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张萱《捣练图》的艺术特色

2018-04-01贺之琳西北师范大学甘肃兰州730070

丝路艺术 2018年11期
关键词:人物画幅画线条

贺之琳(西北师范大学,甘肃 兰州 730070)

就张萱的绘画作品来说,思维方式非常巧妙,描绘出的作品也极其精准,主要为了表现宫廷内的女性生活的愁苦哀怨,以及沉重的生活。在唐朝,众所周知,女性是以胖为美。盛唐时期基本到达顶峰,因此,在张萱的画笔下,很多仕女大都是体态丰满,结实有力,注重写实效果。并且张萱非常注重曲线美,使得线条细腻、有力。并且与唐代修长的身材相结合,从而让张萱画出的仕女妖娆多姿,体态康健。

一、现实场景的取舍提炼

在画面中心偏左面的位置放置炭火的器具,绘制及其精致认真,看起来具有一种平向的透视关系,而且旁边蹲下的少女本身的动态以及在白练底下调皮的小孩形象都很难把握,《宣和画谱》中说:“(张萱)又能写婴儿,此尤为难,盖婴儿形貌态度自是一家,要于大小岁数间定其面目髫稚。世之画者,不失之于身小而貌壮,则失之于似妇人。又贵贱气调与骨法,尤须各别。”张萱通过毛笔将女孩顽皮好动的性格表现得淋漓紧致,而且细节的动作也很巧妙,所以我认为张萱舍弃大量背景的现实环境并非是绘画水平所限制。

二、画面的布局

整幅画面一共描绘的是十二个妇女在宫内劳作的场景,人物依次排列,但场景在现实生活中很少见到,这幅画基本可以分成三组,最左边拿着杵的妇女、中间三个蹲坐姿以及最右边持练的景象。整幅画分布均匀,也表现了当时对每个细节都要求完美,使人可以产生一种无限延伸的错觉。这种表现方式与当代绘画略有出入,但是并不影响整幅画的的整体性,画面中人物姿态众多,错落有致,让整个画面丰富起来。人物面部的刻画更加认真,正面的、侧面的、仰视的等等都有表现。又可以观察到黑色头发的位置呈现一条横向反复的“M”型的曲线,上下起伏,节奏明朗,仿佛可以听到木杵声从右至左绵延飘扬而去。这是画家在日常生活中认真观察所做的奇妙的艺术处理,从而使画中人物增加了很多的趣味性,打破了单一性,所以我们不会认为这样的画面是缺乏生动感的。再加上画家精细的人物面貌和精神状态以及那些使用中的器具将整个画面中的三组完美的结合在一起,起到一个桥梁作用。例如右边一个撸袖子且头微向左倾斜的妇女与中间拿扇子指向左边的妇女,并且中间又加有一个火炉使得三组互相连接。画中最左边妇女身体后仰面朝右方,又将画面完美的收住而不是再继续延展开来。

画面中每组的线的摆放排列也特别讲究,用这些排列的线条把每一组人物和谐的联系起来,可以使整幅画面变作一个整体。

三、画面的赋色

在这幅画中的用色方面,画家着重的表示了黑白灰的强烈对比,同样也不是现实生活的直接抄写,右边数第三个人因为站在重颜色的木墩前面,所以主观的选择亮眼的白色裙子,这样的对比能够让人物更加明确其位置。画面上的颜色的使用更加的丰富多彩,其中石色有石青、石绿、朱砂等,再加上花青、藤黄、胭脂等植物色。矿物色最大的特点是厚重,颜色效果会比较艳丽,如果说大面积的使用会特别难以处理,他在这幅画中,冷暖颜色和黑白灰之间巧妙的处理使得画面效果更加和谐。这幅画中的颜色主要使用红、蓝、白、绿、黑五种底色,安排布置的特别自然,这就很明显的看出来并不是直接抄写服饰的本来颜色,我们拿蓝色的来分析:右边数第四个人蓝色裙子和手拿着扇子的第七个人的蓝色上衣以及末尾的一个人的蓝色裙子相对应,除了蓝色,别的颜色也是这样的参差不齐,从而使整个画面和谐统一又不呆板,我们可以看到画家在色彩的处理运用上,是花足了功夫、考虑周全。再然后画家在渲染颜色时候安排的也很认真,先是用植物色打底,渲染很多次以后再使用石色罩染,最后让色彩的颜色表现出一种美感——颜色鲜艳又不俗气、清透又不漂浮。在张萱之前的作品中,画面中的颜色都是很少,特别是关于石青和石绿在这种工笔画中的大部分使用,张萱堪数是第一人,可以见得他是工笔人物画中处理颜色关系的大师。张萱对于颜色的把握处理在《捣练图》之前的《虢国夫人游春图》中,就已经初见端倪。

四、成熟的线条造型

讲到线条,在我看来,它是一种视觉语言,在我们的绘画中占有着重要的位置,如果线条运用得好,可以很好地表达我们的情感,这与西方作品中的线条对比来说,我们的人物画中的线条 更加生动并且带有画家的思想情感,关系着整幅画的整体感觉。从远古时代以来,石器上笨拙呆板的线条到新石器时代变作记号来使用,这样就自然而然的拥有了装饰的功能,长沙楚墓帛画的发现,使得线条在作品中的地位变得重要了起来,它的应用也变得更加自然,大大提高了其中的艺术性。张萱的《捣练图》所描绘的线条更加精致、一丝不苟。这个作品力图表现淡泊安逸的气氛,而且都是在表现女性形象,因此他在线条的使用方面着重表现其中的疏密对比,服饰上用方形线和竖直的线结合起来。人物面部的线条与凳子上的线条形成了对比,使得整幅作品看起来精致、淡雅、生气勃勃。

五、诗意氛围的营造

我们都知道,唐代追求以胖为美,所以这也成为了当时的一个潮流。张萱在《捣练图》这幅画中也自然而然的将这种潮流运用在表现人物形象上来,画面中所有的人物都表现为一种丰满的感觉,尤其是正面的妇女,在人物形象上很丰满,而不是骨感,对于五官的处理也是惟妙惟肖,巧用留白的处理,达到了以形写神的一种高度。张萱本着劳动是一种美德的想法,把每一个人物都刻画的很美,虽然这一点是有点虚构的不真实的,但是他可以把人物表现的很美丽,使得艺术和生活之间有一种默契的联系,艺术与生活也是紧紧联系着的,这是对于劳动着的妇女的一种赞美,将真实的劳作形象转变为内心散发着的自然美。

张萱在绘制《捣练图》的时候,在画面中的这些女性人物添加了画家本身的安逸淡泊的个人情怀,不仅对女性的面部进行认真的描绘,也更加仔细的把女性的姿势进行了研究。这幅画中手里拿着扇子在地上蹲着的女孩,她的头微微的向右面倾斜,并且举起胳膊挡住了脸颊,这个动作让人感觉很舒服,也很自然,虽然说画中并没有画出来烟雾,但是也能感受到像是有烟雾飘向了女孩,这幅画的最左边有一个身体向后倾斜的拉白练的女性,很准确的表现了在劳动时候的动作。另外,张萱更加一丝不苟的描绘了手部姿势:其中有一个妇女摞她的袖子,右手自然下垂,而且手指也稍稍的翘起来,很好的描绘了女性的娇弱、典雅的性格特点。画面最右面背对着的女性,她的右手仿佛是在撩动琴弦,我们也仿佛听到了悦耳的声音,整幅画面祥和宁静,张萱把他自己的内心想法表达的惟妙惟肖,把普通的劳动场景变得更加典雅富丽。

张萱的工笔人物画,带有强烈的时代感,给人一种扑面而来的盛唐之风。他笔下的人物,风雨健美,却不失婉约,带有强烈的艺术个性。张萱的作品一方面传递了大唐盛世的市井生活气息,另一方面也完美的呈现了唐朝宫廷贵族的生活场景,称得上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精品。时至今日,张萱的工笔人物画依旧引人注目,他的人物画虽然遗存千年,可其中的书画技艺、创作思想却值得我们不断深究、发现、学习。

猜你喜欢

人物画幅画线条
线条之美
你的名字是幅画
遇见大师
陆俨少人物画谱(九)
猜画
陆俨少人物画谱(二)
马海方的重彩写意人物画
大可:把线条玩到极致
关于写意人物画的断想
烧脑的线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