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自媒体时代高校德育环境的挑战及发展趋势

2018-04-03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德育工作德育环境

(马鞍山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 马鞍山 243000)

0.引言

高校德育创新发展,是指高校德育工作者在总结我国高校德育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把握时代特征、强化问题意识,对高校德育基础理论、德育实践体系、德育保障体系进行相应改革与发展,以培养德才兼备的现代化人才的过程和结果。

1.自媒体时代高校德育环境的挑战

1.1 高校主流意识形态主导地位被弱化

高校德育环境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而构建起的德育教育环境,社会主语核心价值观具有理论指导作用,是高校德育环境的根基。在传统的高校德育环境构建当中,思想观念的传播渠道相对单一化,这使得主流意识形态在高校校园环境当中具有绝对的影响力,能够保证大学生价值取向不被社会思潮所误导。自媒体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以及自媒体工具的普及化,极大的扩展了大学生的信息获取与传播途径。从知识传播的角度讲,通过自媒体的应用能够优化大学生的学习方式,拓宽大学生的知识获取空间。但是互联网空间的开放性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由于相关法律制度并不完善以及一些消极思想向高校校园的恶意渗透,使得高校德育环境的稳定性被打破,多元化的社会思潮以及消极思想削弱了主流意识形态在高校德育环境中的核心影响力。

1.2 高校德育环境二元异质化

高校德育环境是对大学生展开德育教育的重要教育途径,旨在通过文化育人的德育理念将德育知识逐渐渗透给大学生,进而实现培育大学生优秀道德素养的教育目的,所以高校德育工作的重心就是对高校德育环境进行科学的构建。传统的高校德育环境的构建基于高校德育教育模式,也就是单一化现实教育空间。自媒体时代的到来转变了传统的大学生认知途径,使大学生的信息获取与认知向着网络化方向发展。高校德育环境只有全面覆盖大学生认知空间才能实现高校德育教育目的,所以自媒体时代的到来颠覆了传统的高校德育环境,使高校德育环境被迫向网络化发展,形成现实与虚拟的二元异质化形式。高校德育环境的这种转变是被动的,也是紧迫的。很多高校德育工作都没有及时采取应对策略,甚至还没有做好进行转变的准备,导致这些高校的德育工作难以有效开展、大学生的素质成长处于真空状态。如何及时调整高校德育环境的构建策略、与时俱进的展开立体式德育教育,是当先高校德育工作所面对的严峻挑战。

1.3 大学生价值观呈多元化发展

多元化社会思潮在高校思想与舆论环境当中的蔓延与渗透,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德育教育的影响力被严重削弱,大学生的价值观受到各种思想元素的影响而多元化发展。大学生价值判断标准的失衡,影响了大学生对道德标准的判断,使得传统道德行为规范难以再对大学生发挥引导与界定作用。大学生的思想理论功底相对薄弱,对复杂的社会思潮缺乏正确判断的能力,对于丰富的网络信息充满好奇心,更向往缺少道德约束力的网络环境。大学生价值判断标准的复杂化和多元化为高校德育教育的展开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2.自媒体时代高校德育环境的机遇

2.1 自媒体丰富高校德育环境构建维度

自媒体既是一种信息传播形式,同时也是一种文化体现形式。通过对自媒体工具的应用,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以及学习方式都产生了改变,并且使得人们形成了一种特定的自媒体化的行为方式,包括网络语言、网络交际方式、网络互动方式等。这些特定的行为方式在现实生活中是无法呈现的,在当其在虚拟平台中进行呈现的时候,则体现了一种特定的文化色彩。高校德育环境的构建,必须向着网络方向拓展,并需要与网络环境实现有机融合。而高校德育环境的教育效力正是体现在文化层面,所以高校德育网络化拓展的过程,就是与自媒体文化进行有机融合的过程。通过对自媒体的应用,能够转变高校德育传统育人观念的一些弊端,使其教育策略更具灵活性和具体性,同时也使得教育方式更加强调人性化和多元化。高校德育环境为实现育人能力的提升,必须进行合理的优化,特别是向网络维度的延伸。而自媒体技术的应用,从教育策略的构建到具体的教育实践方式,都极大的丰富了高校德育环境的构建维度,给予高校德育教育的创新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2.2 自媒体拓宽高校德育环境教育途径

高校德育环境的传统教育途径只是简单的书本教育和教师的言传身教,这种单层面的教育途径以及不能满足高校德育教育的人才培养要求,高校德育环境只有将大学生的认知途径全面覆盖,并将教育途径向其全面拓展,才能有效实现高校德育教育的教育目标。自媒体的应用不仅能够实现教育途径的拓宽,而且能与大学生的实际生活更加贴近。进而是高校德育教育真正实现了生活化教育和实践化教育。同时,自媒体强大的互动功能使高校德育教育途径更加立体化,丰富了德育教育内容的趣味性和灵活性。通过自媒体技术的融入,首先从时间层面实现了教育途径的拓展。大学生可以利用生活时间进行德育知识的了解和学习,进而使德育环境的影响力得到了强化。其次是从空间上实现的教育路径的突破,帮助帮助高校德育教育知识走出课堂和书本,在网络平台中实现了多样化的传播。学生可以在任何的地点都能够通过对自媒体工具的使用而获取德育教育知识。

3.自媒体时代高校德育环境的发展趋势及路径

3.1 高校德育理念的人本化发展

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信息传播更加自由化、立体化、丰富化,突破了时间与地理空间的限制。进而使得每一个自媒体的应用者或者应用端口都能成为信息源,极大的强化了个人在信息环境中的重要性。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的标志就是个人获得了更好的价值实现空间,高校德育教育在自媒体时代的推动下,将转变单向灌输的传统育人理念,教育并鼓励大学生挖掘自身内在潜能和优秀素质,并极力提升大学生的个人修养。实现高校德育理念的人本化发展。我国高等教育提出了“立德树人”的人本教育实践方向,其理念核心是提升并强化人才的个人素养和道德品质。高校德育是践行“立德树人”的核心教育路径,所以人本化发展是新时期高校德育理念的核心方向。

3.2 高校德育过程的精细化发展

自媒体在高校德育教育的实践过程中的应用,使高校德育工作者能够运用更加丰富的教育手段和途径。高校德育方式的丰富性,能够使得高校德育内容更加有效的实现向大学生的传递。高校德育工作者应秉承以人为本的高校德育理念,全面而准确的掌握大学生的个人实际情况。进而能够更具针对性的对大学生实施育人策略,实现的高校德育过程的精细化发展。利用自媒体工具的信息传播优势,对大学生展开精细化的德育教育工作,是提升大学生道德素养的有效途径。高校德育过程的精细化,应落实在高校环境的不同维度之上,并且需要秉承一定的高校德育实践原则。高校德育工作者首先应从高校德育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上进行着手,既要保证精细化德育过程的科学性又要体现精细化德育过程的艺术性。

3.3 高校德育方法的综合化发展

自媒体在高校德育工作中的具有多方面的实践应用途径,高校德育通过对自媒体的应用能够使教学空间获得极大的延伸,实现了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课堂教育与课后教育、院校教育与生活教育等多层面立体式的综合化发展趋势。在传统的高校德育方法实践中,不仅难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而且只能局限于课堂教学和院校文化熏陶两个层面。教学手段的单一化,使得高校德育最终的教育实效力大为降低。而通过对自媒体的应用而实现综合化发展的高校德育方法,不仅突破的传统教育的壁垒,而且能够实现与学生生活实际的紧密结合。

高校德育教育工作者可以使用自媒体互动工具对大学生的网络活动进行关注,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网络行为,从而掌握大学生现实生活情况,并针对大学生的个体情况制定具体的德育工作内容。自媒体工具的应用能够帮助大学德育工作者传播德育知识,也能够帮助大学德育工作者获取大学生动态信息。综合化的高校德育方法,是将高校德育工作落实到大学生实际需要的有效途径,并且通过真实体验的过程能够使大学生切实感悟到高校德育的内涵。

3.4 高校德育环境的开放化发展

高校德育环境的开放化发展是高校德育的总体性方向,也是社会发展对高校德育工作提出的必然性要求。高校德育环境本身是一个综合化的概念,不仅包含着德育教育的实施维度,如网络空间、社会空间、校园空间等,也包含着空间内的所有高校德育涉指物,如德育物质资源、德育精神资源、德育理念、德育方式方法等。所以影响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因素,都应界定在高校德育环境当中。所以高校德育环境的发展,首先就是对高校德育环境中的多方面影响因素的控制。自媒体技术在高校德育工作中的应用,使高校德育实现了对网络空间以及的学生现实生活空间的拓展。同时也对德育理念、德育方法等影响大学生德育水平的关键因素实现了优化。未来的高校德育环境将面向世界、面向精神空间进行拓展,实现高校德育环境的开放化发展。

4.结语

由于自媒体时代的到来,高校主流意识形态主导地位被弱化、高校德育环境二元异质化、大学生价值观呈多元化发展,是自媒体时代高校德育环境的挑战。通过对自媒体技术的应用高校德育实现了全面的优化与升级,进而使得高校德育空间实现了创新与拓展。未来的高校德育理念将更加人性化、德育方法将更加综合化、德育过程将更加精细化。进而形成了立体化和开放化的高校德育环境。这是自媒体时代下高校德育环境发展的必然性趋势。

【参考文献】

[1]段俊霞,刘菊.自媒体时代高校德育环境的优化路径探析[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6,05:132-136.

[2]王敏,邹燕矫.微时代高校德育工作三题[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04:168-171.

[3]戎俊.新媒体时代高校德育环境的建设[J].求知导刊,2014,09:10-11.

猜你喜欢

德育工作德育环境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