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BBC“野性系列”纪录片的文化思索

2018-04-23张萌萌

大观 2016年1期
关键词:人与自然环保意识

张萌萌

摘要:博物部(NHU)将镜头对准了特定地域的自然地理生态环境,向我们展示了不同区域的“野性世界”。自然流露生态本真,通过镜头组接、蒙太奇技巧、诙谐幽默的解说方式,不过分强调剧情,用客观叙事与说明,使得影片留下更多令人思索的空间和争议的话题。本文从西方普世价值观、环保意识及人与自然关系方面着手,略表看法。

关键词:BBC纪录片;野性系列;西方普世价值观;环保意识;人与自然

一、西方普世价值观的浸入

《野性印尼》、《被放逐的国度》中对于人与自然危机是这样解说:“印尼多姿多彩的文化与人们捕杀野生动物的方式匹配的天衣无缝”“巴里岛上的巴龙舞讲述着一个正义与邪恶斗争的古老故事,这是人类与自然界长期冲突的一种暗示”“虽然愿意与野生动物共住一岛,但是人们却经常打扰它们,幸好并非印尼一万七千多个岛屿都住满了人”,通过解说词可得知一个神秘莫测、色彩缤纷的花花世界不断遭遇人类入侵,部落、族群的生存建构在扑杀野生动物的基础之上,斑斓奇缺的野生动物即将面临灭绝的危机。深一步思考,这里也夹杂着些许欧洲人的普世价值观,他们以局外人的优越性来观察这片土地,对于本土印尼人来说,抢占土地仅仅为了急剧膨胀的人口并非出于极端的恶意,人与野生动物共生的局面还没严重威胁濒临灭绝动物的生态领域。猎杀部分珍稀动物仅是印尼本土文化的一部分,夺取天堂鸟艳丽的羽毛,装饰在部落首领的王冠上才能彰显权力、显示高贵独特,但猎杀的数量并不会使其灭绝。

恩格斯指出,不同时代的不同阶级都有各自不同的道德,“社会直到现在还是在阶级对立中运动的,所以道德始终是阶级的道德。”[1]BBC在评价印尼多元文化,带有明显的阶级性,其实是蕴含着一种道德审判的意味。“这就是他多么渴望得到的燕窝,这种鸟是穴居的褐雨燕,它们用唾液筑巢,这些巢可以用来做燕窝羹,对西方人来说,用口水做的羹似乎不太合胃口。”在描述印尼民族时,“印尼民族多得如同当地的野生动物,而且缘由也大致相同”“美丽混杂着怪异,这些现象可能是由于同处在这个岛上的怪异物种影响所造成的”,这种带有阶级性的道德标准自然无法超越阶级的普世性。

二、激发人们的环保意识

随着经济的飞速增长,环境问题日益严峻。《Wild China》为受到环境问题困惑的人们带来了人文关怀,注入了环保意识,以人文的视角观察纪录自然景观,激发人们对生命的重视、对自然的关切。六集纪录的片尾都会客观地将每块区域所面临的环境问题摆上台面,提出解决办法或是把思考留给观众。《Heart of the Dragon》结尾处的解说词,“很多在中国南方的特有动物,面临了和人类对空间及资源的开发与竞争压力,但如果中国是种见证,那就是:野生动物有令人讶异的恢复力,只要得到正确的帮助,即使是最稀有的生物,也能从濒临绝种的边缘回生,只要我们有意愿,自然会找到出路。”《Shangri-La》“云南的丛林所面临的压力正逐渐加大,新建的公路纵横交错在残存的树林间以满足商业工业以及旅游业对基础设施的需求,大象还能在中国存活简直就是个奇迹。”第五集《Land of the Panda》的导演加文·马克斯维尔是记者出身,使得整集的批判性色彩和揭露环境问题显得格外深刻。孕育华夏文明福祉的黄土高原的植被遭受过度破坏,轮荒耕种、矿藏开采使得原本疏松的土壤变得更加稀薄,造成黄土高坡附近的沙尘暴现象明显增多,过多的工业建在黄河岸边,黄河面临河水污染、水位枯竭等问题,反而威胁到人类生活。“尽量用事实说话,回避政治敏感和说教,运用对比以及暗示的手法,将责问和批评隐含在影像呈现之间,传达出一种不针对中国,而是对整个世界人类不合理行为的质疑。”[2]

在有限的自然资源情况下,人类不可避免地开辟更多的自然环境,与动物挤占同一片生存空间,获得自然产品、土地资源和经济效益,人类现代生活融入原始自然生态环境时,和谐共生或是相互侵犯造就人与自然之间的微妙关系,也形成了一种新的样态和叙述模式。《Wild China》反复运用精致的画面传递环境保护的能量,号召人们保护自然、热爱自然,使人们深刻认识到当下社会中人与自然所面临的系列环境问题,激发人们内在的环保热情,积极投身于美丽中国的环境建设行列。

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拍摄《Wild China》的两年也是布莱恩·里斯消除对中国的许多误解的两年:“我发现中国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历史悠久而且十分复杂,我不是说一百年的历史,而是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传统,中国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传统的,而且是高度进化后的一种产物。”[3]《Wild China》《Tibet》中藏区中虔诚的佛教徒对大自然敬畏非常,而这种敬畏往往体现在对生灵的安抚与照顾上,藏区聚居的地方经常会出现折断翅膀的鹤,村民会一直照料它直到康复,人民相信今生照料其它的生命,来世会有福报,这样的事情在藏区里很常见,这种共生的精神,使得高原本来脆弱的生态系统变得坚强起来。《Heart of the Dragon》中国南方人喜食水稻,水稻种植改变了当地的地貌特征,回环蜿蜒的人造梯田为重峦叠嶂的山峰锦上添花,谱写出天堂的图景。苗家人相信成双的燕子寓意着幸福,它们的到来会给婚姻带来美满,白天燕子在稻池边上衔泥筑巢,夜晚栖息在苗家人的房檐上,燕子回巢的日子决定播种季节的来临,人手不够时,苗家邻居们会相互帮忙在稻田里插秧,很快便可完工。《Tides of Change》一集中的洛阳桥是我国第一座海港大石桥,经受地震和飓风无数次的考验,46个桥墩经历千年潮汐仍然巍峨不动,其中奥秘则在于散布在桥墩上的牡蛎,牡蛎渗出的液体使得每一块花岗岩沾合在一起,年复一年,使得洛阳桥屹立不动。《Wild China》用多彩的野生动植物生态图景和淳朴的中国人民的实际行动传递生态美学观念,处处蕴含着“道法自然”“惟齐非齐”“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哲学观念,表现“人”与“自然”共荣共生的和谐状态,这种传统的哲学理念值得世界各国人民学习与传承。

BBC博物部(NHU)与纯营利性纪录片制作机构相比,更加重视纪录片对观众审美水平的提高、人格素养的完善,严格遵守影视纪录片的艺术审美标准,从宏观着手,历史着眼,以微观而精细的视角展示一篇又一篇令观众既熟悉又陌生的动植物生态或与人类文化生活交织的地域环境图景及视觉奇观,可谓世界各区域及国家的“百科全书”。

【注释】

[1]恩格斯.反杜林论[M].吴理屏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0

[2]冯欣.跨文化视野下的中外合作纪录片:文化主体间的对话—以<美丽中国>为例[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1)

[3]平客.<美丽中国>从互不信任开始[EB/OL].南方周末网站http://www.infzm.com/content/1814/

猜你喜欢

人与自然环保意识
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切实做好防沙治沙 努力建设生态文明
罗伯特?弗罗斯特田园诗中人与自然的对话
谈高中生物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渗透
汽车技术的发展及其社会作用
从文学伦理学角度分析《青草在歌唱》中人与自然的关系
文化哲学中人类基本的文化关系的论丛
南京市民绿色出行情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