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四个智慧”改进检察新闻宣传工作

2018-04-02■钱

法治新闻传播 2018年3期
关键词:张军检察工作新理念

■钱 舫

(作者系检察日报社总编辑,本文摘编自作者于2018年6月8日在检察日报社全国记者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思路清则方向明。张军检察长对检察新闻宣传工作和报社工作的重要指示,既有“道”的指引,也有“技”的点拨,既有宏观层面的,也有微观层面的,蕴含着丰富的理论内涵,体现出鲜明的实践导向,为我们指明了努力方向。其思想核心,归结起来就是:检察新闻宣传要有政治智慧、法律智慧、监督智慧、宣传智慧,为受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检察新闻宣传产品,努力实现政治效果、社会效果、法律效果的有机统一。具体来说,要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在报道方向上,要突出检察特色,强化专业报道

张军检察长指出,新闻宣传必须要有特色。有特色才能感染人、引导人,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才能激励更多的检察官,才能让群众知道这是检察院的声音,才能达到宣传的目的。对于检察新闻宣传而言,最核心的特色就是检察二字。

突出检察特色,就要围绕检察中心工作,找准检察新闻宣传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报社编委会一直非常重视从大局特别是检察工作全局出发,确定采编工作的思路和重点,并对重要选题、版面安排进行审慎把关。希望各地驻站记者也要认真学习领会中央和高检院精神特别是张军检察长指示精神,正确把握法治建设和检察工作大势,把握新时期检察工作的重点和要求。只有心中有大局有重点,才能克服仅从地方角度思考问题的局限性,才能作出正确的新闻判断,避免盲目选题、埋头写稿,使自己的采访报道站位更高、更加对路。

突出检察特色,还要在具体的新闻稿件中突出检察环节检察领域的特点,凸显检察工作的职责和作用。比如,刑事法庭其实是我们公诉人的平台,法官是主持人,公诉人在法庭上是主角,起到引领、主导作用,是主动的,律师是被动的、法官是居中的。我们报道时,就要把公诉人在庭上的表现和作用凸显出来,把公诉人的努力和形象展示出来。从这样的角度去写,就体现了以庭审为中心,以公诉为主角。公诉人的作用、责任、自豪感、职业荣誉感就体现出来了,检察特色也凸显出来了。但在实践中,我们有的记者只是简单地抄抄判决书、起诉书,或者拿着法院的通稿就把稿件写了。这样的稿件自然是无法突出检察特色的。

当前,突出检察特色要特别注意新时期检察工作理念的宣传。在这方面,我们已经有一条具体的措施,那就是大家看到的“每周社评”专栏。开设这个专栏,目的是为了落实张军检察长到报社调研时的讲话要求,深入阐释高检院党组重要决策和新时代检察工作理念。栏目以每周一期的频率刊出,由专人主笔,社长总编亲自把关。该栏目在系统内外引起了较大的反响。许多地方的检察人员通过多种渠道表示,这个栏目确实起到了引领方向、解疑释惑、推动工作的作用。这次给大家发的范文里有一篇《做好检察工作当务之急是树立正确理念》,就很好地论述了理念的重要性,深刻生动阐明了新时代为何要树立检察工作新理念、树立新理念的目的和方向等,有很强的指导性。当然,与评论稿件不同,我们的新闻报道宣传检察工作理念,不能只是空喊口号,而是要把新理念蕴含在具体稿件中,通过我们笔下的检察工作去体现新理念,让人民群众感知检察工作新理念,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二、在报道效果上,要通过检察新闻宣传,实现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张军检察长多次强调,检察机关开展法律监督工作,必须认识到监督者与被监督者的目标是共同的,价值是一致的,只有实现双赢多赢共赢,才能更好维护宪法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才能更好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我们的宣传报道要充分体现政治智慧、法律智慧、监督智慧、宣传智慧,在报道公益诉讼、抗诉等监督工作时,一定要注意双赢、多赢,把被监督者的积极配合、自我修正同样报道出来,或者多引入第三方评价,借他们的口把检察工作宣传出来,这样的报道被监督者也会认可,对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就会真心支持,最终达到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比如,5月14日一版头条报道的《共抓长江大保护 促进绿色新发展》一稿,就很好地体现了三个效果的统一。文中采写的当地党委政府对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的支持、被监督者由不理解到理解的态度转变、人大常委会出台文件支持公益诉讼、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对检察公益诉讼的评价等等,都是通过第三方来宣传我们的检察工作,这样的宣传,各方都满意,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就体现出来了。通过这样的宣传报道,势必会潜移默化影响我们的检察官,让他们在工作中牢固树立双赢多赢共赢的监督理念,在开展法律监督工作时就会注意把握好方法、标准和要求,最终达到检察工作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三、在报道方式方法上,要提高鲜活度,充分贯彻讲故事说新闻的理念

做到这一点,需要从四个方面转变和提升。一是在报道素材来源上,要从坐等线索向上门寻找转变。过去,我们的报道线索来源之所以单一,主要是因为采编人员不够主动,坐等线索,坐等来稿,素材和稿件常常需要有人“喂食”。我多次对本部记者讲,要经常去机关各业务厅局走动走动,沟通沟通。走一走,问一问,聊一聊,新闻素材自然就有了。记者站同志也要有这个意识,不能总是围着领导转,围着会议转,围着材料转,要主动到业务处室去挖掘素材,主动去基层院找新闻素材,不能坐等各处室、基层院提供材料,甚至是通讯员把稿件报上来,记者挂个名就提交给报社了。二是在稿件的采写上,要从闭门造车向现场采写转变。张军检察长对新闻稿件的采写有一个很具体而又很管用的要求:见人见事见面。也就是说,我们采写稿件时,要尽量抵达新闻现场,见到新闻当事人,这样写出来的稿件才能灵活生动,充满现场感。三是在采访对象上,要从自说自话向多方评价转变。长期以来,我们的稿件大多是检察官说检察工作好,缺乏第三方评价。这样自说自话的宣传腔,导致稿件缺乏公信力、感染力,宣传效果也就大打折扣。各位记者在采写稿件时,除了采访检察人员之外,还要多采访新闻事件当事人,多采访党委、政府、人大等相关部门人员,多采访与事件相关的群众,用第三方评价来体现检察工作的成效。四是在写作语言上,要从编辑语言、法律语言、检察语言向群众语言转变。新时代,人民群众对新闻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果我们还继续用老一套的说教式灌输式语言,就会失去读者。因而,我们在文字表达上,要走出“术语丛林”,多运用群众爱听、听得懂、听了信的语言,多说老实话、说新鲜话、说接地气的话,多一些带泥土、沾露珠、冒热气的新闻产品,让我们的新闻产品更好看、更好读、更令人信服。比如,5月23日一版刊发的《感受经典理论的魅力与新思想的伟力——最高检机关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训班侧记》,本来是一个比较宏大的主题,很容易流于形式,写成空洞的稿件,但是这篇稿件却写得非常生动,富有现场感和感染力。这说明主旋律稿件也是可以写得活泼耐读的,关键看下不下功夫。

四、在媒体融合上,要用好新媒体,充分发挥全媒体优势

当今世界,媒体融合发展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互联网就是新战场,新媒体就是新战力。检察新媒体已经成为检察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的新阵地,是展示检察形象的新窗口、联系人民群众的新纽带。高检院党组历来重视检察新媒体建设,张军检察长到报社视察调研时多次提到要加强新媒体建设,并对本报新媒体的“今晚九点半”栏目给予了较高评价。前不久,中央政法委陈一新秘书长到法制日报社等单位调研时,提出政法新媒体要着力提升五个方面的能力,即网上斗争能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能力、品牌创新能力、在网络舆论场上的核心竞争力——话题设置能力、“引关圈粉”能力等。我们了解到,不少记者站还承担了当地检察机关新媒体的运营管理任务,大家要按照中政委和高检院的要求,积极推动新媒体创新发展、融合发展。比如,在做好本地新媒体的同时,加强与报纸和报社新媒体的互联互通,将当地的检察信息特别是重要检察信息共享使用,既用在当地新媒体,也用在传统报纸平台和报社新媒体,必将产生立体宣传效果。今年3月31日,本报一版头条刊发的《当网友在检察微博上求助以后……》,就是新疆检察机关新媒体向我们提供的一个及时办理人民群众诉求的典型事例。当地检察机关通过检察监督帮农民工追回了一起拖欠三年的工程款。这一稿件在报纸和报社新媒体刊发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希望记者站对本院、本地区好的新媒体作品,积极向报社及所属网络新媒体推荐,共同推动媒体融合,提升新媒体影响力。

这里,我要特别强调一下案件报道工作。张军检察长多次强调,“一个案例胜过一打文件,一个案例的宣传报道胜过许多空洞的说教。”大家要站在推动检察工作、树立检察形象的高度加强案件报道,通过案件报道宣传检察工作的新举措新理念,促进检察工作创新发展。比如,死刑核准问题非常敏感,社会上对杀与不杀非常关注。如果空洞地讲政策和理念,老百姓不感兴趣,也很难接受。这就要通过具体的案件让大家感知、认识。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宣传出去,老百姓爱看,也很婉转地把不是以钱买刑的道理说出来,释放正确的理念,得到广泛认可。又比如,我们可以深入挖掘报道检察机关办理的保护产权、保障民生、公益诉讼等方面的典型案件,凸显检察机关的新举措新理念,推动各地检察机关相互交流和借鉴,促进各级检察机关更充分地履行职责、把案件办得更好,促进检察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专业能力的提升。需要强调的是,我们在案件报道过程中不能猎奇,不能采取纯自然主义只描写案情,而不注意案件报道的价值取向。在案件报道中,一定要讲政治,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通过报道检察机关办理的案件宣传检察工作的新举措新理念,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诠释党的十九大精神。要注意案件报道的社会效果,以多赢共赢的宣传实效,促进法治建设,推动社会进步,努力实现报道一案、警示一片、教育社会面的良好效果。

猜你喜欢

张军检察工作新理念
The regulation of memory effect and its influence on discharge properties of a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driven by bipolar pulse at atmospheric-pressure nitrogen
努力实现公益诉讼检察工作新跨越
新理念实干 高质量作为
世上没有卑微的工作
现代调解的新理念与新思维
国外兴起长寿新理念
新理念下再启航
以文化建设引领检察工作创新发展
检察文化与检察工作协调发展规律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对基层检察工作与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探索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