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检察摄影的使命和担当

2018-04-02马荣壮

法治新闻传播 2018年3期
关键词:检察工作检察可视化

■马荣壮

(作者系浙江省检察摄影协会常务副会长,此文系作者在“新时代法治生活可视化表达”研讨会上的发言)

一张好的图片胜过千言万语。大数据时代,眼花缭乱的信息充斥于社会的方方面面,精彩纷呈又难辨真假。尽管大数据时代为我们提供了多种可视化表达的方式:文字、数据、图形、视频等,但我认为,摄影是最直接、最可信赖的表达方式之一,它通过现场记录的方式,客观准确地反映事件本身,让读者直接看到事件的本来面目,这种现场感、细节感、真实感是文字和图形等其他表达方式难以企及的。作为一个摄影人,更加关注的是摄影图片的力量和作用。

不得不说,检察机关对摄影图片可视化表达还有不完善的地方。主要表现为:重视程度不够,整体性、系统性还考虑不足,主动意识还不强,形式还不够丰富,深度挖掘不够,碎片化、表面化现象较为明显,自我欣赏现象浓厚。

新时代有新的使命和担当。作为检察摄影人,理应在主动融入新时代,按照最高人民检察院张军检察长提出的“讲政治、顾大局、谋发展、重自强”的工作要求,围绕检察工作大局,紧贴检察的主责主业,真实记录检察事业发展的每一次脉动,真切反映检察人员在维护公平正义过程中的每一分努力,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用摄影的力量讲好检察故事。

一要有讲好检察故事的职业责任感。我们比其他摄影家更熟悉和了解检察工作,更清楚检察工作的重点和亮点在哪里,更懂得检察人肩上履行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职责的分量,更理解检察人工作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因此,我们更能拍出反映检察工作的好作品,这是我们的优势,更是我们的责任。当前,随着检察机关改革的推进,检察工作正按照强化法律监督的目标深度转型中,在这一过程中,一定会有生动而有趣的故事发生。随时记录这一转型期的检察工作,既有内容,又有意义,值得检察摄影人多思量。

二要有讲好检察故事的职业情感。一幅好的作品,不仅有优美的光影,更主要的是作品所表达的真挚情感。情感是作品的灵魂,作为检察摄影人,我们要带着对检察事业炽热的情感和对职业的无限忠诚,观察检察人在不同岗位上的作为;也要通过作品,从严肃的检察工作中挖掘包含检察独特职业情感和职业情怀的作品。

三是要有讲好检察故事的职业敏感。从形式上看,检察工作没有夸张的肢体动作,除了一身制服,很难拍摄出有形式感的作品,但检察人的内心同样是丰富的,只要用心观察,细心体会,并以检察独特的职业敏感,一定能捕捉到许多具有检察特色的精彩瞬间。

猜你喜欢

检察工作检察可视化
基于CiteSpace的足三里穴研究可视化分析
思维可视化
努力实现公益诉讼检察工作新跨越
检察版(五)
基于CGAL和OpenGL的海底地形三维可视化
检察版(四)
检察版(十)
检察版(九)
“融评”:党媒评论的可视化创新
以文化建设引领检察工作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