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过情感培养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发展

2018-03-31倪树才

师道·教研 2018年2期
关键词:自主性情感数学

倪树才

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进行信息传输和情感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组织学生的智力活动,让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而且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使学生态度积极、心情愉悦、思维活跃。只有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呢?

一、抓住学科特点,培养学习自主性

自主性是学生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可以通过挖掘数学本身的内在因素来培养学生的兴趣,而培养其学习自主性。华罗庚教授说:“数学本身具有无穷的美妙,认为数学枯燥、没有艺术性,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我曾经在开学初对一个四年级的46名學生进行调查,其中一个问题是“你喜欢数学吗?”结果回答“喜欢”的10名,“一般”的16名,还有20名“不喜欢”。这个结果真让我大吃一惊,真正喜欢数学的仅仅占21.7%。我的课该怎么上下去呀?我首先考虑的是如何培养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的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展现数学符号、公式的抽象美;数学比例的协调美;数学语言的逻辑美;数学方法的技巧美;数学形体的对称美;数学习题的趣味美等。如数在生活中的运用,生活中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以及图形的平移、旋转变化等,让学生感受其奥妙,尽量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用数学的实际意义和应用来诱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例如: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时,让学生数一数全班分成了几组,平均每组几人?当每组人数不同样多时该怎么办?学生为贫困山区学生捐款的总数,分给某个班的学生,每个学生平均分到多少元等。再如,认识了米和厘米后,让学生亲自动手测量教室各种物体的长、宽、高,并让学生计算出谁比谁长多少,谁比谁短多少……这样随着一个个实际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感到数学很有趣,生活中时时处处有数学、用数学,保持和发展了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了兴趣,培育了对学科的喜爱之后,学习的自主性自然而然也就提高了。

二、营造宽松氛围,提高学习自主性

就小学而言,学生喜欢某一学科在很大程度上与他喜欢那位授课老师有很大关系。当学生喜欢哪位老师时就喜欢上他所教的课,在课堂上就感到老师讲授的内容生动有趣,以一种积极兴奋的情感去学习,从而自觉主动接受老师的教学活动,积极思维,积极配合。有人调查过,学生喜欢的教师身上最重要的显著特征为:个性与意志、才智、同情与机智、思想开放、幽默感。幽默是一种润滑剂,有利于情感的调动,正如赞可夫所说:“好的课堂教学,要有幽默,要有笑声……”因此,教师的语言不妨风趣一点,把孩子的兴趣激发起来再讲,效果反而比严肃的说教要好,这样做,可以创造出和谐的课堂氛围。反之,如果师生关系不融洽,学生怀着不安甚至对立的情绪上课,即使教学过程设计得再好,学生也很难参与进来,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所以,只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从而提高学习自主性。

三、注重情感培养,呵护学习自主性

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其情感品质是不稳定的。随着家庭、同学关系、学习内容的变化,往往会影响其情感的变化,在学习上也会出现一些行为的偏差,特别是中下层学生,更容易出现“小错误”。这就要求教师要主动接近学生,深入、细致地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兴趣爱好、喜怒哀乐,以大朋友的身份和学生沟通。注重情感培养,呵护其学习自主性。

利用作业批语传送教师的期待,是师生沟通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方式。许多教师对潜能生最头痛的事情,莫过于学生对家庭作业不认真完成,甚至不做家庭作业。而且每次追问这些学生没完成作业的原因,他们都能找出各种借口。这就要求教师要对这些学生的家庭情况、学习情况及个性发展等有全面的了解,并以宽容的态度循循善诱,使学生认识到这种行为虽然是“小错误”,但如果成为习惯,就会影响学习成绩,甚至影响自己的未来。我一般对这种同学不采取强硬的措施,而是时常这样问:“昨天的作业怎么没做?你有什么办法补做吗?”有了这个机会,再懒的学生都会争取时间补做的,下次也很少再不完成了。心理学家指出:适度的宽容,对于改善人际关系和身心健康都是有益的。在这里我们所说的“宽容”,不是指教师对学生错误行为的漠视、放纵,而是教师以一种宽容的情感,感化那些有错误的学生,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自觉去纠正,这是实施教育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其前提是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其目的在于给学生以改正错误的机会。

责任编辑 龙建刚

猜你喜欢

自主性情感数学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移植
实用英语教材与艺术生自主性培养
发挥主体作用,加强高中数学复习的自主性
维护科学的自主性
错在哪里