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吉林市左家自然保护区珍禽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

2018-04-04田逸琦周子博吴忠昊闫宇超李钰婷甄晶博李沐森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18年4期
关键词:珍禽绦虫毛细

●田逸琦 周子博 吴忠昊 闫宇超 李钰婷 甄晶博 李沐森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动物科技学院 吉林 吉林 132109)

左家自然保护区地处吉林和长春两市之间,位于吉林市昌邑区西北部,是长白山余脉向松嫩平原的过渡地带,林地面积10 522公顷,属半山区。保护区内有丰富的特产资源,现有鹿狍场、百鸟园、珍禽养殖基地、毛皮动物场、野猪林等8个养殖特色小区;有果树园、山葡萄种植基地、苗木基地、花卉蔬菜培育基地、北药基地、山参种植园、食用真菌研发中心及长白山药用植物种园圃等8个种植特色小区;另有动植物标本馆、气象观测站和观光环路等设施。保护区现已建成集特产养殖、种植、教学、科研、观光度假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生态园区。

左家的气候特点适于野禽的生长,当地人饲养珍禽业起步较早,经验丰富并已初具规模。除了规模化珍禽养殖场外,还有许多农户家中圈养或散养珍禽,饲养品种有红腹锦鸡、珍珠鸡、孔雀、黑皮乌鸡、雉鸡、黑天鹅、花尾榛鸡、元宝鸡、鸵鸟、灰雁、白鹇、火鸡、白腹锦鸡、家鸽、鸸鹋、大雁鹅、鸳鸯、绿头野鸭等。由于农户不重视疾病的防治,导致许多疾病普遍发生,危害严重,其中寄生虫病比较常见,轻微的会导致禽类营养不良,进而影响产蛋量,严重的会出现大量死亡。

本文通过调查左家自然保护区内珍禽消化道蠕虫的感染情况,了解该地区珍禽的寄生虫种类、流行及分布情况,以保障珍禽养殖业的经济效益,为本地区珍禽寄生虫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的有效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试验材料

1.1.1试验器械普通光学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40mm×24mm)、手术刀、手术剪、镊子、白瓷盘(600cm×40cm),烧杯(500mL)、普通离心机、双层纱布、平皿、尼龙筛(260目)、金属筛(40目)、试管(100mm×8mm)、试管架、玻璃棒、胶头滴管。

1.1.2试验试剂饱和食盐水、50%的甘油水、生理盐水。

1.1.3试验动物吉林市左家镇3个自然村养殖的各种珍禽若干只,新鲜珍禽粪便若干份。

1.1.4试验地点吉林市左家镇3个自然村,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左家校区)动物寄生虫实验室。

1.2样品采集

将从3个自然村珍禽养殖场采集的新鲜粪便装袋,贴好标签(注明采集珍禽品种、时间、地点),送到实验室放到4℃左右的冰箱中待查。同时将从3个自然村随机抽取的珍禽标号。

1.3试验方法

1.3.1粪便检查

1.3.1.1直接涂片检查法首先在载玻片上滴50%的甘油水或者清水2~3滴,然后用棉签或镊子取少许粪便放在载玻片上,将载玻片上的甘油水与粪便混合均匀,去掉较大块的粪渣,把粪液慢慢涂薄,以载玻片可以透过印刷字迹为宜,加上盖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检查时不要有遗漏,要查遍盖玻片下的所有部分。

1.3.1.2离心沉淀检查法取5~10g粪便放在烧杯内捣碎,然后加入约100mL清水,充分搅拌均匀,用40目金属筛过滤到500mL的烧杯中,将滤液分散装到4个离心管内,以2500r/min的速度离心10分钟,反复离心3次,最后取离心管底部的沉淀物涂于载玻片上镜检。

1.3.1.3尼龙筛淘洗检查法取5~10g粪便放在烧杯内捣碎,加清水100mL混匀,用40目的金属筛将粪液过滤到500mL的烧杯中,将过滤出的滤液倒入尼龙兜中,反复加清水淘洗直至滤液变清亮,用胶头滴管取尼龙兜底部粪汁1~2滴,滴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镜检。

1.3.1.4饱和食盐水漂浮检查法取5~10g粪便放在烧杯内捣碎,加入100mL的饱和食盐水中搅拌均匀,然后将搅拌好的滤液分别过滤到几个试管中,静置30分钟以上,虫卵可以集中在上层凸起液面,用载玻片蘸取上层凸起的液面,加上盖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1.3.2珍禽剖检检查将采集的珍禽样品通过蠕虫学完全剖检法(将禽腹部向上置于盘中,用手术刀切断连接两个肩胛骨和肱骨背面的肌肉。用一只手固定头的后部,另一只手提起胸骨部,向脊部翻折,完全掀下带有肌肉的胸骨,腹部相连的皮肤与肌肉用手术刀分离开,皮肤向两侧拉,暴露出所有器官)进行剖检,检查出的虫体经过计数、清洗、固定,分装保存在70%的乙醇溶液或者3%~5%福尔马林溶液中,鉴定时,在显微镜下观察虫卵的形态特征。

1.3.3寄生虫防治调查对左家自然保护区3个自然村珍禽养殖场进行寄生虫防治调查,将调查结果与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2 显微镜镜检判断标准

2.1异刺线虫

寄生在珍禽的盲肠中,呈淡黄色,形状细长。头端有口孔(由1个唇片围成),圆柱形口囊,有1个食道球在食道的末端。雌虫尾细长,阴门开口于虫体中部稍后方。雄虫尾直,末端尖细,有两根不等长的交合刺(右侧细长,左侧短粗),有一圆形的肛前吸盘,有几对性乳突。

物镜100倍检查,虫卵为椭圆形,灰褐色。卵壳厚并且光滑,内有未分裂的卵细胞。

2.2毛细线虫

2.2.1有轮毛细线虫寄生在珍禽的嗉囊和食道中。前端有1个球状的角皮膨大部。雄虫长15~25mm,雌虫长20~60mm。

2.2.2鸽毛细线虫寄生在珍禽的小肠中。雄虫长8.6~10mm,交合刺长约1.2mm,交合刺鞘长2.5mm,交合刺上有较细横纹。尾端两侧有铲状的交合伞。雌虫长10~12mm。

2.2.3膨尾毛细线虫寄生在珍禽的小肠中。雄虫长9~14mm,食道部较长,大约占整个虫体的一半,尾部两侧各有一个大而明显的伞膜。交合刺很细,呈圆柱状。雌虫长12~26mm,食道部较雄虫短,大约占整个虫体的1/3,稍膨隆的突起上有1个阴门开口。

物镜100倍检查,虫卵一般呈橄榄形,两端分别有透明卵塞。

2.3蛔虫

蛔虫是珍禽体内最大的一种线虫。寄生在鸡的小肠中,白色,虫体的表皮有横纹,头端有3个唇片。雄虫尾端有10对尾乳突和尾翼,有1个椭圆形或者圆形肛前吸盘,一对等长交合刺。

物镜100倍检查,虫卵为椭圆形,有深灰色、较厚并且光滑的卵壳,新鲜虫卵内有单个卵胚细胞。

2.4有轮赖利绦虫

寄生在珍禽的小肠中,虫体较小,头节较大,有突出于前端,且有小钩和轮状相似的顶突,吸盘上无小钩。体侧边缘有交替排列、不规则的生殖孔。许多卵囊存在于孕节中,每个卵囊中仅有1个虫卵。物镜100倍检查。

2.5四角赖利绦虫

寄生在珍禽小肠后半部,是珍禽体内最大的绦虫,顶突上有100个左右的小钩,头节比较小,有卵圆形吸盘,吸盘上有小钩。成节生殖孔均在虫体一侧,虫卵存在于孕节中的每个卵囊中。

2.6棘沟赖利绦虫

寄生在珍禽的小肠中,外形与四角赖利绦虫差不多,在顶突上有200多个小钩。类似圆形的吸盘上有小钩。节片一侧的外缘上有生殖孔,孕节中的子宫最后形成含有虫卵的卵囊。

物镜100倍检查,虫卵类似球形,有较厚的卵壳,双层结构,具有放射状条纹且无色透明的是外层,有褐色胚膜的是内层,虫卵内含有六钩蚴,没有梨形器。

2.7球虫卵囊

用物镜400倍检查,发现球虫卵囊呈卵圆形或长卵圆形,无色。

3 致病作用以及症状

3.1异刺线虫

3.1.1致病作用珍禽异刺线虫寄生于珍禽体内的时候可以引起珍禽的肠黏膜出血损伤,幼虫寄生在盲肠黏膜时可引起盲肠肿大,盲肠肠壁上形成许多结节,有时会发生溃疡,代谢出来的产物可以引起机体的中毒反应。而且,珍禽异刺线虫也是“黑头病”的病原体,当同一只珍禽体内既有异刺线虫又有组织滴虫感染时,异刺线虫的虫卵就会有组织滴虫侵入,即便虫卵排到体外,组织滴虫仍可以得到异刺线虫卵壳的保护,不至于受到外界某些环境因素的伤害而死亡。当珍禽误食了这种含有组织滴虫的虫卵后,则同时感染了组织滴虫和异刺线虫,会导致珍禽发生“盲肠肝炎”病,非常容易引起死亡。

3.1.2症状患病的珍禽主要出现食欲不振、下痢、消瘦以及贫血,成年母禽的产蛋量减少甚至停产,雏禽生长缓慢,因逐渐消瘦而死亡。

3.2毛细线虫

3.2.1致病作用成虫侵入所寄生的部位,对机体造成机械性及化学性的刺激。轻度感染时,珍禽的嗉囊和食道壁有轻微的炎症,致黏膜增厚;重度感染时,则有明显的炎症和黏膜增厚,而且伴有黏液性的分泌物以及脱落、坏色的黏膜组织。

3.2.2症状病禽食欲减退、消瘦,并伴有肠炎。感染严重时,雏禽和成年禽均可发生死亡。

3.3蛔虫

3.3.1致病作用幼虫侵入黏膜后破坏了肠黏膜以及肠绒毛,导致肠黏膜出血和发炎,更易导致病原菌侵入而引起继发感染,在肠壁上会看到结节或者颗粒状的化脓灶,感染严重时,会有大量的成虫聚集在一起,互相缠结在一起,容易引起肠阻塞,还有可能引起腹膜炎或者肠破裂,而且它的代谢产物一般也是有毒害作用的,经常会导致雏禽生长发育缓慢,成年禽的产蛋量降低。

3.3.2症状成年禽感染较轻的一般不表现出症状,严重感染的会有贫血、产蛋量下降等症状出现。雏禽会出现生长发育受阻、精神不振、行动缓慢、呆立不动、翅膀下耷。食欲不振、便秘和下痢会交替出现,而且有时粪便中会混有带血的黏液,病禽会因逐渐衰弱而死亡。

3.4赖利绦虫

3.4.1致病作用赖利绦虫是大型的虫体,大量感染时虫体聚集,造成肠阻塞,严重的甚至导致肠破裂而引起腹膜炎。它的代谢产物被机体吸收后会引起中毒反应,严重的会出现神经症状。

3.4.2症状病禽常表现出消化不良、食欲废绝、腹泻、消瘦、产蛋量下降甚至停止产蛋。雏禽生长发育缓慢甚至停止,还容易继发其他疾病而最终死亡。

3.5球虫

3.5.1致病作用球虫为细胞内寄生虫,通常寄生于宿主的肠上皮细胞,有的寄生于胆管或肾脏上皮细胞内。通常寄生于禽类肠上皮细胞。球虫的裂殖体在肠上皮细胞大量增殖,破坏肠黏膜,引起肠管发炎和上皮细胞崩解,使消化机能出现障碍,营养物质不能吸收。由于肠壁的炎性变化和血管破裂,大量体液和血液流入肠腔,导致禽类消瘦、贫血、下痢。崩解的肠上皮细胞变为有毒物质,蓄积在肠管中不能迅速排出,使机体发生自体中毒。

3.5.2症状患禽病初精神不好、羽毛耸立、头卷缩、呆立一隅;食欲减退,泄殖孔周围羽毛被液体排泄物污染、粘连;严重的出现共济失调、翅膀轻瘫、食欲废绝,嗉囊内充满液体,黏膜苍白,迅速消瘦。粪便呈水样或带血。

4 试验结果

4.1通过对采集来的粪便样本用动物寄生虫粪便检查法检查发现,异刺线虫、毛细线虫以及蛔虫感染最为严重,其次是绦虫、球虫感染较多。结果见表 1、表 2、表 3、表 4、表 5 和表 6。

表1 左家镇兴隆珍禽养殖场珍禽动物寄生虫感染情况(2017年6月10~30日)

表2 左家镇福兴珍禽养殖场珍禽动物寄生虫感染情况(2017年8月22~31日)

表3 左家镇庆丰珍禽养殖场珍禽动物寄生虫感染情况(2017年9月1~30日)

续表

表4 左家镇淑萍珍禽养殖场珍禽动物寄生虫感染情况(2017年10月1~15日)

表5 左家镇小塘村珍禽养殖场珍禽动物寄生虫感染情况(2017年10月16~31日)

表6 虫卵的感染情况

粪便检查法的显微镜下虫卵图片,见图1、图2、图3、图4和图5。

图1 毛细线虫卵(物镜100倍)

图2 异刺线虫卵(物镜100倍)

图3 球虫卵囊(物镜400倍)

图4 蛔虫卵(物镜100倍)

图5 绦虫卵(物镜400倍)

4.2通过粪检法,对疑似感染寄生虫珍禽,随机购买珍珠鸡、雉鸡、白腹锦鸡、贵妃鸡、花尾榛鸡、野鸭、乌鸡各10只进行剖检,结果见表7。

表7 活禽剖检结果

由表7可得知,线虫感染比较严重,绦虫其次,球虫有感染,但发病症状不明显。珍珠鸡寄生虫感染最严重,雉鸡其次,贵妃鸡与乌鸡也有部分感染。

5 分析与讨论

5.1寄生虫种类

通过对吉林市左家镇周边3个自然村饲养的珍禽进行调查,初步掌握了这一地区珍禽寄生虫病的感染情况。庆丰珍禽场异刺线虫、蛔虫和毛细线虫感染较为严重;球虫也有感染,与该场座落在向阳山坡有关。小塘村珍禽场只有少数珍禽感染线虫,而绦虫感染较严重,与该场靠近山坡和水库有关,其余几个珍禽场也有感染,但不严重。

5.2感染原因

5.2.1异刺线虫成虫在珍禽的盲肠内产卵,虫卵随着粪便排到体外,在体外适宜的环境和温度下,历经7~12天发育成感染性的虫卵,珍禽吞噬了这种感染性的虫卵而被感染。有时蚯蚓可以误食这种感染性的虫卵,这种虫卵可以在蚯蚓的体内长期生存下去,这是珍禽的又一个感染源。感染性的虫卵进入珍禽的小肠里经过12个小时,幼虫移行到盲肠内,钻入肠黏膜中,经过一段时期的发育,重新返回到肠腔中,发育为成虫。

5.2.2毛细线虫毛细线虫的虫卵在外界环境中发育缓慢。有轮毛细线虫的虫卵在30天左右才可以发育成第一期幼虫。膨尾毛细线虫需要12天左右才可以发育成第一期幼虫。虫卵在外界环境中有较强的生命力,膨尾毛细线虫的虫卵在冰箱中可以存活1年左右,未发育完全的虫卵比发育完全的虫卵更加耐寒。

鸽毛细线虫属于直接发育型寄生虫,终末宿主吞食了具有感染性的虫卵之后,幼虫进入到十二指肠黏膜中生长发育,在感染后的20天左右,在肠腔里可以看到成虫。

有轮毛细线虫和膨尾毛细线虫属于间接发育型寄生虫,需要蚯蚓作为中间宿主,它们的虫卵在中间宿主蚯蚓的体内发育成为幼虫,进行一次蜕变成为第2期幼虫,这时便具有了感染性。膨尾毛细线虫的虫卵被中间宿主蚯蚓吞食之后的第9天,幼虫则对珍禽产生了感染性。而有轮毛细线虫的虫卵则是在中间宿主蚯蚓吞食后的2~4周才对珍禽产生感染性。珍禽吞食了含有第2期幼虫的蚯蚓之后,蚯蚓被珍禽消化掉,幼虫逸出。有轮毛细线虫的幼虫在珍禽的食道和嗉囊内钻入黏膜,在感染之后的19~26天发育性成熟。膨尾毛细线虫的幼虫通过珍禽的小肠钻入到黏膜,在感染后的22~24天达到性成熟。

5.2.3蛔虫雌虫在珍禽的小肠内产生虫卵,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在有氧、适宜的温度、湿度条件下,经过18天左右的发育,成为感染性的虫卵。珍禽吞食了这种感染性的虫卵或者吞食被感染性虫卵所污染的饲料或者饮水而感染。蚯蚓也可以吞食这种虫卵,所以,当珍禽吞食蚯蚓时也可以感染珍禽蛔虫病。

感染性的虫卵在珍禽的腺胃和肌胃内孵化出幼虫,随后进入十二指肠内停留8~9天,在这8~9天内进行第2次蜕变成为第3期的幼虫,之后钻入黏膜中进行第3次的蜕变成为第4期的幼虫,而后再经过18天左右重新返回肠腔,进行第4次的蜕变成为第5期幼虫,随后继续发育成为成虫。

5.2.4赖利绦虫四角赖利绦虫和棘沟赖利绦虫的中间宿主均为蚂蚁。虫卵被蚂蚁吃了之后,在体内经过2周左右的发育成为似囊尾蚴。珍禽采食了含有似囊尾蚴的蚂蚁之后,经过3周左右的时间幼虫在珍禽体内发育成成虫。

有轮赖利绦虫的中间宿主是蝇类和甲虫,虫卵被蝇类或者甲虫吃了之后,经过15天左右发育成为似囊尾蚴。珍禽吞食了含有似囊尾蚴的蝇类或者甲虫而感染,大约经过20天时间幼虫在珍禽体内发育成为成虫。

农村目前大多不重视散养珍禽饲养管理,珍禽白天一般都散养在院子周围,晚上一般都圈在一个狭小、潮湿、通风不良的窝内,窝内粪便长期堆积,珍禽一般直接卧在粪便上。再加上散养户对疾病防控意识及其薄弱。综合上述原因导致了散养珍禽寄生虫发生严重。

5.3防治措施

5.3.1加强饲养管理保持适宜饲养密度。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在地势高燥的地方修建禽舍,根据不同的品种和生长阶段提供相应富含维生素的全价日粮,提高机体的抵抗力。禁止饲喂霉变、不干净的饲料以及饮水。成年珍禽大多数为带虫者,建议雏禽和成禽分开饲养,运动场地或牧地也应分开。

5.3.2保持环境卫生要保持活动范围内清洁卫生,粪便不要污染到饮水、饲料和用具。料槽和饮水器应该每隔1~2周进行一次沸水消毒。运动场上的粪便要及时清理,集中进行生物热处理。运动场以及牧场最好在固定时间段内更换新土。

5.3.3消灭中间宿主经常清除粪便,定期消毒,减少珍禽与蚯蚓、蝇类、蚂蚁及甲虫类等中间宿主接触的机会。

5.3.4加强宣传大力宣传科学养禽知识,使养殖户意识到寄生虫病对养禽业的危害,清楚地了解寄生虫病的一般性知识。

5.3.5科学驱虫在驱虫之前,了解感染情况并且做好临床调查,然后再选择高效、广谱的驱虫药物。为防止药物中毒,大群驱虫之前,事先要进行小群驱虫试验。蛔虫和异刺线虫流行的地区,每年至少进行3~4次定期驱虫,雏禽在2月龄左右进行第1次驱虫,以后每隔1~2个月进行一次驱虫。

6 治疗

对于异刺线虫、蛔虫、毛细线虫治疗,可以使用哌嗪、噻苯唑、丙硫咪唑、左旋咪唑和伊维菌素等药物。对于毛细线虫的治疗,可以使用左旋咪唑、甲苯唑、丙硫咪唑等药物。对于赖利绦虫的治疗,可以使用硫氯酚,剂量为成禽每千克体重100~200mg,雏禽应适当减量。丙硫咪唑,剂量为每千克体重15~20mg,使用时与面粉混合制成丸剂,一次性投服。氢溴酸槟榔碱,剂量为每千克体重3mg,使用时配置成0.1%的水溶液口服。对球虫多以预防为主,多在饲料和饮水中加入氨丙琳、常山酮、克球多等药物预防,并且要交替用药。

猜你喜欢

珍禽绦虫毛细
鲫成鱼绦虫病治疗一例
金属3D打印复合毛细芯孔径配比对环路热管特性影响
宇航级平板式毛细泵环路热管研制成功
珍禽常见疾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
栩栩如生——《写生珍禽图》
鸡绦虫病症状及治疗
环路热管用双孔毛细芯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牛羊绦虫病的预防和中西医治疗分析
体内出现绦虫的原因
提高珍禽育雏成活率的关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