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艺术设计的格调

2018-04-01宗砚毅河南农业职业学院河南郑州451450

丝路艺术 2018年11期
关键词:格调艺术家传统

宗砚毅(河南农业职业学院,河南 郑州 451450)

一、格调的定义

格调,指风度;仪态。也指文章的风格。亦泛指作品的艺术风格。品格,风范。指不同作家或作品的艺术特点综合表现;也指人的风格或品格。

格调是指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美学品格和思想情操,是艺术家艺术造诣、文学修养、审美理想和思想品格的总汇体现。艺术作品的格调有雅俗之分。格调不仅取决于作者的思想境界,同时也取决于作者所能达到的艺术境界。高格调一般不仅要表现深刻的思想,健康的内容还要求艺术家要有精湛的艺术表现力。

比如说,在客厅里放一个假山,做一个喷泉,可能是农民企业家的格调。在客厅里布置一个大鱼缸,那是中产阶级的消遣。再比如某些讲格调的人衣食住行都讲究名牌。而比尔·盖茨在客厅里以一个水族宫当背景,养的是濒临绝种、很难侍候的一条鲸鲨,这种做法最需要财力、智慧和想象力,并不单纯是露富的一种手段。这是世界首富的格调。不论格调的形式如何体现,有一点是肯定的:人在创造“格调”,“格调”又反过来“创造”某个群体。一个人格调的高低与其富裕程度和所受教育 亲近自然,最高的格调的程度未必成正比。格调,有时不过是一种框架,不去理会概念上的格调,反而可以从容自在地生活,反而可能活出真正的格调来。所谓洒脱者,应该是那种既可以升格也容易降调的人。

一个人格调的高低与其富裕程度和所受教育的程度未必成正比。格调,有时不过是一种框架,不去理会概念上的格调,反而可以从容自在地生活,反而可能活出真正的格调来。所谓洒脱者,应该是那种既可以升格也容易降调的人。

二、格调与风格的关系

汉语的风格一词在晋人的著作里就已出现(见葛洪《抱朴子》等),指人的风度品格。在南朝时期刘勰的《文心雕龙》中,移指文章的风范格局。至迟在唐代的绘画史论著作中,风格就被用作绘画艺术的品评用语。近现代以来,人们广泛地在美学、文学、艺术、文艺评论等领域使用该词。风格不同于一般的艺术特色或创作个性,它是通过艺术品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更为内在和深刻、从而更为本质地反映出时代、民族或艺术家个人的思想观念、审美理想、精神气质等内在特性的外部印记。风格的形成是时代、民族或艺术家在艺术上超越了幼稚阶段,摆脱了各种模式化的束缚,从而趋向或达到了成熟的标志。

风格的本质意义还在于,它既是艺术家对审美客体的独特而鲜明的表现的结果,也是艺术欣赏者对艺术品进行正确的欣赏、体会、品味的结果,因而它在某种更深刻的意义上揭示了艺术创作与欣赏的本质特征之一──现实世界与审美客体的无限丰富性与多样性。风格是由艺术品的独特内容与形式相统一,作为创作主体的艺术家的个性特征与由作品的题材、体裁以及社会、时代等历史条件决定的客观特征相统一而形成的。艺术风格就是创作个性的自然流露和具体表现。法国作家G.-L.L de布丰有一句名言:“风格即其人”,黑格尔对此作了进一步的发挥:“风格在这里一般指的是个别艺术家在表现方式和笔调曲折等方面完全见出他的人格的一些特点。”具体来说,风格体现在艺术作品的诸要素中。它既表现为艺术家对题材选择的一贯性和独特性、对主题思想的挖掘、理解的深刻程度与独特性,也表现为对创作手法的运用、塑造形像的方式、对艺术语言的驾驭等的独创性。真正具有独创风格的艺术品能够产生巨大的艺术感染力,从而成功地实现艺术家个人特有的思想、情感、审美理想等与欣赏者的交流。艺术风格具有多样化与同一性的特征。现实世界本身无限丰富的多样性,艺术家各不相同的创作个性,以及艺术欣赏者审美需要的多样性,决定了艺术风格的多样化。即使是同一艺术家的作品,也并不排除具有多样风格的可能性。正是艺术风格的多样化极大地促进了艺术的繁荣和发展。另一方面,同一艺术家的多样风格由于其创作个性的制约而在整体上呈现出一种占主导地位的风格特征;不同艺术家之间的风格区别也不能不受到他们所共同生活的某一时代、民族、阶级的审美需要和艺术发展的制约,从而显示出风格的一致性。

三、设计作品中的格调

当今国际设计界一提到德国的产品,也许你会马上联想到精细和稳重,提到美国的产品,也许你又会联想到宽大和开放,提到日本的产品,也许你又会联想到细腻和精致,但提到中国的产品,你会联想到什么?你会感觉很难用简单的词来描述。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结果呢?原因就是中国的产品缺乏自己的设计格调。对于传统剪纸的应用归根到底就是中国元素和风格的应用。什么是中国元素?其实要说起中国的元素,我们就要先从元素说起。元素:从化学角度讲,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中国元素就是能够代表中国的一类的东西的总称。什么是中国风格?在我们的理解,中国风格应该是一种建立在中国文化和东方生活方式基础上的,并适应中国在全球经济发展趋势方向的企业和产品整体形象,而挖掘中国文化中的精髓,并顺应世界经济技术发展的时尚审美设计潮流,建立起适合创造和维护这种形象而进行设计的体制和环境,是塑造中国风格的关键。有人认为,在现阶段建立不起中国风格。虽然我们承认要在现有基础上建立中国风格不容易,但是我更认为现在已到了我们开始建立起中国风格的时候了。中国整体经济和制造业的高速发展得到全球的注目,而在这个时候正是建立中国风格的大好时机,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值得挖掘的内容非常多,中国元素在设计领域的兴起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强势崛起。在当今时代中,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渐渐的开始接受和学习中国的传统艺术。中国的神秘的传统文化己经渐渐的成为设计开发的新的热土。从现在大量拥有中国元素的设计的大量涌现可以看到设计届刮起的“中国风”。

四、设计格调应该与传统文化相结合

全球化的进程影响了当今的文化,搞笑的肥皂剧、滑稽动画片、麦当劳等进人到人们的生活,成为一种充满洋味的社会文化。新的生活方式打破了原有的社会结构,人们有了新的价值观与审美观,设计中没有了传统文化,失去了发展的根基,作为中国的平面设计,这种没有意味的作品不会被世界所认同。因此,伴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在平面设计的过程中,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是必要的。

中国传统文化优秀营养成分只要花更多的时间来挖掘,它的意义是深远的。平面设计的发展必然建立在对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基础之上,必须找到赖以生存的根基,这个根基就是传统文化。中国虽没经历西方的工业革命与现代设计运动,并不等同于失去发展本国设计的能力。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韵味,较西方文化表现的直观感性,多了些理性的浪漫理想,中国平面设计应对传统文化作深入而系统的研究,重视对传统文化的开发,运用有意味的元素,创造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平面设计作品。

五、格调在中国设计中的体现

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元素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这其中,既有外来文化的冲击,也有中国文化的翻版,也有翻版后的再创新。最重要的是文化霸权主义的影响。美国以其强大的经济支持为后盾,到处销售具有本土意识的文化产品,从而取得了世界的话语权,即使在欧洲也没有逃脱其文化侵袭。中国由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推销与文化宣传上具有明显的劣势,于是,在快餐文化泛滥的今天,为了适应经济的快速发展,原汁原味的中国元素也逐渐被同化了。机械化生产具有明显的特征就是批量快速复制性,这种复制性扼杀了传统艺术的艺术特征。传统的手工艺大多为艺术家本身所具有,不具备复制性。而现代的服装、饮食等机械化产品,因地域产生差别,不查资料,用户根本不知道该产品的功能和设计原理。而国外的职业装、西装、休闲状,到哪里都可以穿,到哪里其功能都是固定的。古代建筑领域,屋梁的飞、领、椽、柱,其面对的方向,材质等,无一不以个性为主。哪像现在高楼大厦,其内部结构都是固定不变的。要在产品中添加中国元素,现在的设计师们的思维也受限很多。所以这导致我们所能见到的产品,只要是中国元素的,几乎都具备一些共性,那就是红色,隶书或者篆民间剪纸艺术对现代图形设计的启示体的书法,灯笼,福字,镂空窗格,竖排文字,龙凤,石师或者铜狮,剪纸等。当然,这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喜闻乐见的元素,但设计师们作为文化的传授者,还应该挖掘更多的元素并加以利用宣传。

一个成功的设计作品其设计一定是契合了中国消费者内心深处的某种深层次的心理需求,不是表面化和视觉化的。“设计的内涵就是文化”,这是国际著名汽车设计大师乔治·亚罗的观点。显然,在乔治·亚罗看来,设计不仅仅是一门视觉的艺术,还是一门多交叉性的学科,需要设计师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平时的文化积累非常重要。因此,能否在设计中体现出文化的内涵,能否将中国元素巧妙地融合到设计当中,就要看设计者的知识背景和对文化的理解能力了。

总结

格调是一种精神,一种文化,一种观念,一种隐性的力量,它推动着设计的发展与创造。它随着时代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更新,不断变化。但围绕的核心仍然是对真善美的追求。

猜你喜欢

格调艺术家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如何打造高格调的农产品
一盏台灯如何提升格调?FLOW LAMP阐释何为极简与优雅
法式新格调
运动,是一种格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