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布托啡诺联合酮咯酸氨丁三醇在急诊骨科创伤早期镇痛中的临床应用

2018-05-03丁超梁立源谭杜勋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12期
关键词:镇痛

丁超 梁立源 谭杜勋

【摘要】 目的 觀察布托啡诺联合酮咯酸氨丁三醇用于急诊骨科创伤患者早期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150例急诊骨科创伤患者, 随机分为A组(30例)、B组(60例)、C组(60例)。A组给予静脉营养制剂, B组给予曲马多治疗, C组给予布托啡诺联合酮咯酸氨丁三醇治疗。比较三组患者的早期镇痛效果、生命体征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三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0 min、1 h、2 h A组VAS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5 min、30 min、1 h、2 h B组及C组VAS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及C组治疗后15 min、30 min、1 h、2 h均低于A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治疗后15 min、30 min、1 h、2 h均低于B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B组及C组经过治疗后不同时间点血压、心率、呼吸频率较A组明显趋于稳定, 而血氧饱和度无明显改变。A组给予营养补液, 不存在用药治疗的不良反应, 可忽略。B组及C组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B组发生恶心呕吐2例(3.33%), 头晕3例(5.00%), 不存在呼吸抑制、皮肤瘙痒、嗜睡、尿潴留、腹胀等不良反应。C组发生恶心呕吐5例(8.33%), 皮肤瘙痒2例(3.33%), 嗜睡3例(5.00%);不存在头晕、呼吸抑制、尿潴留、腹胀等不良反应。B组和C组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布托啡诺联合酮咯酸氨丁三醇在急诊骨科创伤患者的镇痛效果佳, 不良反应较少, 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布托啡诺;酮咯酸氨丁三醇;镇痛;急诊创伤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12.080

从化区是广州市的北部山区, 两轮摩托车使用率较高, 车祸、意外等事故发生率较其他区较高, 急诊创伤患者较多, 特别是急诊骨科创伤患者, 因为疾病本身出现剧烈的急性疼痛和焦虑躁动, 一些必须实施的诊疗措施也会加重患者的痛苦, 这些不仅妨碍诊疗措施的顺利实施, 还会给患者造成心理和生理上的不良后果, 因此早期镇痛镇静治疗可以使患者的焦虑和躁动得到有效减轻或消除, 减轻或消除痛苦和恐惧感, 使患者自觉的舒适程度大大提高, 利于医患关系的建设, 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布托啡诺是阿片受体激动-拮抗剂, 其对κ受体有激动作用, 对μ受体既有激动作用也有拮抗作用, 与σ受体结合力低[1, 2]。而酮咯酸氨丁三醇是一种新型非甾体消炎止痛药物, 其血浆半衰期约为 5.5 h, 通过在人体内转化成酮咯酸, 它可以降低人体内的环氧化酶活性, 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 从而达到镇痛作用[3-5]。本研究通过将布托啡诺联合酮咯酸氨丁三醇应用于急诊骨科创伤患者, 给予早期镇痛镇静, 评估患者疗效、不良反应, 为本地区急诊骨科创伤患者早期镇静镇痛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急诊骨科创伤患者150例, 年龄16~60岁, VAS 评分4~10分, 无重要器官严重疾病史, 无严重心血管疾病及神经系统疾病, 非怀孕及哺乳期, 无吸毒史, 无长期使用阿片类药物史及麻醉药物成瘾史, 所有患者未伴有颅脑损伤、气胸、严重肺挫伤、血胸、腹腔脏器损伤等情况。15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30例)、B组(60例)、C组(60例)。所有患者均签署镇痛知情同意书, 包括镇静和镇痛的利弊、可能的不良反应以及应对的措施。

1. 2 方法 A组给予静脉营养制剂。B组肌内注射曲马多100 mg。C组先静脉注入布托啡诺10 μg/kg负荷剂量, 再予以布托啡诺(2 mg减去负荷剂量)加生理盐水100 ml, 静脉滴注50 ml/h, 同时予以肌内注射酮咯酸氨丁三醇60 mg。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5 min、30 min、1 h、2 h的疼痛程度, 采用VAS评分法评估, 0分为无痛, 10分为剧痛, 分数越高表示疼痛越严重;治疗后VAS评分<3分为镇痛良好, 3~4分为基本满意, 5~10分为镇痛效果差。同时记录同一时间的血压、心率、呼吸频率、指尖血压饱和度。并观察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如恶心呕吐、头晕、尿潴留、腹胀、呼吸抑制、皮肤瘙痒、嗜睡等。

1. 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三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0 min、1 h、2 h A组VAS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5 min、30 min、1 h、2 h B组及C组VAS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及C组治疗后15 min、30 min、1 h、2 h均低于A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治疗后15 min、30 min、1 h、2 h均低于B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三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A组给予营养补液, 不存在用药治疗的不良反应, 可忽略。B组及C组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B组发生恶心呕吐2例(3.33%), 头晕3例(5.00%), 不存在呼吸抑制、皮肤瘙痒、嗜睡、尿潴留、腹胀等不良反应。C组发生恶心呕吐5例(8.33%), 皮肤瘙痒2例(3.33%), 嗜睡3例(5.00%);不存在头晕、呼吸抑制、尿潴留、腹胀等不良反应。B组与C组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本院地属于广州市北部地区, 交通事故发生率较高, 门急诊创伤患者较多, 特别是骨科创伤患者, 因此早期介入镇痛镇静, 以减轻或消除痛苦和恐惧感。创伤急性疼痛主要是由于伤口(或骨折处)机体损害的疼痛刺激, 导致体内多种化学物质与细胞因子(如组胺、5羟色胺等)释放生成, 并激活、调节效应受体感受器, 刺激疼痛中枢而引起疼痛[6]。人體内存在3种经典阿片受体:κ、μ和σ受体, 这3种受体均可被不同的激动剂而激活, 从而产生不同的生物学效应;布托啡诺的镇痛作用是通过兴奋脊髓κ受体产生的效应[7], 它有较好的镇痛止痛效果, 镇痛效价是吗啡的 5~8倍, 同时有一定的镇静作用[8, 9]。而酮咯酸氨丁三醇是一种新型非甾体消炎止痛的药物。国内专家共识指出中布托啡诺与非甾体抗炎镇痛药物联合应用, 镇痛效果良好, 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较少, 性价比高[10], 与本研究一致。从不良反应来看, C组患者有3例出现嗜睡, 较多研究亦指出布托啡诺应用后有较多出现嗜睡, 一般为轻度嗜睡, 可不予以处理, 但老年患者, 特别合并冠心病的全身基础疾病者, 需适当减量和给予心电监护等, 避免意外发生。

总之, 布托啡诺联合酮咯酸氨丁三醇的应用在急诊骨科创伤患者中具有很好的临床价值, 可减轻患者的痛苦, 为本地区以后急诊骨科创伤患者镇痛镇静提供临床用药参考。

参考文献

[1] Barr J, Fraser GL, Puntillo K, et al.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pain, agitation and delirium in adult patients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Crit Care Med, 2013 , 41(1):263-306.

[2] Commiskey S, Fan LW, Ho IK, et al. Butorphanol: effects of a prototypical agonist-antagonist analgesic on kappa-opioid receptors. Journal of Pharmacological Sciences, 2005, 98(2):109.

[3] Lynn AM, Bradford H, Kantor ED, et al. Ketorolac tromethamine: stereo-specific pharmacokinetics and single-dose use in postoperative infants aged 2-6 months. Paediatric Anaesthesia, 2011, 21(3):325.

[4] Maeda M, Tsuda M, Tozaki-Saitoh H, et al. Nerve injury-activated microglia engulf myelinated axons in a P2Y12 signaling-dependent manner in the dorsal horn. Glia, 2010, 58(15):1838.

[5] 郑叶, 陈丽, 袁风雷, 等. 酮咯酸氨丁三醇联合舒芬太尼用于直肠癌根治术术后镇痛的研究.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5(5):731- 734.

[6] 胡志成, 凌建忠, 黄玉, 等. 酮咯酸氨丁三醇联合舒芬太尼用于腹部手术患者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效果观察. 山东医药, 2014(37):61-62.

[7] Phan NQ, Lotts T, Antal A, et al. Systemic Kappa Opioid Receptor Agonists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Pruritus: A Literature Review. Acta dermato-venereologica, 2012, 92(5):555-560.

[8] Warne LN, Beths T, Holm M, et al. Comparison of perioperative analgesic efficacy between methadone and butorphanol in cats. J Am Vet Med Assoc, 2013, 243(6):844-850.

[9] Sinha C, Kaur M, Kumar A, et al. Comparative evaluation of midazolam and butorphanol as oral premedication in pediatric patients. Journal of Anaesthesiology Clinical Pharmacology, 2012, 28(1):32-35.

[10] 黄宇光, 黄文起, 李刚, 等. 酒石酸布托啡诺镇痛专家共识. 临床麻醉学杂志, 2011, 27(10):1028-1029.

[收稿日期:2017-04-10]

猜你喜欢

镇痛
牛尾菜根乙醇提取液药理活性的初步研究
温针配合疏密波电针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观察
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对上肢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观察及对血清IL—6和IL—10的影响
手法对CCI模型大鼠局部镇痛作用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
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对高龄腹腔镜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研究
产程中镇痛分娩与无镇痛分娩试产成功率比较及失败原因分析
氟比洛芬酯联合芬太尼对腹腔镜辅助下结肠癌根治术术后镇痛的影响
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的临床观察
长春七醇提物镇痛与抗炎作用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