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发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

2018-03-31黄敏

师道·教研 2018年2期
关键词:名人课外阅读习惯

黄敏

小学阶段是学生阅读积累的黄金时期,我们将以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为载体,以学校、家庭、社会为框架,营造书香氛围,用阅读来填充比天空更广阔的心灵,让孩子们充满书香,充满智慧,充满气质。通过自身教学实践,我以为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学生主动积极地遨游书海,采珠拾贝。

一、发挥教材优势,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佳作美文,很适合学生反复诵读。无论是写人、叙事,还是描景状物,无不充满着迷人的美。教学中,我充分发挥教材优势,引导学生紧紧抓住课文中每一个真、善、美要素和亮点,激发学生反复去咀嚼,品味,感悟,欣赏,通过品读精美的语言文字去感受教材中一幕幕引人入胜的生活场景、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一幅幅美景醉人的图画、一段段跌宕起伏的精彩故事,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如在教学《詹天佑》时,面对这篇距离学生生活世界和情感世界都十分遥远的课文,我没有从头到尾一段一段地分析,而是别出心裁地先让孩子们自由大声读,读通读顺;再把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细细品读,如“紧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研读詹天佑怎么杰出?怎么爱国?”学生通过反复地品读感悟,不仅对詹天佑杰出的才华肃然起敬,更被他的爱国精神所震撼!再带着这种感受大胆地读课文,学生越读越投入,越读情绪越高涨,我也被感染了。透过语言文字,学生感悟到了人物形象的典型美,真正体会到了语言文字的魅力,学生学习语文的劲头更足了,学生阅读的兴趣自然更浓了。

二、借用名家效应,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大多数人都有追星心理。当然,我们的小学生也不例外,对名人也会有欣赏甚至崇拜的心理。我们要紧紧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征,并相机向学生讲述古往今来名人的读书故事,如在教学《窃读记》一文时,为了让学生体会作者对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求,我要求学生课后阅读收集岳飞“临窗听读”,匡衡“凿壁借光”,陈毅“吃墨就书”等一些名人的读书故事和名人的读书格言。在一个个名人读书爱书的故事中给学生带来十分深远的影响。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吮吸到甘霖,得到享受,阅读成果又有了一个很好的展示平台,进而产生了“我要读”的欲望,思想上也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真是“一箭多雕”。

三、开展语文活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语文教学的真谛,在于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观察生活,使语文教学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例如,我国青海玉树大地震,震撼着全中国人民的心,学生迅速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到大量反映玉树大地震的文字与图片资料,开展了一次“化州玉树心连心”主题阅读汇报活动,使孩子们在沉痛悼念死难者的同时,更从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一幅幅催人泪下的图片中再次深深体会到在大灾大难当前我们中华儿女显示出来的博大无私的爱。有同学设计的以这次地震为题材的剪报,图文并茂,构思巧妙,选材突出,打动了班上每一个读者,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在周记中,同学们还以“假如我是一名科学家”的身份纷纷为灾区的人们设计各种新科技产品,如吃一片就能饱一年的面包、能预知地震的机器人、能上天能下海的溜冰鞋、可调节温度又防雨的衣服、有超强防震能力的房子……一系列的活动激发了孩子们课外阅读的兴趣,理解与写作水平有所提高,爱心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四、加强阅读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閱读习惯对提高阅读能力和阅读质量有积极的作用,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形成,则会成为一个人的宝贵财富终生受用。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尤为重要。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的重要意义,向学生说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学习、生活、工作的重要作用,以增强形成习惯的意识性,提高其积极性和自觉性;其次,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书籍。课外阅读如果放任自流,肯定不会收到实效,同时,由于年龄、认识水平等原因,许多学生在书籍的选择上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良莠不分,阅读就失去了意义,徒劳无益,所以,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读物就显得很重要。

我利用每周一节语文课,开展“读书会”活动。要求人人带上自己所读的书,一一登台向大家介绍本周所读书的名称、内容、体会和收获等。通过介绍,大家知道了许多自己没有读过的书的书名、简要内容,并通过交流读书心得,锻炼了各自的口头表达能力及胆量。然后,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借书阅读,最迟到下周活动时间归还,这不仅仅激发了每一个学生读书的兴趣,还使学生花较少的钱读较多的书,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培养了学生爱护书籍,与他人合作的良好品质。

责任编辑 龙建刚

猜你喜欢

名人课外阅读习惯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名人摔跤后
你不可不知的中外名人
名人書系列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