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长恨歌》中杨玉环的美

2018-04-01刘丽红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湖南长沙410000

丝路艺术 2018年11期
关键词:湘灵长恨杨玉环

刘丽红(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0)

人们对于“美”的追求与探索就从未停止过脚步,美,是每个人心中的图腾与向往。而提到美人,几乎所有的华夏子孙马上就都会浮现出那一个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名字:西施、貂蝉、王昭君、杨玉环。这是千百年流传下来的四大美人,在人们心中她们的地位早已经根深蒂固。而在这四大美人中,又以杨玉环的经历最为曲折与神秘,引得后人前赴后继的对她的正史轶事进行探索。

一、倾国的容貌美

《长恨歌》乃白居易诗作中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该篇讲述了李、杨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杨玉环作为一个祸国殃民的历史人物形象,世人皆唾骂之。但她在被白居易美化了的宫廷爱情悲剧《长恨歌》中,呈现的却是一个玲珑剔透,完美无缺,外在美和内在美美妙结合的美的艺术典型。从外表看,杨玉环和赵飞燕一样,是人们公认的“倾城倾国”美女,在白居易笔下更不例外。“天生丽质难自弃”,从全身角度描述了杨贵妃的出落非凡,天生美丽超凡的姿质,光彩照人,令人称羡,就是她本身也“难自弃”。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写出了杨贵妃刚入宫时就用倾城美貌征服了玄宗。“回眸一笑”,极为具体,非常形象,尤其是“一笑”前的“回眸”二字,特别值得回味。“百媚生”,更让读者可以把自己的想象发挥到极致!“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这两句诗是杨贵妃在海上仙山的精彩“亮相”,运用的是浪漫主义手法,可谓极尽想象之能事。诗句并没有直接描写贵妃到底如何美,只是描写贵妃的穿着,但是读者照样可以借此想象贵妃的美丽,虽死犹生,多了几分仙姿与浪漫。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写的是杨贵妃如玉的肌肤,得到皇帝专设御用温泉赐浴的待遇;“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表现杨贵妃死后,皇帝思念的垂泪,思念那如芙蓉般清新美丽的容颜;“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描绘杨贵妃与皇帝在梦中相见,垂泪的面庞就像一枝春雨滋润过的梨花,惹人怜又带着脱俗的美丽。

二、纯粹深厚的内涵美

杨玉环曾受到过良好的教育,有深厚的文化修养。她曾有诗一首:罗袖动香香不已,红蕖袅袅秋烟里。轻云岭上乍摇风,嫩柳池边初拂水。

写女人舞姿,先比之秋风芙蓉,若隐若现;复比之岭上风云,飘忽不定;更比之柳丝拂水,婀娜轻柔;衬托罗袖动香,出神入化。

杨玉环有极高的音乐才华,在历代后妃中鲜见。尤其精通音律,擅歌舞。玄宗亲谱《霓裳羽衣曲》,杨玉环依韵而歌舞,歌声宛若凤鸣莺啼,舞姿翩若天女散花。“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至此,唐玄宗更是神魂颠倒:“朕得杨贵妃,如得至宝也”。

唐玄宗深宠杨玉环,最重要的一点,恐怕是杨玉环与粉黛三千不同的性格魅力。

她成熟,从不问朝廷政治,不插手权力之争,只凭她的聪慧让玄宗百般宠爱。她曾因妒触怒玄宗,被送出宫。但她不哭不闹,只剪青丝一缕,托人捎带给玄宗。玄宗最终难以割舍。他们的感情危机每次化解之后,都会更深一层。

她单纯,她天生快乐,被宠被爱只觉理所应当。她也善解人意,能把万乘之尊的帝王生活过成平常夫妻的平等恩爱,即使在马嵬坡被赐以死,她也能理解是玄宗万般无奈,对他毫无所怨,以致使玄宗“此恨绵绵无绝期”。

三、忠贞的爱情美

杨玉环对唐玄宗的爱情忠贞不渝。“侍浴”、“侍夜”、“侍宴”等是她生前对唐玄宗爱的体现,临死时对唐玄宗仍是情意缠绵,不忍离开自己心爱的人,诗人写道:“宛转蛾眉马前死。”她死后成仙,凡心不改,仍惦记着长安。身居仙境,听到汉朝使者到来,她“九华帐里梦魂惊”,心情如此激动,充分表现了她虽处人世之外的仙境,但心仍与唐玄宗连在一起。刻画了一个对爱情极其真挚而忠诚的女性形象。

四、作者着重描绘玉环之美的原因

(一)个人经历

有人认为《长恨歌》是白居易借对历史人物之咏叹,来寄托自身情感的作品。从史料中得知,白居易在年轻时曾与一个叫湘灵的女子相爱。因湘灵出身寒微,受当时社会的门第观念和风尚阻碍故而不能结婚,成为他毕生的“长恨”之事。有考证认为白居易是在结婚前几个月写出《长恨歌》的,他是为失去湘灵而感到痛苦,于是就用“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这诗句,来寄托自己对爱情的哀思之情。而白居易作为兼备中唐写实主义的高手与中唐艳情诗的主将,他笔下就不可避免地展现出杨玉环两种不同的美:当他以写实眼光来看,看到的是她祸害政治的一面,所以写出了她恶之花般的美;当他以爱情诗人去审视这段发生在半个世纪之前的爱情遗事时候,他又独具慧眼地洞悉到期间弥足珍贵的东西——纯洁而忠贞的爱情观念。在这种视角下,作者白居易赋予了他笔下的女主人公从内到外的美。

(二)突出诗歌主题

诗歌的主题无非是“长恨”二字。所谓“恨”就是遗憾、遗恨。全诗以“惊破霓裳羽衣曲”为界,分为前后两大部分。前一部分从“汉皇重色思倾国”起,叙述安史之乱前,玄宗如何好色、求色,终于得到了杨玉环。作品反复渲染玄宗之纵欲,沉于酒色,不理朝政,因而 酿成了安史之乱。这是悲剧的基础,也是致“恨”之因,这一部分的讽喻意味是很明显的。后一部分具体描述了安史之乱起后,玄宗的仓皇出逃,“六军”要求除去祸国殃民的贵妃,“宛转娥眉马前死”,是悲剧的形成。杨玉环离世后,诗歌以动人的语调,描绘了玄宗“长恨”的相思之情。玄宗借道士帮助,于虚无缥渺的蓬莱仙山中寻到了杨氏的踪影。在仙景中再现了其“带雨梨花”的姿容,并以含情脉脉,托物寄词,重申前誓,表示愿作“比 翼鸟”、“连理枝”,进一步渲染了“长恨”的主题,加重了“长恨”的分量。

猜你喜欢

湘灵长恨杨玉环
作品欣赏
香尽空珊珊
“素面朝天”究竟是面对谁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大唐艳景中的女性幻象
On chante,on s’aime
长恨双生
初心在,相思裁
韩伍古代人物画选
天遥地远,长恨鹊桥无归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