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机器换人”增速推进粮食全产业链发展
——东阳市农业“机器换人”推进产业发展的五个做法

2018-05-03潘增辉

现代农机 2018年1期
关键词:机器换人东阳市换人

潘增辉

作者信息:东阳市农机管理总站,322100,浙江金华

东阳是浙中山区县,“七山二水一分田”的独特地貌造成了粮食生产基础薄弱,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根深蒂固,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发展。近年来,全市以农业“机器换人”为发展载体,立足农民生产需求,在粮食全产业链发展方面大胆尝试、勇于突破,较好地解决了粮食生产劳动力短缺、规模经营不足、科技推广缓慢等问题。目前,全市拥有各类农业机械9万余台,总动力达到50万kW;发展建设水稻温室育秧中心13家,单季育秧能力超过3 333 hm2;主要粮食水稻机械化栽植面积突破4 667 hm2,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80%,位居全省山区丘陵县市前列;引进应用一批无人植保机、自走式喷杆喷雾机、风送式喷雾机等高新植保设备,水稻高效植保率达到80%以上;现有在用粮食烘干机263台,批次能力突破3 600 t,水稻机械烘干率超过60%;引进配套日处理能力60 t的稻米高品质加工流水线5条,全市稻谷基本可实现精细化加工;粮食生产耕、育、种、管、收、烘干、加工各个环节“机器换人”成效明显,产业链进一步延伸发展。东阳市也是全省首批农业领域“机器换人”示范县(市)创建单位。

1 创新发展思路,以“ABC”管理+“机器换人”理念壮大农业生产服务主体,夯实全产业链发展基础

1.1 科学谋划思路,统筹主体布局和发展

转变传统农业工作观念,用工业的理念来谋划农业,用市场的理念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从做好服务主体科学布局入手,扶持培育、壮大农业生产服务主体。根据东阳实际,以粮食生产为突破口,注重加快粮食产业的全产业链建设。

1.2 探索ABC管理+“机器换人”实践

打破原先项目扶持中的平均主义、撒胡椒面的做法,因势利导,把全市的农业生产服务主体进行ABC分类管理。契合“机器换人”工作,以“做强A类、完善B类、控制C类”为发展思想,对A类主体在资金、资源、技术上重点扶持,帮助其进一步提升耕、育、种、管、收、烘干、加工环节的“机器换人”水平,延长其品牌、营销产业链,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实现一、二、三产的融合发展。同时,提升B类主体的农机社会化服务功能,控制并引导C类主体逐步向规模经营靠拢或者融入A、B类组织的合作服务。

几年的建设发展,东阳市涌现了一批如南上湖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恒新农机专业合作社、碧得丰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等以“粮二代”“大学生”为新生力量的较大规模粮食生产、服务、销售主体,为全市粮食产业链发展延伸打下了基础。

2 增设支持政策,加快“机器换人”步伐,为全产业链延伸发展提供保障

2015年开始,东阳市作为全省4个财政支农改革试点单位之一,在落实好中央和省相关扶持政策的基础上,大力开展财政支持农业生产服务主体创新和启动政府购买农业社会化服务试点工作,创设相关支持政策措施,激励和推动农业“机器换人”和农机社会化服务的发展。

2.1 增设农机社会化服务补贴政策

市财政出台了一系列政府购买农机社会化服务的扶持政策,如早稻烘干补贴、水稻机插补贴、油菜机收补贴、水稻育秧补贴、统防统治补贴、高新植保购置补贴等扶持政策。近3年全市共发放相关扶持资金达2 000多万元,为农业生产服务主体提速 “机器换人”、做好农机社会化服务产业链提供政策扶持保障。

2.2 争取上级部门项目支撑

市本级资金有限,难以满足当前“机器换人”的旺盛需求,市农业各部门积极争取主动,抓住列入全省首批农业领域“机器换人”示范市的契机,向省级、部级争取项目资金,以项目为示范,以项目促提升。2016年下半年开始,效果已经初现:由市畜牧兽医局负责开发并应用的全国首创畜牧养殖智慧监管“动检通”APP应用项目、由市农技推广中心负责组织的全市水稻温室育秧中心炼苗连栋大棚扩建项目、由市农机管理总站主要负责的4个烘干中心新增生物质燃料烘干机项目、由市农业信息中心组织实施的全市农业基地应急视频指挥系统项目都已经基本完成并投入使用;2017年,东阳市政府办公室出台 《东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东阳市农业领域“机器换人”示范市推进计划(2016-2018年)的通知》(东政办发〔2017〕18号)文件,目前首批农业领域“机器换人”示范工程项目也已完成立项工作,示范项目的积极推进,为全市农业领域“机器换人”工作打好了前站。

2.3 创设金融支持措施

从2015年起实施贷款贴息的金融机构由东阳市农商银行扩大至东阳市邮政储蓄银行各分支行,简化贷款程序,加大粮食生产贷款贴息实施力度。对1.33 hm2(20亩)以上的规模农业(农机)主体给予基准利率优惠,按3%的年贴息率予以补贴,帮助农业服务组织解决贷款难、贷款贵问题。2015—2016年两年,为符合贴息条件的主体157户办理贷款,贷款额4 455.6万元,补贴86.2万元。

3 注重科学示范,以“机器换人”为有力手段,提升农业服务产业链

作为全省首批农机化示范市及“机器换人”示范创建市,东阳市在农业领域“机器换人”工作中,积极推进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培育壮大农业社会化服务性经营组织,设立方向标杆,促进农业服务市场有序竞争。

3.1 攻克重点区域的转型突破

2013年起,东阳市重点推进巍山、画水、歌山、六石、横店等主粮区、农业“两区”的农业“机器换人”发展,通过规划农机综合服务中心,配套高标准育秧中心、粮食烘干中心、粮食加工中心等,提升“两区”内农机化装备水平。相继建成育秧中心13个、粮食烘干中心23个、高品质米加工中心5个,实现自身和“两区”内种粮大户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在“机器换人”和农业社会化服务方面起到了“领头羊”作用,吸引了农民关注。一些新机具、新技术的有效应用也做了成功示范,如传统粮食机械烘干,用工多、成本高,环保问题也较为突出,通过引进应用生物质颗粒燃料加温设施,用工效率提高了4倍以上,成本也得到有效控制,燃烧排放的烟尘污染大幅度降低,农民认可度很高。

3.2 发挥好示范带动的作用

以农业“两区”为示范典型,开拓“两区”内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市场,以点带面带动周边农业服务落后地区的农机化发展,农机维修、粮食烘干、统防统治、信息咨询、农资购买、测土配方等服务的辐射面积达到8 000 hm2。通过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服务延伸,东阳市山区乡镇佐村镇的水稻机插服务实现了零的突破,一些非粮食主产区如湖溪镇、东阳江镇等的水稻机插、粮食烘干、高新机械植保等“机器换人”水平则实现了逐年飞跃式发展。

4 强化人才培养,提升“机器换人”及产业链发展的软实力

在“机器换人”得到较快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先进农机装备使用不规范、利用效率不高的尴尬。农业“硬件”上去了,“软件”也应顺势而上。

4.1 开展技能培训

组织开展各类农业机械特别是高新设备的操作、维修、保养、故障排除等技术培训,整体提高基层农业专业技术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近3年来累计培训各类农业服务人员4 000多人次。同时,引导和鼓励农业服务主体安排人员参加省内各项农技知识更新培训,3年来共有356人参加学习,较大提升了农业服务人员的技能水平。

4.2 开展实践指导

为加快农机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市农业部门大融合,积极联系高效植保机械、水稻穴直播机、新型谷物烘干机等先进农机生产厂家,开展对比试验,举办了10余次省市级现场演示会,共同提升关键环节的新型实用农机化技术在特色产业中的推广与应用,提高新型农机技术的利用率。对新购置大型或新型农机具的农户,还上门进行免费实践操作指导,确保其真正掌握新型农机具使用方法。参加过相关技术培训的农户初步掌握了一些农机具的维修方法,在农忙时对农机具出现的小问题可以自己解决,极大地节省了时间和成本。

4.3 落实人才支持政策

出台 《东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鼓励和支持大学毕业生从事现代农业的若干意见》,除省规定部分外,对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大学毕业生每人每年市政府分别再补助0.5万元,连续补助3年。在市级农业产业化项目申报时,其基地规模起点可降低50%,补助标准按同类项目增加30%。

5 强调部门联动,显现农业“1+1>2”效益,给产业链发展带来多样性

农业部门大融合,对规范粮食种植模式、扩大种植规模、提高种植效益、延长产业链有突出的支持和引导作用,东阳市在粮食生产农机农艺1+1融合上作了较多探索。

5.1 建立健全农机农艺融合协调机制

成立农机农艺融合专家小组,由分管副局长牵头,农机、农技、农科、种子等技术部门协同致力于开展部门间技术交流、项目共建等合作,加快农机农艺融合协调,突破水稻机械化育秧、栽植、施肥植保和粮食烘干等重点难点环节。已建成农机农艺融合示范点5家,开展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农机、农艺融合试验、示范,总结农机农艺融合作业标准和规范,通过水稻机插密度试验及种子播量试验示范,单季平均增产375 kg/hm2(25 kg/亩)以上,达到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目标。

5.2 制定相互适应的农艺标准和机械作业规范

组织引导农民统一作物品种、播期、行距、行向、施肥和植保,为机械化作业创造条件。在水稻生产方面,以育插秧为重点,完善了区域性育秧作业规范,并在品种选择、育秧、植保、田间管理、茬口对接等各个环节加强农机农艺的融合。在油菜生产方面,以播种、收获和秸秆处理机械化为重点,开展农机农艺技术集成配套,完善了技术模式和机具配套方案。

5.3 突出产业发展,有效延伸产业链

农业产业部门采取组织资本对接、农产品特色营销等措施来延伸粮食营销产业链。联合市场监管等部门,为规模粮食生产主体做好质量认证对接,为其生产线、车间、产品设计、产品等级分类、包装、营销等提供发展思路。县域内通过政府机关、企事业、学校等为主体搭建销售平台,县域外积极组织参加农展会线上线下活动,增加曝光率和提升产品知名度。目前全市有5家稻米品牌已通过QS认证,“禹东”品牌稻米还被评为“浙江省2016年好稻米金奖”“2016年浙江农博会优质产品”。

猜你喜欢

机器换人东阳市换人
东阳市海峡艺术学校
东阳市海峡艺术学校简介
东阳市社区教育
东阳市天力磁电有限公司
新华网:杭州未来5年推3000个“机器换人”项目
都是“换人”惹得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