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确立课程意识对提高中职语文课堂效能的影响

2018-03-31张蓉

师道·教研 2018年2期
关键词:效能语文课堂意识

张蓉

中职语文课堂效能低下现象在中职学校较为普遍,一线语文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听得无趣,课堂教学目标模糊,课堂内容安排不合理,课堂教学评价系统落后等等,该如何走出中职语文课堂效能低下的这些困境呢?

一、中职语文课堂效能低下现状分析

造成语文课堂效能低下,仅仅将原因归结为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学习主动性差等,过于片面。课堂效能低下的原因很复杂,本文大致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教材、教师和学生。中职语文现行教材还是比较陈旧,部分教材还停留在改编高中语文教材的老路上,即使有一些有职业特色的教材,例如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由倪文锦、于黔勋主编的《语文》教材,做了“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工科类”“职业模块财经、商贸及服务类”“拓展模块”的划分,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无法满足每一个专业对语文课程的不同需求。教师的理论基础、教学经验、科研能力也影响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效能,是造成效能低下的原因之一。而我们的学生,学习基础薄弱、学习动力不足、不同专业学生对语文教学内容要求的差异性等等,当然对课堂效能会产生一定影响,这也正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突破口。

二、何谓课程意识

课程意识,指对课程的敏感程度,它蕴涵着对课程理论的自我建构意识、课程资源的开发意识等几方面。处于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其课程意识的强弱程度直接影响着教改的成败及教学质量的高低,当然也影响着中职语文课堂的效能。确立课程意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归结起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认识课程功能、理解课程性质、把握教学特点。从理解-掌握-运用三个层面来说,即要理解一门课程“为什么教”,要掌握这门课程“教什么、怎么教和如何评价”,从运用的层面来理解,即学生“为什么学,学什么和怎么学”。因此,中职语文课程意识的涵义,可以归结为如下几点:

第一,活用教材的意识。我们现行的中职教材,部分都沿用了高中语文教材的内容,有部分教材做到了根据专业特点进行分类编排,但是细化到每一篇课文、每一次课堂教学内容的安排,还是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灵活处理,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所教授班级的专业特点,来对现有教材进行活用,并大胆引用教材外的资源、利用教材内容上的变化,让学生在课堂上能接触到与他们专业相近又贴近生活的学习内容,课堂效能必然大幅度提高。

第二,要有正确的主体意识。我们常说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笔者认为,学生主体意识的发挥,需要他们的学习能力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才可以进行有效实施,在学生没有足够能力成为学习主体的阶段,教师要起好主导作用。我们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可是在学生还没有学会“打鱼”的技能时,我们是不是应该考虑先给他们一片“渔场”(而这个“渔场”就是课堂)供他们练习呢?不然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效能将会十分低下,语文课堂甚至有可能沦为学生谈笑的场所。确立课程意识之后,教师应该更加明晰学生与教师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根据课堂内容以及学生层次的不同,来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并为教师的自主创造留有空间,不断探索有效的教育教学策略。

第三,要有动态生成的意识。这里的动态生成,主要是要求教师不要把课程视为一种只能被动遵循的“法定教育要素”或“法定知识”,在课程实施中不要把课程标准和相关的课程载体视为不可逾越的范本或者教条。动态生成意识要求教师成为课程的“创造者”,真正地进入课程而不做教育权力部门和课程专家的附庸。例如对于教学目标的设计,就应该根据学生课堂实际反映以及结合特定的教育场景来做出適当的调整,再通过教学反思进一步巩固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就能视为一种动态生成。

第四,要有广泛运用教学资源的意识。我们的语文课,在保留“语文味”的同时,教师要运用各种丰富的教学资源,例如其他学科的资源、信息化教学资源等等,为提高语文课堂的效能服务。广泛利用教学资源也是对教材的一种创造性开发。

第五,教师要有反思意识。在互联网+的时代,任何一种止步不前都会成倍地让人往后退步。语文教师要形成每堂课后进行反思的意识,反思学生的课堂反映,反思自身教学上的的缺陷等等。教师反思应该成为教师一种自觉的行为,它是教师自我建构教育理念的过程,教师通过反思,逐步形成课程意识。

三、确立了课程意识对提高中职语文课堂效能产生的影响

教师的课程意识在课程改革的浪潮中给教师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具备课程生成能力成为对新型教师的基本要求,而中职语文教师具备了课程意识,对于提高语文课堂效能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1.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从整体上提高语文课堂效能。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的目标与内容应聚焦于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培养。 学生在读、写、听、说的言语实践活动中体现出来的语文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是语文课程最终要达到的基本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承载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审美情趣和文化传承的重要作用,能从课程意识的高度观照课堂教学,将培养中职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内容渗透到课堂中,当教师有了一定高度的课程意识,懂得从整个语文课程动态生成的角度观照每一堂语文课,那么一定能对从整体上对提高中职语文课堂效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2. 有利于通过科学确定教学目标和内容,提高课堂效能。让每一堂语文课都具备学生现实水平的、能“有效实现”课堂目标,是教师们应该重视的问题,教学目标过高或者过低都对课堂效能造成一定影响。确立了正确的课程意识,在设立教学目标时,首先能根据文体特质来确定课堂教学目标,过去我们往往以单一的课文或者单元知识为依据确立教学目标和选择课堂内容,当我们有了正确的课程意识,教师们会站在整个课程设计的高度来观照每堂课的教学目标,例如根据文体特质对教学目标的确定,使得我们在古诗文或者文言文的教学上,更加深刻地意识到,这类文体应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在教学中应该承担起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功能,那我们教学目标就不会再单一地绑定在字词的解读、句式的翻译等等上面,而是从更高的角度来设计教学目标和选择课堂教学内容,有了文化渗透和人文关怀的课堂,效能也将大大提高。

责任编辑 邱 丽

猜你喜欢

效能语文课堂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同时多层扩散成像对胰腺病变的诊断效能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