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力配网工程施工工艺质量管理的研究

2018-04-12国网临猗供电公司吕彦亭

电力设备管理 2018年5期
关键词:施工工艺工程质量配电网

国网临猗供电公司 吕彦亭

0 引言

十千伏配电网是我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供电的重要任务,为区域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提供支持。现阶段,配网工程施工材料和技术得到了提升;但与此同时,施工工艺质量管理仍存在一些问题,长期以来比较看重设备本身缺陷引起的物资质量问题,忽视了工程施工工艺方面,其实就配电网10千伏线路而言,大部分问题是由于施工过程中工艺不符合规范造成的。

1 工程施工质量和安全的重要性

"安全第一,质量为先",安全生产是企业立足之本,要把安全摆在首要位置,理清安全生产和工程质量的关系,认识到位。配网工程改造越来越多,必须搞好工程项目施工管理,达到工期短、质量好的效果,综合平衡技术、材料、进度、安全、质量的关系,既要缩短工期,又要保证施工质量。安全生产贯穿工程施工的全过程,安全是电力生产作业的前提,工程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供电安全,加强安全管理可以加快工程进度,提高工程安全管理意识的同时还要增强质量控制意识。

施工人员安全生产意识淡薄,操作水平不高,没有熟记施工工艺流程,施工工艺不良,直接导致问题,将施工工艺标准化、规范化。工程选用不合格的材料和施工器具,环境因素均会影响工程质量。施工前要对作业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制定防范措施并严格执行,彻底排除生产作业中的不安全因素,要求所有施工人员严格按操作规程作业。

2 影响因素

10千伏配电网设备进入电网运行的一般环节是从厂家物资出库,到工程设计,施工安装调试,工程验收,投运,运检巡视环环相扣,一个节点出问题,都会引起连环反应,导致后续质量事件。配电网施工工艺质量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下面运用PDCA法,客观分析具体的影响因素:

2.1 人为因素

施工现场管控水平差,现场施工安装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有的施工人员资质不够,操作不熟练,做工粗糙,未按照标准化工艺施工;验收人员责任心不强,走过场,未及时发现问题,比如由于铝绞线上线夹固定处未缠绕铝包带引起导线磨损造成散股现象,设备线夹和导线连接处未按规定加装弹簧垫圈,压接不紧密,接触不良导致连接处温度升高,线断后引起开关跳闸等;供电所运检人员没有按检修周期巡视线路,未对故障高发区域开展特巡,未及时发现缺陷并消除,电网运行存在安全隐患。

2.2 物资因素

物资(材料)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如果选定的材料不符合标准,则完成的工程项目的质量将不符合要求。因此,加强物资(材料)质量管理是提高电力配网施工项目质量的重要保证。

目前农网部分老旧线路都是裸铝线,绝缘化率和电缆率低,在露天环境下风吹日晒长时间带负荷运行,加剧了材料老化。施工工程安装的材料机械强度、性能达不到要求。

2.3 机械因素

机械因素包括施工工具,在故障抢修时,供电所人员没有带齐工具和材料,比如时间紧迫,跳线断后本来应该按规定加装设备线夹,却只是在断线处临时麻接,进行简单绑扎处理,引起接头处接触不良发生打火,长时间运行后引线发热烧断。抢修人员手头没有合适的工具,横担上的瓷瓶螺丝没有拧紧,长时间运行出现松动,瓷瓶脱落引起接地掉闸。这都是因为施工人员未选用正确的器具,影响工程施工工艺质量。

由于对施工机械的维护保养不到位,造成机械设备病态工作,加上人员没有根据规定的程序施工,施工人员安装质量水平不高,从而留下了安全隐患。

2.4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也会影响电力工程施工工艺质量,环境的因素有设备运行现场环境因素以及施工安装现场的环境因素。运行现场环境因素主要是地质、气象、周边环境及不可抗力等因素。

受环境影响,日晒雨淋,配网线路在风吹雨打过程中,加剧了线路老化;工人施工后导线预留的余线长度过短,气温骤降后跳线收缩变紧,张力加大,受风摆影响,导致跳线与线鼻子连接处断开;下雨室外的柱上断路器机构箱进水后绝缘性能降低,引起相间短路导致开关跳闸;施工工艺的好坏影响配网工程质量。

还有的线路跨沟,相邻两根电杆之间的档距过大,超出规定的最大要求,导线两侧受力加大;杆塔立在坑洼土质松软的地方,根部未采取加固措施,随地基沉降杆塔会倾斜甚至倒杆;此外有历史遗留的问题,如有一根杆立在窑洞上方,随着窑洞某次塌方后连带着杆往下沉,造成导线对地安全距离不够,空间狭窄吊车不方便进入现场导致移杆困难,虽正常运行,线路存在安全隐患。

2.5 技术因素

电力工程施工应严格按照标准施工工艺进行,施工人员不清楚规范流程,没有按照原先设计方案进行,方案更改后未再次进行审批,质量管控意识不够,不注重施工过程管控,未严格执行设计方案。

基层单位缺乏对故障设备检测技术和条件,检测结果缺乏有力技术支撑,同时对工程质量问题判断定性力度不够,相应组织措施有待完善。

3 解决方案

确保项目质量的关键在于考虑施工过程中各个阶段的质量。

标准化流程应为:在设计阶段,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进行可行性研究论证,结合现场条件完成设计;设计图纸完成以后,根据设计图、方案和施工图进行施工准备;按照标准化施工工艺进行施工;按程序组织竣工验收。

下面阐述针对影响施工工艺的因素,制定针对性措施。

3.1 加强专业培训,调动人员积极性

就工程施工质量而言,人是"第一位"的影响因素,因此要控制好关键因素。除了对施工人员资质进行审核,加强专业技术培训,强化所有参与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严格按照施工工艺规程进行施工,要求所有施工人员必须接受过培训,掌握标准化施工工艺,技术操作方法、步骤,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特殊工种必须持证上岗。调动人员的积极性,提高人员责任心,避免出现人为失误。

验收人员要充分履行工程质量监督职责,协同分析质量问题,关键环节都留存记录,要加强现场督察和把关,对出问题验收环节、责任人进行追责。要求验收人员认真细致地进行检查,上一环节出现的问题如果没有及时发现,累计到下一环节,下下环节,层层累积后果很严重,甚至直接威胁电网安全运行。

工程管理人员应充分了解配电网工程的具体施工过程,施工的薄弱点和关键环节,做到心中有数,眼里有人,加强防范措施,针对实际问题制定相应的安全生产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从而实现工程施工安全生产和规范管理。

3.2 选用合格的材料

工程项目施工中的主要材料,固件,配件,金具,施工设备材料等是项目建设的物质条件,材料质量是项目质量的物质基础。每一个物资都应通过严格检查验收,建立设备台帐,严格控制发货、储藏、运输、收货等各个环节,避免将不合格的材料使用到配网工程上。

一条10千伏配电线路的电杆,从上到下的电气材料有:紧固螺栓、拉线抱箍、设备线夹、钢芯铝绞线、耐张线夹、拉线棒、U型环等。科技创新推动电网发展,不断涌现出新产品、新设备。要结合电网实际运行情况和具体要求,选用合适型号、规格的产品。

3.3 正确使用施工器具

机械因素为施工器具要素,应按照技术要求,根据不同施工工艺的特点,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施工工具;可以正确使用,管理和维护好施工器具,做好机械因素控制,确保器具处于最佳使用状态。

3.4 提高工程施工管理水平

一流的质量离不开一流的管理,要做好工程施工全过程质量控制,从设计到验收,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有纰漏,充分认识到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完善制度规范,做好相关记录。

运检部采用新技术、新方法进行问题设备诊断,详细进行数据分析并及时反馈,针对问题采取防范性措施,制定巡视计划,落实人员及相应巡视区域,对发现的隐患要及时消除,不能立即整改的要制定计划,并将实施情况纳入绩效考核。相关责任部门要制定应急预案,评估安全风险,预判可能出现的影响,提升故障的应对能力,避免巡视不到位造成实际损失。

设备管理单位要对设备故障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制定有效措施整改,并落实到位,整个过程形成闭环管理,加强有关部门协同配合,防患于未然,避免以后出现同类型问题。

4 结束语

安全和质量是分不开的,二者相辅相成,做优做实质量管理,将质量隐患消失在萌芽中,保证工程安全,质量合格。总的来说跟工程质量问题来源有设备物资,运检服务,工程施工安装等,通过分析类似案例,本文分析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提出制定针对性的措施,重点是控制人这一要素,严格按标准化施工工艺安装,验收把好质量关,落实电力工程的施工安全管理和质量控制管理,真正实现工程施工工艺管理可防、可控,有效提高电力工程施工工艺质量。

:

[1]梁永昌. 配电网施工技术分析与质量控制[J].电子世界,2014,(4):122-123.

[2]马帅,李伟. 10千伏配电网施工质量控制[J].电子世界. 2017(11).

猜你喜欢

施工工艺工程质量配电网
公路工程质量监督对工程质量的控制作用分析
高层建筑CFG桩复合地基施工工艺探讨
PDCA循环在工程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水中灌注桩施工工艺探讨
加强测绘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
浅谈如何提高工程质量
关于城市10kV配电网自动化实施的探讨
挖淤换填施工工艺在市政工程的应用
基于IEC61850的配电网数据传输保护机制
配电网不止一步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