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教育融入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与实践探索

2018-04-15李倩

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 2018年8期
关键词:电工校企育人

李倩

(江苏省通州中等专业学校,江苏 南通 226000)

0 引言

现阶段,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对于创新教育的融入和渗透并不是十分理想,这对于电工电子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是大大不利的,创新教育对于电工电子实验教学而言,无疑是具有重大积极作用的,相关院校应明确创新教育的重要性,并积极探索在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融入创新教育的有效对策[1]。

1 创新教育融入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的必要性

1.1 提升课程吸引力,提高学习积极性的必然要求

就电工电子专业而言,该专业课程的实践性较强,因此,很多的理论性知识都需要通过实验教学来巩固和强化,实验教学是电工电子专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实验教学对于学生的学习吸引力不大,将创新教育融入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有利于创新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这对于学生而言,无疑也是增强了实验教学课程的吸引力,对于提升学生参与实验教学的积极性也有积极作用[2]。

1.2 提升实验教学质量,促进人才培养

在电工电子实验课程教学中融入创新教育,能够有效丰富实验教学的内容和形式,采用更多样化的实验教学模式开展实验教学活动,这对于提升实验教学质量,促进创新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且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渗透创新教育,也是促进课程改革,迎合教育要求的必要。

2 目前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的现状和问题

2.1 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缺乏有效的实验教学管理

目前,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的开展多是在学校的实验室进行,但是就目前高校的电工电子实验室建设而言,其中还存在很多落后的现象,很多学校中的工科类实验室建设比较滞后,实验室相关设备老旧,相关实验室研究种类单一,实验教学能力有限,这对于创新教育的融入是大大不利的,很多创新实验教学项目很难开展,由于条件的限制,很多创新实验教学项目只能搁置,这种教学条件下,想要开展有效的创新教育渗透教学比较困难。此外,对于实验室的实验教育管理上,学校也缺乏相应的规范和章程制定,导致实验教学活动的规范性和有效性得不到保障,实验教学的创新教育融入也就无从下手[3]。

2.2 实验教学资源有限,校企合作发展不足

目前,很多高校都将校企合作的协同育人模式作为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但是,就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的校企合作而言,其发展现状并不乐观。很多学校因为自身的实验教学条件的限制,无法有效开展高效的实验创新教学,而在开展校企合作的协同育人模式的尝试中,学校表现的并不是十分积极,导致校企合作的项目较少,难以有效发展企业在实验教育和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无法为实验教学的创新教育融入提供有效的教学资源,学生的实验教学活动开展成效难以提升。一些院校的电工电子专业虽然与相关理工科企业构建了校企合作的育人模式,但是因为缺乏实验教学的规划,对于实验教学目标和内容的不明确等,都造成了实验教学活动开展的成效不佳,实验教学活动开展困难,创新教育融入也成为难题[4]。

2.3 创新平台构建不足,缺乏特色实验教学

目前,很多院校的电工电子专业课程实验项目中,都有着相近的实验研究课题,也有很多相关性的研究项目,这对于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的创新教育而言,无疑是重要的研究资源。但是,目前高校在构建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的创新平台方面还存在很大的欠缺,相关院校之间的电工电子实验项目相对孤立,大家各自为政,互不干涉,在这种研究模式下,有效的科研资源和数据结果等很难得到有效的利用,加上缺乏特色的实验教学活动也使得实验教学的成效大大降低。

2.4 研究项目成果缺乏转化,实验研究价值提升困难

将创新教育融入到电工电子实验教学活动中,其主要目的就是促进实验课程创新,提升实验课程教学质量,助力创新工科人才培养,但是,长期一味的开展实验研究项目会使学生产生倦怠的心理,缺乏研究的动力。目前,一些高校的工科实验研究项目本身就是国家级、省级的科研项目,研究成果对于科研进步和科技孵化等具有直接作用,将研究成果进行转化在目前的一些工科实验教学中已经有了一些尝试,成效较好,但是目前在转化研究项目成果的思考上,很多工科学校并不重视,导致实验研究的价值难以有效提升,学生缺乏实验研究的积极性和动力,也不利于促进创新教育的有效渗透,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5]。

3 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的有效创新教育融入路径

3.1 加强实验实践教学管理,完善创新教育基础设施建设

当前,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的实践开展要有效融入创新教育,必须要加强实验实践教学管理,积极组织开展仿真实验项目教学,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具有较强可行性的电工电子实验教学实践。对此,相关院校的电工电子实验教学要制定《实验室工作条例》《实验室工作委员会章程》等相关制度文件,促进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管理工作更加规范。为确保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的有效开展,相关院校要积极完善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加大对于电工电子实验教学设备的建设和完善,这需要相关院校快速建立“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积极搭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化学化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积极开展省级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6]。使用中央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和学院投入资金,新建微格教室,完成“GIS地理信息系统”等多种实验室项目和于右任书法艺术馆、中国画油画临摹馆等的建设,改建、扩建“外语语音实验室”等。加大教学资金投入,尽快完成全院实验室用房调整搬迁、改造及实验实训中心布置工作,确保广大电工电子专业学生圆满完成各类实习见习活动。

3.2 强化校企合作,提升协同育人成效

当前,创新教育成为高等教育和专科教育中重点强调的教学内容,因为当前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创新人才短缺,加强创新教育对于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具有积极意义。面对人才市场的这一需求,相关院校应积极完善教学改革,作为电工电子专业而来,这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而实验教学则是电工电子专业教学的关键。对此,电工电子专业要积极创新实验教学活动,研究专业实验教学实践的新模式、新出路[7]。为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向建设创新型、智能型国家的战略需求,相关院校可以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发展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将创新教育通过创新教学组织模式开展起来,例如,相关院校可以联合相关企业设计电工电子新工科实验班,致力于培养德才兼备、通专融合并具有全球视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现阶段,新工科建设已经到了从理念到行动转变的关键时期,通过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平台建设等方面的紧密合作,探索出一套人工智能及物联网领域人才培养新模式,构建电工电子背景下产学融合、校企合作新模式。

在开展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创新教育模式下,双方应对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设置进行明确和商讨,就课程体系设计及教学模式等各教学环节进行深入交流和研讨。借助这种协同育人的创新教学模式,能够发挥企业的资源优势,企业为学校电工电子专业学生的实验教学提供雄厚的师资力量,委派高级管理人员、科研团队、一线工程师深度参与学生培养,全程参与教学、实验、实习、全过程,使学生能够更扎实系统地掌握理论知识,并能主动将理论应用于工程实践。通过该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创新教学模式开展,还能促进实施“学校-企业”的“双导师”制,进行校企联合授课,共同为学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领导力、企业管理等通识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提供在企业的实习机会,为学生科技立项、创新实践提供全方位支持。通过将学校中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应用到真实的产业问题解决中,借助强大的专家资源,验证学术理论,培养学生开发项目的技能,全面提升自身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国际一流企业量身打造卓越人才。校企合作育人模式下的电工电子实验班是电工电子专业建设中人才培养探索的新路径,校企双方通过进一步研讨和凝练实验班的人才培养目标,有利于突出培养特色,优化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融合校企双方优势资源,真正培养能够引领未来产业发展的工程领军人才。

3.3 构建创新实验教学平台,加强专业特色教育实践开展

创新教育在课程中的融入是贯彻落实十九大提出的“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利于加快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高校创新人才培养能力,进一步推进高校实验实践教学改革,加强实践育人能力。实验教学作为电工电子专业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相关院校相关专业要进一步促进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的创新教育融入路径,共同总结人才培养成功经验,探讨制约实践教学发展的问题和解决办法,进一步推进电工电子实践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各院校要积极探索“新工科”背景下的工程建设和生态学科领域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与实践,构建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学习兴趣为抓手,以实验实践平台为引导,形成“学思结合、知行合一”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促进学生自主创新创造能力提升。学校要高度重视实验教学建设,着力统筹师资队伍、物理空间、仪器设备、课程体系等方面的整合规划,深入推进中心作为实验、实践、创新、科普四个基地的内涵式发展,并依托现有的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省级实验教学中心、教学实验室为平台,以学生为主体,全力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及科研素养的整体提升[8]。

通过实验实践平台的构建,进一步促进各高校实验实践教学经验的共享,加强省内高校间的交流合作。从培养的模式和方式上来说,相关院校可以通过采用项目研究和行业提出的问题作为抓手,强调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基础性的应用。针对电工电子专业实验教学,可以怎们设置一个创新实验班,创新实验班是为了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怎样适应地区高精尖人才培养的需求设立的一个实验班。和普通班相比主要加强了数学基础、计算机软硬件的基础性,宽口径的培养。在特色教学方面,可以尝试以雅思、托福和外教直接给学生上课做国际交流的培养。在专业课程上面更加注重能力的训练,从大一开始就引导学生从以教室为中心转移到以实验室为中心,学生需要在实验室中完成大部分课程的学习,要通过动手实践满足要求。目前,一些学校的电工电子专业还给每个实验班的学生配备专门的学术导师,从一开始指导这些学生参与科研实践和交流。学校为实验班配备很好的资源和支持,通过这样的创新模式应用,给未来新工科人才的培养创造好的模式。

3.4 加强研究成果转化,提升实验创新能力

目前,很多电工电子专业的实验教学项目都是国家级、省级的科研项目,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此背景下,要促进高校电工电子专业的实验教学有效开展,可以以研究成果产业化为发展的最终目标,相关科研项目和研究课题一旦取得突破性进展和成功,尽快将成果转化为产业化的研究和生产,提升研究项目的直接经济价值,通过这样模式,能够大大激发相关专业的学生实验研究的积极性,有利于提升实验教学的成效,将知识成果转化成直接的经济效益,通过这种激励的教学模式开展,促进电工电子专业创新实践人才的高效培养。要使得创新教育在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有效融入渗透,这些研究的课题、项目都应该是以创新为主要研究方向和理念的,讲究科研实验项目的理念创新、方法创新以及应用创新等,不断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通过在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进行产业化的成果转换,整合利用优质资源及资本运作经验,通过股权投资的模式理念参与电工电子研究项目的优化管理及资本营运,包括产业创新类基金及科创技术孵化园等产业化落地项目。相关投资企业通过积极参与电工电子工业产业与金融资本的深度融合,还能助推当地政府构建产业创业创新生态。就拿武汉光电工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来说,该公司由武汉市政府和华中科技大学共建,是集共性技术研发、中试熟化对接、高端产业孵化、企业研发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科技供给、协同创新和产业服务平台。地区的光电工研院作为高新区光电子产业科技创新驱动的核心源头和政产学研结合的对接平台,突出开放性为主要特色,将体制机制创新作为首要任务,就科研成果转化,形成“以开放促进创新、以需求决定研发、以市场引导孵化、以贡献谋求发展”的运作和发展模式。目前,公司已获得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光电显示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国家级众创空间三项国家级认证。双方将就光电工业产业化进行全面合作,共同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培育发展自力更生、自主研发、自主创新的光电子产业新集群。这既是对于电工电子专业的创新教学的发展,也是促进电工电子实验教学完善,强化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4 结论

将创新教育融入到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的必要性以和重要性已经不言自明,而目前高校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的创新教育融入还缺乏有利的教学渗透环境和条件,对此,高校电工电子专业要尽快完善实验教学的基础,加快进行实验教学的改革探索,创新教学和育人方法,创新实验特色研究项目的开展,重视实验成果转化,这样才能有效促进电工电子专业创新教育的开展,促进高效的新工科人才培养目标实现。

猜你喜欢

电工校企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特变电工
特变电工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特变电工
糊涂的维修工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