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推进菌棒工厂化生产加快食用菌产业“机器换人”步伐

2018-05-03姚春红

现代农机 2018年1期
关键词:机器换人菇农庆元县

姚春红

作者信息:站长,庆元县农机管理站,323800,浙江庆元

浙江庆元是世界人工栽培香菇的发源地,悠久的历史及深厚的文化铸就的以香菇为主的食用菌产业成为庆元县的传统产业、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近年来,庆元县按照“提升食用菌全产业链助推转型升级”的要求,实施“重点提升一产,稳步发展二产,努力开发三产”的产业发展战略,从食用菌种植大县向食用菌产业强县转变,通过抢占“食用菌精深加工高地、技术研发高地、市场集聚高地、香菇品牌高地”四大高地,全面推进菌棒工厂化生产,转变食用菌生产方式,用机械设备替代人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效益,提高产品品质,助推食用菌产业发展迈向新的制高点。

1 庆元县食用菌产业概况

2016年,种植量1.14亿袋,鲜品产量9万t,实现一产产值5.16亿元,一二三产产值35亿元左右;2017年,全县食用菌种植总量1.11亿袋。通过食用菌产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庆元全县建成标准化生产基地(村)87个,实现“农户+基地+企业(专业组织)”模式标准化生产;完成标准菇棚改造58.8万m2,推广菇棚套种杨树20多hm2;扶持建成76个菌棒工厂化生产厂,年生产能力达8 000万袋,实现菌棒工厂化生产县域全覆盖。

全县从事食用菌行业的企业350多家,加工企业60家,全县列入农业龙头企业的食用菌企业15家,其中省级7家。食用菌产业全产业链不断延伸,产品涵盖食用菌保鲜品、食用菌休闲食品、食用菌饮品、食用菌保健品、食用菌药品、食用菌筒袋、食用菌机械等方面。2014年“庆元县食用菌产业全产业链”入选了浙江省首批示范性农业全产业链。2016年庆元县获“全国优秀出口香菇基地县”荣誉称号,食用菌出口额2 525万美元。

2014年“浙江庆元香菇文化系统”成功入选第二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成为全国第一个食用菌方面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并于2016年列入中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庆元香菇”商标荣获中国驰名商标、浙江区域名牌农产品、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消费者最喜爱的100个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最具影响力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等荣誉,2015年品牌价值48.63亿元,连续7年蝉联中国食用菌第一品牌。

2 推进菌棒工厂化生产的主要措施

庆元县从2008年起在大毛湾建立菌棒厂开始推行菌棒工厂化生产,2012年1月16日印发《关于下发〈庆元县食用菌菌棒工厂化生产扶持政策〉的通知》(庆扶贫办[2012]2号)文件,全县每年都将菌棒工厂化生产项目列入扶持政策,菌棒厂建设快速推进,现已建成76个菌棒生产厂,生产能力达8 000万袋,实现菌棒工厂化生产全县覆盖,全面推行“菌棒工厂化生产+分户出菇管理”的模式。

2.1 攻科研促应用

为解决香菇菌棒生产中自动化、机械化程度不高,劳动强度大的问题,在菌棒生产环节研制成功ZDG-4型自走式拌料机、胶囊菌种自动接种机、ZDG500型微电脑控制多功能装袋机等食用菌机械产品。扎口机、拌料机、装袋机2009年取得《浙江省农业厅农机推广鉴定证书》,并列入《国家农业部农业机械购置补贴产品推广目录》。ZDG500型12款微电脑控制多功能装袋机采用PLC集成电路控制培养料混合搅拌、物料输送、装袋,是专业生产食用菌棒的流水线,整机由培养料混合机、装袋主机、输送机、电气控制柜等组成,采用自动装袋技术,只需一人套袋,减少了操作人员,每套变频器自动装袋机设有4台装袋主机,具有生产效率高、装袋质量稳定、操作方便等特点,是目前食用菌行业培养料装袋最先进、新型实用的产品,适用于中等规模以上食用菌生产企业、专业合作社、生产基地使用。与传统生产方式比较,以生产1万袋菌棒计算,减少劳动力3人,减少工时43人·h。近2年推广ZDG500型12款微电脑控制多功能装袋机121套,生产菌棒累计近4亿袋,节省生产工时投入近172万人·h。

在接种环节,研制成功胶囊菌种自动接种机。结合胶囊菌种接种特点,通过自动打孔自动送种,完成各种接种环节,有效减少了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生产效率达800~1 000袋/h,用工2~3人即可,可日接种菌棒1万棒,比常规人工接种提高工效1~2倍。该自动接种机满足了香菇标准化、工厂化、规模化、自动化生产的需求,有效提高了劳动工效、生产质量、生产效率,降低了人工和生产成本。

2.2 抓示范促推广

建成东瓜源基地、西演基地和杨家庄灰树花基地等菌棒工厂化生产示范点,吸引了众多的菇农前往参观学习,以点带面促进食用菌菌棒工厂化生产技术的推广普及。庆元县还将菌棒厂建设纳入乡镇年度考核,要求每个食用菌生产乡镇都有菌棒厂,推进全县菌棒工厂化生产发展进程。

2.3 重培训促普及

2017年,召开现场会2次,技术培训30场次,受训菌棒工厂化生产厂负责人50余人,受训菇农达1 800余人次,发放菌棒工厂化生产技术规程2 300余份。

2.4 强科技促发展

创新了菌棒搬运铁框技术,不仅增加菌棒间空隙,保证菌棒受热均匀和灭菌质量,而且可以采用机械出灶装车,减少出灶装车菌棒叠放过程,降低了送货上门的人工成本。菌棒送货上门方便了菇农,更多菇农购买菌棒生产食用菌,促进菌棒工厂化生产发展。

开展了不同香菇品种菌棒灭菌时间、温度对产量影响的研究;进行了庆元县主栽培品种庆科20、庆科212等两个品种的常压保温12 h、50 h,高压保温8 h出菇试验,实验结果表明:庆科20和庆科212常压保温50 h表现最好。

2.5 出政策促服务

出台了 《庆元县食用菌菌棒工厂化生产扶持政策》(庆扶贫办[2012]2号),菌棒加工厂生产场地总面积要求不少于1 500 m2,菌棒生产厂房要求使用镀锌钢管和彩钢板建设,生产设备要求大型高效装袋机不少于1套、微压灭菌炉不少于1套、30 kVA以上变压器1台、水池1个、灭菌灶4个以上。扶持菌棒工厂化生产项目68个,拨付扶持资金近840万元。

2.6 建协会促自律

在庆元食用菌协会下成立了庆元县菌棒生产分会,全县所有菌棒厂都参加,强化菌棒工厂化生产技术交流,促进菌棒工厂化生产技术发展,形成了行业自律条款,统一规范菌棒供应合同,完善了菌棒生产技术规范,协商确定菌棒供应价格。协会的成立,推进菌棒工厂化生产技术进步,促进菌棒生产行业健康发展。

3 菌棒工厂化生产主要成效

3.1 提高生产效率,经济效益明显

利用菌棒工厂化生产新模式,减少原料浪费,降低原料采购成本,提高菌棒质量,提高灭菌效率,从而提高接种成活率,有利于产品质量控制。根据2016年食用菌生产调查,庆元县传统香菇菌棒物料成本1.8元/棒,生产成本2元/棒,示范点菌棒销售价格为1.85元/棒,每棒降低成本0.15元。根据2013年丽水市农业丰收计划“食用菌菌棒工厂化生产新模式推广应用”调查统计,与传统方式相比增产0.06 kg/棒,增加产值0.3元/棒。示范生产菌棒490万棒,可增产220.5万元,具有明显的效率和效益优势。

3.2 改变生产模式,社会效益显著

生产模式的改变,稳定了产量规模,保证生产效益。随着食用菌从业人员老龄化,高强度的拌料装袋工作已很难完成,食用菌生产户数逐年减少。近年通过菌棒工厂化生产模式的推广,户均生产量从2012年约1.3万袋增加至2015年的2.8万袋,规模化生产基地、专业生产大户不断增加,菇农年收入不断提高,确保全县食用菌生产规模。

3.3 建设美丽田园,生态效益明显

通过菌棒工厂化生产技术示范推广,改变了传统一家一户的生产模式,有效改变了农村因菌棒生产长期乱堆乱放食用菌原辅材料、占道进行菌棒生产等脏乱现象,改善菇农家庭的卫生条件,有利于农村环境的整洁,建设美丽乡村。

猜你喜欢

机器换人菇农庆元县
菇农装袋忙
庆元县举行《灵韵菇乡》一书首发仪式
资源禀赋、技术认知与农户技术选择偏好
——基于10省700份菇农的调查数据
庆元县举行《蕈山客》专著首发式
绿色发展战略视野下菇农法律援助工作的对策探索*
不同规模菇农经济效率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庆元县美术教师作品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