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股沟疝行疝环填充式无张力修补术治疗的有效性评定

2018-05-03孙文杰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12期
关键词:腹股沟疝

孙文杰

【摘要】 目的 研究腹股沟疝行疝环填充式无张力修补术治疗的有效性。方法 100例腹股沟疝患者,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无张力疝环组, 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进行治疗, 无张力疝环组采用疝环填充式无张力修补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手术消耗时长、术后下地时长、住院时长、疼痛水平评分、临床治疗效果, 以及切口感染、阴囊积液等不良事件进行比较, 并比较治疗前后生存质量评分(QOL)。结果 无张力疝环组患者手术消耗时长、术后下地时长、住院时长、疼痛水平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张力疝环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00%, 对照组为74.00%, 无张力疝环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张力疝环组不良事件明显少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 两组患者QOL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无张力疝环组患者QOL评分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股沟疝行疝环填充式无张力修补术治疗的有效性高, 可显著减轻疼痛, 缩短手术和康复耗时, 减少不良事件, 改善生存质量, 值得推广。

【关键词】 腹股沟疝;疝环填充式无张力修补术;治疗有效性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12.027

腹股沟疝为临床常见疾病, 腹股沟区域为三角形, 属于腹前壁薄弱地带, 容易引起腹股沟疝, 需及早进行手术治

疗[1]。本研究探讨了腹股沟疝行疝环填充式无张力修补术治疗的有效性,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100例

腹股沟疝患者,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无张力疝环组, 各50例。对照组男40例, 女10例;年龄23~73岁, 平均年龄(52.13±6.96)岁。无张力疝环组男41例, 女9例;年龄23~71岁, 平均年龄(52.35±6.2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进行治疗。无张力疝环组采用疝环填充式无张力修补术治疗, 患者持续硬膜外麻醉, 常规腹股沟疝切口, 精索游离后显露疝囊。较小上翻转入腹腔, 较大疝囊有嵌顿和粘连先松解切离, 从疝囊中间横断, 游离近端至内环口。在横断残端进行荷包缝合, 疝囊变小后翻转入腹腔。疝囊远端不进行广泛剥离, 避开数个小窗至疝底, 避免阴囊积液和积血出现。采用聚丙烯丝网补片作圆锥形网塞在内环口填塞, 将其塞入翻转疝囊, 尖端朝向腹腔, 尾部瓣椰和腹横筋膜处于同意平面, 周围用5针和腹横筋膜固定, 根据腹壁缺损情况将丝网平片植入精索后方并充分展平, 确保精索正常通过。平片周围缝合4~8针和固定坚韧组织, 缝合切口。

1. 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2] 对两组患者手术消耗时长、术后下地时长、住院时长、疼痛水平评分(评分越低越好)、临床治疗效果, 以及切口感染、阴囊积液等不良事件进行比较, 并比较治疗前后QOL评分(评分越高越好)。疗效评价标准:显效:症状完全消失, 无出现明显并发症;有效:症状改善, 出现轻微并发症;无效:症状无明显好转, 仍影响生活质量。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手术消耗时长、术后下地时长、住院时长、疼痛水平评分比较 无张力疝环组患者手术消耗时长、术后下地时长、住院时长、疼痛水平评分分别为(43.50±11.45)min、(1.03±0.15)d、(3.25±1.65)d、(3.13±1.02)分, 均明顯优于对照组的(65.19±12.91)min、(2.13±0.15)d、(5.61±1.52)d、(4.24±2.10)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无张力疝环组患者显效35例, 有效11例, 无效4例, 总有效率为92.00%;对照组患者显效15例, 有效22例, 无效13例, 总有效率为74.00%。无张力疝环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3 两组患者切口感染、阴囊积液等不良事件比较 对照组发生3例切口感染, 5例阴囊积液, 2例尿潴留;无张力疝环组发生1例切口感染。无张力疝环组不良事件明显少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4 两组治疗前后QOL评分比较 治疗前, 两组患者QOL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无张力疝环组患者QOL评分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腹股沟疝治疗中应用疝环填充式无张力修补术和传统手术(强行拉拢缝合不同解剖层次韧带和肌组织)比较, 在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痛苦、手术安全性等方面效果更好, 其手术原理是利用网塞填充疝环, 并通过合理固定, 促使腹股沟管后壁得到强化和疝环口消失[3-7]。另外, 疝环填充式无张力修补术治疗中网塞材料生物相容性良好, 可发挥纤维组织刺激作用, 刺激组织增生而有利于增强组织强度, 可更快恢复机体功能, 且属于无张力修补, 可减轻切口疼痛, 加速患者下床和康复[8-10]。

本研究中, 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进行治疗, 无张力疝环组采用疝環填充式无张力修补术治疗。结果显示, 无张力疝环组患者手术消耗时长、术后下地时长、住院时长、疼痛水平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张力疝环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00%, 对照组为74.00%, 无张力疝环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张力疝环组不良事件明显少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 两组患者QOL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无张力疝环组患者QOL评分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腹股沟疝行疝环填充式无张力修补术治疗的有效性高, 可显著减轻疼痛, 缩短手术和康复耗时, 减少不良事件, 改善生存质量,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庆广, 王燕红, 张彩坤, 等. Modified kugel补片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的生物相容性.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6, 20(25):

3659-3664.

[2] 郝春芬, 齐永彬. 局部麻醉用于腹股沟疝手术的效果观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9, 3(23):83-84.

[3] 张炜宇, 李俊生, 范新, 等. 无张力修补术在腹股沟嵌顿疝手术中的应用体会.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2017, 11(2):

129-131.

[4] 马坤润, 闫治波, 张光永, 等. 腹外疝修补术后补片感染的防治及研究进展.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7, 22(2):158-160.

[5] 刘佳, 俞磊, 韩鄂辉, 等.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后网塞和成型补片的临床诊断效果分析.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6, 10(4):305-307.

[6] 刘晓东. 疝环充填式修补法治疗腹股沟疝84例临床观察. 中国医药导报, 2009, 6(12):37.

[7] 周湛帆, 田德清. 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治疗中的疗效比较.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1, 5(2):33-35.

[8] 熊晓林. 疝环填充式和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手术疗效研究. 亚太传统医药, 2013, 9(6):113-115.

[9] 张达, 余九华, 宋强, 等.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嵌顿疝26例体会. 解放军医药杂志, 2009, 21(6):37-38.

[10] 张洪印. 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嵌顿疝. 实用医学杂志, 2011, 27(16):3080-3081.

[收稿日期:2017-12-21]

猜你喜欢

腹股沟疝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观察
探讨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开放性无张力疝修补术的疗效对比
无张力疝气修补术与传统疝气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对比
门脉高压大量腹水合并腹股沟疝的外科治疗体会
基层医院疝囊高位结扎修补术与补片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对比观察
改良Kugel补片无张力疝修补术278例临床疗效分析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96例临床探索
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手术室护理对策探讨
局麻下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在基层医院的应用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