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后出血原因及相关危险因素156例临床分析

2018-05-03刘春艳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12期
关键词:临床分析产后出血

刘春艳

【摘要】 目的 分析产后出血原因, 并总结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156例产后出血产妇作为研究对象, 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分析产后出血原因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产后出血原因分析显示:因宫缩乏力导致产后出血87例(55.77%), 因胎膜、胎盘因素导致产后出血59例(37.82%), 因软产道损伤导致产后出血8例(5.13%), 因凝血功能障碍导致产后出血2例(1.28%)。产后出血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显示:①产后出血产妇中分娩年龄>30岁者更多。②产后出血产妇中孕周≤40周者更多。③产后出血产妇中孕次>2次者更多。④产后出血产妇中剖宫产者更多。⑤产后出血产妇中新生儿体重>4 kg者更多。

⑥产后出血产妇中有妊娠期合并症者更多。结论 产后出血的发生和多种因素相关, 其中最为主要的因素包括年龄、孕周、孕次以及剖宫产等。

【关键词】 产后出血;原因;相关危险因素;临床分析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12.040

产后出血是产科危险而严重的并发症, 需要有针对性的预防和处理, 因此对产后出血的原因以及相关危险因素的探讨十分具有临床价值, 产后出血的病因包括胎盘因素、宫缩乏力以及凝血功能障碍, 软产道裂伤等, 主要因素为宫缩乏力, 并且具有许多的危险因素, 且有可能存在相互影响的作用[1]。本研究对产后出血的原因以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

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本院妇科分娩的156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 均符合产后出血诊断标准(胎儿娩出后24 h内出血量>500 ml, 剖宫产时>1000 ml);产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 并自愿签署知情书, 且研究经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本组年龄24~38岁, 平均年龄(28.7±3.6)岁, 孕周28~42周, 平均孕周(37.6±5.3)周;初产妇34例(21.79%), 经产妇122例(78.21%)。

1. 2 方法 对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总结, 分析产后出血的原因, 并找出相关危险因素。

1. 3 观察指标 ①观察产后出血的原因, 包括宫缩乏力、胎膜及胎盘因素、凝血功能障碍、软产道损伤等。②整理分析产后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 包括分娩年龄、孕周、孕次、分娩方式、新生儿体重、妊娠期合并症等。

2 结果

2. 1 产后出血的原因 本组156例产后出血产妇中, 因宫缩乏力导致产后出血87例(55.77%), 因胎膜、胎盘因素导致产后出血59例(37.82%), 因软产道损伤导致产后出血8例(5.13%), 因凝血功能障碍导致产后出血2例(1.28%)。

2. 2 产后出血相关危险因素 ①分娩年龄与产后出血发生的关系:分娩年龄>30岁产妇108例(69.23%), ≤30岁产妇48例(30.77%), 产后出血产妇中分娩年龄>30岁者更多。②孕

周与产后出血发生的关系:孕周>40周产妇29例(18.59%), ≤40周产妇127例(81.41%), 产后出血产妇中孕周≤40周者更多。③孕次与产后出血发生的关系:孕次>2次产妇103例(66.03%), ≤2次产妇53例(33.97%), 产后出血产妇中孕次>2次者更多。④分娩方式与产后出血发生的关系:自然分娩产妇15例(9.62%), 剖宫产产妇141例(90.38%), 产后出血产妇中剖宫产者更多。⑤新生儿体重与产后出血发生的关系:新生儿体重>4 kg产妇107例(68.59%), ≤4 kg产妇49例(31.41%), 產后出血产妇中新生儿体重>4 kg者更多。⑥妊娠期合并症与产后出血发生的关系:有妊娠期合并症产妇143例(91.67%), 无妊娠期合并症产妇13例(8.33%), 产后出血产妇中有妊娠期合并症者更多。

3 讨论

产后出血是产科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也是目前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特别是近年来剖宫产率的居高不下, 使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不断上升, 由于产后出血较难控制, 特别是难治性产后出血, 如不能用有效方法迅速控制, 产妇易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造成子宫切除甚至危及产妇生命[2-11]。产后出血的发生与诸多因素相关, 分析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 可以将干预措施前移, 早期对危险因素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加以防治, 对产妇以及新生儿的生命安全有益, 因此探讨产后出血的发生原因以及相关危险因素, 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12]。

本研究结果中显示, 产后出血的发生原因与多种原因有关, 分娩年龄是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之一, 年龄>30岁的高龄产妇容易发生产后出血, 其容易发生宫缩乏力, 进而导致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升高[13, 14]。孕周也是影响产后出血发生率的主要危险因素, 孕周<40周的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更高, 早产分娩时常存在胎儿发育异常、胎膜早破或者胎盘早剥等妊娠期并发症, 因此产后出血发生率会明显增高。而孕次的增加意味着产妇前置胎盘、胎盘植入、感染等发生风险增加, 因此是产后出血的发生危险因素[15]。本研究结果中还显示, 分娩方式和产妇产后出血的发生也有明显的联系, 剖宫产本身并不会导致严重的产后出血, 但仍然可能由于产妇未进入临产状态, 子宫敏感性差以及对子宫的破坏等原因而导致产后出血的发生。多方研究结果显示, 新生儿体重对产后出血的发生有增加作用, 怀巨大儿出现的各种并发症以及子宫收缩影响导致了产后出血的发生[16]。

综上所述, 产后出血的发生和多种因素相关, 其中最为主要的因素包括年龄、孕周、孕次以及剖宫产等因素有关, 需要根据上述危险因素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处理策略, 以获得更好的止血效果, 对母儿有利。

参考文献

[1] 雷紅, 赵凌, 孙莉君. 产后出血相关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 实用预防医学, 2010(8):1593-1594.

[2] 张方芳, 徐永莲, 刘兴会, 等. 产后出血原因及相关危险因素135例临床分析. 实用妇产科杂志, 2014, 30(2):144-146.

[3] 刘晓静. 产后出血原因及相关危险因素88例临床分析.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6, 3(4):140.

[4] 张硕果. 产后出血原因及相关危险因素165例临床分析.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5, 9(20):205-206.

[5] 贾惠琴. 产后出血原因及相关危险因素65例临床分析.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5, 9(12):179-180.

[6] 晁清贞. 142例产后出血原因及相关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 中国实用医刊, 2015, 42(9):86-87.

[7] 范金菊. 产后出血原因及相关危险因素88例临床分析.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16, 16(78):340.

[8] 丁建军. 83例产后出血原因及相关危险因素临床分析. 上海医药, 2017, 38(5):31-33.

[9] 代红梅. 产后出血原因及相关危险因素临床分析.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7(1):50.

[10] 朱芳. 产后出血原因及相关危险因素临床分析. 中国社区医师, 2017, 33(13):55.

[11] 王春梅. 50例产后出血原因及相关危险因素临床分析.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6(17):181-182.

[12] 孙炯, 杨兰, 陈茜茜. 影响产后出血危险因素的分析.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4(6):1076-1078.

[13] 徐杨, 陈延亭, 赵志燕. 产后出血原因及危险因素分析.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4(31):3981-3983.

[14] 刘淑允. 产后出血危险因素探讨. 中国实用医刊, 2015, 42(24):

64-65.

[15] 张丹, 孙丽, 赵晶晶. 产后出血危险因素分析以及产后出血预测评分表的应用价值. 天津医药, 2017(10):1064-1067.

[16] 贾宝玲, 贾建楼. 产后出血相关危险因素临床分析.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7, 2(30):133-134.

[收稿日期:2018-01-16]

猜你喜欢

临床分析产后出血
老年糖尿病患者抑郁与治疗依从性分析
厦门市5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重症病例临床分析
389例住院肺结核患者临床分析
白内障患者术后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
不同给药方案对剖宫产术后出血产妇的心率及血压影响
益母草注射液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