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时光的旅行永不停止

2018-04-25

法人 2018年4期
关键词:霍金宇宙时光

在爱因斯坦的生日这一天,20世纪下半叶最有影响力的物理学家霍金走了,这位一生"仰望星空的人",最后归于星辰宇宙。世间再无霍金,时间永留简史。我们不妨以谈这本书的形式,来纪念他

2018年3月14日,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威廉·霍金在剑桥的家中逝世,享年76岁。他是当代最有影响力的科学家之一,同时也是一位成功的科普作家,其著作《时间简史》获得了全球3000万读者的关注,在严肃科学和普通人的生活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

时间是什么?它是可逆的吗?从哪里开始,又在哪里结束?作为时间中的人,我们存在的意义何在?《时间简史》给我们的不是答案,而是思考。这本书中,我们可以获取两条思维线,一条是人类认知的历史,一条是通过观测与实验进一步对认知的推动。

早在公元前340年,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论天》中就已经勾勒出了宇宙的简单形态,在之后的2000多年时光中,托勒密、哥白尼、伽利略进一步扩大和丰富了人们的认知,直到牛顿的经典理论诞生,现代物理学才真正掀开冰山一角。此后的每一次物理大发现,都是对人类认知基础的一种颠覆,相对论和量子论的诞生,开辟了前所未有的认识观,然而仍然有很多问题困扰着科学家们,其中被称为“第一推动”的宇宙起源问题就是其中之一。

霍金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无边界设想的量子宇宙论,宇宙的诞生是从一个欧氏空间向洛氏时空的量子转变,他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无中生有。这与中国古代哲学著作《老子》中的观点不谋而合——有生于无。

老子哲学的核心是“道”,道法自然,没有意志,也没有目的。同样,霍金也认为宇宙的发展不存在超自然力量。事实上,科学与哲学之间有着天然的联系,就像是一棵树上的两朵花,莱布尼茨也好,牛顿也好,都有一个哲学家的脑袋。

霍金的理论成果中,最著名的是关于“黑洞”的研究。他说:“当爱因斯坦说到‘上帝不掷骰子’的时候,他错了。鉴于黑洞给予我们的暗示,上帝不掷骰子,而且往往将骰子掷到我们看不见的地方以迷惑我们。”他认为,黑洞不完全是黑的,甚至不是一个“洞”,它既可以通过吸入物质使质量增加,也可以向外发射物质,而使质量减小。也就是他在该书的第七章《黑洞不是这么黑》所说的内容。

科幻电影里经常有这样的情节,时间旅行者可以回到过去,或者未来。这种情节有一个前提,就是宇宙内任何地方的时间都具有统一性。事实上,时间不存在唯一的标准,也就是说,留在地球上的人和进行时间穿越的人的时间是不一样的,时间旅行者可能只是老了几岁,然而回到地球之后却发现他的亲人已经去世几千年了。

更进一步,如果人借助于某种机器(时光机),走得比光还要快,进而打破光速壁垒,是否可以如愿以偿地进行时空穿越呢?霍金认为不可能。但他提出了另一种可能——弯曲的时空中两个点之间的桥梁,这就是“虫洞”。说得通俗一点,虫洞就是一个时空通道,是两个相隔非常遥远的地方之间的一条捷径。在魔幻电影中,往往有一种神秘力量,可以打开类似“虫洞”的门,将其他空间的生物投放到地球上来,霍金在书中使用了“先进文明”一词,就是维持“虫洞”开放的能量。也就是说,当科学足够发达,我们可以通过“虫洞”瞬间到达人马座或者其他任何星球上去旅行。

图为网剧《执念师》剧照,时光机经常出现在影视作品中,但是就现在人类的认知而言,时光机是不可能存在的。现在对于时间的定义是单向不可逆转的

人们为何企图时间旅行,尤其是回到过去?其中一个动机就是改变已经发生过的事,说得直白一点,就是改变历史。这也就是说,在已经确定的历史之外,还存在其他的历史,时间旅行者不受原来历史的约束,他进入了和历史记载不一致的另外的历史中去了。为了说得更形象化,霍金用科幻电影《回到未来》举例。如果既定的历史可以改变,改变就有无数种可能。那就说明,“宇宙不仅仅有一个单独的历史,它有所有可能的历史,每一个历史都有自己的概率”。如果没有相应的科学实验,以上说法很可能被视为玄学。

毫无疑问,缺乏物理学基础的人阅读《时间简史》存在一定程度的困难,但这不妨碍它成为一部受人欢迎的著作。因为,跳过艰涩的物理学术语,人们在其中找到了另外一种可能。人所能看见的东西并不意味着有,人看不见的东西并不意味着无。人只有接触更大空间内的认知观,才能更好地了解自己。

完全地理解书中的内容并不易,包括笔者自己。但是读过这本书,我们可以回答前面提出的问题:我们存在的意义何在?

相较于宇宙的起源,人类是极其渺小的,然而就生命本身来说,人是时间的连接点。从我们自己而言,往前,是我们的父亲;再往前,是我们的祖父;再往前是一代又一代基因的提供者。超越肉体本身来说,我们身上除了有核苷酸序列,还有溪流之气、日月之光、星辰之屑,蕴含着生命的一切物质性体现。往后,我们也不会彻底终结,而是与时空同在,参与着宇宙的演变。就像庄子所云“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

隔着千百年的时光,霍金和庄子之间可能存在精神层面的共振,他曾做过一个“庄周梦蝶”的模型,在一个透明的广口玻璃瓶中,一个人脑造型内部,停留着一只蝴蝶。这个模型曾被放在伦敦的圣保罗大教堂前面展览,引得游人纷纷驻足。如果宇宙是一个大脑,我们就是那只蝴蝶。如果我们的大脑里也有一只蝴蝶,它是从何处来的呢?

霍金在21岁的时候,被诊断患有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后来全身瘫痪,最后甚至丧失了语言能力,只能借助一台轮椅来进行活动,尽管这台轮椅更新换代后拥有很多“黑科技”,功能非常强大,但他毕竟限制了那位天才的自由行动能力。《老子》中说:“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也;及吾无身,有何患?”某种意义上,霍金对宇宙的思索,涉及肉体“存在”的问题,在思维世界的深处,人完全进入宇宙的冥茫之中,也就进入了“无身”的精神自由状态。《淮南子》中说:“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时间纵深处,他可以与哥白尼、伽利略、爱因斯坦对话,延伸并验证自己伟大的创造力。空间的四维,是大爆炸诞生的一切,是仍然在不断演进的世界。

生命是一个过程,而非目的。霍金并非精神的隐修士,他深刻意识到生命的意义。他说,无趣的生活是悲剧。他以独特的方式去爱,且不止于婚姻。他参与很多社会活动,“冰桶挑战”,参与演电影,给动画片配音 这一切看起来,他的生活与常人无异,甚至比常人更加精彩。

生命,本该如此。

依照常识,我们可以说,霍金已经走了;如果宇宙是多元存在的,我们也可以说,他从未离开。

霍金曾打过这样一个比方,你在夜空中看到的星星,其实是几百万年以前从河外星系的某一颗星星上发出的光。这样当我们看宇宙时,我们是在看它的过去。时间的旅行,从未停止过。霍金,就像那颗巨星,他的光芒会在时间里一直穿梭,朝向终点的永恒仿佛无止境般漫长。

如果我们确实发现了一套完整的理论,它应该在一般的原理上及时让所有人(而不仅仅是少数科学家)所理解。那时,我们所有人,包括哲学家、科学家以及普普通通的人,都能参加为何我们和宇宙存在的问题的讨论。如果我们对此找到了答案,则将是人类理智的最终极的胜利——因为那时我们知道了上帝的精神。

猜你喜欢

霍金宇宙时光
Chapter 2 Childhood time第2章 童年时光
永远向前的时光
宇宙第一群
《霍金》
霍金,科学界的传奇
向史蒂芬·霍金致敬
漫时光
宇宙之王霍金
这宇宙
宇宙最初的大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