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增长、人口城市化与公共图书馆发展关系再审视
——基于分位数回归的经验研究

2018-04-09淮阴工学院图书馆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8年2期
关键词:城市化位点人口

王 惠(淮阴工学院图书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馆舍建设、信息资源、财政投入等方面较之发达国家仍有很大差距。[1]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公益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经费来自于政府的财政拨款,因此,区域经济水平的提升为公共图书馆事业实现跨越提供了可能。与此同时,公共图书馆通过提供相关服务和信息资源满足社会信息需求,又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国内学术界围绕经济发展对公共图书馆事业影响的研究文献较为丰富,但大多囿于定性分析,定量研究成果并不多。郑京华应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公共图书馆人均购书费、购书费支出、总流通人次等指标与GDP之间的关系,为我国经济增长和公共图书馆发展关系研究提供理论支持。[2]赵新泉等运用1996-2009年的面板数据,研究经济增长对公共图书馆发展的短期调节效应,结果表明GDP能显著促进公共图书馆财政投入。[3]罗贤春和姚明通过分析西部大开发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与区域经济之间的关系,指出公共图书馆的社会信息需求、信息服务基础、信息资源供应与区域经济都有显著关联。[1]陈力行等收集中国1979-2008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GDP与公共图书馆财政投入的关系进行协整检验,分析指出公共图书馆财政投入受到国民经济发展的制约。[4]

经文献梳理发现,上述研究已在一定程度上描述了经济增长与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之间的关联,但仍存在深入挖掘的空间。① 学术界普遍认同经济增长对公共图书馆的发展产生影响,但是,经济增长并不是影响公共图书馆发展的唯一因素。现有文献中涉及的变量选取较为单一,在模型构建中仅仅考察两者关系,而忽略城市化进程、人力资本、财政支出等因素对公共图书馆发展的作用和效果,已有学者研究表明这些都是影响公共图书馆发展的重要因素。[5-6]② 只评价了经济增长对公共图书馆发展的平均影响水平,却没有考虑到经济增长与公共图书馆发展的区域分割性,不能深刻地描述对不同区域间经济增长影响公共图书馆发展的分布特征。因为类似研究函数模型的最小二乘法估计仅能评价各个要素对公共图书馆发展的平均效应,并不能直观地展现要素对公共图书馆发展影响效应的整体分布特征,也不能反映区域分割条件下经济增长等因素的差异化影响效果。

据此,本研究基于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利用分位数回归模型重点揭示经济增长、人口城市化对公共图书馆发展的影响效果,不仅能显示其在东、中及西部地区之间的差异水平,也反映了其对公共图书馆发展影响的整体分布状况。相关研究结论深化了经济增长、人口城市化对公共图书馆发展的差异化溢出效应,为区域分割条件下政府部门制定相关经济政策、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1 模型设定与数据来源

1.1 模型设定

传统的面板模型所得到的结论都来自于均值回归,并不能反映解释变量在条件分布的不同位置对被解释变量的差异,条件期望也很难反映条件分布的全貌。为挖掘经济增长、人口城市化对公共图书馆发展影响的更多信息,有必要在不同条件分布下,探寻其对公共图书馆发展影响的变化特征。[7]分位数回归最早由巴塞特和柯恩克提出,与采用最小二乘法估计传统的平衡面板固定效应模型不同的是,它是一种基于被解释变量y的条件分布来拟合解释变量x的线性函数回归方法,特别是探索其差异化效果尤佳。基本原理是:假如条件部分函数yξ(x)是x的线性函数(ξ为分位数),即。

鉴于我国公益性捐款处于初级阶段的国情和公共图书馆公益性机构的性质,在借鉴陈力行和赵新泉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以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不含西藏)①为横截面单位,以公共图书馆发展水平为研究对象,收集相关变量组成面板数据进行分析。谢会昌的研究表明,人力资本、居民收入水平、政府投入和法制建设是影响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6]王惠指出人口城市化是公共图书馆发展的关键原因。[5]因此,本文将人口城市化、经济增长、人力资本以及公共服务财政支出比例4个变量纳入分位数模型。

LIB为公共图书馆发展水平的代理变量,GDP、PUB、CITY、HUM分别表示经济增长、公共服务财政支出、人口城市化和人力资本。如果β1、β2不显著,说明经济增长、人口城市化对公共图书馆发展影响不大;如果β1、β2显著为正,说明经济增长、人口城市化对公共图书馆事业提升有促进作用;如果β1、β2显著为负,则具有抑制作用。

1.2 数据来源

(1)被解释变量。全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主要指标有国家数字图书馆资源总量、总流通人次、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率以及公共图书馆覆盖率等。综合国内外已有的公共图书馆发展水平研究成果,依据曾群[8]、程慧平[9]和郑京华[10]等人的研究,选取公共图书馆的数量(个)、每万人公共图书馆的建筑面积(m2)、公共图书馆总藏量(万册件)、阅览室座席数(个)、公共图书馆计算机数量(台)和公共图书馆从业人员(人)6个变量,作为衡量公共图书馆基础设施的指标。选取累计发放有效借书证数(万个)、书刊文献外借册次(万册次)、举办培训班个数(个)、组织各类讲座次数(次)和举办展览个数(个)5个变量,作为衡量公共图书馆资源利用的指标;甄选公共图书馆新增购置费(万元)、公共图书馆购书经费总支出(万元)、公共图书馆财政拨款(万元)和购书费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4个变量作为反映公共图书馆财政支出的指标。采用总流通人次(万人次)、各类讲座参加人次(万人次)、参加展览人次(万人次)和参加培训人次(万人次)4个变量作为反映民众受益的指标。通过以上19个具体要素建立了公共图书馆发展水平的测度指标体系。鉴于数据的可获取性,将样本扩展到2011-2015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不含西藏)的相关数据,数据均来源于《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与《中国统计年鉴》。

(2)解释变量。GDP是衡量区域经济发展的最重要指标,是国际上普遍适用的考察国民经济发展变化的重要工具。[11]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笔者以人均GDP来衡量经济增长指标,人均GDP与总量指标相比,更能反映真实的经济发展水平。为了消除价格因素的影响,以2011年不变价计算人均GDP实际数值。人口城市化(CITY)采用城镇人口占总人口(包括农业与非农业)的比重来表征。

(3)控制变量。参考相关研究控制变量的选择,人力资本(HUM)采用国际通行的Barro and Lee方法,即平均受教育年限法、样本期间内就业人员总人数以其受教育程度来进行估算。[12]通过查阅相关统计年鉴可知,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可以分为5个等级,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人口L1(包括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普通大专),平均受教育年限统一为16年,忽略专科、本科、硕博士研究生三者的教育年限差距;高中文化程度人口L2,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2年;初中文化程度人口L3,平均教育年限为9年;小学文化程度人口L4,平均受教育年限为6年;文盲半文盲人口L5,平均受教育年限为0年;L1、L2、L3和L4分别为大专以上、高中、初中以及小学教育程度居民占地区6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计算公式为:HUM=L1*16+L2*12+L3*9+L4*6。公共服务财政支出比例(PUB),即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和地方统计年鉴。

2 实证分析

2.1 公共图书馆发展水平测度

本文利用选取的19个反映公共图书馆发展水平的变量,对其进行正向化和标准化后,运用因子分析法降维来获取公共图书馆发展水平综合得分。因子分析可以对公共图书馆发展测度指标体系中的各种变量进行甄选,尽量以较少的变量覆盖更多的信息。下面以2015年的相关数据为例,进行公共图书馆发展水平的因子分析。

首先,采用KMO检验和巴特莱特球性检验,判断样本是否适宜因子分析。数据分析结果显示,KMO检验结果为0.834,大于0.5,显著性概率为0.000,并且巴特莱特球性检验的统计值为1039.921,表示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相关系数矩阵为单位矩阵的原假设,验证了构建的公共图书馆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适合做因子分析。

本文按照特征根大于1的原则选取了2个公因子F1、F2,其贡献率依次为49.563%、33.966%,共同解释了所有因子标准方差的83.529%。第一主成分F1与公共图书馆的阅览室座席数、从业人员和公共图书馆计算机数量等指标正相关,我们可以把它称为公共图书馆规模因子;第二因子的主要构成指标有书刊文献外借册数和累计发放有效借书证数等,称之为公共图书馆服务因子。通过SPS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以各公共因子旋转后的方差贡献率作为加权系数,计算各个地方的公共图书馆发展水平综合评分:LIB=(F1*49.563+F2*33.966)/83.529。

依据以上处理过程,本文得到样本期间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公共图书馆发展水平综合得分。从中可知,我国各个省份公共图书馆发展水平得分变化不大,2015年前三名依次为广东(2.372)、浙江(1.68)、江苏(1.05),其他年份也均呈现出一定的发展惯性,东部地区公共图书馆发展态势优于中西部地区。

2.2 结果与讨论

(1)差异化验证。为了验证经济增长、人口城市化对公共图书馆发展影响效果差异化分布特征的存在性,笔者将分别采用分位数回归方法和传统回归模型对收集的样本数据进行计量分析(见表1)。

在处理面板数据时,到底是采用固定效应还是随机效应模型,这是一个基本问题。为此,在个体固定效应不显著为零的假设前提下,利用豪斯曼检验选择哪一种模型进行讨论更为适宜。[13]通过F统计量对个体固定效应的显著性检验,结果显示F统计量为46.98,其相对应的P值为0.000,说明强烈拒绝原假设,认为非随机效应模型,应选择固定效应模型。通过观察表1样本数据的固定效应发现,经济增长和人口城市化弹性系数显著为正,说明其在平均水平上都存在明显的杠杆效应。

表1 全国范围内经济增长、人口城市化对公共图书馆发展的影响效果差异化对比

为了反映条件分布不同位置下的经济增长对公共图书馆发展的影响效果变化,本研究选取0.10、0.25、0.50、0.75和0.90这5个具有代表性的分位点对样本期内的面板数据进行分位数回归。面板数据分位数模型相比较传统的面板数据模型,可以避免受到离群值的影响,不假设数据分布服从正态分布,该方法清晰地反映经济增长、人口城市化对公共图书馆发展在不同分位点的边际影响。① 观测经济增长对公共图书馆发展的影响系数,在所有的分位数水平上,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均为正值,且都通过10%的显著性水平检验,与固定效应所得弹性系数相差不大;但随着公共图书馆发展水平综合得分在条件分布不同位置发生变动,经济增长对公共图书馆发展促进效果的弹性系数也出现规律性的变化,即随着条件分布由低端向高端变化,弹性系数由0.10分位点时的0.110,下降至0.25分位数最低0.0487,在0.90分位点升至为最高0.477。该变化表明,当公共图书馆发展水平处于条件分布的低分位点时,经济增长的正向促进作用显著,随着分位点上升作用的程度和力度都在减弱,但在达到一定的阈值时,杠杆效应又会出现增强趋势。②人口城市化的估计系数在公共图书馆发展水平位于低分位点处(0.50分位点以下)为负值,都未通过10%的显著性水平检验。随着条件分布由低端向高端变化,其弹性系数逐渐增大,反映出当公共图书馆发展水平处于条件分布的低分位点时,人口城市化对其影响不大,随着分位点朝着高端移动,人口城市化的杠杆效应开始显现。③ 公共服务财政支出比例在公共图书馆发展水平位于高分位时(0.90分位点)表现出杠杆效应,在低分位点时则显示挤出效应。④人力资本的弹性系数在0上下波动,在0.10分位点时呈现出杠杆效应,但在0.75和0.90分位点处的系数分别为-0.0632和-0.385,极有可能与我国教育资源不均衡有关。综上所述,不论是分位数回归模型还是固定效应模型,经济增长对公共图书馆发展的影响效果基本一致。只是在不同分位点位置上,经济增长、人口城市化对公共图书馆发展的影响效果表现出不同的规律,验证了经济增长和人口城市化影响效果的分布特征存在差异化,这也是前期研究采用传统回归模型无法展现的信息。

(2)三大区域对比。为了深入研究经济增长、人口城市化对公共图书馆发展影响效果的区域差异化分布特征,笔者分别对中国的东部、中部和西部②三大经济区域进行了对比研究(见表2)。

① 对于东部地区而言,固定效应显示经济增长对公共图书馆发展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表现为杠杆效应。从分位数回归的结果来看,经济增长对公共图书馆发展在所考察的分位点处均为正值,随着分位数的增加,经济增长的回归系数不断下降,如,在0.10分位点时,回归系数达到峰值为0.385,但在高分位点0.90处,回归系数下降至0.102,没有通过10%的显著性水平检验,这表明东部地区经济增长对公共图书馆发展的杠杆效应在低分位点处最为明显,与固定效应回归系数相比,弹性系数略大。人口城市化的回归系数也均为正值,在0.50、0.75和0.90分位点处通过了显著性水平的检验,基本呈现先减后增的U型特征,并且在0.90分位点处达到峰值(β=1.124),表现出较强的杠杆效应。综上可见,东部地区人口城市化对公共图书馆发展的影响效果与全国相似,都显现为“U”型特征。

② 对于中部地区而言,固定效应回归结果显示,经济增长对公共图书馆发展影响弹性系数为正值,且不具显著性;人口城市化效果与东部地区一致,都表现为杠杆效应。从分位数回归结果来看,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均为正值,随着分位数由低端向高端移动,弹性系数先增大后减小,即在0.50分位点处达到峰值。与东部不同,人口城市化对公共图书馆发展影响因条件分布位置不同而异,回归系数在低分位点处为负值,表现为挤出效应,在高分位点处则显示为杠杆效应。总体看来,中部地区城市化进程对公共图书馆发展影响较大,且具体影响效果视分位点而定。

③ 对于西部地区而言,经济增长的固定效应回归结果与东部和中部地区相似,但人口城市化的替代效应更为凸显,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更加依赖经济的腾飞。从分位数回归结果来看,随着分位点不断增加,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呈现U型特征,在低分位点处杠杆效应最为显著。人口城市化对公共图书馆发展在各个分位点处表现出挤出效应,基本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并且在0.90分位点处达到峰值(β=-0.926)。可见,人口城市化对公共图书馆发展的影响在中西部地区表现出不同的效果及分布规律。

表2 公共图书馆发展影响因素作用效果区域对比

(3)结果与讨论。从上述对比结果来看,经济增长、人口城市化对公共图书馆发展的影响效果展现出鲜明的区域差异性。为了更加直观地凸显其地域特征,本研究对人口城市化、经济增长在各个分位处影响效果的弹性系数变化趋势进行了描述(见表3)。

从全国范围来看,经济增长对公共图书馆发展存在长期的杠杆效应,且随着分位点的增加出现“U”型特征,人口城市化回归系数变化特征与经济增长相似,但回归系数为正值,负值根据分位点所在位置决定。① 在东部地区,经济增长和人口城市化对公共图书馆发展都产生正向影响,两者的回归系数变化趋势却存在差异,经济增长的回归系数随着分位点由低端向高端移动逐渐减小,人口城市化的弹性系数却表现出明显的U型特征。② 在中部地区,经济增长对公共图书馆发展存在杠杆效应,与全国范围的回归系数变化趋势截然相反,表现为倒U型特征;人口城市化对公共图书馆发展作用效果随着分位点所处的位置所定,在低分位点处呈现挤出效应,在高分位点处则表现为杠杆效应。③ 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对公共图书馆发展存在杠杆效应,且回归系数变化趋势与中部地区并不一致,随着分位点由低端向高端移动,弹性系数先减小后增大,人口城市化对公共图书馆发展在各个分位点处都表现为挤出效应,在高分位点处表现出较强的替代效应。针对上述的分析,结合我国经济增长、人口城市化与三大经济区域的现状,本文尝试作出如下解释。

不论是全国范围还是分区域,经济增长对公共图书馆发展都表现出显著的杠杆效应,表明经济增长正向促进公共图书馆发展。这也印证了罗贤春和姚明[1]的结论,经济发展水平是导致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差异的重要因素,原因在于:① 随着经济崛起,带动社会、文化等诸多方面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基础设施的完善、服务理念的创新、互联网技术的应用、馆员结构优化等无一不推动着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②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精神层面的需求也更为强烈,激发了对知识的渴望,但也不可否认的是,轻文化建设、重经济发展的现象在当今社会还普遍存在。从分位数回归结果来看,经济增长对公共图书馆发展水平较弱的地区杠杆溢出效应更大,表明促使此类地区的公共图书馆事业跨入新台阶,需要积极优化产业结构、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以带动经济快速发展。

人口城市化对公共图书馆发展的影响具有区域分割性,在东部地区表现出显著的杠杆效应,这与东部地区的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息息相关。有资料显示,中国东部地区的人均受教育程度在全国位列前茅,催生大量追求自我突破的读者,促使更多的人迈入公共图书馆阅读、学习。但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人口城市化对公共图书馆发展的影响效果与东部地区存在差异,究其原因是中国三大经济区域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同时也受到资源结构和自身区位条件所限。中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缓慢,新市民从农村来到城市,由于文化障碍太过凸显并不能很好地融入城市,自然谈不上在文化知识层面有更多的诉求。

表3 经济增长、人口城市化对公共图书馆发展溢出效应的变化趋势

3 结语

本文以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为样本,运用分位数回归方法考察了经济增长、人口城市化等对公共图书馆发展的影响,客观地揭示了公共图书馆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地区影响其发展的指标差异,以提供更为详细的信息。从分位数回归结果来看,不论全国范围,还是具体到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系数保持稳定,且对公共图书馆发展的影响较大,说明这一指标对公共图书馆发展存在较强的促进作用,西部地区与全国范围的弹性系数变化趋势一致,均表现为U型特征。从全国范围来看,人口城市化对公共图书馆发展溢出效果依据所处分位点的位置而定,中部地区的人口城市化对公共图书馆发展的溢出效果与全国范围大致相同,由该区域公共图书馆发展水平所决定,东部地区人口城市化存在显著的杠杆效应,西部地区则表现为较强的挤出效应。

针对以上结论,三大经济区域和全国范围内经济增长、人口城市化对公共图书馆发展的影响效果与作用机制存在差异性,而经济增长是影响公共图书馆发展的重要促进因素。因此,要促进经济增长,提升GDP,实现国民经济与公共图书馆的和谐发展,鉴于公共图书馆事业公益性性质,应以社会集资、国家投入为主,自筹为辅发展图书馆事业。国家给予公共图书馆发展的资金支持是一种良性机制,也是国民经济与公共图书馆事业协同发展的出发点。人口城市化对公共图书馆发展的影响,就东部而言存在正向促进作用,而对西部地区的公共图书馆表现为挤出效应,对中部地区的公共图书馆的影响在低分位点处表现为挤出效应,在高分位点处则表现为杠杆效应,这与中西部地区的地理区位、社会、经济和文化等方面有关。因此,重视中西部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引导有效益、有市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优先向中西部转移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劳动者文化素养,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社会服务和文化服务的教育功能,彰显公共图书馆在城市化进程中的名片功能。

[注释]

① 西藏自治区部分数据缺失,在样本中将其剔除。

② 东部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山东、广东、海南、福建、上海、浙江和江苏11个省,中部包括山西、河南、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吉林、黑龙江 8个省,西部包括重庆、广西、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内蒙古11省(未含西藏)。

[参考文献]

[1]罗贤春,姚明.公共图书馆事业与区域经济的关联分析[J].图书情报知识,2013(12):26-34.

[2]郑京华.我国公共图书馆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J].图书馆,2007(3):26-28.

[3]赵新泉,等.基于面板协整模型的中国经济增长与公共图书馆发展关系研究[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2(6):44-49.

[4]陈力行,等.我国公共图书馆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初探——公共图书馆财政投入与GDP的实证分析[J].图书馆论坛,2011(4):10-13.

[5]王惠.城市化、经济增长与公共图书馆发展——基于我国省级面板数据[J].图书馆论坛,2015(12):25-31.

[6]谢会昌.我国贫困地区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影响因素[J].图书馆论坛,2016(5):49-54.

[7]俞立平.“影响因子百分位”指标的特点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6(10):103-107.

[8]曾群,等.基于投影寻踪模型的省域公共图书馆发展水平空间分异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7(1):33-39.

[9]程慧平,等.基于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的我国区域公共图书馆发展水平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5(12):19-23.

[10]郑京华.我国公共图书馆发展的区域差异分析[J].图书馆杂志,2006(5):36-40.

[11]许宪春.GDP:作用与局限 [J].求是,2010(9):24-26.

[12]姚洋,崔静远.中国人力资本的测算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15(1):70-78.

[13]刘学良,陈琳.横截面与时间序列的相关异质——再论面板数据模型及其固定效应估计[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1(12):96-114.

猜你喜欢

城市化位点人口
《世界人口日》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镍基单晶高温合金多组元置换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CLOCK基因rs4580704多态性位点与2型糖尿病和睡眠质量的相关性
基于网络公开测序数据的K326烟草线粒体基因组RNA编辑位点的鉴定与分析
城市化对经济增长推动作用的经济学研究
一种改进的多聚腺苷酸化位点提取方法
人口最少的国家
1723 万人,我国人口数据下滑引关注
中国早期城市化的动力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