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旅游英语翻译与本土文化对接的思考

2018-04-23余忠勤

大观 2016年1期
关键词:旅游英语中华文化

余忠勤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逐步的提高,当人们有了富裕的物质生活之后,都希望开拓自己的视野,充实自己的思想……中国是一个具有源远流长历史的文明古国,自古以来,中华文化就不断的影响并推动着世界文明的发展进步,近现代以来,随着国家的改革开放,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互动更加频繁,加上现代交通的便利。因此,中华大地上聚集了越来越多的中华文化爱好者,他们来自世界各地,说着不同语言,有着不同的肤色,却都是为了共同的目的——通过旅游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所以在这种形势下,学习和使用作为世界通用语言的英语尤其是旅游英语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因为文化之间碰撞会给人们的思维方式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新兴的旅游英语与传统的本土文化之间难免磕磕碰碰,本文就对此进行相应的分析,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旅游英语;中华文化;世界文化;差异与对接

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由于中国的国土面积辽阔,地理环境优越,历史文化博大精深,所以自古以来,中国就有地大物博、历史悠久的美誉。

由于近现代的中国遭遇列强的侵略,给经济文化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困难,即便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们经济实力有了显著的提高,但还是掩盖不住满目疮痍后留下的伤疤,因此就目前而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较国外发达国家仍有显著的差距。其中表现在基础设施依然不够健全;旅游景点开发存在问题;基础服务(如旅游英语、交通设施以及相关旅游规章制度)不完善等。

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还与旅游英的发展密切相关,主要原因是英语属于全世界的通用语言,而中国的母语又是汉语,英语学习的起步较晚,真正熟练掌握的人数也不是很多,尤其是新兴的旅游英语,它一方面受国家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另一方面它又国家旅游业的发展,它们二者共同组成了旅游文化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就中国来说,二者发展的不成熟也从文化层面反映了中国旅游业的发展状况。因此,在旅游文化发展的过程中,旅游英语与本土文化的交流对接意义重大,要想旅游业快速稳步的发展,改进旅游英语与本土文化的交流对接措施势在必行。

二、旅游英语

旅游英语实际上就是在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个英语分支,它与规范性的学术语言比较,存在着随意性,专业性,工具性等特点,它对景点所属的事物、文化、专有名词、俗语谚语等有相对的特殊性。因此,在旅游英语的服务中,一般的英语学习是很难达到旅游英语翻译的要求的。尤其是那些综合性很强的旅游景点,对旅游英语的翻译品质要求更是严格,所以,要使旅游英语的应用有本质上的提高,那么旅游英语服务者务必对相关国家文化,相关景点文化,相关的地方风俗习惯,风土人情等进行深入而全面的学习了解,从而提高自身技能的同时也能为游客提供优质的服务。

学习是一个认识和理解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完善自我的过程。因此,我们在旅游文化的学习过程中不能对相关的翻译,经典文明,事物内涵精髓等进行生搬硬套,这种行为不仅不能促进一身的发展,更不能让游客理解相关的景点特征,从而更会对旅游业发展产生阻碍。所以我们需要在学习中灵活多变,从而更好地为旅游英语、旅游文化的发展注入活力。

三、本土文化

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国度,作为世界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的文化灿烂辉煌,而随着世界经济文化的不断发现变化,中华文化也逐渐融入到世界文化当中,在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的今天,中华文化(本土文化)在旅游英语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本土文化中文字辞藻的意义众多,许多事物内在的深层含义光靠外来的英语是难以完全表达的。

与此同时,旅游业的发展毕竟是为了更多更好地为中外游客服务,对于大多数中国游客而言,自然很少用到旅游英语,但这只局限于他们在国内旅游的情况下,而且只和国内游客导游交流沟通的情况下。对于外国游客以及想要出国旅游的游客们来说,中国的导游和服务人员以及游客就需要掌握大量的旅游英语知识了。不论是中国还是外国,都有自己的本土文化,它是不同的地域、不同的传统、不同的信仰、不同的人文历史造就的文化差异。如今随着旅游文化以及旅游英语的慢慢普及,游客们在旅游享受的过程中也有了极大的方便。

所以,只有将旅游英语与本土文化相互结合才能更大程度的服务于游客,也才能真正达到文化交流融合的目的和高度。

四、文化差异

文化是语言的载体,语言是文化形成的基础,没有了语言文字,文化之间的交流互动也就很难达到有效的目的,所以语言不仅是一种工具,还是文化传承和渗透的桥梁。本文主要论述的是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以及在这种差异之间如何通过旅游英语的发展来进行有效的弥补。中华文化中讲究的是言在此而意在彼,注重暗示和启发,比较委婉,对事物的形容往往比较形象;而西方文化也恰恰相反,他们在交流互动的过程中往往比较直接,大部分言辞对事物的形容都比较抽象,他们注重对英雄主义的塑造,他们信奉耶稣,而认为耶稣是上帝的化身,在处理问题方面他们往往比较理性。而中华传统文化也注重人的思想,习惯去感化人物内心,处理问题往往比较感性,注重情感的掺杂,往往会导致错误的判断。

因此,在旅游英语的翻译中,翻译者务必对原文和译文文化的背景做深刻的了解与认识,尽可能多渠道,多方法的全面的剖析事物的本质,运用合理的技巧减少或消除文化之间的隔阂和差异,有效加强中外文化的对接和协调。

五、结语

在中外旅游文化对接的过程中,我们必须重视和改善二者的制约因素,尽可能培养和树立中外文化的跨文化意识,因为翻译的目的不仅仅是文字之间的变换,更重要的是要有深刻的人文思想和气息,在确保语言表达流畅的前提下,注重文化之间的趣味性,价值性,影响力。也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旅游文化的快步发展,也才能尽可能的完成文化之间融合进步的伟大使命。

【参考文献】

[1]金惠康.跨文化交际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2

[2]李蓓霖.旅游英语翻译与本土文化对接的思考[J].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2006(01):99-102

[3]罗灵江,陈宇.英语翻译在旅游经济发展中的多元功能价值分析[J].中国商贸,2012(17)

[4]沈伟栋.话语分析与翻译[J].中国翻译,2000(06)

猜你喜欢

旅游英语中华文化
赖声川、黄磊获称中华文化人物
两岸青年在厦门共商中华文化传承与青年担当
高校旅游英语微课信息平台构建
翻转课堂教学法与专门用途英语教学
基于高职院校大学英语分级分方向教学的研究
旅游英语口语教学中任务学习法的探索
从“旅游英语网络一体化教材开发”探究数字化教材盈利模式
疯狂猜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