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论自信: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再读于光远《1978我亲历的那次历史大转折》

2018-03-31萧惑之

中关村 2018年2期
关键词:于光远唯一标准小平

萧惑之

Theoretical Self-confidence: Persisting in Practice is the Only Standard for Testing Truth

—A Reinterpretation of the Great Turn of History I Have Ever Carved in 1978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将改革进行到底”,“真枪真刀推进改革”,“使改革落地生根”,“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十年前的2008年,我作为于光远先生的“超级粉丝”,获得一部先生亲笔题签的《1978我亲历的那次历史大转折》(第二版第一次印刷),爱不释手,3天时间读完,且作了读书札记,并用《改变中国命运的大转折》为题,刊发在《中关村》杂志上。

十年后的2018年,恰值改革开放40周年,我们进入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更要坚持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之“四个自信”。“咬定青山不放松”,“道路自信”有方向,“理论自信”有依据,“制度自信”有保障,“文化自信”有底蕴,“四个自信”就是我们的“定海神针”!

日前,当我再读于光远先生的《大转折》时,益发感到“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理论自信的试金石。结合是年邓小平同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和《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等诸多文章去思考,更容易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意涵和深中肯綮。

邓小平鼓励真理标准大讨论胡耀邦交出一份人民满意的答卷

1978年的秋冬之交,中国要解决的问题仍然很多,可是在“两个凡是”的紧箍咒下举步维艰,不解放思想,寸步难行,“以其昏昏”,何言“使人昭昭”!需要在党的高端开展一次大讨论,通过思想交锋,达到认识统一,端正思想路线,才能步调一致。

据于光远先生的回忆,堪称思想桎梏的“两个凡是”有几个版本,但其基本含义是一样的,用华国锋同志1977年3月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定调,姑且称为第三个版本,即“凡是毛主席做出的决策都必须维护,凡是损害毛主席形象的言行都必须制止”。

1978年5月,《光明日报》刊发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尽管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还是受到高端某些“凡是派”的同志颇为顽固的抵制。

1978年10月中旬,邓小平在同韦国清的谈话中,做出了“决定中国命运大转折”应该思想先行的决定,敲响了“百家争鸣”的战鼓。关于这段历史,于光远这位“百科全书”式的大学问家,从“故纸堆”里整理资料,给出一个真实的时代记录。

当韦国清同志要在全军干部中学习讨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篇文章时,去征求邓小平同志意见,小平答复——“叶帅提议召开理论务虚会,索性摆开来讲,免得背后讲,这样好。事实求是很重要,不仅领导机关,就是一个小企业,生产队也应实事求是。……这就是毛主席讲的要解放思想,开动机器,不要思想僵化。……叶帅说,要把这篇东西印发到全国去。”联想起当年舆论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之分歧,很是耐人寻味。当《光明日报》刊发此文后,《人民日报》和《解放军报》立即转载,《红旗》杂志则采取“不介入”的态度,且组织“笔杆子”写了一篇《重温“实践说”》的文章,抹去棱角,不触及“两个凡是”的要害。其实,《红旗》杂志“不卷入本身可能就是卷入”。面对这样的复杂局面,邓小平同志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的一次讲话中批评指出,“现在发生了一个问题,连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都成了问题,简直是莫名其妙。”根据于光远的记忆,在这之前,邓小平同志和他们即“社科院”的同志谈话时就说过,“现在风声不小,对按劳分配的文章就有不同意见,主要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那篇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本来是马克思主义常识。”还语重心长地强调,“社会科学院是个研究理论讲理论的机构。理论上不能让步,我不劝你们在理论上迁就,遷就就会失去原则。”由此可见,邓小平同志一直以来对“理论自信”的高度重视,对毛泽东思想的精华“认识和实践的关系”即“知和行”的辩证法一以贯之地运用到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去。

端正思想路线的大辩论,从一个哲学常识开始,真理标准讨论与“两个凡是”的方针短兵相接,打掉了阻碍解放思想的枷锁。

历史记录在案:1978年5月10日,在胡耀邦同志的积极组织下,中共中央党校的内部刊物《理论动态》第60期发表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锋芒直指“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据说,作者胡福明已经做好了“入狱”的准备。翌日,《光明日报》转载了这篇有的放矢、锋芒毕露的文章,引起人们极大的注意,很快在学术、新闻界展开了热烈的讨论。1978年6月2日,邓小平同志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阐明了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和实际结合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再次批评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肯定和支持了正在展开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人们不该忘记的是,《红旗》杂志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冷漠态度引起邓小平同志的高度重视,他在一封来信中批复——“我看这篇文章很好,至少没有错误,我改了一下,如《红旗》不愿意登,可以送《人民日报》嘛。”还语重心长地说,“为什么《红旗》不卷入?应该卷入,可以发表不同观点的文章,看来不卷入本身可能是卷入。”

1978年6月24日,《解放军报》率先发表了《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重要文章,从理论上回答了对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的种种责难。是年9月26日,由胡耀邦同志组织的《一切主观世界的东西都要经受实践检验》的文章在《人民日报》公开发表,有力地推动了真理标准问题的深入讨论。

作为哲学家的于光远先生,先是引经据典,引用毛泽东《实践论》原文——“判断认识或理论之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如何而定。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后又考据出,早在《九评》之五文中,“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这句话“标准”两字前,添加“唯一”用语,正是毛泽东在审稿清样中加上去的。可见,5月10日那篇文章“唯一”定语就不是最早的了。

让人敬佩的是,在这场思想战线的斗争中,于光远同志和他的战友杨西光、王惠德等人的联合发言,于光远引用了列宁说过的话,“胜利了的社会主义如果不实行充分的民主,它就不能保持它所取得的胜利。”

胡耀邦同志在伟大的历史转折中,一是发动和推进真理标准问题讨论,二是平反了诸多的冤假错案。前者是思想路线,后者是组织路线。向人民交出了一份堪称完美的答卷。

邓小平改革开放的“宣言书”吹响了中国历史大转折的进军号

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同志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实际上是即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后人称之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宣言书”,改变中国命运的“进军号”,振兴中华的“里程碑”。今天重读,依然感到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小平同志是年的讲话精神,正是我们改革开放的初衷,40年来我们取得的让世界瞩目的建设成就,发端于“宣言书”;我们工作中尚存在的一些不足,或不尽人意的问题,恰恰是“改革”还不到位的地方。“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记得当年学习邓小平同志讲话时——“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成为贯穿一切工作的主旋律。

强调科学思想——“解放思想是当前的一个重大政治问题”。“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因之“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争论,的确是个思想路线问题,是个政治问题,是个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

充分发扬民主——“当前这个时期,特别需要强调民主。因为在过去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民主集中制没有真正实行,离开民主讲集中,民主太少。现在敢出来说话的,还是少数先进分子”。“一个革命政党,就怕听不到人民的声音,最可怕的是鸦雀无声”。……“一听到群众有一点议论,尤其是尖锐一点的议论,就要追查所谓的‘政治背景、所谓的‘政治谣言,就要立案,进行打击压制,这种恶劣作风必须坚决制止”。“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做‘法,不赞成领导人说的话就叫做‘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跟着改变”。“国要有国法,党要有党规党法。党章是最基本的党规党法。没有党规党法,国法就很难保障。……对于违反党纪的,不管是什么人,都要执行纪律,做到功过分明,赏罚分明,伸张正气,打击邪气”。

在民主法治“治国先治党”的方针指导下,才能解决“十年浩劫”遗留下来百孔千疮的诸多难题,“处理遗留问题为的是向前看”,采取的办法是“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实现四个现代化是一场深刻的伟大的革命。在这场伟大的革命中,我们是在不断地解决新的矛盾中前进的。因此,全党同志一定要善于学习,善于重新学习”。学习什么?“一个是学经济学,一个是学科学技术,一个是学管理。学习好,才可能领导好高速度、高水平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实践中学,从书本上学,从自己和人家的经验教训中学”。

小平同志为我们指明了“新长征”的路线图,吹响了进军号,创造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和谐氛围,从而改变了那种“问以经济策,茫如坠烟雾”、“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窘境,迎来了生动活泼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

邓小平弥足珍贵的讲话手稿记录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大智慧

众所周知,邓小平文选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文章,原是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后来成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据查,这个讲话的“最初稿”是胡乔木同志组织起草的。据韩刚先生刊发在《百年潮》访谈于光远的文章披露,小平同志看后不满意。他就自己动手亲拟了一个提纲,召集胡耀邦、于光远等来谈起草讲话稿的问题。小平同志按照这个提纲,谈了讲话稿需要重点写的几个部分的问题,需要阐明的思想观点,对方针政策都一一做了交代,讲得很具体。光远同志清楚地记得,讲话稿的题目也是小平同志提出的。小平还问这个题目好不好,耀邦说好,光远也说好,觉得题目很新鲜,醒目。……小平同志将提纲交给他们,指示他们负责重新起草稿子。

于光远在《大转折》一书中,有翔实的记录。“12月2日,邓小平找胡耀邦和我到他家里谈起草讲话稿的事情。邓小平同志自己“用铅笔在16开的白纸上”写了一个讲话稿的提纲,一共有七个问题:一是“解放思想,开动机器”;二是“发扬民主,加强法制”;三是“向后看是为的向前看”;四是“克服官僚主义、人浮于事”;五是“允许一部分先好起来”;六是“加强责任制,搞几定”;七是“新的问题”。在提纲的前边,邓小平还加了“对会议的评价”这个问题。所以加起来是八个问题。……据于光远先生的回忆,小平讲还讲到“稿子”短一些的具体要求,不能长篇大论,语言少些,干净利落一些反倒明確。今天来看,“大道至简”,文章也要“至简”,实在是需要提倡的新时代文风。

龚育之先生在于光远九十大寿时曾赋诗——“人生九十古今稀,学贯两科今更奇。不背初衷坚信念,与时俱进奔期颐”。于光远先生,这位学贯中西,兼修“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死不改悔的马克思主义者”,有句名言,“不但考古是一门学问,‘考今也是一门学问”。“有的文字材料,当初没感到有什么用处,要研究问题时就可派上大用场。我保留了20多年的3页提纲(小平讲话手稿),今天的用处就很大”。

诚然如是。今天研读邓小平同志40年前的讲话,更觉亲切,有的放矢,字字珠玑,对我们领会“理论自信”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于光远先生亲历亲为了这篇“宣言书”诞生的全过程,他留下的文字,是难得的历史教科书最珍贵的注脚。

于光远说:中央工作会议是1978年11月10日开幕的,开了20天之后,到12月初邓小平为了准备闭幕会的讲话,亲自写了3页提纲,要我组织力量为他起草讲稿。……由于邓小平对他在这个闭幕式上准备怎么讲考虑得已经很成熟,写成文字并不困难。草稿很快写出后,邓小平亲自定稿。定稿时除初执笔者外,胡耀邦和我两个人在场。讲话起草过程说明“讲话”的指导思想和重要观点的提出都是邓小平本人的。参加这个工作的胡耀邦和我当然也讲了一些话,但没有值得特别称道的。……这之后,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被誉为“第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1998年,于光远先生在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时说,重温这段历史,深刻感到这个讲话提出的基本思想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点也没过时,不但没过时,还适用于今天。“特别是现在世界历史已经跨在新世纪的门槛上,时代在前进,新时代呼唤着新的解放思想。我们今天要重视邓小平这个讲话的历史意义,更需要强调它的现实意义。

逝者如斯,在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宣言书”问世40年的今天,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次会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改革开放40周年,做好改革工作意义重大。要弘扬改革创新精神,推动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工作再抓实,凝聚起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力量,在新起点上实现新突破。

由此联想开去,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诸多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习总书记一以贯之的重要思想——“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改革再难也要向前推进”,“真枪真刀推进改革”,“勇于自我革命,当改革的促进派实干家”,“使改革落地生根”,“注重全面深化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将改革进行到底”,只有一个目的——“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猜你喜欢

于光远唯一标准小平
拉开中国改革开放大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百姓感受是评价改革唯一标准
评方小平《赤脚医生与现代医学在中国》
该如何帮你,我的爱人
放风筝
一玩就是98年
『只能后悔半小时』
难忘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