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产优质甘蓝型杂交油菜盐油杂5号的选育及其制种要点

2018-04-09

种子 2018年2期
关键词:保持系父本母本

, , , 

(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江苏 盐城 224002)

经过油菜育种家多年改良,油菜产量水平已经得到大幅度提高,产量育种已经产生瓶颈。油菜生产的主要目的是冬季在土地上获得更多的食用油,因此提高油菜籽的含油率成为提高油菜生产效益的关键,也是现时期油菜育种的主要方向[1-3]。盐油杂5号(上海市中间试验名称为“Y 598”)是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优质甘蓝型半冬性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油菜新组合, 2010—2012年参加上海市油菜区域试验,2012—2013年进入上海市油菜生产试验,其品质和产量均达品种审定标准,并于2014年4月通过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沪农品审油菜2014第004号);2015年10月9日申请品种权(申请号:20151363.8);2016年1月1日获品种权公告(公告号:CNA 014344 E)。多年试种结果表明,该组合适宜在上海油菜产区及生态相似区域种植。本研究介绍了盐油杂5号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及制种技术要点,旨在为盐油杂5号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及油菜育种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 料

供试材料为东台市农科所育成的细胞质雄性不育系A 15及相应保持系B 15、本课题组育成的优质常规品系3007、秦优7号及优质常规品系6026。

1.2 方 法

1.2.1不育系及保持系选育过程

不育系盐1 A及相应保持系盐1 B为本课题组于2002年育成的陕2 A类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相应保持系。盐1 A品质双低,芥酸含量小于1%,硫甙含量小于30μmol/g(饼),含油率40.5%。

1996年春,以东台市农科所育成的细胞质雄性不育系A 15及相应保持系B 15为母本,本课题组育成的优质常规品系3007为父本杂交,经连续回交筛选,于2002年育成的双低(低芥酸、低硫甙)胞质雄性不育系及相应保持系。

1.2.2恢复系的选育

恢复系TR 598是以秦优7号为母本、优质常规品系6026为父本,于2004年春杂交,2005—2008年连续自交、测恢同时进行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鉴定选育而成。其中秦优7号为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选育的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组合[4],优质常规品系6026为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育成的双低常规品种扬油6号参试名称[5]。

在同期播种条件下,父本TR 598初花期比母本盐1 A早5 d左右,植株高度父本比母本高20~30 cm。

1.2.3组合选配过程

2008年春,用新育成的优质恢复系TR 598作父本,用低芥酸、低硫甙的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盐1 A为母本,手工配制杂交组合,该组合恢复度达到100%,而且丰产性好、抗逆性好、品质优良。2009年进行亲本隔离繁殖,进入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品种比较试验,同时进行隔离制种。2008—2010年该组合产量优势突出,熟期较早,抗性优于秦优7号,将该组合取名为Y 598,2010年参加上海市油菜区域试验,至2013年,完成全部试验,通过审定。其选育过程见图2。

图1盐1 A、盐1 B的选育经过

图2父本TR 598及杂交种盐油杂5号配组参试图

1.2.4产量和形态特征调查

盐油杂5号的产量以上海市油菜区域的多年多点试验数据为准,其形态特征和生长习性的描述源于以上同类试验。

1.2.5品质检测

采用近红外光谱仪(Foss Nirsystems.5000)对盐油杂5号油菜籽的含油率、芥酸含量、硫甙总量进行快速定量测定,其定标方程与测试大批量材料所用的定标方程相同。

2 结果与分析

2.1 盐油杂5号的产量和产油量表现

表1盐油杂5号在上海区试、生试中的产量及产油量

年份试验品种产量(kg/hm2)比ck增幅(%)产油量(kg/hm2)比ck增幅(%)2010—2011上海区域试验盐油杂5号3077.558.011271.253.15沪油212849.251232.552011—2012上海区域试验盐油杂5号2791.057.811257.309.27沪油212588.851150.652012—2013上海生产试验盐油杂5号2733.905.231307.404.07沪油212598.151256.25

表2盐油杂5号的抗逆性表现

年份试验品种  抗寒性  冻害率(%)病情指数  菌核病  发病率(%)冻害指数  病毒病  发病率(%)病情指数2010—2011上海区域试验盐油杂5号77.530.137.213.27619沪油21833321.78.671862011—2012上海区域试验盐油杂5号7.51.8817.86.1400沪油2152.59.42.74002012—2013上海生产试验盐油杂5号205116.8400沪油216.674.175.283.3600

在2010—2011年度上海市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3 077.15 kg/667 m2,比对照沪油21增产8.01%;产油量1 271.25 kg/hm2,比对照沪油21增产3.15%;在2011—2012年度上海市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2 791.05 kg/hm2,比对照沪油21增产7.81%,增产达极显著水平;产油量为1 257.3 kg/hm2,比对照沪油21增产9.27%。在2012—2013年度上海市油菜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2 733.9 kg/hm2,比对照沪油21增产5.23%,产油量1 307.4 kg/hm2,比对照沪油21增产4.07%。

2.2 盐油杂5号主要特征特性表现

2.2.1农艺性状及经济性状

盐油杂5号为甘蓝型半冬性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油菜组合。幼苗期叶头稍大,叶柄较长,叶色深葱绿,秋冬苗势较强,繁茂性好,越冬半直立,长势较强。初花较早,花期为35.8 d。全生育期230.0 d,株高169.44 cm,分枝部位47.38 cm,主轴长62.80 cm,一次有效分枝7.96个,二次有效分枝4.86个,单株有效角果数397.23个,每角20.35粒,千粒重3.82 g,种子籽粒圆形,皮色为褐色。

2.2.2盐油杂5号的抗逆性表现

在上海市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菌核病表现抗性一般,3年里菌核病的平均发病株率为22%,病情指数为8.7,菌核病抗性与对照品种沪油21相仿;病毒病抗性与沪油21相当;抗寒性较好。

2.2.3盐油杂5号的品质表现

盐油杂5号的籽粒含油率为47.82%,芥酸含量1.13%、饼粕硫甙含量18.21μmol/g,双低品质含量符合国家一级杂交种标准。

2.3 盐油杂5号制种技术要点

2.3.1严格隔离,应确保制种田前茬非十字花科使用田块,周围2 000 m内没有十字花科作物或者形成了天然隔离的田块[6]。

2.3.2父母本同期播种,苗床父母本播种量均为250 g/667 m2。移栽时先栽父本,再栽母本。父母本也可机械直播,行比2∶(6~8)。11月下旬及2月下旬必须对父本单独施肥1~2次。

2.3.3全生育期严格去杂,根据父、母本的典型特征进行严格去杂,去杂时必须连根拔除带出田外。制种田四周发现各种类型的油菜自生株及十字花科杂草要立即去除,不能遗漏。

2.3.4采取综合措施,控制母本微粉。盐1 A的微粉量很少,为确保制种安全,最好辅助化学杀雄。

2.3.5终花期及时割除父本,收获时要单收单打,严防在加工过程中的机械混杂。种子不宜在水泥场上暴晒,以免灼伤种胚,影响发芽。

参考文献:

[1]李云昌,胡琼,梅德圣,等.多亲本复合杂交提高油菜杂交种的产量[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7,29(4):377-381.

[2]单忠德,孙明法,孙红芹,等.优质高产杂交油菜盐油杂1号的选育[J].江苏农业科学,2009(3):99-100.

[3]李延莉,杨立勇,王伟荣.高含油量隐性核不育杂交油菜新品种‘沪油杂6号’的选育[J].上海农业学报,2013,29(5):109-111.

[4]李殿荣,田建华,陈文杰,等.优质油菜品种秦优7号的选育、杂种生产及纯度检测[J].西北农业学报,2010,19(3):87-92.

[5]惠飞虎,张永泰,李爱民,等.甘蓝型双低油菜新品种扬油6号选育[J].江苏农业科学,2005(4):31-32.

[6]吴晓卫,王均佩.沿海滩涂杂交油菜优质高产制种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08(9):128-130.

(本栏目责任编辑:申晓、陈婉莹)

猜你喜欢

保持系父本母本
高粱制种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传统育种进程缓慢?“一步法”杂交制种来了
不同播期对中油杂2号母本生长发育和农艺性状的影响
大豆不育系及其同型保持系生殖生长期生理特性比较研究
杂交水稻制种父本机插秧与施肥方式对其群体生长发育的影响
母本不同种植密度对制种饲用甜高粱大马力效益的影响
简述杂交玉米制种应掌握的技术要点
父本在杂交谷子化学成分分布中的评价作用
甘蓝雄性不育系PM·QM及其保持系的开花结实特性研究
玉米杂交制种中父本的管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