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服装结构设计方法之比较

2018-04-01欢,刘

山东纺织经济 2018年1期
关键词:款式原型结构设计

林 欢,刘 娟

(北京服装学院 北京 100029)

服装结构设计需要以客户需求为主体,并将服装的平面图和立体形态形象的联系起来,并随着服装产业化的发展而迅速发展起来的。我国服装结构设计起步较晚、尚不完善,目前国内运用的服装结构设计方法主要来自于西方国家和日本,设计方法也存在很大差异,但是却都独具一格。为此,通过探索各种服装结构设计的方法来将其进行融会贯通,服装设计师只有对结构进行一定的分析和研究,掌握适用的服装结构设计方法,才能真正设计出“实用、美观”的服装,这对我国服装行业的规范化将起到重要作用。

1 服装结构设计方法的形成与分类

清代以前,我国在服装设计上一直沿用传统的“直线裁剪”方式,前后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直至清代与欧洲频繁接触,西式服装逐渐取代了中国传统的宽衣博袖,由此我国的服装结构设计开始采用“曲线裁剪”方式,并得到了快速发展。在1978年我国实施改革开放以后,一些最新的服装设计结构方法开始流入到国内,这些设计方法逐步和我国现有的方式进行了融合,逐渐演变成诸多方法并沿用至今。

服装结构主要包括立体构成和平面构成两种,与之对应的裁剪方法分别为立体裁剪和平面裁剪。立体裁剪是将布料贴敷在人体或人台上,直接用白坯布按照款式要求并靠设计师的视觉与感觉,采用多种手法,得到立体的服装初样,最后展开调整得到平面结构裁剪图或者直接在人台上缝制。平面裁剪的基础是掌握人体各部位的尺寸大小,然后再因地制宜地设计裁剪方案。相对于平面裁剪,立体裁剪则相对复杂,工艺也较为繁琐,因此在服装工业中应用相对较少,一般都以平面裁剪方式为主。采用平面裁剪来进行结构设计的方法我们称之为平面服装结构设计。为了便于对服装结构设计进行对比,下文将会对行业中常见的服装结构设计方法进行具体介绍。

2 结构设计方法的分析比较

在所有的服装结构设计的方法中,服装平面构成法最为常见,在我国的应用也较早。数据显示,平面构成法在建国后到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里,服装行业都是采用这种方法来生产和加工的,立体构成法应用较少。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演变,平面构成法日益完善,从操作过程看,可以分为直接构成法和间接构成法两种。

2.1 直接构成法

该方法也被称作直接制图法,在结构设计时比较直接。它不需要借助中间媒介,直接依据人体各部位的具体尺寸或者按照人体体型测量公式计算来确定各个衣片的位置和尺寸。制图尺寸方式可以分为加减法、短寸法、比例分配法和定寸法、基本矩形法等。

加减法是我国在中式服装裁剪上常用的方法,其引进时间可以追溯到清代末期。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之前,服装行业普遍采用这种裁剪方式,一直到上世纪末期,此方法仍在小型服装店内使用,对之后出现的比例分配法有很大影响。加减法将服装常用号型的各部位尺寸作为参考标准,各部位尺寸随着胸围尺寸的改变而做出改变,这些数值是经过几代师傅的总结得出,快速、易学,因此需要操作者有一定的打版经验。

比例分配法是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产生的结构设计方法,是将成衣胸围尺寸作为基数而产生了比例裁剪法。该方法依据服装成品的尺寸结合比例公式来推算出人体其他部位的尺寸,也就是说只需要对每款服装各部位的尺寸比例有所了解,就可以直接制版,按成品胸围尺寸作不同等分的方法。比例分配法操作性很强,工艺也相对简单,适合批量生产。因此,它深受我国服装行业设计人员的推崇,在服装结构设计中的地位也十分重要,应用范围很广,但是此法多是通过实际经验来把握服装的合体性,以款式分类确定放松量,因此对款式奇特的服装不易把握。胸度法是比例裁剪法的一种形式,是将人体的净胸围尺寸作为参考标准,然后确定人体其他部位的尺寸完成平面图设计。胸度法是从日本传入中国的,而日本则是通过学习欧洲服装设计方法而制定的,一般在西服裁剪中较为常见。这种方法需要测量的数据较为少,并且能够很快的完成制图,对于一些小批量的服装生产企业来说能够有效提高生产效率。但是胸度法依托的尺寸比较固定,因此对于一些特殊的群体而言适用度不高。

短寸法最早起源于欧洲,并由日本裁缝在明治维新时期带入到本国。在1937以后,日本全面侵华以后开始在我国生根,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并未得到快速发展,之后很少一部分服装设计人员采用。相对于胸度法和比例裁剪法,它需要测量的人体尺寸项目较多,并且在制图时的信息必须完备,它不仅需要测量出人体各个围度和长度,同时还要将肩膀、后背、胸等部位的宽度和斜度测量出来,以获得更加准确的尺寸信息。从实际效果看,短寸法在服装结构设计时的合体度较高,非常适合做门市加工,特殊体形量身定做,但是在服装工业中应用并不多,主要针对一些来样加工的客户进行单独生产。

定寸法属于心算方法,是由从事服装行业的工程时结合短寸法的经验总结而来。这种方法克服了裁剪款式的限制,在计算臀围或者腰围的尺寸时一律参照三市尺标准,设计者只需要将每一市寸变化所产生的偏差记住就能够将人体各部位的尺寸计算出来。定寸法采用的尺寸都是按照十进制方法确定的,因此在计算时也比较方便,深受设计者的推崇。

基本矩形法又称为黄金分割法,该方法主要参考人体的臀围和总胸围尺寸,结合基本矩形法来对整体和局部的尺寸进行计算。

2.2 间接构成法

间接构成法是以某个基础纸样媒介结合相应的技术手法来确定服装的款式尺寸,进而完成制图。这种方法是否有效取决于采用的媒介,一般按照媒介的不同可以将间接构成法分为以下几种:原型法、试穿法以及基型法等。

基型法是在二十世纪60年代初开始运用,并获得快速发展。设计师们为了加快生产工期,会同时设计多种款式的样板,并在这些样板基础上进一步进行适当改进。这种方法也被称作是中国原型法,它是按照客户需求来选择最接近的服装款式样板,并经过进一步加工和调整后,而得到最终的平面图。基型法在设计样板时一般以成衣胸围为参考标准,这一点和我国的传统制版比较契合,因此其工艺也相对简单,设计速度高,灵活性好,在服装生产加工企业中应用十分广泛。但是由于基础版型较少,市场上可能会出现同类型的服装产品。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我国魏雪晶先生在总结基型法的基础上结合国外原型法和本国比例分配法的特点创造出了基样法。该方法是以常用服装标准纸样为样板,适当修正和调整后演变为新的样板。基样法相对于其他方法更加简单,操作性强,因此在很多服装厂都相继采用。

原型法最早是从欧洲国家“立体裁剪”中脱离出来的,在日本明治维新以后进入到日本,然后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渐演变为多个流派,如文化式原型、登丽美式原型等。在上世纪三十年代以后,日本裁缝将原型法带入到中国,但是并没有推广。再后来,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我国服装院校积极的和日本服装学校进行了学术交流,并最终将原型法确定为文化式。原型法是以人体重要部位的尺寸为依据,推算出其他所需的重要尺寸,并通过转省等方式,制出平面结构图。此法可以把款式复杂的服装通过转省等操作轻松实现且操作较易实现。原型裁剪法标准化,能够将服装设计结构更加科学化,工艺相对简单,并且加工成本也相对较低,在很多服装企业中都有所应用。

2.3 直接构成法与间接构成法的对比分析

直接构成法是依据各部位的计算公式和尺寸,一步到位,直接绘制得出所需款型的结构平面图,适用于较为标准的一般服装,此法简单易学、制图快捷,但易产生误差,灵活度不高。间接构成法需要在基本制版的基础上做出增减和调整而得出,原型与所需款型的结构平面图是分别进行的,适用于各种服装,尤其是款式变化大的服装。此法灵活多变但是制图步骤复杂。

3 结语

不同的服装结构设计方法都是以人为本进行设计,他们之间既有区别也有联系,虽然原理各不相同,但是最终都是为实现服装的合体与美观。如今,运用某一种服装结构设计方法已很难满足服装小批量、短周期、个性化的需求,在服装结构的设计过程中运用设计经验在各种设计方式中建立联系,实现不同结构设计方式的相互转换与结合,将各种服装结构设计方法予以灵活运用、实现优势互补,突破设计的壁垒,提高服装行业的快速发展。

[1]孙颖,甘应进.浅谈我国服装结构设计的研究现状及发展[J].四川丝绸,2005(03).

[2]闫亦农,徐东.服装结构设计方法之比较[J].天津工业大学学报,2001(05).

[3]张宁钢.服装结构构成基本方法之比较[J].服装科技,2014(10).

[4]李琴.浅析服装结构设计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J].天津纺织科技,2013(04).

猜你喜欢

款式原型结构设计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局部加热服的款式设计及其舒适性评价
结构设计优化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包裹的一切
《哈姆雷特》的《圣经》叙事原型考证
Dream Bag
论《西藏隐秘岁月》的原型复现
最火的单品款式
BIM结构设计应用
某排水虹吸井结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