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地户外运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探讨——以贵州省为例 *

2018-04-14邓万里

体育科技 2018年1期
关键词:山地户外运动专业人才

邓万里 温 杰



山地户外运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探讨——以贵州省为例*

邓万里 温 杰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体育学院,贵州 兴义 562400)

贵州省开展山地户外运动有着独特的资源优势,但人才培养模式还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如硬件条件不够好、校企合作企业规模小、实力差、培养类型单一等。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贵州特色的山地户外运动专业人才培养的构建模式,以提高人力资源储备和提升专业人员职业能力,推动贵州省山地户外运动产业的健康、快速的发展。

山地户外运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山地户外运动是随着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产物,具有惊险刺激、充满挑战等特性,因此,随着户外运动人口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参与户外运动。户外运动从欧美传入到中国以后,在短时间内得到了普及和发展。贵州省独特的地形地貌,为山地户外运动开展提供了资源优势,贵州省政府高度重视,目前正在大力的发展山地户外运动,努力打造山地户外运动大省。由于山地户外运动更多的受到大众的喜爱追捧,社会对其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多,导致山地户外人才的培养与需求不匹配。因此,非常迫切培养大量高规格的山地户外运动专业人才。本文旨在研究山地户外运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期为山地户外运动产业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指导。

1 山地户外运动的基本特征

山地户外运动起源于20世纪初的欧美国家,随后不断发展壮大。2005年4月,被中国国家体育总局批准为正式开展的体育运动项目,中国登山协会在申请成为“我国正式的体育项目”时,之前所提交的名称叫做“户外运动”,但是为能凸显和登山运动间的关联,适应我国体育运动的管理体制,称其为“山地户外运动”。最初的山地户外运动定义为:在户外自然的山地地形或者其他地形进行的一组集体运动项目群,包括山地的运动、峡谷的运动、野外生存(含露营)以及荒漠的运动。山地户外运动主要指的是在一个自然的场地之中,进行一项集体的运动项目,简称为“户外运动”,在目前,这一概念被广泛的引用。

随着山地户外运动越来越被广大的体育运动爱好者所接受和喜欢,关于户外的一些安全知识,以及户外的使用技术也成为了广大体育运动爱好者所关注的热点。那些看似非常简单的行前准备、山地中的露营生活、绳索的使用都充斥着新奇和安全知识的趣味。当遇到突发情况时,必须要做出相应的处理方式,在这一过程之中具备了许多实用技术和知识,使人能够更好的体验到户外运动的乐趣。在享受风景的同时,净化心灵,释放生活中的压力。

2 贵州山地户外运动发展现状

贵州独特的地貌对山地户外运动开展有明显的优势。

2.1贵州山地户外运动赛事开展情况

从整体来说,贵州山地户外运动开展的赛事规模以及赛事的水平逐年都有提高,赛事的覆盖面逐年扩大,社会资源对于赛事的关注以及投入上对比以前也有所提升。贵州一共有9个地州、88个县,峰林秀水和喀斯特占据了整个贵州省面积的73.6%,并且拥有喀斯特的所有地面形态。喀斯特的地貌特征就是在很小的范围之内,地貌存在非常大的落差,因而形成了像紫云格凸河以及燕子洞等等这种非常独特的地貌。这种独特的地貌,已经被国际权威人士认作为“世界级”适合开展攀岩等运动的场地,这些独特的地貌,为贵州大力开展山地户外运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1]。

山地户外运动的赛事内容主要是根据不同的项目来确定的,项目种类可以丰富山地户外运动的内容。经调查统计,从1997年到2017年,贵州山地户外运动赛事包含内容有18种,如漂流、山地综合挑战赛、攀岩、定向运动、跳伞等等。诸多的山地户外运动项目极大的满足了山地户外运动爱好者的不同需求。山地户外运动赛事中,开展最多的运动项目依次是山地自行车、户外挑战赛、徒步、山地马拉松等。运动员是体育运动的核心,没有大量高水准的运动员参赛,那么整个赛事也就没有多大意义。据统计,每年参与贵州体育户外运动的人员由少增多,水平也在提升,尤以国外高水平运动员的参加人数最为明显。整体参赛人数量直线上升,这与我国体育政策的颁布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2]。

2.2贵州山地户外运动发展人才培养现状

2006年全国初级户外指导员培训班第一次进入贵州,此后每年一期,最近几年随着高校教师户外课程师资培训班、攀岩教练员培训班、山地救援培训班相继落户贵州,培养期数、人数和培养质量都在不断提高,从事户外俱乐部领队、教练的人数也在增加。因此,整体来说,目前贵州山地户外运动发展的人才培养已经进入健康的发展轨道。

3 山地户外运动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问题研究

通过对部分地区高校户外运动人才培养的专项课程进行调查可以发现,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其主要模式为“3+1”的模式。即,其培养的目标是三个行业的岗位,并有半年的实习期。同时,通过对社会中相关职位职业能力方面的调查分析,制定出了关于户外运动课程的教学目标,这种目标适合于户外行业岗位的要求。在户外运动课程的目标方面,由于结合实际情况,所以通常都较为合理,能够推动户外行业人才培养。然而,从长时间来看,这种人才培养的模式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才能更好地起到人才培养的推动作用。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体现在三个方面:

3.1人才培养的硬件条件不足

目前,山地户外运动人才培养在教学场地和教学设备等硬件设施方面还不足。由于这项运动需要依靠场地以及相关装备来完成,鉴于当前缺器材、少设施的情况,无疑会对户外运动专业人才的教学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使得教学质量得不到明显的改善和提升。相关部门和培养单位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划拨专项资金对培养单位硬件条件进行改善,还要对培养质量进行监管,才可以更好地推动户外运动的专业人才培养。

3.2校企合作中部分企业实力较差

在当前形势下,校方为了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的创新型、实践型户外专业人才,会选择同一些体育文化公司、户外协会、户外俱乐部等企业合作。而这些企业为了提升自己的实力,会从学校吸取优秀人才,企业根据自身的岗位需求来定向培养,也会选择同高校合作。如此一来,校企合作就成为了一种趋势,对于推动户外运动专业人才培养而言,是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的。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合作的方式比较简单,而校方存在对合作本身的追求,而忽略了对企业基本情况的考察,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看重合作企业的实力。这就导致在这些企业中实习的学生并不能够得到很好的实践机会,自身能力无法得到更好的提升,影响今后职业能力的发展。这就要求高校和实习生的共同努力,选择实力较强的企业进行合作,切实为学生着想,才有助于户外运动专业人才的培养。

3.3培养类型显得比较单一

目前,随着我国户外运动产业的发展,社会对户外运动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大。因此,除了中国登山协会培养外,开设专门的户外运动专业的高校较少,且存在师资、场地等方面的问题,这就造成在户外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有着很大的局限性,不利于推动山地户外运动产业的发展。因此,相关部门和高等院校应当展开实际的研究调查,认真分析当前的形势和运动产业未来发展的趋势,改变这种状况。

4 山地户外运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山地户外运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有助于培养出更多从事山地户外运动合格的专门人才,能带动山地户外运动产业的良性发展。山地户外运动专业人才养模式的构建并不是依靠培训就能够完成的,在对于山地户外运动专业人才模式的构建上,应从多方面考虑,整合校内资源、协会资源和企业资源。

4.1建立健全法规体系,保证校企模式的实施

德国的“双元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是根据德国的《高等教育法》的相关法规,选择学校和企业两者之间合作,这两者合作,是具有德国的相关法律法规为其保驾护航的。为此,我国在山地户外运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上,可以借鉴国外的培养模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同时尽快起草、执行并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发展所需要的法律法规体系。在有法可依的基础之下,才能够有效的改善我国现阶段的山地户外人才培养和企业合作模式的法规保障问题。

4.2建设校内实训基地

校内建立实训基地是山地户外运动专业人才培养的必然产物,它是一个由理论与实践转换的重要场所。学校应该注重完善山地户外运动的相关硬件条件和实践平台。由于山地户外运动涉及的项目较多,会出现师资不全、设备不完善的问题,可以采取地方融资或者政府补助的方式来完善山地户外运动的相关硬件设备[3]。

4.3注重大中专院校人才培养

随着山地户外运动产业的飞速发展,户外运动人口的增加和户外运动人群对户外产品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因此,目前对于山地户外运动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多,对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中国登山协会每年培养的专业人才有限,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所以要注重大中专院校的山地户外运动人才培养,可以在大中专院校内,结合实际的情况开展山地户外运动专业,满足现今社会对于山地户外运动人才的需求。要根据本科生、专科生、高职生各个层次的不同,采取合理的培养方式和方法,对其职业能力和职业角色进行定位,尽早实现专业化培养。同时,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对于户外运动教育的投入,从而鼓励更多的学生投入到山地户外运动事业并从事专业化的道路之中。

4.4强化山地户外运动培训工作

首先要不断强化山地户外运动的教练职业能力。我国的山地户外运动教练和领队一定要取得了相关的资格证书以后,才能够从事职业化工作。例如户外的领队必须要经过了中国登山协会的专业培训,在培训合格之后才能够取得登山协会所颁布的“户外领队从业资格证书”,从而正式的带领队伍开展户外活动。另一方面则应不断强化山地户外运动培训内容,山地户外运动包含了多种运动种类[4]。因此,在山地户外运动内容上,不仅要注重实践,还要注重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综合使用。在山地户外运动培训内容上,应以“安全”为首位,注重安全知识和相关紧急情况措施知识的培训,这样才能培养出更高规格的山地户外运动专业人才,让山地户外运动爱好者能够安全的享受山地户外运动带来的享受。

4.5搭建综合能力职业素养平台

综合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是山地户外专业人才培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山地户外运动对于专业人才的素质有着非常特殊的要求。这些素质的培养,不仅仅是通过实践得来的,还需要有一定的周期和经验的累积才能形成。如果对于山地户外运动只是进行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是达不到较好的综合能力职业素质要求的。必须要创建除了传统的课程教学以外的山地户外运动培养体系。因此,可以通过搭建职业素质培养平台,让每一位山地户外运动学员参与其中(如图1所示),首先,让众多户外运动专业的学生到户外运动俱乐部进行兼职,获取直接体验和经验;其次,应该较多的承接社会团体户外活动,由培训管理者指导,学员参与具体的培训工作;最后,可以让学员自行的组织多起山地户外活动,培养独立培训和组织的能力,同时还要参与户外运动的相关课题,这样就可以达到多个方面、多种途径来培养合格的山地户外运动专业人才[5]。

图1山地户外运动专业人才培养综合能力职业素质培养平台

5 结束语

山地户外运动是一项绿色运动,融合了健身、环保和文化的理念,随着山地户外运动产业的发展,利用贵州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开展户外活动,能对贵州省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当前山地户外运动在贵州省开展越来越多,赛事水平逐渐提高,然而山地户外专业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尚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构建贵州特色的山地户外运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势在必行,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推动贵州省山地户外运动产业更好的发展。

[1]殷治国,王锋,张筱晟.贵州山地户外运动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融合发展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7(6):75-78.

[2]李佩聪.我国山地户外运动员竞技能力表现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以近5年我国山地户外运动优胜代表队为例[J].中国体育技,2016,52(3):132-139.

[3]周红伟,虞超英.浙江省户外运动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09,31(6):35-38.

[4]刘金凤,洪邦辉.贵阳花溪大学城山地户外体育旅游休闲基地建设构想[J].贵州体育科技,2014(3):8-14.

[5]刘小明,杨敏,李军.桂林山地户外运动发展路径选择研究[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17(1):139-140.

Discuss about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Training Mode for Mountain and Outdoor Sports Professional——Taking Guizhou Province as an Example

DENG Wanli, etal.

(Xingyi Norm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Xingyi 562400, Guizhou, China)

贵州省教育厅2016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6gh27。

邓万里(1983—),山东邹平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质健康、户外运动教学与实践。

猜你喜欢

山地户外运动专业人才
技术创新永远在路上
——从我国第一代地铁车DK1到山地城市地铁车As
大学生参与户外运动的风险认知及其影响作用
试论我国户外运动的发展
山地建筑竖向设计分析
冬季户外运动
关于山地建筑设计要点的分析
德国拟启动实施专业人才战略
市场主导下高校高尔夫专业人才的培养初探
基于专业人才培养方向的高职机械行业英语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无忧踏青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