relieve their cervical pain with remarkable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Key words】 Comprehensive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 intervention; Cervical spondylosis; Qi stagnation and blood stasis type

從中医角度来讲颈椎病被归纳到“痹症”范畴[1], 病症类型来看以气滞血瘀型颈椎病居多, 该病症主要是由于患者颈椎部位经络不通、气血不和导致的[2]。在临床治疗的同时要配合中医综合护理干预, 效果更优。本文就此展开讨论研究,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来本院就诊的气滞血瘀型颈椎病患者88例,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 每组44例。该分组方法已经征得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通过。研究组男20例、女24例;年龄28~59岁, 平均年龄(43.5±5.2)岁;平均病程(2.5±1.2)年。对照组男21例、女23例;年龄26~59岁, 平均年龄(42.5±5.5)岁;平均病程(2.7±1.5)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研究组患者接受中医综合护理干预, 具体如下。

①急性期护理。这一阶段患者接受中药熏蒸治疗。使用LXZ-200B型熏蒸床, 为患者配置中药药液为中药蒸汽, 对患部进行直接熏蒸, 中药熏蒸的主要成分为:艾叶10 g、桃仁10 g、红花10 g、路路通10 g、苏木10 g、伸筋草12 g、青风藤12 g、海风藤12 g、透骨草16 g、川断16 g、大青盐4 g。熏蒸前评估患者皮肤情况, 讲解用药目的、方法、益处, 消除患者紧张情绪, 嘱患者排空二便, 为患者准备1杯白开水, 1条毛巾, 以备熏蒸过程中使用。患者暴露颈部及上肢, 仰卧, 上肢及颈部暴露部位用被单盖好, 熏蒸20~30 min, 温度控制在38~45℃, 1次/d。一般艾灸阿是穴, 1次/d, 15~20 min/次, 在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帮助患者将艾灸部位完全裸露出来, 同时调整艾灸力度及温度等。部分气滞血瘀型颈椎病患者需要接受中药热庵包治疗, 将1.5 kg大青盐放入宽18 cm、长25 cm的棉布袋中缝好, 将此庵包放到微波炉中加热, 调至中高火, 时间为2.5 mim, 一般温度60~70℃, 以不烫手为宜, 将热庵包放置于患者大椎穴或肩外俞穴处病服外, 避免烫伤,

2次/d, 20 min/次。②缓解期护理。这一阶段以颈椎牵引为主, 一般以体重的8%~10%开始牵引, 根据患者体质及颈部发育情况逐步增加牵引重量, 通常每3~5天增加1 kg, 如症状有改善, 可维持此重量, 如果没有改善, 可适量增加, 最大可达10~12 kg, 牵引2次/d。牵引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临床表现, 嘱咐患者有任何不适感举手示意, 护理人员要安排患者休息, 立即停止牵引。③恢复期护理。这期间护理多是颈椎部锻炼、八段锦锻炼、颈部按摩。护理人员指导患者正确的颈部运动方式如:颈前屈后伸, 左右侧弯, 左右转颈, 颈部旋转运动, 耸肩运动等, 开始3~4组/次动作, 每个动作做8~10次, 2次/d。以后每3~5天每个动作增加2~3个, 逐渐增加, 直至每个动作15~20次, 4~5组/d动作, 2~3次/d, 锻炼时动作要缓慢, 循序渐进, 以不感到疲劳为宜。教会患者八段锦锻炼的方法, 锻炼1次/d。颈部按摩采用脚法按摩, 即踩法治疗, 利用本院自制两侧有扶杠的, 床头配有高凳座椅(以便为患者踩颈肩部)的踩法床, 根据患者疼痛麻木部位用脚掌、脚背、脚跟、脚尖为患者做放松、点拨、点按、按压、按揉、揉搓及调理等治疗, 脚跟、脚尖主要点按, 按压的穴位有风池穴、肩井穴、乘风穴、曲恒穴、天宗穴及阿是穴, 有上肢麻木的患者可按压麻木部位及点按劳宫穴, 踩法治疗时间为20~30 min/次, 1次/d。

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常规护理干预, 以基础环境护理、饮食护理及用药护理为主。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颈椎活动情况及疼痛情况。疼痛评分(VAS评分)判定标准[3]:选取标注有0~10的直尺, 0分表示患者没有任何疼痛感, 10分表示患者疼痛剧烈难忍, 患者根据自身颈椎疼痛情况选取相应数值即可。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颈椎活动情况比较 干预前两组右侧屈活动度、左侧屈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右侧屈活动度、左侧屈活动度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颈椎疼痛情况比较 干预前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VAS评分(2.47±1.2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78±1.26)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近年来, 我国每年患有颈椎病患者越来越多, 患病率逐渐升高。通过中医分型以气滞血瘀型颈椎病患者居多[4-7], 除了采取科学方案治疗还要配合相应护理方案。

中医综合护理干预被逐渐用于气滞血瘀型颈椎病患者临床治疗中, 本实验研究组患者接受该方案, 对照组接受传统方案, 结果显示, 干预后研究组患者颈椎活动明显优于对照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气滞血瘀型颈椎病患者颈椎部位多经络不通、气血不和, 患者多接受中药熏药、中药热庵包及艾灸治疗等, 从中医角度将中医综合护理干预应用其中, 根据患者实际患病情况、临床治疗方案需求予以相应护理干预, 保证临床护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8-10]。同时将中医综合护理干预贯穿于患者临床治疗整个过程、不同时期, 护理人员根据患者急性期、缓解期和恢复期予以不同时期护理干预, 对每一时期护理效果进行综合评定, 根据患者身体恢复情况调整护理实施方案, 保证临床护理干预的科学性, 能够充分发挥中医综合护理干预特色, 改善患者颈椎活动情况, 促进患者身体恢复。

综上所述, 将中医综合护理干预方案用于气滞血瘀型颈椎病患者临床治疗中, 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表现, 缓解颈椎疼痛情况, 对于促进患者身体恢复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高展, 张宏敏, 姚远. 气滞血瘀型頸椎病中医综合护理干预疗效观察. 中国保健营养旬刊, 2013, 23(8):4420-4421.

[2] 郝晓宇, 刘会玲, 冯晓静, 等. 中药熏蒸联合离子导入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 湖南中医杂志, 2017(1): 94-96.

[3] 高展. 中医综合护理对颈椎病急性期(血瘀气滞型)的疗效观察. 中国实用医药, 2013, 8(28):237-238.

[4] 张宏敏, 高展, 冯迎平. 气滞血瘀型颈椎病中医综合护理干预的疗效观察. 中国医药指南, 2013(35):211-212.

[5] 洪梅华. 中医综合护理对颈椎病疼痛患者康复效果观察.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7, 14(4):136-137.

[6] 郭艳嫣. 中医护理干预对颈椎病的临床护理效果分析.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6, 27(8):1031-1033.

[7] 朱贞翠. 颈椎病保守治疗中实施中医综合护理的效果观察. 养生保健指南, 2017(12):216.

[8] 余淑琼. 针灸、推拿法对颈椎病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内蒙古中医药, 2017, 36(12):159-160.

[9] 曹秋红. 颈椎病保守治疗的综合护理效果观察.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15, 22(22):42-43.

[10] 姚艳华. 颈椎病非手术治疗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2012(5):58-59.

[收稿日期:2018-01-22]

猜你喜欢

颈椎病
颈椎病采用针灸治疗的效果分析
X线平片和CT对颈椎病诊断的临床效果
“四式一运”治疗颈型颈椎病30例
骨痛灵酊联合TDP治疗仪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颈椎保健操在颈椎病康复中的应用价值
两类颈椎病不能按摩
CT和磁共振用于颈椎病诊断临床价值比较
走路像踩棉花可能是得了颈椎病
谨防颈椎按摩不当致瘫痪
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取穴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