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旅游”精准扶贫辟新路

2018-04-03陈晓

农家书屋 2018年3期
关键词:老牛黄河旅游

陈晓

2016年,国家旅游局与国家体育总局提出,到2020年,全国体育旅游总人数达到10亿人次,占旅游总人数的15%,体育旅游总消费规模突破1万亿元。这一目标,促使各地积极探索“体育+旅游”精准扶贫的新路径与新模式。

冰雪赛事唤醒沉睡的老牛湾

老牛湾位于山西和内蒙古交界处,以黄河为界,往南是山西的偏关县,北岸是内蒙古的清水河县,西邻鄂尔多斯高原的准格尔旗。

黄河从这里入晋,内外长城在这里交汇,著名的晋陕蒙大峡谷以这里为开端,黄土高原沧桑的地貌特征在这里彰显。2017-2018全国大众速度滑冰马拉松系列赛(老牛湾站)于1月28日举行。这是山西省首次举办全国性冰雪赛事,也是以“体育+旅游”方式助力打造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旅游板块的一次扶贫攻坚尝试。

九曲黄河十八弯,神牛开河到偏关,明灯一亮受惊吓,转身犁出个老牛湾。万里长城自辽宁告别鸭绿江后,翻越千山万岭在偏关终于和滔滔南流的黄河第一次见面了。

老牛湾,因长城与黄河在这里第一次握手而闻名天下。这里明朝时是一座屯兵的城堡,为成化三年(公元1467年)所建。老牛湾堡紧临黄河的山崖上,有一座至今保存完整的砖砌空心敌楼在日夜俯瞰着黄河。

因为少了灌木丛树的遮挡,冬季的老牛湾显得愈发辽阔一些。结了冰的河道依旧蜿蜒曲折,却比平日平整明亮了许多。安卧在残雪之中的长城,一直延伸到岸边,它和沐浴着夕阳余晖的崖壁以及矗立在崖壁之上的古堡相互呼应着,构筑成一幅油画般的山水胜景。

随着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举办权的获得,以及第四届全国大众冰雪季的全面启动,滑雪产业成为体育产业中乃至旅游产业中附加发展最快、潜力最大的领域。

中国旅游研究院最新发布的《中国冰雪旅游发展报告(2017)》显示,2016-2017年冰雪季,我国冰雪旅游市场规模达到1.7亿人次,冰雪旅游收入约合2700亿元,中国已经成为冰雪旅游的大国。

2017-2018全国大众速度滑冰马拉松系列赛共分6站,老牛湾是本次比赛的第五站,也是本次赛事报名人数最多的一站。本次赛事由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大众冰雪部主办、山西省体育总会承办。来自国内外冰雪俱乐部的数百名选手及滑冰爱好者在偏关老牛湾景区万家寨库区黄河冰面展开角逐。

为了配合这次赛事,2017年12月30日,老牛湾冰世界盛大开幕,推出冰车、冰壶、冰上自行车、冰上保龄球、冰上钓鱼等十多种游乐项目。

这是老牛湾景区第一次在冬季营业。老牛湾景区根据景区特有的黄河峡谷资源和优质黄河冰面优势,确定了冬季主打老牛湾冰世界的策略,打造冰雪产业旅游品牌,让冬季的老牛湾成为辐射周边200公里半径内城乡居民冬季运动和休闲旅游的理想目的地,从而实现淡季不淡的目标。冬季的老牛湾不再冬眠,冰世界已接待游客5000余人次。

河流深切,两岸石崖高耸、峡谷夹峙,黄河在这里曲折前行,在百里长峡中形成了美丽的大回环。老牛湾黄河冰面上天然形成的闭合环形“豪华赛道”,线路全程弧度较大。让老牛湾景区成功拿下了本次冰上马拉松赛事的协办权。而老牛湾黄河冰层最薄处超过40厘米,远远高于15厘米的国家安全标准,也能够保证人们滑冰时的安全。

冰上马拉松、长城、古堡、黄河,体育与旅游在这里实现深度融合。

老牛湾村是黄河入晋后的第一个村庄,位于万家寨水利枢纽上游15公里处。1998年万家寨水库建成蓄水,全长70多公里的“高峡平湖”横空出世。老牛湾村一带的水域变成了青碧一色,长峡平湖,倒影婆娑,让昔日奔腾的黄河水呈现出安静的一面。一时间,媒体争相报道,旅游者纷至沓来……

“十年九不收”“男人走口外,女人挖野菜”的老牛湾村依托黄河、长城等资源做起了旅游。

老牛湾景区与老牛湾村22户经营农家乐的村民、老牛湾村委会签订了合作协议,并联合成立老牛湾农家乐联盟。在规范管理和增量资金的支持下,老牛湾村农家乐改变了以往的低端散乱经营、盲目竞争局面,在市场营销、经营规范、服务设施、服务规范、服务水平和经营收入等多方面实现服务改善和提升。所有参赛人员的住宿、餐饮、交通均由景区免费提供,老牛湾站奖牌的正反面都体现着浓浓的老牛湾风情。

贫困县体育旅游焕发生机

2017年7月,山西代县举行了“2017中国·代县·雁门关国际自行车骑游大会”,吸引了2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余名选手参加,让代县这个贫困县出了一次大风头。

代县是一座有20多万人口的小县城,因为位于太行山集中连片贫困区,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村就有236个,贫困人口47258人。2002年,代县被国务院列为国家体育总局定点扶贫县。在2002年之前,代县人的生活中很少有“体育”这两个字。

代县体育运动管理中心主任侯发平在体育部门工作了30年,他回忆,在2002年之前,代县的体育基本是个空白,“印象最深的是一次去村里的一所学校调研,学校唯一的体育设施是绑在一颗枣树上、两根绳子系个木棍做成的秋千”。

在代县挂职副县长的国家体育总局工作人员王刚介绍,这些年来,总局先后派来14个工作组、27个司局级单位、32名扶贫队员,以体育为特色,给当地带来了大量的物资、技术和人才,使代县的体育教育、体育设施、体育场馆建设和群众性健身活动得到优先快速发展。

侯发平介绍,十多年间,代县经过了体育意识培养、农村体育场地设施、县城体育场馆建设的“输血阶段”,如今体育已经进入了“造血”阶段。

“377个行政村,除了40多个空壳村之外,在2012年实现了体育场地设施全覆盖,”侯发平说,为普及体育意识推广的健身秧歌,早已实现村村有队伍,乡乡有比赛,每年夏天乡村两级的“秧歌联赛”要持续一两个月之久。

代县除在滹沱河湿地公园建设了五大体育文化活动广场外,又在2013年投资1.65亿元在新城区建起了可开展各种比赛的多功能综合体育中心。

然而作为拥有2000多年建城史,境内有4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上百处市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代县却长久以来“一铁独大”,发展主要依靠铁矿。侯发平形容代县在旅游文化开发上常年是“捧着金饭碗要饭”。

“铁矿行情低迷,深厚的文化积淀,加上这些年建设的体育设施,为转型累积了条件。”侯发平说,代县在2015年提出“体育+旅游+文化”的转型发展思路,通过体育撬动旅游文化,促进转型发展。

2011年国家体育总局援建的雁门关国家登山步道正式对外开放。2015年雁门关景区被国家体育总局文化发展中心授予体育旅游精品景区。数据显示,2016年底,代县各体育协会会员人数达3000余人,参加体育活动人数超过30%。

2016年以来,代县在国家体育总局的帮扶下,先后举办了“寻找美丽中华”全国旅游城市定向系列赛、2016中国·代县·雁门关国际骑游大会和代县“博克森杯”2016中国大学生篮球精英赛暨“战·无极”拳王争霸赛。

这些比赛吸引了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数千名职业、业余选手参赛,上百家中外媒体报道,这使得代县的知名度迅速提高。

骑游大会后不久的“十一”黄金周,代县旅游人数增加了10%。“关键是住宿的游客大幅增加,从旅游途经地变成了目的地,”一名当地酒店管理人员说,基本上县城酒店全部爆满,代州熬鱼等土特产供不应求。

去年前十个月,仅雁门关景区旅游人数达到75.3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2.9亿元。这带动的就业岗位增加和群众增收等让当地振奋。

目前中国体育休闲旅游产业每年增长30%到40%。一方面,体育休闲旅游弥补了传统旅游发展的诸多局限,例如景观的季节性、资源的有限性等;另一方面,中国体育旅游市场正逐渐从传统的观赏型旅游向体验式旅游发展,“平民式”体育和“体验式”旅游渐成主流,符合人们的旅游消费需求。

如今,代县已将“体育+旅游+文化”的发展战略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将继续以体育产业这个新引擎,拉动文化旅游产业不断发展升级和帮助百姓脱贫致富。这个位于山西北部、雁门关古长城脚下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找到了一条转型发展和脱贫攻坚的新路。

“金字塔式”体育扶贫可持续

扶贫先扶志。在不少贫困村,基层组织战斗力不强、乡邻纠纷时有发生、群众“等靠要”思想严重等老大难问题,制约着国家扶贫政策的落实。开展体育活动能激发村民的积极性和进取心,一场篮球赛打下来,常常就会化解矛盾、握手言和。正如一些村干部所说,体育扶贫就像“双面胶”,一面促团结,一面鼓斗志,改变了乡村风貌。

以体育项目命名的地方,广西藤县象棋镇或许算是独一份。前段时间,广西壮族自治区体育局定点扶贫村留村第一书记李泳知忙里忙外,操办一个象棋赛,参赛选手是象棋镇16个村的贫困户。

“靠体育聚人心、促扶贫,效果可不赖。”李泳知的底气,来自一年多来的驻村经历。留村是个贫困村,以往体育活动在这里几乎为空白。如今,村里建起3个篮球场,铺设了健身路径,村民打牌的少了,锻炼的多了,精气神大大改观。连续两届乡村运动会的举办,更让全村拧成一股绳,扶贫工作越干越顺畅。

将体育融入扶贫,近年来成为一些地方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有益探索。在广西、贵州、山西、宁夏等地,各级体育部门结对帮扶贫困村,兴学助教、改善文体设施,试水体育产业脱贫,使更多贫困群众共享体育事业发展成果,加快了脱贫致富的步伐。

体育扶贫带给贫困地区群众实实在在的帮助,也在不断更新贫困地区群众对体育价值的认识。贫困群众并非没有体育需求,关键要“缺什么,补什么”。在广西藤县塘步镇南安村铺设健身路径时,原本一套13件器材,到了村里只有七八件。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叶正福犯嘀咕“为啥缺斤短两”,后来才明白省体育局的良苦用心,“只配备群众最需要、利用率最高的器材,不搞面子工程,省下钱能让更多贫困村受益。”

对于“输血式”体育扶贫,重在多方筹措资金,优先向贫困地区、老少边穷地区倾斜,让更多贫困群众享有基本公共权益。2016年国务院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普惠性、保基本、兜底线、可持续”成为公共体育服务建设的关键词。“在贫困县贫困村‘脱贫摘帽’的进程中,体育系统不仅不能缺席,更要服务大局、发挥作用。”广西壮族自治区体育局局长李泽说。

2016年10月,《“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出台,如何让贫困群众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上不掉队,一些地方不断开动脑筋,创新体育扶贫机制。以广西为例,当地创建了全国首个全民健身志愿者服务百县千乡活动,仅2016年就有12969名志愿者下沉基层,深入111个县市区的1123个乡镇、128条街道和1000个“脱贫摘帽”贫困村组织体育健身活动,传授科学健身技能。据统计,该活动共为4650名留守儿童开展了236次体育活动,为6万多名留守人员进行了体质监测。

广西壮族自治区体育局群众体育处处长陆学杰介绍,这些志愿者都是从高校招募的大学生,利用假期回到各自家乡进行体育扶贫服务,每人仅补贴150元。如此巧借外力,破解了基层体育部门人手短缺、资金匮乏的难题。“2017年我们还加入了老年志愿者,一个带10个,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陆学杰说,层层渗透,就形成“金字塔式”的体育扶贫新机制。

借助体育营造“扶贫济困,你我同行”的社会氛围,充分传播了正能量,让贫困群众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而探索精准扶贫的“体育路径”,尝试不断打出组合拳,力求做到既多方合力、又精准发力,则让脱贫攻坚之路越走越宽广。

猜你喜欢

老牛黄河旅游
老牛垦荒
多彩黄河
黄河宁,天下平
『黄河』
老牛不流汗
旅游
老牛的田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
自喻“老牛”也奋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