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扑克牌游戏的探索

2018-04-08晋城市沁水县嘉峰幼儿园李晓敏

山西教育·幼教 2018年3期
关键词:扑克纸牌扑克牌

■文/晋城市沁水县嘉峰幼儿园 李晓敏

扑克牌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游戏用具,一般在成人扑克游戏及扑克魔术表演中最为常见,在幼儿中间开展扑克游戏源于在和幼儿一起观看刘谦的魔术表演时他们特别兴奋,“老师,我们家有扑克。”“老师,爸爸教我玩扑克了。”扑克牌小巧易得,且操作方便,每个幼儿家中可能有好几副,为什么不在幼儿园开展扑克游戏呢?我这样想。可是该如何在幼儿中间开展扑克游戏呢?扑克牌的牌面上有数字1-10十种数字,有黑桃、红桃、梅花、方块四种图案,于是我结合扑克牌的特性,尝试着投放扑克让幼儿游戏。出乎所料的是,幼儿兴趣浓厚,能按图案将扑克牌分类。扑克牌游戏有效解决了班上数学领域材料紧缺的难题,因此扑克成了我们班的“桌上客”,扑克牌游戏也成了我们班里的“小课题”。我结合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发展水平,尝试进行多种小游戏,让幼儿可以在学中玩,玩中学。

小班阶段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3-4岁幼儿在感知和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方面的发展目标:认识数字1-5,能手口一致地点数5个以内的物体,并能说出总数,能按数取物;能对物体进行简单分类。因此结合扑克牌材料,我设计了“摘果子”及“分一分”游戏。

1.“摘果子”游戏

幼儿在进入“果园”时每人抽取一张扑克牌(教师有目的地只准备5以内的扑克牌),数一数扑克牌上的图案有几个,认识数字,然后再进入“果园”按数字取出相应数量的果子。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加深了对数字的认识,也练习了按数取物的能力。

2.“分一分”游戏

在带领幼儿对扑克牌的图案进行认识后,我组织幼儿将扑克牌“分一分”:按颜色分可分为红、黑两大类;按图案分为黑桃、红桃、梅花、方块四类。也可以将数字一样的扑克牌放在一起,这是按物体的数量进行分类的。

3.分组技巧

在游戏过程中,教师有时会需要将幼儿分小组进行游戏。通常教师会按性别将幼儿分为两组,但有些时候根据活动内容需要将幼儿分成四组或更多组开展活动,在幼儿还不能自主进行分组时,如果教师介入分组时间过长,则会影响活动进行。这时扑克牌的运用可以大大提高幼儿的兴趣和分组效率,一定意义上也是对幼儿的常规培养。例如当教师需要将幼儿分四组时,我们可以随机给每个幼儿发一张扑克,幼儿根据自己的图案分为黑桃、红桃、梅花、方块四组。如果需要分六组或更多,我们只需要在前期准备扑克时费点心思,根据数字来分,拿数字1、2的为一组,3、4的为一组,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中班阶段

中班幼儿在感知理解数字实际意义的基础上,还应引导幼儿观察发现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事物,体会其中的排列特点与规律,并尝试创造出新的排列规律。因此结合这一发展目标,我们可以利用扑克开展“摆一摆”“排一排”游戏,通过扑克游戏发展幼儿对数字的认识及比较大小的能力,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如在游戏中游戏规则的遵守及与同伴之间的交流等。

1.“摆一摆”游戏

这个游戏为幼儿提供了数物对应的操作机会。数物对应是数学领域中的基本发展目标,通常我们会用一些数字卡片通过“套指环”“喂小动物”等方式进行操作,但这些学具做起来相对要花费较多的时间,而且量不足。鉴于此,为实现数物对应的发展目标,我们巧妙地将扑克上的数字与图案分离,幼儿通过数一数、摆一摆,10以内的数物对应能力得到发展,同时也使我们的材料更加多样化。

2.“排一排”游戏

(1)投放数字1-10,引导幼儿按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的顺序为“数字宝宝”排队,在排的过程中幼儿进一步掌握正数、倒数,发展唱数能力。同时在序列的基础上引导幼儿随机抽取一个数,并能找出它的相邻数,理解相邻数间的关系。

(2)按不同扑克的图案进行ABCABBAAB的规律排序。可以排序的材料很多,但这种材料很普遍,方法很便捷,无形中也向家长传递了教育生活化的理念。

3.“打牌”游戏

游戏中可以两人或多人参与。第一阶段,幼儿需要学会“轮流”的游戏规则,每个人出牌时要说出扑克牌上的数字,这又一次巩固了幼儿对数的认识。第二阶段,我们调整游戏难度,轮流出牌时下家要出比上家数字大的扑克牌,在游戏中发展幼儿比较数的大小的能力。第三阶段,玩“谁会被吃掉”的游戏,两人同时出牌,如数字一样大就各自收回,如数字不一样,那么数字大的一方将“吃掉”数字小的一方,将他的牌收回,依次循环。

4.传统游戏“拉火车”

两名或多名幼儿拿相同数量的扑克牌,一张一张接着摆,如碰到和自己所出的扑克牌上的数字一样的扑克牌,就可以将这两张扑克牌之间的牌都收回,然后接着摆,以此类推。这样的游戏幼儿百玩不厌,他们在游戏中不仅要关注自己的牌,还要监督同伴出牌。这样的游戏很难分出胜负,有时马上要见分晓的时候,用仅剩的几张扑克牌也可能“起死回生”,幼儿常有意外收获。

大班阶段

大班幼儿在“感知和理解数及数量关系方面”能通过事物操作或其他方法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在这个阶段中,扑克牌也有很大的利用空间,不仅可以丰富幼儿的搭建材料,还可以发展幼儿的空间思维能力。

1.分解和组成

10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是大班的重点内容,需要大量的材料帮助幼儿操作感知,然而扑克是非常便利的一种材料,减轻了教师制作教具的负担。

2.传统游戏“捉王八”

两人或多人在开始之前先从扑克牌中取出一张,然后每人随机抽取相同数量的扑克牌,将自己手中数字相同的牌找出并放在一边,再按顺序抽自己下家手中的牌并取出数字相同的牌,以此类推,最后谁手里剩余的一张牌可以和开始前取出的那张配对,就算胜利。

3.传统游戏“加减”

在大班阶段开展“10以内的加减”,不仅可以巩固10以内加减,还能锻炼幼儿的反应能力、思维能力。具体玩法:可两人或多人,每人先各取5张牌,然后从剩余的牌中随机抽取一张,如“5”,下家就从自己的牌中选加减等于5的,如“2+3”或“8-3”,由出牌人从这两张牌中选取一张作为新的“目标”,下家依次出牌,轮流进行。

4.益智游戏“丢了谁”

这个设计源于综艺节目中的“记忆力”游戏,可以不同程度的在中、大班开展,最初我们可以少摆几张,给幼儿几秒钟的观察时间后请他把眼睛闭上,取出一张后问“丢了谁”,这个游戏可以全方位地调动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促进其学习习惯的养成。

5.扑克牌搭建

在幼儿的建构游戏中为了提高幼儿的建构兴趣,我们加入了废旧物品搭建,如纸杯、奶粉筒等,纸牌的融入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惊喜,更激发了孩子们的挑战欲望。他们想方设法让手中的纸牌站起来,有的幼儿发现将纸牌对折一下更容易操作,慢慢地他们通过操作感知纸牌搭建要静心,动作要轻,这样搭建作品不容易被破坏,还渐渐学会分工——有的负责搭,有的负责递纸牌。

“小纸牌,大能量”,一张小小的纸牌给幼儿带来如此多的乐趣,同时也带给我很多惊喜。我进一步理解了“教育活动生活化、游戏化”的涵义。做幼儿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蕴含的教育价值,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材料,做幼儿游戏的参与者,引导者,合作者,让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学。

猜你喜欢

扑克纸牌扑克牌
小扑克打出大品牌
巧算扑克牌
让纸牌“站”起来
天狗送的纸牌
混乱的扑克牌
纸牌塔的无限可能
灵活猜纸牌
算扑克牌的张数
最环保的扑克版空气加湿器
扑克牌中的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