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生态文明理念下美丽中国的建设

2018-05-01屈莉莉

新西部·中旬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美丽中国生态文明措施

【摘 要】 本文论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及存在的威胁,针对如何更好地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四点措施:绿色发展是保障;加快环境治理是重点,打赢蓝天保卫战,加快水污染防治,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保护生态是关键;监管体制是保障。

【关键词】 生态文明;严峻形势;美丽中国;措施

一、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

1、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小康社会是否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众所周知,我国环境保护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长期粗放式的增长方式,使我国资源环境的承载力已经逼近了极限。党的十九大报告把污染防治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必须坚决打好,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确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环境目标,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2、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内在要求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可是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民生之患、民心之痛,人们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也成了急需补地短板。人类首次关注环境问题的著作《寂静的春天》中就提到这样一句话“不解决环境问题,人类将生活在幸福的坟墓之中。”只有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为人们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才能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的增长点。

3、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是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重要抓手

环境问题的出现其实就是发展方式、经济结构和消费模式出现了问题,要充分发挥环境保护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提升城乡发展水平、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抓手作用,同时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才可以推动各地下决心解决产业结构、能源体系、空间布局等问题,最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实现发展与保护协同共进的理念,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

二、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严峻形势

1、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就

(1)中国特色生态文明之路已经开启。十八大之后,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党中央、国务院连续发布了两份重要的文件:《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成为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的“姊妹篇”。这两个文件将“五位一体”生态文明建设大战略,给予从理念到思路,从目标到制度创新的系统规划与落地。此后,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使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规划系统纳入到中国经济社会长期发展的战略之中,标志着决定中国未来发展命运,引领中国未来发展的生态文明的新时代已经开启。

(2)污染势头得到初步遏制。重拳出击遏制不斷蔓延的污染势头,是生态文明建设迫在眉睫要处理的问题。新环保法在2015年元旦实施时,就被誉为“史上最严”,然而这仅仅只是个开始。2016年12月中央又印发了《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今年开始启动的最严格中央环保督察行动,都用实际行动向全国人民表明了中央对遏制污染、治理环境的决心。尽管中国治理环境还面临着重大挑战,但五年来取得的重大成就使污染蔓延势头得到有效遏制。

(3)绿色发展将成增长新动力。在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指导下,五年来,中国的生态经济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新能源革命是未来生态经济最具有全局性的革命。在这个方面,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生产和消费国,也是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投资国,水电、风电、太阳能光伏发电装机规模居世界第一。尤其是太阳能光伏发电,尽管在农村还是星星之火,但也即将成为燎原之势。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五年来我们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看清楚严峻的形势。

2、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严峻形势

(1)环境污染重。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等,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让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已经面临着巨大的压力。2012年1月15日,广西龙江河拉浪水电站网箱养鱼出现少量死鱼现象被网络曝光,使得龙江河宜州市拉浪乡码头前200米水质重金属超标80倍。2015年6月,安徽池州河水被污染千亩田变荒地。这些事例仅仅只是环境污染的一个缩影,却已经让人类背负了沉重的代价。

(2)生态受损大。森林质量不高,草地退化,土地沙化速度加快,水土流失严重,水生态环境仍在恶化。尤其是农业和农村面源污染严重,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16个省会城市蔬菜批发市场的监测表明,农药总检出率为20%~60%,总超标率为20%~45%。此外,生物入侵也是值得关注的热点话题。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生物入侵者也搭乘着国际贸易的“便车”“登堂入室”。中国作为贸易大国,成为了世界上遭受生物入侵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据悉,目前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已达620余种,在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公布的全球100种最具威胁的外来物种中,中国就有51种,并造成逾2000亿元人民币的经济损失。

(3)环境风险高。环境风险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引起或由人类活动与自然界的运动过程共同作用造成的,它是通过环境介质传播的,能对人类社会及其生存、发展的基础——环境产生破坏、损失乃至毁灭性作用等不利后果的事件发生影响。应该说气候变化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危机和严峻挑战,据世界气象组织发布公报,确认2016年成为自1880年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热年”,刷新2015年创下的最热记录。同时,2016年全球二氧化碳平均温度再创新高,突破400ppm的警示线。“气候变暖放大了自然和社会经济系统目前面临的风险,并产生各种新的风险,带来更多的极端天气。同时气温升高造成我国华北地区静稳天气增多,加剧了重污染天气的频发。”

三、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

1、绿色发展是保障

绿色发展理念的形成应该是自上而下的,从国家层面来说,就是顶层的设计规划。按照十九大报告的部署,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需要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保证。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大力发展绿色金融,还应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三大产业。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方面,要清洁低碳、安全高效。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实施国家节水行动,降低能耗、物耗,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对于个人来说,在生活方式上应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的消费现象,积极开展创建节约活动,让机关、家庭、学校、社区等任何一个部门都能够将绿色行动进行到底。

2、加快环境治理是重点

(1)打赢蓝天保卫战。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结构和生活方式的不合理是大气污染的罪魁祸首。在产业结构方面要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严格执行环保等标准,着力推动“散乱污”企业整治、重点行业污染源治理,加快不达标产能依法关停退出;能源结构方面,尤其突出抓好北方地区清洁供暖,推动煤炭等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实施煤改气、煤改电工程,减少重点区域煤炭消费;交通结构方面,加强机动车尾气治理,提高铁路货运量,降低公路货运量。深化重点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让群众享有更多蓝天白云。

(2)加快水污染防治。水是生命之源,水污染直接关系人们每天的生活,直接關系百姓健康。当前城市黑臭水体大量存在,饮用水安全保障有待加强。全面实施“河长制”,尤其是县、乡、村三级河长名单及主要管护工作任务要明确,系统推进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管理和水灾害防治,抓好重点流域,大力整治不达标水体、黑臭水体和纳污坑塘,严格保护良好水体和引用水水源,加强地下水污染综合防治,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的亲水环境。

(3)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我国土壤污染总体状况不容乐观。因为土壤污染与大气、水污染不同,加强监测监控、做好风险监控是第一位的。要以农用地和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为重点,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加强固体废弃物和垃圾处置,加快建立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提高危险废物处置水平,夯实化学品风险防控基础,防止污染土壤和地下水。实施农用地土壤环境分类管理和建设用地准人管理,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

3、保护生态是关键

生态环境问题应该归咎与人,是人的不当行为造成的。十九大报告指出,重要生态系统的保护和重大工程的修复,可以使生态安全屏障体系得以优化,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的构建,大幅度提升了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完成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扩大退耕还林还草。严格保护耕地,扩大轮作休耕试点,健全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制度,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

4、监管体制是保障

2017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北海金海湾红树林生态保护区考察指出:“要落实领导干部任期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认真贯彻依法依规、客观公正、科学认定、权责一致、终身追究的原则,明确各级领导干部责任追究情形。”

首先要明确责任,落实领导干部任期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要让每一个领导干部都感觉到自己任职期间的任务重大,还要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更要让他们明白,领导干部守法守纪、守规尽责,更好地促进自然资源资产节约集约利用和生态环境安全。

其次要严肃追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负有责任的领导干部,必须严肃追责。” 要将生态指标纳入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体系,针对于生态环境指标很差的地方,如果一个地方一个部门的表面成绩再好看也不行,要让生态环境保护变成一项重要权重指标。

【参考文献】

[1] 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M].人民出版社,2017.

[2] 韩保江.让生态文明建设向世界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优越性[N].央广网,2017.

[3] 张孝德.这五年,生态文明建设从理念到实践取得四大成就[N].央视网,2017.

[4] 杜悦英.绿水青山: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实践[J].中国发展观察,2017.

【作者简介】

屈莉莉(1983-)女,安徽临泉人,中共临泉县委党校理论教研员,文学学士.

猜你喜欢

美丽中国生态文明措施
解答排列组合问题的几种常用措施
求函数零点个数的措施
解答高中数学问题的几个常用措施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生态文明视阈下河北省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发展研究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阅读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