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樟子松梢斑螟为害症状及其分布与扩散趋势

2018-04-02闫敦梁李文艳卢旭弘

防护林科技 2018年10期
关键词:株率三北樟子松

闫敦梁,李文艳,卢旭弘

(1.黑龙江省森林与环境科学研究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5;2.大兴安岭营林局森防站,黑龙江 大兴安岭 165000)

樟子松梢斑螟是黑龙江省防护林研究所(黑龙江省森林与环境科学研究院的前身)在开展“樟子松病虫害普查”课题时,于1978—1980年间,在樟子松原始分布区的天然林中首次发现的[1,2]。后被中科院动物所鉴定为新种,定名为“樟子松梢斑螟(DioryctiamongolicellaWang et Sung)”,并成立了一个新种团“樟子松种团”(Mongolicellagroup)[3]。1984年在吉林省蛟河县吉林林学院实验林场发现该虫为害红松人工林,这是首次为害红松的新纪录[4]。2002年在黑龙江省富裕县富裕林场发现该虫为害樟子松人工林,这是在樟子松原始分布区以外,首次在平原区或推广区发现该虫为害樟子松人工林的新纪录。2012年又发现该虫在黑龙江省拜泉县的樟子松农防林中严重发生。2013年开展了相关调查研究,目前已基本掌握它的主要分布区域和扩散趋势,对其为害的严重性和潜在的危险性有了明确的认识。

1 为害方式及症状

该虫对樟子松的为害比较隐蔽,而且为害是渐进式的,不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往往会认为是普通的风折或流脂而被忽视。轻者影响树木生长,重者造成树木立枯或风折,使林相残缺不全。

该虫以幼虫在樟子松韧皮部和木质部之间蛀食,属于钻蛀性害虫。为害主干或较大的侧枝,使受害部位大量流脂。流出的树脂混有褐色的粪便,形成凝脂团挂于树干表面。受害较轻或虫口密度较小时,凝脂团呈零星分布,严重或虫口密度很大时,凝脂团成堆,相互连结,树干像挂满蜡一样。凝脂团表面不规则,大小不一。初期或当年的凝脂团呈乳白色,后期变为灰白色或黄白色,地面上树干周围有脱落的凝脂团[1]。

一般以10~15年生林分受害较重,从林分整体上看,幼林(7~15年生)有零星的立枯,进入林内还可看到主干从中下部风折现象;成林或林龄较大林分(15年生以上)树冠层上有零星的下垂状的枯枝,进入林内,地面上会有风折的树头或较大的侧枝。

2 原始分布与扩散情况

本次调查重点为樟子松人工林(包括樟子松种子园等),特别是樟子松重点推广的三北防护林地区的人工林。因此,调查的重点地区是黑龙江省西部的齐齐哈尔市、吉林省西部、辽宁省西部、内蒙古东部等三北防护林地区。

通过踏查和重点林分调查,设立临时样地或固定样地,调查并记录地点、被害株率、为害程度、林龄、林种、林分起源等数据。为害程度划分的初步标准为:被害株率<10%,属轻度受害,以“+”表示;10%≤被害株率<30%,属中度受害,以“++”表示;被害株率≥30%,属重度受害,以“+++”表示。

该虫在1982年被定为新种时,仍限于樟子松原始分布区。这是在樟子松原始分布区以外,首次在平原区或推广区发现该虫为害樟子松人工林的新纪录。2005年在富裕林场、新江实验林场(二者相邻)进行调查时其为害株率已达30%。2012年又发现该虫在黑龙江省拜泉县樟子松农防林中严重发生,个别林分被害株率达90%以上。2013年对新江实验林场进行调查,樟子松林分普遍发生,被害株率15%~90%,为害十分严重。同年,对齐齐哈尔市所属的龙江、甘南、泰来等县进行了调查,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其中,在齐齐哈尔绿源林业示范基地发现该虫为害长白松,在龙江县错海林场发现该虫为害红松,特别是用樟子松为砧木嫁接的红松,这是首次在该地区为害长白松和红松的新纪录。另外,加格达奇市大兴安岭营林技术推广站万亩樟子松种子园(Ⅳ区),被害株率也达70%以上;大庆市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有少量分布。2014年4月对吉林省白城市林业局、白城市林科院、辽宁省固沙造林研究所、内蒙古通辽市林业局所属的樟子松人工林进行了调查,未发现该虫的为害,但在白城市的街道绿化林中发现了该虫,并且可能成为该地区的传染源。

截至2017年年末,据有关部门调查统计,黑龙江省发生面积达1.7万hm2以上,涵盖40多个县、区或市。该虫扩散速度较快,根据4个固定样地的连年定期观测,林分一旦感染,一般会在5~7年内感染整个林分。

3 潜在的危险性

樟子松是我国三北地区的重点推广树种,面积大,种群数量多,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显著。该虫虽然起源于大兴安岭的樟子松原始林区,但随着樟子松的推广,该虫已扩散至推广地区。由于齐齐哈尔市与原始分布区较近,而且是推广樟子松较早的地区,因此该虫率先传入。目前,已调查到的各县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目前该虫在齐齐哈尔市已形成了由北向南进一步扩散蔓延的态势。虽然我们在吉林、辽宁和内蒙古东部防护林地区林业系统所属的林地中尚未发现该虫的为害,但已在该地区的部分园林绿化林中发现了该虫的存在。因此,由于调查范围有限,目前尚不能排除该虫已扩散至其他“三北”防护林地区的可能性。特别是由于园林绿化的需要,目前樟子松大苗还在由疫区(主要是黑龙江西部地区),向三北其他地区引进,这更增加了进一步扩散的危险性。

4 研究的进展与对策

4.1 研究进展情况

我们已经在生物生态学特性、为害规律、防治方法等方面正在开展研究,已经有了一些新进展:(1)该虫众数龄期为6龄,龄期重叠,各龄期幼虫同时存在并以各龄幼虫混合越冬。在齐齐哈尔地区,5月中旬开始化蛹,蛹期可持续到8月下旬。成虫5月末6月初开始羽化,羽化期可持续到9月上旬。蛹期和羽化期长达3个月以上,目前尚不能确定世代数,至少应为1年1代;(2)目前尚未找到卵。根据经验和推测,卵应产在主干和大枝的树皮裂缝中,所以卵的形态、孵化情况、初孵幼虫的体长和头宽等不详,目前已测定的幼虫最小头宽值为0.2 mm,最大为2.3 mm;(3)在为害规律方面,已确定该虫在侵入初期与主干皮部伤口有密切的关系,伤口可吸引雌虫产卵,但是随着受害株率的提高,伤口吸引雌虫产卵的作用逐渐降低;(4)只为害7年生以上的树木。林分受害程度与林龄、密度、方位及传染源的远近等有密切的关系;(5)通过树干解剖观察,该虫天敌很少,目前只发现一种寄生蜂(种名待定),自然控制力较低,寄生率在20%以下。尚未发现病原微生物,也没有发现啄木鸟的扑食现象或痕迹;(6)尽管被害株率极高,但在林间很少能看到成虫,所以,该虫具有典型的“低密度”为害特点,采用性诱剂防治可能是最佳的防治方法,目前,已开展相关研究;(7)采用内吸性药剂进行树干打孔注射防治试验,初步结果显示,效果并不明显,防治成本高。

4.2 当前应采取的对策

(1)开展普查工作,查明该虫目前的分布、扩散详细情况,如有必要,应列为检疫对象;

(2)禁止7年生以上、苗高超过1 m的樟子松大苗由疫区调出,却有需要,应严格检疫;

(3)侵入初期,该虫仅限于1株或周围数株进行重复性为害,一旦发现应尽快伐除,做无害化处理;

(4)针对幼林,在5月中旬至8月下旬,每10 d清除(或击碎)一次凝脂团,可杀灭80%的蛹;也可采用杀虫优(敌敌畏和柴油的混合物)在凝脂团的略上方进行点涂,可以杀死蛀道内的幼虫。

猜你喜欢

株率三北樟子松
2021年大通县油菜三甲害虫药效防治试验报告
我的三北
澳洲坚果杂交子代开花调查分析
三北工程要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三北工程:将沙海变成林海
三化螟田间为害丛率与为害株率相关性研究及应用
三北防护林与植树造林
樟子松造林成活率质量研究
2018年泰山东麓和南麓甜樱桃主产区冻害情况调查
塞罕坝樟子松幼林抚育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