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身处脂膏不自润

2018-04-18沈栖

检察风云 2018年6期
关键词:官德裁判工程项目

沈栖

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的首份《受贿案件裁判大数据报告(2014—2017年)》,用12759份全国以受贿罪立案的有效裁判一审文书描摹了过去三年大力打击受贿的情况。三年大数据显示:超五成受贿案源自工程领域(6872件,占比54%)。

可以说,任何一个工程项目,都是一块“肥缺”,国家投资小则上百万元,大则几亿、十几亿,甚至几百亿、上千亿。一些唯利是图的承建商削尖脑袋力图揽下工程项目,继而在承建过程中偷工减料,牟取暴利。而某些政府官员利用丰富的资源,与商人做起了肮脏的地下交易,一方行贿,一方受贿,形成了“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的利益链。无怪乎,民间流行一句俚语:“一个工程上马了,一批官员落马了。”

其实,工程领域官商勾结输送利益的情形,古已有之。光绪重臣李岳瑞曾在《春冰室野乘》中举了一个显例:“黄河南河岁修经费,每年五六百万金,然实用于工程者不及十分之一,其余多奉官吏,悉供其挥霍,一时衣服、车马、玩好,莫不斗奇逞巧。”虽说现如今尚不至于“用于工程者不及十分之一”,但“奉官吏”(行贿)的遗绪依然延续,这才会屡有“豆腐渣工程”的悲剧,也才会出现像河南省三任交通厅厅长前“腐”后继的咄咄怪事。

自不待言,清除工程领域的腐败,必须靠制度防止和制度根治,严格按制度招投标、采购材料、施工监理,这是必要条件和根本措施。但制度毕竟是“他律”,防腐还得有“自律”。这里,不妨说说一位“身处脂膏不自润”的历史人物:孙奋。

《资治通鉴·汉纪》和《后汉书·孙奋传》都有这位姑臧(现为甘肃省武威)长官的记载。当时王莽作乱,天下未定,唯独姑臧偏安一隅,生产和经济活动比较安定,是一个颇为富饶的区域。孙奋之前的几任长官都是借工程项目收受贿赂,“居县者不盈数月辄致丰积”。而孙奋在姑臧任职四年,也搞了不少工程项目,但他“力行廉洁”“身处脂膏不自润”,对承建商送上门的贿金一概拒收,按章办事,不留一项“豆腐渣工程”,造福于民。光武帝建武十二年十二月,孙奋随从定丰侯窦融入朝,“单车就路”,当地民众商议:“孙君清廉仁贤,举县蒙恩,如何今去,不共报德?”于是乎,大家湊了很多钱,买了牛马和当地特产,追赶数百里相送,均被孙奋谢绝。孙奋十分重视自己的气节操守和道德修养,以“贪取一钱,即与千百金无异”的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防微杜渐,矢志不渝。而当下我们有些领导干部则缺乏孙奋那种“身处脂膏不自润”的高尚节操,近羊则膻,近鱼则腥,近林则柴,近肉则肥,竭尽“自润”之能事。如刘志军以铁道部长之威,干预工程项目的招投标,令与己同荣共富的商人丁书苗,收取有求于其的企业各种“好处费”24亿元之巨。

在我国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中,“为官之道”占有一席之地。“身处脂膏不自润”彰显出的是为官者一种自觉以廉御贪的必备的基本官德。武则天在《臣轨》中说:“清净无为,则天与之时;恭廉守节,则地与之财”;“君子虽富贵,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毁廉”;“理官莫如平,临财莫如廉。廉平之德,吏之宝也”;唯其如此,“君子行廉以全其身,守清以保其身,富财不如义多,高位不如德尊”。倘若我们剔除其中的封建“忠君”思想杂质,这些论述还是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堂堂正正做官”,这才是我党各级领导干部走进新时代、步入新征程亟须谨遵的“官德”呵!

图:付业兴 编辑:郑宾 393758162@qq.com

猜你喜欢

官德裁判工程项目
孟子的官德思想及当代启示
法律裁判中的比较推理
大唐宰相狄仁杰的官德
清代刑事裁判中的“从重”
工程项目造价控制中常见问题的探讨
全面从严治党需加强官德建设
《周易》中的官德修养思想探析
加强工程项目档案管理的有效途径
成套集团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实践和探索
工程项目与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