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日韩校园足球竞赛体系与后备人才培养研究*

2018-04-14彭恩嘉赵雪峰周小刚

体育科技 2018年1期
关键词:后备教练员竞赛

丁 斌 刘 佳 彭恩嘉 赵雪峰 张 军 周小刚



中日韩校园足球竞赛体系与后备人才培养研究*

丁 斌1刘 佳1彭恩嘉1赵雪峰1张 军2周小刚3

(1.河西学院体育学院,甘肃 张掖 734000;2.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 兰州 730000;3.酒泉职业技术学院)

对中日韩三国校园足球竞赛体系的规章制度、组织结构、竞赛资源及赛事系统和对后备人才的大力扶持与培养等重要要素进行对比。总结日本与韩国的成功经验,根据中国国情,制定科学完善的制度与培养方案,优化足球环境和竞赛资源,建立科学合理的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

校园足球;竞赛体系;后备人才;中国;日本;韩国

足球竞赛对于推动足球运动的普及、丰富体育文化内涵和促进足球运动持续地向更高水平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校园足球竞赛的开展与普及可推动足球运动的发展,后备人才的大力培养可为之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日韩与我国同处东亚,无论是从文化底蕴、气候环境,还是从人种体质都与我国极为接近。20年前的日韩足球水平与我国基本平行,可今日已将我国远远抛在后面。究其原因是对校园足球的忽视、竞赛体系的不完善、足球管理体制不完全、政府的扶持力度不够及对后备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不高、选拔渠道单一、教练员队伍建设不足所造成的。本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数据与对比分析,研究日韩校园足球竞赛体系的成功方案和对后备人才的科学培养,找出我国足球发展存在的问题,为我国足球发展提供有益建议。

1中日韩校园足球竞赛体系的开展实施概况

表1 中日韩校园足球球员注册及主要培养渠道

国 家青少年足协注册人数比赛正式场数(人/年)优秀职业人才渠道 中国2000-2005年65万,2005-2010年下滑至61万, 2014年注册球员3.7万,2016年5万小学组年均15场初中组年均13场俱乐部足球 日本2009年青少年球员70万2016年注册球员已达90万50场全民普及足球 韩国2010年共23万,学生球员为19万,2015年现役职业球员共3.8万,2016年注册球员70万40-60场学校系统、俱乐部

由表1对比分析可知,1992年中国足球进入职业化后,足球学校、职业足球俱乐部后备梯队和业余足球俱乐部成为培养我国足球优秀人才的主要渠道,市场化经济体制的运行模式让政府对校园足球指标不再力抓,校园足球竞赛模式被破坏。表中显示中国足球注册人数呈下滑趋势,日韩均呈上升趋势,比赛场数日本与韩国也均高于中国。

日本对于校园足球的开展和普及特别重视,各级学校足球联盟组织针对负责的校园足球的开展。幼儿足球→小学足球→中学足球→高中足球→大学足球构建成校园足球的五级培育系统。2002年世界杯打入16强的日本队23人名单中,包括中田英寿在内的9名运动员均来自高中联赛[2]。可见,日本国家队从大学和高中选拔的运动员占相当高的比例。

韩国校园足球通过完善的赛事系统为在校学生创造实践机会,提供良好的平台。一名小学生球员从小学到大学16年中,可获得参加各种正式比赛的机会约640-960场[3]。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层次都有其对应的足球联盟组织,各级联盟组织相互依赖发展,构成了较为完善的韩国学校足球后备梯队培养体系[2]。

2 中日韩校园足球竞赛体系的比较

竞赛体系是由竞赛目标、组织结构、赛事系统、规章制度和竞赛资源等五个要素构成并呈现出具备一定功能的有机整体[4]。从这五个方面进行分析与比较中、日、韩三国校园足球竞赛体系的不同。

2.1 发展目标

表2 中日韩校园足球发展目标

国家发展目标 中国普及校园足球,建立和完善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四级足球联赛,培养优秀足球人才 日本世界足球强国为其目标,至2050年注册足球人口1000万,举办世界杯,进入冠亚军决赛 韩国培养品德与技能兼备的高素质国际型足球人才

由表2对比可知,我国现阶段主要目标是普及校园足球,从而培养优秀的足球运动员。我国只有先普及校园足球,而后开展竞赛,制定竞赛目标。日韩现已都有明确的、各学龄阶段的、各年龄阶段的、具有针对性的竞赛目标。

日本每年都会组织与邀请国外著名专家、教练员、技术员,召开各类形式的研讨会,总结先进的经验,然后结合本国发展现状,总结各年龄阶段的特点与世界先进足球国家对比,找出差距与不足,制定有针对性并衔接紧密的各年龄组训练内容和竞赛目标。

韩国是以学校为出发点的,运动员走向世界参加竞赛,与别国切磋较量,比的不仅是运动水平,更是一种国际文化间的交流,韩国就是看重这一点,对校园足球无比重视,颁布的各项竞赛目标体系都与学校相对应,制定对各级学校的学生进行相对应阶段的发展目标。

2.2 组织结构

由表3可知,中国校园足球领导小组是由体育总局和教育部构成,主要负责校园足球活动的进展情况,省市区县则负责地方足球进展。据2015年调查资料显示,我国9个省、4个直辖市、1个自治区和10个足球重点城市的校园足球联赛组委会是由各地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相关人员组成,实质90%以上都是由体育部门一家在负责,所以很多部门并没有真正的为校园足球联赛做工作,没有尽职尽责。

日本足协通过协调全国上下各级地区的教育委员会,使上级下达的目标在各地区、各级学校贯彻落实,与此同时充分的发挥出各级足协、各级学校足球联盟的积极性、主动性。 韩国足协的下属是各级学校足球联盟组织,因此,学校足球竞赛组织由其负责实时扩展,这四个系统的组织与管理,共同协作下推动着韩国足球的发展,使之不断完善、不断进步、不断走向成熟。

表3 中日韩校园足球组织结构

国家组织结构 中国全国校园足球领导小组、地方校园足球领导小组、校园足球联赛组委会、各地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相关人员构成 日本国家足协、地方足协为主要形式,教育部为其后盾,各个阶级学校足球联盟或组织协会赞同所举办的金赛组织结构与体系 韩国韩国足协的下属是各级学校足球联盟组织,分别是幼少年足球联盟、中等足球联盟、高等足球联盟和大学足球联盟

2.3 规章制度

日本足协规定:一名学生球员,必须要接受圆满的教育,进修所有的文化课程;其次在参加足球训练,足球训练与学习课程互不干扰、互不影响。为此,日本足协做出对应政策,将足球竞赛安排在周末、节假日、假期内举行,在科学合理的制度下,学生球员稳扎稳打,一步步成为有文化涵养且足球水平高超的运动员。

韩国一直注重校园足球的发展,认为学生球员只有在学校才能得到全面系统的发展。从2009年开始,韩国就在学校实施运动员的学习制度,主要是“竞赛制度”与“表彰制度”。“竞赛制度”,是指周末实施的联赛制,目的是保障正常的文化课不会受影响[4]。“表彰制度”则是对学习能力和运动能力皆突出的学生进行一定的奖励。并且在全国性比赛中进入前四或前八的学生球员,升学时享有保送权,这一规定更是刺激了学生球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据2015年我国校园足球联赛开展情况资料得知,我国9个省、4个直辖市、1个自治区和10个足球重点城市有许多学校就没有开展校内联赛,一个学校就有一个足球代表队,参加各个学校之间的友谊比赛,数据显示年均参赛场次非常少。并且还有的城市地区开展“园长杯”、“校长杯”、“区长杯”、“市长杯”等组织赛事,但由于组织的不完善、系统的不协调、缺乏约束和监管机制,使之并没有达到预想的结果和目标。各级各类青少年相关的全国赛、区域赛、国际邀请赛均没有实施与进展。

2.4 竞赛资源

表4 中日韩校园足球竞赛资源

国家经费教练员培训投入(年均)场地设施 中国400万/年(足球专项经费)近60%的足球教练无足球专业背景土地、水泥地居多 日本2010年,33.74亿日元之多(人名币约2.8亿)近15年来, 23 000名青少年足球教练赴国外进修塑胶操场、人工草坪居多 韩国韩国学校足球每年经费预算占韩国足协所属的各团体预算总额的15%2001-2011年之间各小学、初中、高中的足球赴国外进修的教练员达到313人塑胶操场、人工草坪居多

由表4对比分析,日韩两国是非常注重教练员的培训工作的,无论是从派遣教练员去足球发达国家的学习与深造,还是将本国球员保送到西方欧美去培养,日本和韩国都做的非常科学。此外,各级、各类学校之间的竞赛安排不断,周末、节假日、假期安排的非常紧凑,为学生球员的不断锻炼做出良好条件。无论从教练员的思想意识还是大局观念来讲,都潜意默化的影响着整个球队,只有一个高水平的教练员才能带出一支优秀的足球队。韩国学校足球的资金来源是以政府投入为主、企业资助为辅,共同推动着校园足球的不断完善与发展[10]。

2014年11月至2015年3月由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组织对我国9省、4个直辖市、1个自治区和10个足球重点城市的校园足球竞赛活动进行调查[11]。调查发现,我国所开展的这些足球学校都存在着师资薄弱、经费不足、场地设施陈旧、约束性差、监督不力和欠缺支持等问题。

3 足球后备人才的培养模式

科学的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及选拔模式,可为足球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源泉。日韩足球迅速崛起乃至在世界杯上取得重大成就,跟这两个国家对于后备人才的大力培养有直接关系。在中国的青少年足球培养工作中,普遍存在教练员训练凭经验、凭感觉、训练的系统性与全面性不足等问题,忽视了青少年身体、心理和智力发展特点,训练要求、训练手段和训练内容与年龄区别不鲜明、特点不明确,致使训练效益不高,训练成材率低,运动员缺乏个性特点。

3.1 日韩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目标

由下表5对比得知,日本在着重专业足球运动员培养的同时,将足球在社会中扩展,青少年从小耳濡目染、接触足球,为其储备大量的后备球员,注重培养技术高超、独具特色、能够融合现代足球发展的后备人才。在青少年足球培训、社区足球指定员、国家足球队训练三个方面统一应用足球训练理念,三个方面相辅相成,保持同步发展和密切联系,为本国足球奠定深厚基础。

韩国职业足球联盟的成立,为提高韩国足球事业的发展、提高足球水平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为了振兴韩国的民族体育文化,加强国际间的交流及提高国民身体素质,韩国大力发展足球事业,提高足球水平。因此,学校足球人才培养理念自成体系,不断完善,不断改良,为韩国足球的高速发展奠定基础。

表5 日韩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目标

国家培养目标 日本足球在社会中普及,在人民群众中广泛开展,有利于足球人口的扩增。在2006年,日本足球协会制定了新的战略,在2015年要求正式注册的球员要达到500万,2050年要达到1000万人的注册 韩国将学校打造成培养优秀足球人才的主要渠道,从小学开始接触足球,并在学校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3.2 日韩后备人才培养路径

表6 日韩后备人才培养路径

国 家培养路径 日本学校足球、训练中心、职业俱乐部后备梯队 韩国学校足球、各年龄阶段足球俱乐部、足球学校

日本是根据本国的国情、民族特点、身体条件、足球基础等因素进行培养的,制定了切合本国实际的足球训练体系,分别为基层地区中小学、47 个都道府县、9 个地域和由日本足球协会直接管理的国家训练中心”。与此同时,也高度重视足球青少年文化教育,日本还将出国留学也作为培养后备人才的途径之一。

由表6可知,韩国人才培养途径中,与日本的相同之处就在于都以学校足球培养为主,其次为俱乐部培养。韩国足球俱乐部又与地方学校进行合作,从而进一步培养后备职业球员的人才梯队,并参加后备人才梯队之间的地区足球比赛。

3.3 日韩足球后备人才选拔机构

日本通过国家训练中心制度选拔培养运动员,此训练中心是由日本足协主办的。“日本足球职业联赛水平较高,在国际足联的联赛排名中高居亚洲第一,是亚洲最有影响的联赛,被世界舆论称为亚洲最成功的职业联赛”。这与后备球员的选拔是离不开的,日本在1996年之前各地区通过对抗赛的形式选拔运动员,自1996年起,国家训练中心对此制度进行改革,先由日本足协选拔运动员并培养骨干力量,进而设立教练员等级制度与教练员培训班,将先进的理念和技术传送到基层球队中心,从而指导各个基层中心的活动。

韩国各级校园足球后备人才选拔主要由韩国足协负责组织,其中各地区专职教练员责任重大。通过实行小学、初中、高中、大学4级足球联赛制度,教练员从中发掘潜力巨大、素质优良的运动员,输送至下一年龄阶段进行选拔。在此期间,教练员着重利用学校放假时期,对球员进行集中性的运动技能、心理素质和认知能力等训练。通过集训对运动员进行技术测评和体力测评,经综合评定成绩优秀的运动员,将作为人才向上一阶段输送。

3.4 日韩足球后备人才教练员队伍

1966年,日本足协设置了教练员研习会,并制定了教练员等级培训制度。日本足球教练员等级分明,共有5个级别:S级可执教各级足球职业队;A级可执教乙级队和足球俱乐部预备队;B级可执教青年足球队;C级可执教少年足球队;D级可指导儿童足球,等级分明,合理有效。为了提高足球教练员的执教水平,并吸收发达国家先进的足球训练理念和科学的训练方法,2000年以来,日本派出23000多名足球教练出国进修,从而保证足球后备人才的质量。

韩国足球的训练理念是培养优秀的足球运动员的同时,必须要提供优质的足球教育,而优质的足球教育必须要有优秀的教练员。韩国各级学校足球教练员大多具有足球教练员资格的认定,此项专业认定分为4个等级:一级可在大学、职业足球队执教;二级可在初、高中执教;三级可在小学和青少年足球俱乐部执教;四级具备培训其他级别教练员的资格。此外,韩国足协通过高薪聘请高级足球教练员及讲师,对本国教练员授课,全面提升本国足球教练员的专业足球技能和理论水平,进而惠及广大足球运动员。

4 现阶段我国后备足球人才培养情况

4.1 足球训练思想意识落后,不能符合现在先进足球的发展理念

一套完整而又先进的训练理念是发展与训练足球的核心。在我国,多数的教练员都是以传统固有的思想进行足球训练,训练理念守旧、落后,根本不能满足当代足球的发展需要。因此,这也是一个突破点,改变原有的思想意识,放弃原有的习惯经验,借鉴世界足球强国的先进科学理念意识,派遣教练员去学习或引进高水平的外籍教练员进行学习,从而满足我国足球的发展需要。

4.2 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不合理,运动员选拔机制不完善

我国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存在着很多问题。对校园足球的后备球员根本就不看重,只重视职业俱乐部队伍培养的球员 (主要指甲级俱乐部的U-19岁、U-17岁和U-15岁3级后备梯队和由俱乐部主办的少儿足球学校训练体制),这样的话,很多优秀的足球人才都以荒废为途径。我国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图显示,小学成绩的好坏将决定你未来的路,足球培养的主导线上,球员出现成绩不理想、成绩不突出则被除名,进入相对应的高中或大学。当一名球员在高中、在大学时水平相当高时,也不会进入职业队,可见我国这种体系的不科学、不合理之处。

图1 我国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图

4.3 教练员水平和训练方法不能满足现价段学生需要

经过对我国9省、4个直辖市、1个自治区和10个足球重点城市的调查发现,教练员水平根本就无法满足现在学生球员的发展需要,每天都是固有模式,没有创新,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球员对足球失去信心,没有兴趣。有的学校只练习足球的相关动作,连自己的球队都没有,很多都是教练员自己在上大学或学习足球技术时学到的技能,不能满足现价段学生的发展需要,并且这些教练员也从没有去学习或深造过,训练水平、经验意识都不能满足学生球员的需求,与世界一流足球强国训练理念完全格格不入,教练员无法在培养优秀运动员的道路上提供价值。

5结语

由于校园足球竞赛体系的目标不明确、组织结构不科学、规章制度不系统、竞赛资源欠缺、赛事系统稀少等问题,导致我国校园足球竞赛体系不断恶化,后备人才培养和选拔机制不合理,与体教结合相违背,导致我国足球差强人意,与国际足球强国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当今世界的竞技体育竞争日趋激烈,保证后备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已经成为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我国应普及校园足球运动、完善校园竞赛体系、加大后备人才的培养、提高教练员的人数与教学能力、规范体制,只有这样,我国足球“冲出亚洲,走向世界”才有希望。

[1]李卫东,张廷安,陆煜.全国青少年足球活动开展情况调查与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1,35(5):22-25.

[2]孙一,梁永桥,毕海波.中、日、韩三国青少年足球培养体系比较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8,44(1).

[3]方任权.韩国学校高水平运动员培养机制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10,46(6):57-59.

[4]朱桂林,何志林.我国高校竞技体育竞赛体系的理论探索[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8(1):91-94.

[5]体育总局,教育部.关于开展全国校园足球活动的通知[S].体群字[2009]54号.

[6]铃木正一.关于日本大学生竞赛管理机制的报告[R].中日韩亚洲足球发展论坛,北京体育大学,2011-10-19.

[7]熊崎敬.日本足球独家揭密J联赛百年构想[J].李志红译.足球俱乐部,2011(20).

[8]金钟焕.韩国足球教练员培养体制[R].中日韩亚洲足球发展论坛,北京体育大学,2011-10-19.

[9]韩国足球协会.各联盟预算规模[R].2015KFA总调查报告,2015:50-51.

[10]韩国大学足球联盟.后援企业介绍[EB/OL].韩国大学足球联盟网站.http://www.kufe.or.kr/.

On the Competition System and Backup Talent Cultivation of Campus Football in China, Japan and South Korea

DING Bin,etal.

(Hexi University , Zhangye 734000, Gansu, China)

甘肃省体育局2016 年体育社科研究项目,项目编号:GST201635。

丁斌(1974—),甘肃张掖人,学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高校体育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后备教练员竞赛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后备制动系统可在紧急情况下为轮胎放气
教练员领导行为对运动员运动投入的影响研究——教练员-运动员关系的中介效应
我国冰球“贯通化”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冬奥会视域下黑龙江省冰上运动后备人才培养与发展策略研究
我校举办2018年全国舞龙舞狮教练员培训班
合肥市击剑青少年后备人才教练员现状分析
创新思维竞赛(3)
创新思维竞赛(6)
“我爱海洋”知识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