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万紫千红总是春
——洛阳市老年大学建校30周年巡礼

2018-04-02

老年教育(老年大学) 2018年2期
关键词:建校洛阳市老同志

洛阳市老年大学副校长  李治平

洛阳市老年大学始建于1987年,是河南省较早开办老年大学的地市之一。30年来,学校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从1987到1991年的艰苦创业阶段。建校初期可谓一穷二白,100多名学员轮流在市政府西院临时借用的一间会议室上课,当时仅开办了书画、保健和历史班。无固定教室、无专职教师、无固定教材,曾被师生戏称为“三无学校”。1992到2008年的稳步发展阶段。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1992年秋季,市老年大学终于有了自己的新校舍,使学员队伍得以稳定和扩大。同时,积极发挥市校的示范引领作用,在6个市(县区)、大企业和部属科研院所建立了15所分校,方便老同志就近就地入校学习。从2008年至今的整体提升阶段。这个阶段,洛阳市老年大学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新局面。2009年,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市委、市政府依然决定拿出2800多万元建设新校区教学楼。新大楼坐落于风景秀丽的洛浦公园大堤上,建筑面积一万余平方米。新校区教学楼的落成,使学校硬件设施有了质的飞跃,办学规模迅速扩大,教学质量显著提高,规章制度日臻完善,对全市老年人有了更强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目前,市老年大学本校共设21个学科,96个教学班,在校学员4000余人。

春华秋实,硕果飘香。30年来,洛阳市老年大学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关怀以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辛勤耕耘下,取得了丰硕成果。

政治建校取得新成效。30年来,学校始终坚持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办学首位,根据老同志关心党的事业、关心国家大事的特点,认真组织他们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部署,使老同志及时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自觉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先后举办重点热点问题专题讲座、国内外形势报告会等一百多场。特别是去年以来,我们围绕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采用报告会、专题讲座、诗歌吟咏、座谈讨论、作品展览、文艺演出等多种形式,在全校师生员工中掀起学习热潮。

近年来,我们按照中央和省、市委的要求,坚持“学为结合、以学促为”的办学方针,在加强老年教育同时,积极组织老同志服务党的中心工作,发挥他们的知识才能、经验优势、威望优势,奉献社会。如学校先后成立的老干部春天艺术团、合唱团、模特队等群团组织,引导广大学员广泛参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在关心教育下一代、社区综合治理、扶贫济困救助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通过参与这些活动,不仅使广大学员始终保持了与时俱进的认知能力,也实现了他们继续服务社会的崇高愿望,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质量兴校获得新提升。我们根据时代发展和老同志需要,设置、调整课程内容,充分体现多层次、多样化。在学制规划上,为满足不同文化层次学员的需要,不拘形式,既有长学班也有短训班,还有专题讲座。在教学形式上,实行动静结合,讲求实际、注重实效。在教学方法上,强调理论联系实际,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课堂内外结合,学习与实践结合,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人才立校结出新成果。30年来,洛阳市老年大学累计毕业学员近23万人。老同志通过在这座银发学府的积淀,既提高了思想,又增长了知识,涌现出一大批学有所成的艺术人才。有近千名学员在全国、省和地市级展演中荣获奖项;不少学员的作品编入专辑出版,还有学员出版了个人书画、诗词专著;全国和省市各类协会会员的队伍中,老年学员俨然在列。真可谓“春华哺秋实,桃李满天下”!

理论强校获得新突破。学校高度重视老年教育理论研究工作,2014年10月创办的校刊《洛阳老年教育》遵循三大功能定位:一是研究功能。以洛阳老年教育实践为基础,学习借鉴兄弟省市办学的好经验、好做法,探索具有洛阳特色的老年教育理论。二是服务功能。校刊开设九个栏目,其中教师论坛、学员心语、基层教育三个重点栏目,就是为全市老年大学师生员工提供一个学习交流的园地,为县区老年大学提供全市、全省乃至全国老年教育好的做法和经验。三是创新功能。《洛阳老年教育》创刊以来,以其独特的知识性、可读性、趣味性和良好的工作指导性,受到了广大老年教育工作者和广大学员的普遍欢迎和喜爱。

时光流逝,岁月如歌。建校30年来,我们坚持一路前行,一路探索,各项工作都取得了丰硕成果,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老年教育宣传工作先进单位” “全国先进老年大学”“全国示范老年大学”等荣誉称号。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着力增强四种意识:一要增强战略意识。科学制定老年教育发展规划,坚持把老年教育工作放在全市老干部工作和老龄工作大局中来谋划和推动。二要增强改革意识。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努力推进“互联网+”,为更多老年人接受教育创造条件。三要增强创新意识。提高老年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更新教育理念,调整课程设置,丰富教学形式,切实使老同志学到知识,陶冶情操,身心受益。四要增强服务意识。继续把政治建校放在教学首位,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要在全校师生员工中持续掀起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热潮。

始终坚持老年教育服务于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于引领老同志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增添正能量的价值取向。实现五个新突破:一是实现办学规模的新突破。抓紧对行署路老校区校舍进行改造升级,尽量扩大教学面积,努力满足附近的老同志就地就近入校学习的需求。二是实现教学设备的新突破。2018年,新校区要开通网络远程教学系统,进一步提升学校电子化教学水平。三是实现教学管理的新突破。认真开展评选校级品牌课程活动,着力把我校具有洛阳本土文化特色的“写意牡丹画”“诗词”两大品牌课程的教材推向全国。四是实现教师队伍的新突破。要通过各种渠道掌握师资人才信息,尽可能在洛阳高校多选聘一些具有高级以上职称、对本门学科有较高水平的教师担任授课教师,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必要条件。五是实现宣传出版的新突破。要以“工匠精神”打造《洛阳老年教育》,坚持洛阳特色,坚持推陈出新,增大信息容量,丰富版面样式,创新栏目设计,努力让《洛阳老年教育》跻身全国最具影响力的地市级老年大学校刊。

“小荷才露尖尖角”,“万紫千红总是春”。走过30年发展之路的洛阳市老年大学,势头正火;面向未来,洛阳老年教育事业,前景光明。坚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亲切关怀下,全校师生员工不忘初心、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再接再厉,洛阳市老年大学必将焕发出新的青春!

猜你喜欢

建校洛阳市老同志
主编寄语
——庆祝南京农业大学建校120周年
河南省洛阳市东升第三中学
花开富贵
江西农业大学建校115周年历史回眸
洛阳市
我校举行建校70 周年校庆活动
洛阳市建设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河海大学迎来建校百年华诞
浅说老同志的圆梦追求
情真意切劲足老战士报告团的老同志共话关心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