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出导向法”理论下大学英语听说教学模式研究

2018-04-03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产出导向法英语口语导向

仝 丹

(大连航运职业技术学院 辽宁·大连 116052)

英语听说教学是大学英语整体英语课程中的重中之重,同时也是大学生提升英语成绩的主要渠道。然而,在以往的大学英语听说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师采取的教学模式过于单一,促使大学英语听说课堂教学质量不高,影响了大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提升。而将产出导向法理论运用到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能够改变这一教学现状,产出导向法理论是在以往输出与输入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将输出与输入教学放在重要的教学位置,对培养大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具有促进作用,进而能够提升大学英语听说教学质量。

一、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

产出导向法理论是2015年北京外国语教授文秋芳提出的,其是一套适用于英语教学中的全新理论体系。产出导向法理论是在以往输出输入理论中发展而来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对英语教学具有促进作用。产出导向法理论运用到英语教学中,主要关注于英语教学效率提升问题,针对学习对象是中高级英语学习者,探讨的内容是大学生如何运用英语知识更好的就业。产出导向法理论是由英语教学流程、英语教学理念、英语教学假设构成的。英语教学流程是英语教学假设与教学理念实现的形式,是教师在评价、促进、驱动等教学阶段发挥引导作用,进而实现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英语教学理念是产出导向法理论的指导核心思想。产出导向法理论提倡全人教育说、学习中心说、学用一体说理念,全人教育说,是指在英语教学中,不仅应该提升大学生英语知识运用能力,同时还应该体现育人的教育目的,启发大学生的英语思维,进而培养大学生英语素养。学习中心说倡导大学生为教学主体,教师为教学中的引导者,进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英语教学假设为英语教学流程提供理论的支持,其由选择性学习假设、输入促进假设、输出驱动假设所构成。选择性学习假设是根据产出需要,并从输入材料中选取有用的内容,实行深度的加工、记忆、练习,进而优化英语教学质量;输入促进假设是指,在输入驱动下,教师适当的为大学生提供可以促成输入的内容,进而使大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取得良好的受益。输出驱动假设主要提倡英语语言学习的目标与驱动力,促进大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1]。因此,将产出导向法理论运用到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能够促进大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提升,使大学生能够更好的运用英语知识内容,帮助大学生解决英语输出难的困境,进而促进大学生更好的就业。

二、产出导向法理论下大学英语听说教学面临的挑战

(一)教师面临的挑战

将产出导向法理论运用到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要求教师应该摆脱以往的授课模式与教育理念,应该将产出导向法理论的教学目的与驱动力作为英语听说教学的重点内容,教师在此教学环节中还应该发挥自身引导者作用,促进大学生更好的产出英语知识,提升大学生英语知识运用能力,进而培养大学生英语素养。然而,相比较以往的教学模式,产出导向法理论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英语教师应该具备一定的英语教学能力与英语语言能力,同时还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调控与管理素养,从而才能够更好的运用产出导向法理论。教师可以在以往大学英语听说教学基础上,对产出导向法理论进行分析,结合实践运用模式,突破以往的授课模式,以大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改变以讲解为主的教学模式,以大学生主动学习教学模式为主,从而对大学生英语能力进行综合培养。此外,教师在运用产出导向法理论时,还应该不断的学习,借鉴当前一些较好的教学模式,结合产出导向法理论为大学生授课,为大学生提供丰富的英语教材内容,强化自身引导与点评能力,从而为开展产出导向法教学模式打下坚固的基础[2]。

(二)大学生面临的挑战

将产出导向法理论运用到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不仅为教师授课带来一定的挑战,同时也为大学生学习带来一定的挑战。一方面,产出导向法理论提倡大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以教学活动形式,或者问题形式引导大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而大学生从以往被动接受知识内容,转变成主动参与者,难免会存在一定的不适应,诸如,与同学一同合作、探讨、分析英语知识内容的不适应,或者是大学生心理出现的不适应,虽然这些不适应会为大学生自主学习带来一定的学习困难,但如果大学生能够遵从教师的引导,克服心理与行为上的不适应,那么会使大学生学习、心理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出,同时还能够促进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进而使大学生在产出导向法理论下更好的学习英语知识内容。另一方面,产出导向法理论对大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大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热情,全身心的投入到英语实践活动中,才能够逐渐提升大学生英语综合学习能力,进而才能够体现产出导向法理论的根本教学目的。产出导向法理论不仅能够提升大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同时还能够培养大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使大学生具有热情的学习英语知识内容,进而培养大学生英语素养。

三、产出导向法理论下大学英语听说教学模式的策略研究

(一)听说驱动

产出导向法理论下,有效实现大学英语听说驱动教学模式,需要教师与大学生共同做到以下几方面。

首先,开展英语交际场景。教师为大学生开展英语交际场景是听说驱动教学模式中的第一步骤,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英语知识内容,为大学生设置一个英语交际场景,鼓励大学生积极主动的融入到交际场景中,带动大学生英语输出的积极性,进而使大学生更好的学习英语知识内容。例如,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将知识内容整合,为大学生营造一个真实的英语交际场景,激发大学生输出英语兴趣,进而使大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其次,大学生完成英语交际活动。大学生完成英语交际活动是英语听说驱动教学模式的第二步骤,而教师为大学生开展英语交际场景,也是大学生的英语语言输出活动,大学生在英语交际场景中,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根据自身所想通过英语知识有效的表达出来,使大学生英语达到有效的输出锻炼,进而培养大学生英语语言使用能力[3]。基于一部分大学生存在英语输出障碍,以及大学生对英语知识的理解能力存在差异性,教师可以采取分层次教学模式,为不同层次大学生设置不同的交际任务,鼓励大学生说出英语,使大学生能够在不同层次中结合自身所学勇敢的输出英语,使大学生在产出导向法理论下取得英语输出进步,从而为大学生英语输出打下坚固的基础。

最后,教师向大学生说明英语产出任务。教师通过了解大学生前两个步骤的训练情况,可以向大学生提出该节课的教学目标,以及向大学生说明在英语交际场景中需要产出的英语知识内容,使大学生对学习目标与英语产出内容具有一定的了解,使大学生在交际场景中注重产出该英语知识内容,进而实现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的有效性。具体而言,英语教学目标有两种,一种是语言类英语目标,另一种是交际性英语目标。在交际性英语目标中,大学生只需要掌握英语句型与词汇的输出即可,而在语言类英语目标中,需要大学生根据英语教材内容进行统筹学习,系统性的掌握该课程的理论知识,并能够在英语交际场景中做到英语产出形式,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地发挥引导者的作用,使大学生快速的完成英语产出教学任务,进而使大学生更好的掌握英语知识内容。

(二)英语口语任务

产出导向法理论下,教师应该根据英语知识内容,为大学生精心布置英语口语任务,使大学生在真实的英语交际场景中,感悟与体验英语知识,从而实现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的有效性。

第一,让大学生了解英语口语产出任务。大学英语教师应该在英语口语训练中,让大学生了解英语口语产出任务,进而引导大学生完成输出英语任务。事实上,大学生对英语口语产出任务的了解,也是解决大学生英语输出困难的有效途径。也就是说,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前提整合英语知识内容,将英语知识内容分成若干个子教学任务,在教学中引导大学生逐个完成英语产出教学任务,进而使大学生有效的完成英语产出任务。值得注意的是,基于大学生的个性差异、学习能力、英语口语能力的不同,教师在设置英语产出教学任务时,应该尊重大学生的差异性,根据大学生实际设置英语产出任务,使大学生能够顺利的完成英语产出任务。因此,英语产出教学任务在设计上不能够太简单、也不能太难,应该难易结合。

第二,以听促进说。教师设置以听促进说的英语产出教学活动中,能够更好的培养大学生英语口语与运用能力。在此过程中需要英语教师为大学生提供符合大学生实际的英语听力资料,使大学生能够结合自身英语产出不足情况,具有针对性的听资料,并获得有效的英语产出资源,进而促进大学生英语知识的掌握。事实上,大学生在经过之前英语产出训练中,已经对英语知识具有大概的理解,加之听英语资料,使大学生对知识的进一步巩固,加深大学生对知识的印象与记忆,提升大学生英语学习能力。

第三,英语交际口语任务展示与练习。当大学生在英语听力教学中对知识内容进一步掌握时,教师应该为大学生再次设计输出教学活动,并给予大学生几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让大学生对自身所学的英语知识进行整理,进而在下一个英语输出环境中使大学生更好的产出英语。在此英语输出环节,需要教师对若干个教学任务整合,为大学生创设新的英语交际场景,并为大学生提出相对应的教学问题,引导大学生在英语输出环节中进行分析与讨论,使大学生在讨论、分析知识中获得对体验与感悟,进而使大学生在输出环节中对英语知识具有创新的认识。

(三)英语口语产出评价

产出导向法理论下,不仅能够创新教师以往的教学模式与理念,为大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口语输出场景,同时还能够实现教师评价的有效性。

第一,区别性与针对性评价。教师对大学生的评价是对大学生学习知识的总结,同时也是促进大学生后续学习工作开展的必要环节。教师在对大学生输出与产出环节的评价,除了应该体现评价的及时性,同时还应该确保评价的区别性与针对性,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评价的有效性与指导性。对于输出与产出而言,由于大学生个性与学习能力存在差异性,故而,大学生产出与输出英语成效不一,而教师如运用以往一视同仁的评价机制,会影响大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提升。此外,采取区别性与针对性的英语评价机制,能够为大学生设立学习的自信心,使大学生能够更好的输出与产出英语,进而促进大学生的全方位发展。

第二,补救性评价。补救性评价是英语教学活动中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虽然大学生通过产出导向法能够有效掌握英语知识内容,但随着教学进度的发展,会形成新的教学问题,对于这些教学问题教师应该合理的运用,而不应该过早的对大学生进行评论。因此,教师应该根据教学问题,采取针对性的补救评价方式,进而使大学生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结语

综上所述,英语听说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获取英语知识与掌握英语技能的主要途径。产出导向法理论是在以往输出与输入理论中发展而来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对英语教学具有促进作用。而将产出导向法运用到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对提升大学生英语学习能力具有一定的意义。因此,产出导向法与英语听说教学相结合,能够实现大学生英语输出与产出教学模式,帮助大学生解决英语输出与产出的困境,进而使大学生全方位发展,促进大学生就业。

猜你喜欢

产出导向法英语口语导向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偏向”不是好导向
初中生的我们怎么训练英语口语?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产出导向法下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研究
产出导向法指导下的大学英语读写结合教学尝试
犬只导向炮
浅论“产出导向法”研究及其应用
如何加强及应用英语口语教学
浅谈加强高中英语口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